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达尔对女人更充满善意,法国人在婚恋问题上,是世界上最潇洒的吧?法语中有“出轨”、”小三“、”二奶“这些词汇吗?使用率是不是很低。婚姻不是女人的经济来源,不会被一棵树上吊死,出轨、离婚、非婚生子都不是问题的时候,其实男人过的也要好。但这类男女关系的探索解释方面,我喜欢的导演是侯麦,然后是戈达尔,再然后是伍迪艾伦。当然我把他们三个归类为:以思辨和大量台词构建电影的知识分子导演这一类的。 |
|
戈达尔镜下的「特写」跟阿巴斯的《特写》完全没法类比,两人对于电影本体的认知和理解也根本不在同一个纬度上。本片不去分析《已婚女人》外出偷情的原因,反而对这个神秘女人的身体表示出了极大的好奇。事实上,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只有导演是《随心所欲》的状态,对于女人是否也能在消费主义大潮中获得相同的体验他毫不关心。对于夫妻如何相处、爱情怎样保鲜这些世俗男女关心的话题也不感兴趣,他只关心电影史该如何书写。遗憾的是,他的创新都是形式上的新,而非方法上的新。影片涉及到方法的内容不仅枯燥,而且相当陈腐。戈达尔认为电影只是展示问题的媒介,不认为电影能够帮助人们跳出问题圈套本身。他找到了那么多观看问题的角度,却没借此看到一种重新定义问题的方法。这是他与阿巴斯最大的不同,当然,这也是一个西方影人和一个东方哲人的区别。 |
|
[2020年5月戈达尔√] 真是看戈达尔看得最舒服的一部。太美妙了,一切都恰到好处(竟然没从威尼斯混到个奖!)。美妙的大特写,小标题,分章节,旁白,字幕,引用等等都很有作者特点。戈达尔的文本信息过载应该就是从这一部开始的(用负片是不是从这一部开始的?)。感觉勒鲁什的[男欢女爱]里酒店大堂那个长镜头应该是参考了奥利机场那段从电影院门口到酒店的若即若离的飘忽走位……影片意外地还涉及到了奥斯维辛(片中提及三次,包括一次对[夜与雾]的引用)。 |
|
我们可以给狗达加上各种神圣的光环,但他实在算不上对人性有深刻理解的作者。他在[已婚女人]里摆出一副想要探讨什么是爱情的架势,但最终表达出的依然是对女性理解无能。爱情在电影里被当成了幌子,用于承载他对电影媒介本身的反思。因此我们在电影里看不到爱情的全貌,只能看到缠绵中肢体的局部特写:爱情的符号学完全失效了,能指和所指之间关系模糊。代表当下的女人如何和分别象征过去和戏剧的男人们创造出未来的新电影,戈达尔没有任何结论。当然了:这个女人只是他神秘化之后的空壳。 |
|
在形式感的迷惑和哲思俗套间或而行的对话中,我觉得戈达尔根本不是在表达什么女性自觉意识,而是在说其实女人和男人一样是下半身动物,只不过胸部更大一些。 |
|
抚摸是最高级的爱欲。已婚女人的黑白片段,丈夫和情人一个乘坐飞机来,一个乘坐飞机去,两人贯穿始终,最终都汇结于选择(终结)的自由。依旧充满戈达尔式的语言和形式冲动。 |
|
7。戈达尔镜下的巴黎女人总是最准确的 |
|
性转版的《柔肤》,特吕弗已经墨守陈规地拍上情节剧,戈达尔还在继续现代主义艺术试验。三场床戏,局部特写展示裸露的身体,完全做到色而不淫,将身体呈现为纯粹的艺术。进入人物对话阶段,突然会转化为纪录片式采访固定机位直面镜头,逐次引入故事里的7个人物分别讲述,探讨记忆、现在、理性、童年、快感、控制生育、表演与真爱。在涉及记忆的部分,还引入对纳粹战犯审判的话题,女主再度约会情人时看的电影是反映集中营的《夜与雾》。
此外,大量用到平面媒介的文字拼贴,女主听到女生窃窃私语时的提示字幕,在泳池中当模特时画面反相呈现,在电影表现形式上自成一格。 |
|
-
男人是委托人,女人是Oscar先生。一部“小神圣车行” |
|
这尼玛绝壁是现在女孩儿爱把四肢放在床单白墙的背景里拍照片的鼻祖 |
|
在戈达尔的电影里这个算是主流的了,有点阿伦·雷乃的味道也与杜拉斯的小说有点像。相对《男性女性》这个片要唯美的多。 |
|
紊乱 |
|
除了把女人拍的很美 |
|
最不像疙瘩尔的戈达尔電影第一刷截图收藏,慢慢感悟。 |
|
太工整 |
|
女人的喃喃私語 |
|
已婚妇人可以和狂人皮埃洛对比着看。狂人是从外在的角度,从男人对女人的幻想去看待女人,而已婚则是围绕女主角而发展。 |
|
那些拍摄恋人局部身体的镜头或许正昭示了一个现代性的症候:在消费主义的景观之下,残缺的局部才是唯一可视的「真实」,但局部的真实却又依傍着表象的狂欢而生,我们无法逃离。但女性注定无法被认知,她们并不存在,她们就是残缺(not-all)本身。 |
|
