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死者讓位於後死者,人生自古就不需要記牢許多 |
|
1,有的人即使明知要眾叛親離,也不願(或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被滿滿的笑料和悲劇感同時折服了。 2,爲什麽天才總是和混球一同降臨(而且總是沒人愛)?最後那一場雨一段獨白整個昇華了角色。 PS, 如果House,M.D.的編劇也能有這份覺悟就好了。 |
|
吐槽友谊长长久久。动物园铁笼前的哈姆雷特。天生的演员,有风度的愤青,随心所欲的诗人。凡是幽默都是细节。谁来给我解释那个摇滚酒精大麻充斥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太像Maximilian Hecker了。 |
|
1、他俩一定相爱。2、艺术家都是偏执且自私的米? 3、我喜欢这俩男主角,尤其喜欢最后Withnail念的诗 4、我希望有一天能开辆复古的汽车,行驶在英国北部美丽的湖区,同时听此电影的OST |
|
生命是一场玩笑,蜷缩不如浪费;落魄二九流的演员,绑塑料袋的农场主,游魂般的偷猎者,瞎嚷嚷的酒鬼,同性恋的舅舅,破车,没有女主角,除非那个带助听器像领救济金的农村老妇算;“长指甲”的烟酒离开身体循环不会超过说下一句话,神经质、放荡、亢奋、贪生怕死、古灵、30岁之前的青春估计都是这鸟 |
|
卷毛小甜甜8叔被HP肥姨父百般调戏…导演自传片,年轻时演过被阿佳妮错爱的军官,怪不得被调戏。腐国基友推荐的,Withnail和俺男神长一个类型Even a stopped clock gives the right time twice a day无业贫穷嗑药酗酒骗吃骗喝恃才放旷自甘堕落,除年轻外一无所有…可与午夜牛郎+弗兰西丝·哈对照着看 |
|
神奇的是去年又刷了一遍,意外的,看完以后的心情又是“我不知道。。。”哈哈哈哈 |
|
five stars for 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five stars for Voodoo Child. five stars for these two bastards |
|
Withnail 这哥们就是一大写的犬儒。最后一幕想到了独身一人的黎耀辉,布宜诺斯艾利斯瀑布前。 |
|
这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不是喜剧,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改变生活,到最后依旧被生活的浪潮所吞没的内核,在导演漫不经心的设置对话以及漫不经心的调整调度的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
|
眼神 发型 衣着 语气 躲避 偏执 去哪里都可以 随时随地 |
|
我想找到对的影评来帮我理解这部电影的魅力。除了bromance,除了讽刺演员的自我修养,除了跟《谋杀绿脚趾》一般让外国人意识到自己是外国人的黑色幽默,还有长得像约翰列侬的“我”,它还有什么?从IMDb抄了一句"If you don't remember the sixties, don't worry - neither did they." 才觉得有点意思 |
|
http://you.video.sina.com.cn/b/22975865-1628495893.html |
|
城市与乡村、醉意与清醒、文化精英与隐形贫困等等版块碰撞撞出一条深沟,无数青年掉进去无意识挣扎,有的人挣着挣着就挣脱了,有的人则越陷越深——六十年代的他们如此,今天的我们亦如此。"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man!"是青年在社会转型和政治两极化时期对自己、对时代、对周遭一切的叹与问,说是把原结局里指甲自杀改“光明”了些,但这哪里光明啊,对着公园里的狼在瓢泼大雨里演独角戏,连向死亡避难也没有,现实太泥泞了,只有psychedelic是干爽的。虽是自传性质,但关于同性恋与同性关系以及其“英国性”在片中的种种代表和指设非常值得研究。英国人的笑点太谜,加上在场多数人都以前看过,经常笑点还没到就开始笑,笑之热烈完全盖过对话,导致我这个第一次看的很多笑点根本没听见_( :3 」 )_ |
|
青春就是用来颓废的,尤其是垮掉的一代。不是gay片胜似gay片。 |
|
