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剪辑片子遇到困难,我就找几部小津的片子看。他的片子永远充满自信,我看了也会充满自信。“麻袋上面浮现字幕+火车、高建筑物+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短暂配乐空镜头+对话对话对话对话+短暂配乐空镜头+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火车+麻袋上面浮现片尾字幕” |
|
几个老同学聚在一起,不禁感慨还是古诗好啊。小津的一贯母题,不过这里有很多小角色很有趣,故事也多了点讽刺的味道。对别人很开明,来到自己则变得谨慎而保守,说来说去还是在不在其中 |
|
小津的电影拍的像油画一样 |
|
三个老友把酒一烫,调侃一下居酒屋的阿姨,诶这不是以前哪部里面的嘛。哎呀不管了,反正就是看着很喜欢。4K修复简直美到惊叹,第一个第二个镜头简直是霍珀的油画呀。为了里面那个很可爱的姑娘和她那骗到我的小trick也要加到五星呀。 |
|
1、彩色的小津,好违和……于是小津的形式主义成了无处不在的爱克发红,他的第一部彩色片。2、这是一部喜剧,剧作极赞。3、这部片子里有不少双人中景,而且与晚期作品一致的是,摄影机略有升高,因为日本人已经开始使用椅子了。4、小津的简洁和小津的絮叨一样迷人。 |
|
应该是小津的第一部彩色片吧,风格化的静态语言,开心的节子妈上楼的那一段,门扉、走廊、楼梯口、卧房内,极简镜头的最优化组合,非常舒服。节子爸校友聚会的那段出彩异常,歌往事,歌未来,心系子女血脉,幸福才是首选。 |
|
我算是彻底看出来了,小津战后拍嫁女儿题材,实质上反复思量、表达的就一个意思:认不认输。结尾一群老炮儿听着笠智众吟诵尊王楷模楠木正行的悲壮诗句,意思已经非常明确。认输不仅仅是针对那场战争的失败,而是旧价值、旧秩序、旧理想的彻底告退。《彼岸花》作为小津第一部彩色片,其形式层面的心愿是要证明传统日本生活,起止、仪态、空间、韵律,用彩色同样可以拍得美轮美奂,不失其价值。 |
|
华丽的色调,舒适的构图,优雅的举止,美呆了。 |
|
小津首部彩色片,更显与黑白时代的对比反差;一人嫁女到一群人嫁女,新的浪潮滚滚而来难以抵挡,同时将父权皇权难舍却不得不让位的老人们在对过去的迷恋中那不情愿、半推半就、反复不定的状态凸显到极致。
八音盒在父亲到家时中止,“吵闹”的收音机被强行关闭。很多话只说一半,包括同学聚会那段戛然而止的朗诵,失去话语权无法言明且知言明无用但仍要表明身为父皇对被忤逆违抗的不满。
导演技法没得说,色彩、韵律尤佳。但暧昧的态度令观感撕裂。结束在通往广岛的火车上喃喃呓语着对逝去美好的追忆怀恋,实在搞不清楚。“他是好人,你为什么不喜欢?”“也没什么特别不喜欢的。”所以说“广岛”只是巧合吗?彼岸花又是什么,唤起已死的记忆?|https://mp.weixin.qq.com/s/F0xwpU5EVYiIAf15ShmXqg |
|
小津的电影,主角的名字、住宅、办公室、居酒屋真的是差不多哎,不过本身的风格就是很小清新很舒服很温暖啊,潜台词都是需要真正的“理解”和“沟通”,尽管sabixi寂寞无法消除。女主角都很美啊,有木有!PS,看了他的电影对未来家居装修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小津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的布景、物品几乎贯穿始终,很多场景中角色衣着的黑白灰朴素色调与桌上酒水、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反差。开场是火车与婚礼,结尾是婚礼与火车。