局部 |
|
探讨很多议题:爱与自我,生活/表演,历史/当下。人物读拉辛,讨论莫里哀。很多文化指涉与隐喻:屠犹(不仅对白提到,情人在电影院见面,看的是阿伦·雷乃《夜与雾》),希区柯克,考克多,好莱坞电影与(法/美)文化身份(情人像美国演员罗克·赫德森,丈夫看似典型法国相貌,有点像特吕弗)… |
|
7.0 |
|
女性对世界、对男人、对欲望的诠释。 |
|
现在看下来,还真都挺差不多的.不过每一部高达都有新的实验.叙事,你以为你是杜拉斯啊!还是不说了. |
|
7.0/10。①已婚女主在情人和老公间两头吃的罗曼蒂克故事,以及她怀孕后尴尬的不知孩子是谁的。②女主拍的很美;各种局部身体镜头拍的很好,虽然暧昧/性感但却不色情(为此有些甚至特意弄成负片);女主和丈夫从机场走到汽车上以及她们在屋里听笑声+追赶这两段飘忽的高水平跟拍长镜头有种轻盈散漫的浪漫。③作为角色导向的电影,大部分情节都属于展现哲学与思考(远)大于展示角色状态(或者说为了展示哲学与思考而导致展示角色状态的影像极其冗余),所以观感挺无趣。④一些突然插入的标语、海报、书页文字等形式拼贴营造了「肆意」感,但影像却是细腻收敛的,两者有错位(问题同质于《射杀钢琴师》)。 |
|
配乐超赞 最后和医生的对话是全片的升华 pregnant bc of pleasure or love? 还有其他好几处对话也很有意思 包括问情夫的 what is love 好几处tracking都特别妙 两人从电影院去air hotel |
|
还是很戈达尔,虽然比较主流 |
|
3.5 |
|
@FA |
|
完全看不懂- - |
|
好久不看老头的片子,这部真让我喜欢啊,典型的戈达尔60年代的黑白电影。 |
|
虽然只是生活的片断。一个新的定义产生了。 |
|
以男女缠绵的手开局,契合特吕弗同年的《柔肤》,查阅资料,发现果真是对此做呼应!亲吻特写等肢体接触拍法值得情侣们借鉴。戏剧理论和反思:纯洁爱情可以帮助人们阻止犯罪。希区柯克海报。影院观看《夜与雾》。杂志上的断臂维纳斯被广告商消费,商品经济时代。好莱坞女人(电影)很美,但不让人兴奋。 |
|
以身体的局部特写打开爱欲之门,似耳语似梦呓的独白透露出性感,整体观感有几分杜拉斯的味道。 |
|
已婚约炮女,新浪潮公交车。 |
|
但怕结婚生子的平庸麻木地活着亦一样难 |
|
在电影里,你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吗? |
|
我相信戈达尔能把腻歪拍出一部戏 |
|
Filmo2012"一张<已婚女人>。""好。她已经结婚了,你呢?""没有。""总有一天的。""不知道。" |
|
‘Fragments of a film.’《女人就是女人》+《随心所欲》的延续。 |
|
7.5 戈达尔彩色片清新明丽,黑白片画面干净清澈,《已婚女人》更有点艺术精品的姿态,少了点同期作品的灵动与随性气息。放大身体局部让人先迷上女主,尽管她长得并不是很好看,我果然是疙瘩儿想要批评的那种男人。 |
|
戈達爾式顛覆激進版《柔膚》,比特呂弗更為有趣~ |
|
盲人摸象,爱人摹样。 |
|
婚姻:我怀着强烈的爱意,跑进了一个空房间。 |
|
8.5 特别喜欢那段关于理性的讨论 |
|
和訳 / 恋人のいる時間 |
|
2009/09/06 @ HKFA |
|
8/10六十年代西方性解放初期新观念冲击着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她陶醉在两个男人之间,沉静在自我编织谎言与失忆中无法自拔,影片结尾充满客观讽刺。导演手法片段化不连贯但也能符合故事主题。 |
|
那些肢体的特写镜头是名副其实的抚摸式的。又是戈达尔式的庞大繁杂的信息流,但这一次他的表达已经算是非常清晰和通俗的了。从女人们的身体到她们所观看、所谈论的,从男人们的言谈到海报与时尚杂志的消费主义规训,戈达尔的凝视感一直非常之强,但他的凝视又带着一种充分的自觉乃至自省。不过每当定机位特写一摆,演员们开始连着几分钟大谈哲学、爱情和戏剧观点,真的很燥人哪。。。 |
|
7。蔑视之后的戈达尔又连续拍了好几部黑白片,Une Femme Mariée作为一个middle child有种试验和承上启下的性质。这部片工整陈词有余而力道不足,作为通俗室内剧小品依然能打,手与手,眼共口,排列组合起表演与反表演的爱侣结构。“想想我们教给机器的第一件事是记忆该多神奇”。 |
|
Go to h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