8.8/10。①两个事业不如意生活落魄的男演员四处散心找机会之旅,以及男主找到工作后与没找到工作的男二(名叫“长指甲”)的离别。②笑点很多(水平≤9.0),比如男二的同志舅舅因误以为男主是深柜而勾搭他那几段。③较悲情的结尾与喜剧气质不符,不过影片一直有种悲伤感所以救回来一些。 |
|
we are losers, so fxxking brilliant losers |
|
Yet to me ,what is this quantessence of dust? |
|
影评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45672/ |
|
一开始就没指望能get到所有笑点所以觉得最好笑的还是和同性恋叔叔在农舍那一段 字幕居然把toilet trader翻成马桶商是有多不专业 ╮(╯▽╰)╭ |
|
英伦范 Paul McGann就是传说中贝尔与墨菲的混合体
|
|
Here,hare here. 嗑药青年 豪华烤鸡 智退奶牛 吉米亨的两首歌: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和Voodoo Chile 披头士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12张纸卷成的胡萝卜大炮 |
|
#TGC #21448 长评-There must be some kind of way outta here. 看完影片几天了却迟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影片中那种醉酒的感觉我不曾拥有,也不想去尝试,实际上我连不清醒的时候都非常的少,但恰恰我却很喜欢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那种潮湿的空气很熟悉,或许早上摄政公园冷清让人精神百倍,也可能是因为那中挣脱出的勇气让人敬佩,亦或者是长指甲消失在倾盆大雨中的那坚定的背影。电影讲述了六十年代末英国的两个失业的演员的生活状态,风格是英式幽默的喜剧公路片。片中能明显感觉到那种反叛精神和嬉皮士文化的反思,结尾让我很痴迷,就仿佛我选择清醒了,但却对那个长指甲有着一股深深的迷恋,去乡下是逃离,回到城市是逃离,一切就像是一个做好决定的人又迷茫的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反思。 |
|
ludicrous feel & doomed tragedy |
|
确实,The Young, The Queer, Society, Identity, City-Country Side, Kitchen Sink (厨房水槽电影)... 都是这部电影在英国得以跨越时代引起共鸣的原因(刚去峰区hiking过的我尤其感同身受哈哈,下次要去湖区 |
|
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两个美人儿,小白的可爱,Withnail总爱出卖“I”,在酒吧猛男面前、在牛面前、在同性恋叔叔面前,但是却没有任何招人讨厌的感觉,而且Withnail最后撑着黑雨伞的雨中念白真让人心疼~可惜这峰回路转的落寞结局也正说明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吧。。。让人失望的是生活本身,还是我们自己? |
|
他们走了两条路,是天选的,天上一直在下烈酒雨。“如果天堂有酒吧的话,你肯定在那里。济慈也会在那里买醉。”“太迟了……这个地球的框架似乎不能容纳我/天空是最棒的一伞/把你挂在空中看你有多勇敢/这个力量无穷的屋顶燃烧着黄金色的火球/为什么我一无所有 只有卑劣和丑恶 人们只有付出才可获得” |
|
据说“本片被视为最佳英国喜剧之一、学生经典片,并时常被人提及。”英式幽默与美式有很大区别,内敛得多,不觉得很好笑。影片的精妙未完全领略,倒是演员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
|
浸泡在雨水中的国度+贝尔与墨菲的混合体男一+酒鬼长指甲+恋童癖叔叔+把鳗鱼藏在身体里的诡异偷猎者。整部机油片的氛围潮冷阴郁颓废到了极致,却又带着一种别具一格的闲散与平和. 背景乐大赞,尤其是 Al Bowlly的那首Hang Out The Stars In Indiana (我最爱的电影排名NO.16) |
|
