|
原来台湾与内地如此相似,那些造型那些狗血与暴力色情毒品,或者说全世界都如此。玩摇滚的总要跟这些沾边,只是内地没人敢拍出来摇滚圈那些丑陋的事罢了。平时我们听到爆炸的音乐,看到high翻的现场,哪知道那是他们正在干妹的时候想出来的歌。我们内地真是有太多题材可以挖掘了,可惜啊……都给台湾先拍了。 |
|
摇滚是我最爱的音乐类型,所以偶然看这个片名就想看下这部电影。半夜1点多本想“多滋多味”地边吃边看《摇滚乐杀人事件》,然而序幕里那爬满蛆虫的尸体太影响胃口,还是让我关掉选择先看了《范保德》。—— 从开篇用新闻播报旁白交代凶杀案,乃至随后的转场镜头设计就大概预判本片的编导功力有限,而故事也并非因片名而预期的犯罪悬疑,更多的着重点则放在90年代的独立乐团「独裁者」发展事迹,没多少好听的音乐就算了,最后促成的凶杀案也挺牵强。——「……没有吃饭的胃口,没有做爱的欲望……」想不起之前在哪听过《改变》?中间试弹前奏、还有片尾字幕看到 Tizzy Bac-许哲毓 的名字算是小惊喜吧?—— 作为摇滚乐迷,我不吸毒不抽烟,平时也滴酒不沾、不去酒吧,不喜欢讲脏话,也不太喜欢男生长发、纹身、戴各种金属首饰,…… |
|
编剧上还是花了心思的,首尾呼应,也想告诉大家当年台湾地下音乐环境之恶劣。只是可能最后观众记住的都是混乱无节制的生活,真的还不如好好讲讲乐团成长史,歌词的意义,如何边工作边搞音乐不放弃。赵一豪的歌选的好。最后致敬部分感人,有些音乐人我都不知道已经去世了。我家宝哥就不说了,想念雨生,为你加一星。20191215 |
|
小时代灌多了的导演 |
|
无论你如何死掉 也许摇滚不会 致敬 |
|
看的出是一群玩音乐的人拍的东西,比如那些嘶吼颓靡、mv形式的片段(这是褒义)。但对于一个完整的悬疑故事还是差了太多,章节也救不了这个无力的叙事,最后干脆交给宿命。 |
|
卧槽。我觉得挺好看的啊咋回事。而且有几首歌都蛮好听啊。电影里活着的不全是在吃死者的血肉嘛。留长发被警察搞,公共场合live被警察搞,给警察背黑锅,还有魔神仔女儿那个男朋友真的有够讨厌的。 |
|
Rock and Roll killers |
|
影像做得不错,复古感、迷离感都有,故事就有点奇怪,何况这电影是要用来致敬的。 |
|
想表达的太多了啦 |
|
2021.07.21 |
|
爱我你会死这首好熟啊,满屏脏话练团不行真的和音乐有关的刻画并不多,观感会不太好但是我知道很多情节有真实存在过。 |
|
摇滚精神到底是什么?只有无谓的叛逆和突兀的暴力吗?乱、浮。 |
|
以不贴标签的形式贴了一大堆关于摇滚乐的标签,无法在已知的情节走向内写出生机勃勃的故事,人也许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但是故事创作是有的。 |
|
他媽的打低分的人不希望你們看懂啦,操他媽的理解另外一個所謂的不是這麼主流的世界對你們來說就真的有這麼難嗎?你們這群雜種就只會冷眼旁觀,說一些冷漠的話,你們他媽的活著和死了有什麼區別,操一群自以為很有文化的人,都是狗屁 |
|
算了吧……导演怕是对摇滚有误解…… |
|
把警察塑造成扁平反角其实也不是大问题,但整个乐团的悲剧从始至终似乎都是警察造成的,使得一段热血青春的落幕从岁月使然的必然变成了坏人作祟的偶然,一下子就缺乏了很多说服力。不过男主好帅。
成本居然只有四百万台币!! |
|
台湾人说话的修辞和语气注定了即使真在表达愤怒情绪时,也都呈现的是一种假狠的狼狈。台湾的摇滚乐也一样。还在拿酒驾摩托被货车撞死英年早逝说事儿就是想象力为0的表现。 |
|