除个别几场戏外,叙事视角始终围绕父亲平山这一角色,构成一个圆环。电影以父亲平山对三个年轻女性情感状态大相径庭,甚至持双重标准态度的故事,表达了日本战后男女自由恋爱、女性独立自主思潮的兴起,以及父权制(或天皇制?)衰落的现象。父亲讨厌战争,对外人开明温和,而对自己女儿的婚事却严厉专制。母亲怀念战时一家四口的相濡以沫,看似软弱但善解人意而坚持开放的观念。角色塑造十分精妙,情节细腻真实。又通过饭馆老板娘、佐佐木夫人、下属小职员近藤等角色制造很多幽默的桥段,又恰到好处,不喧宾夺主。 |
|
凡佐分利信领衔小津电影,其角色定位总明显区隔于笠智众:非正统标杆,更性格复杂。所谓复杂,即可指正能量方向上的大胆突破规矩颠覆传统。比如户田家他身为弟弟却以小犯大家庭聚会现场当面训斥哥姐冷落寡母未尽孝道。或者性格特点行为跨度超越了小津电影习惯性节奏框架,比如茶泡饭中妻管严闷葫芦形象突然爆发甩了木暮一个大巴掌!也可以,如本片这样被置于偏贬义讽境:夸人家女儿勇于追求幸福却对自己女儿严格管控以至被妻嘲讽虚伪(所以才要田中绢代强母形象)……此种性格裂变你让沉稳内敛的笠智众来演实难想象。当然本片他也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功能却是为男主提供为父嫁女价值模板!相当于小津用俩人主配异位间接佐证上述分析。……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876833015/ |
|
小津的嫁女片看多了腻味。 |
|
86/100 #第6400# 令人惊讶的温柔,及令人惊讶的与前作的重复与变奏。小津总是在讲相似的嫁女故事,当画面转为彩色华丽的调色板之后,观众会看到突然五彩缤纷更加年轻的日本,古板保守且仍在怀念旧时代的父亲处在进入自由主义的现代和传统权威之间的矛盾过渡时期,电影用大篇幅来展现他的愁眉苦脸和困惑心理,随着电影进展这个人物越来越无能为力。这是那种只有小津才能解决的特定时期的悖论,不仅是一个男性权威失效的故事(一个男人不再能命令他的家人服从),也是一个男性气质与现代性、一些浪漫主义与真正的女权主义相协调的故事,父权的地位以新时代的方式受到威胁,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代际紧张关系,彼岸花则是他从固执到接受转变的美丽象征。喜欢那个接近结尾时母亲的镜头,她坐着看着远方微笑,和父亲最后的决定一样,他重拾了一些对未来的信任。 |
|
SIFF@影城;美妙无比的重看,观影初期的大师,后悔当初囫囵吞枣,今番大银幕细细揣度,发现很多意外的有趣,比如一直在留心红色的显现,比如那个红色水壶和无线电;空镜好美,色彩不错,因年代略跳帧失声,观影秩序井然;小津是很入世的,观众们阵阵笑声,不就是他所希望的么。 |
|
结婚好啊,还是结婚好啊 |
|
观影中途被电话打断数次,隐约记得我看过 |
|
Orz |
|
这一部出现了三个女儿和好多父亲,把其他嫁女故事里没有说出口的那些犹豫、矛盾和情绪和盘托出。让小津的主题(唯一的那部电影)显影。“丈夫穷途天不怜”,老校友喝酒唱歌一段太迷人了,可惜他非把故事说满(情节剧),不然停在那里也很好。剧作的确丰满细致,处处有铺陈,偏偏不拍女儿的婚后生活。 |
|
8.5;我和Wataru一样,都拗不过女人 |
|
很好地诠释了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都好说到自己亲生的就过不去了的普遍事实。漂亮的女儿们,威严传统的父亲,聪慧的母亲,还有各式的配角。当你喜欢小津的电影了,也说明你老了。(UCCA胶片) |
|
笠智众的吟诗真有唐时韵律啊 |
|
小津的世界永远安详 温暖 动人 |
|
父母的心 |
|