这个时代还有91天结束了,于是“我”在长指甲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迫切的对生活做出了抉择,人类是造物主的奇珍,无法被拯救,却不能也再“更堕落一些了”。时间的残忍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这场用细节编织的成长寓言最终给观众留下的那种长久被反感、忽略,却痛彻心扉的蓦然回首。 |
|
感觉这部影片被overrate了,对比去年的《朗姆酒日记》,两部作品惊人的相似,导演20年来,世界观和导演技法都没有任何长进,难怪口碑和票房都一败涂地。 |
|
展现Swinging London的片子,60年代英国的片子但是有点像现在的中国 |
|
Sometimes it'a a bit hard to get British humor..but I lke the tone. |
|
很好看的擦边小基片……音乐画面感和剧情节奏都各种意义上的……妙,八叔太美我光顾暂停舔屏都没太看懂……感觉他总是这种大部分时候淡定平和偶尔神经质没有安定感的角色类型,什么诡异的悲剧加持都毫不突兀。然后,他能不能有一部戏是没有裸的…… |
|
逝去的时代,淡淡的愁怀。一个时代、一段岁月的挽歌。 |
|
了解背景会更好一些, |
|
为什么你们都长大了呢,说好对抗世界的呢? |
|
某人的FAVORITE LIST里看到的 英国学生片里的经典 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人来说还是难懂了点 在电脑里放了好几年的片子 可能是我对英国文化和历史没有足够了解,加上繁缛的修辞,让我对这部一向被视为最佳英国喜剧之一、学生经典片的片子看的云里雾里。大概是我还没有开窍,不过我真喜欢这对活宝。 |
|
醉梦的无边泥沼和清醒的离魂废墟裂开一道无法修补弥合的界限,始终被抹去存在一昧追随的我直到结尾才表明他是二人中能够改换角色,梦醒脱身的典型形象。主观视角首次由离开的转向留下的。全片唯一偷来而不是表面信马由缰内里字斟句酌的台词就是雨幕下公园群狼作为听众的哈姆雷特独白,最荒谬绝伦之处也正在于长指甲这个具有缩影原型特征的被精英毒瘤和时代病灶挤压出的窄路放逐迷途的拙劣演员,只有让无处消解幕天席地的孤独蜷缩进戏文程式的回音洞,等待画外注定的消亡。无尽宴席般的荒诞闹剧和夸夸其谈不过是焦虑与自毁的托词,如同婉转回避的修辞与隐语反而加倍沉痛揭露英国性的满目疮痍。戒断的出走当下也是蜕变剧痛的终止。对他来说是生,对我来说是死。疏离漫游社会夹缝的浪荡儿和漂泊者必要以一场唯我主义的自我割席来给嬉皮文化的末日画下遗像。 |
|
完美的影片,英式的冷峻风格让人着迷,青春和糜烂在电影里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邪恶的美感。结局令人长叹唏嘘,一切都成为逝去的泡影。 |
|
这种又二又萌的cult抵御不能。Two camp-looking straight junky took a holidy in the countryside when the gay uncle of the mad one of them found the other one adorable which nearly led to a rape……Finally the one who nearly got raped found his career booming and left the other…… |
|
可以和Midnight Cowboy对比着看,但基调不同。充满着英式幽默,却又涤荡着淡淡的忧伤。 |
|
灰朦的不是我们而是年代 |
|
cult hero in the making,该是隔两年就拿出来看看那种;这部史上最著名cult film之一适合用来给国内被灌输cult=重口味观念的电影青年洗脑;extremely quotable |
|
卖腐的好玩的疯狂的无聊的英国佬 |
|
满目绿色的栅栏前,回到把老鼠数成狗的时光吧,让雨淋尽,任雨不停。伦敦,雨之都,堆满盘子的水槽脏静待漫出的狭小房屋,装着个人的扩张与失序,分解的梦和诞生的呓语,烟酒飘荡,愤懑对撞、携伴嘲讽惊悸、新奇度日,叙述冷厉的言辞。这或许是60年代的英国,是深沉、放浪与无望的英国,是胸怀高雅、亲近自然,但心情忧郁。而是这种自由和绝望,将他陷于无尽融入悲壮,生产严肃的笑料。 |
|
有点囧的经历 别别别跟我提…… |
|
一去,就再也不回来了 |
|
没有看懂。 |
|
嬉皮年代的挽歌和英式幽默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