3.5 emmm缺点什么
|
|
有很多感动的点子,青春就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义无反顾,任世界如何操蛋,一起练团就不会世界末日啊。 |
|
摇滚的精神传递的不错 |
|
够狠 |
|
这是我看过乐手故事类电影中最会用音乐本身叙事的一部. |
|
形式主义 |
|
我觉得很棒 算是真实反应那个年代的地下摇滚圈的一面 |
|
里边的音乐还不错啦,就是故事有点幼稚,徒有标签。 |
|
仔仔都生孩子了啊我的妈呀! |
|
我就想问片子刚开始那具腐烂的尸体是不是阿四?阿四不是车祸死的么? |
|
一切都浮于表面 导演有意识呈现台湾九十年代初的摇滚时代 却没深入了解 人物飘虚不立体 且脸谱化 |
|
傻了吧唧 |
|
太烂了 |
|
生硬的摇滚外衣下是更为一塌糊涂的内容,装腔作势与故作姿态成为全片的基调,无论影像上对白上外形上如何刻意,都无法让人进入人物的内心,或人物太苍白没什么可供挖掘的内容,纯粹浪费时间!
|
|
阿強為什麼一定要死啦嗚嗚 |
|
摇滚乐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界对摇滚的认知。 |
|
浅薄,难听,难看 |
|
唉。。歌还行,但是这故事有点狗血 |
|
没有看到摇滚精神 叙事上女孩的转动机不充分 不成立 也不rock |
|
杂乱无章 小打小闹。小标题和剧情有啥关系呢? |
|
这两条线虽然是齐头并进,但稍微有点乱了。最后一章说“独裁者的真相”是“艾莉丝”,乍一看以为她会是个关键人物,却没有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没有摇滚的激情,更像是青少年的叛逆。 |
|
你以为你在往前,其实一直在下坠。音乐喜欢。 |
|
摇滚乐有自己的坚持和real才是 |
|
片尾的Tizzy Bac贝斯 |
|
里面的闽南语歌曲竟然出奇的好听 |
|
死亡自由爱情信仰这些摇滚乐名词被段落式放大后情感像海绵里多余的水,黏糊糊滴了满手,听歌算了。二十多年了,起码内地的摇滚乐生长环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至少下面这篇评论里显示的鉴赏眼光还是和片中的警察一样,外貌仍是判定一个人最重要的指标。在评论前请记住,我们的独立乐队并没有像《波西米亚狂想曲》片尾那样的经典现场可以为之疯狂,为之永久纪念。这些一代代摇滚人传承下来的是一地鸡毛与满手精/液,但他们下一秒就会糊在你的脸上,因为他们知道,比起让人感同身受,还是传染愤怒更为有效。 |
|
看了前二十分钟被尬出来 这什么鬼东西 |
|
只電影來說,6分,勉強及格,談不上很喜歡,很多bug和邏輯漏洞沒有圓上;人物不夠豐滿,故事性差。
一些題外話,
搖滾樂到底是什麼?是青春?是憤怒?是對抗世界?是自我折磨?我不知道,但是我愛搖滾樂!
也許搖滾樂永遠無法建造出一個烏托邦的世界,但是它終究留下了些什麼,讓我們變得有點不一樣。
「勇敢」和「簡單」這是搖滾樂給我的,它會一直陪伴著我。 |
|
摇滚乐没有杀人,是人杀了摇滚乐。 |
|
还好 歌不错 拍mv比较合适 |
|
其實不要弄什麼殺人事件了,單純拍成樂團電影可能會好一點。想說的太多,什麼都摻一點弄成大雜燴的概念。不過隔行如隔山,算是比我預期的好看 |
|
丰碑不朽,摇滚万岁。大陆什么时间能有这样的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