A/被诸多迟滞或断裂的动作形成的韵律充盈。就好像那个突然降落的秘密并不会因此显得唐突,而会在陪伴的步履与坚定的面容之后被包裹起来。小津式的父亲被一种失神的坦然与另一种警戒的严肃所切分,因此对这个秘密的接受恰恰在于如何以所谓“诡计”调和两种目光的分裂。这种诡计既是穿行于家宅中的时间,也是表演与倾诉的绵延。 |
|
这是一部以温和优美的手法体现现代家庭冲突、反映亲情羁绊的杰作。影片在1958年电影旬报评出的年度十佳作品榜上占据了季军的位置。—— 貌似小津导演很擅长用犹如坐在榻榻米上的低角度摄影去诉说日本家庭里的琐碎生活,而且多以心地善良的老年人为视点人物,而家庭矛盾冲突多在内敛节奏里渐化为平静。 |
|
还是因爱而生的矛盾。小津式的深情之外,难得的释然和达观。遗憾的是,这不是其嫁女题材的最后一部。 |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城市男女的婚恋故事,通过小津的片子让今天的人们仍然体会到当年的情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
常谈即至理,安事非常情。 |
|
6分 |
|
女人们总是一路小跑,老男人们聚会一起唱歌。。。举手投足之间无一不见独特的日本文化 |
|
姑娘们都是真可爱,以日本现代女性的方式温和隐忍地抗争着;老头子们都在装可爱,以日本战后老男人的方式一边无赖地攻击,一边无奈地退缩。原本可以是非常好看的电影,但男主和旅馆老板娘家女儿的两次暧昧互动实在是个大败笔,虽然挺真实,但在这样风格的故事看到还是有点恶心,减掉一颗星。不过田中绢代演的男主太太这个形象实在太好了,真实有筋骨,为她把减掉的一颗星再补回来。 |
|
小津永远的中景构图啊 |
|
斗智更要斗勇。一个人的言行真是很难保持一致啊。 |
|
一眼便认出了田中绢代。除此之外印象最深的便是黑色案几和红色水壶。。。 |
|
这部总觉得有点怪,不适应彩色的小津,只适应彩色的山田洋次.... |
|
优美精准的父权结幕歌吟,是所谓“垂死的肉身”。不是伤感其逝去,反而是不可追挽式的告别。 |
|
啊。。不喜欢。。是我现在这个年纪无法欣赏的趣味。爹味拍得入骨三分,一开口我就生气了。妈妈在爸爸嘴硬骂人离开之后,嘴角的微笑值得玩味,能长久的夫妻,总有人在默默忍耐而不被看到。真不喜欢。 |
|
又是嫁女儿,好多家的女儿 |
|
小津的众多电影里,我不太喜欢的一部。。 |
|
好高兴我今天去UCCA了。在两小时的沉淀之后,我好像也融入这琐碎的生活之中,琐碎,温馨,不完满,但要热爱生活,不是因为要放弃幻想,而是因为这本身就是美。所以火车开远时还是忍不住哭了。 |
|
#中国电影资料馆# 小津安二郎04,欣喜看到了敢于追爱,拒绝父权制度下包办婚姻的“女儿联盟”,看到小津嫁女题材的不断进步。不知道是不是有时代滤镜,怎么每个女子都这么好看。佐分利信的选角太好,完美符合这个角色的形象。第一部彩色作品,小津对颜色的选择和运用就已经很令人舒适了,哪怕是高饱和度的红色、绿色,放在一起也不觉突兀。 |
|
脆弱的父权,矛盾的人生。 |
|
父母始终得和儿女妥协,毕竟都是一家人。 |
|
看不厌的富士子,美丽的箱根十国岭荡舟。每一幕也是精雕细琢。我这是看了第10遍了,还是第11遍了?小津的配色原则:万绿丛中一点红。 |
|
所以说,小津自己抄自己的本事还是十分强大的。 |
|
欣赏里面一些冷静的幽默 |
|
没有那么沉重,我喜欢这样的小津。 |
|
好温情的片子,没有明显的喜剧冲突,一点儿起伏都被小津用穿插的剧情平复掉了。多么内敛的父亲,多么内敛的导演。其实我好喜欢片子这种暖暖的色调。 |
|
卒论写小津,我真是个大傻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