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难称得上是喜剧。充满了压抑、悲伤、逃离和痛苦。我想许多曾是女孩的女人都像穆丽尔一样,怀疑自己,想要证明自己,却最终迷失了自我。她在试衣间大喊着,我不想做我自己,我恨我自己,痛哭流涕。直到有一天,她终于决定开始面对自己,才开始了成长。故事很多设置都难免俗套,但起码有一种成长的呐喊 |
|
看完的时候已是泪流满面。也许我们都如Muriel一样,曾经自卑敏感,渴望那些会被人耻笑的不自量力的未来。一路寻寻觅觅磕磕绊绊,头破血流跌倒在地不知道是不是该继续爬起来。但请要相信,生活总不会更艰难了。即使到头你也没有遇到那个人,但上帝总会给你个爱抽烟爱野为你撑腰的闺蜜 |
|
看了一半才恍然大悟原来女主角是阳光小美女里面的妈妈,觉得她中年以后更好看,里面那个游泳运动员对女主角的态度转变有点太突兀,前一秒还厌恶呢,后一秒就亲上了。穆丽尔通过母亲的死认识到了她应该真正的面对人生,她说我不能再说谎了,这样以后我会忘了自己在说谎。她把婚姻当作了证明自己成功的一个途径,在里面迷失了,影片的结束,是穆丽尔找寻自我的开始。 |
|
亲妈够惨的。。。都挺惨的。。。 |
|
937M 穆丽尔的婚礼.Muriel's.Wedding.1994.BD.MiniSD-TLF.mkv 一开始就编的不错 阿巴乐队 跳舞皇后 |
|
不知道为什么,对这种轻松调调的电影没有抵抗力。托妮科莱特从那时开始就演得很好的!不过现在影片中真的好丰满的说。 |
|
ABBA现在也不过时。 |
|
Whoever casted Toni Collette, baby you are doing god’s work here…. coming of age电影的最佳范本之一。 |
|
想坦诚做自己,还是想努力成为理想的那个人,让主人公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但总有一天会成长。俗套却不失共鸣的喜剧,托尼克莱特在片中展现了她多变的演技~ |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穆瑞尔才发现布莱斯对自己并没有爱意只剩利用。心灰意冷的穆瑞尔回到了朗达的身边,而此时的朗达已经换上了癌症,时日无多 |
|
“我以前还在porpoise spit的时候,会待在房间里循环一整天的ABBA,自从和你一起搬到悉尼之后,我不再需要听ABBA了 ,因为我的日子和他们唱的一样快乐…”其实不太喜欢这个剧本它看上去甚至有点失衡,但是看见Muriel和Rhonda在出租车上飞驰着呐喊对旧生活的告别,我发自内心地和她俩一样高兴。。。Waterloo那段真的kswl 🤲😭 Knowing my fate is to be with you~以及Toni增重后肉得恰到好处的小脸超级萌,整部吸入幸福感飙升。。。 |
|
ABBA歌曲流动的姐妹喜剧,看起来是简单的大龄女恨嫁心和所谓“绝症”真情故事,却变成了对生命的抗争,和旧生活的告别,以及怀旧风十足的复古故事(反正就是她们和美国“傻甜心”当道的90年代完全是不一样的风景)。Toni Collette和Rachel Griffiths始终是两位入型入格的女演员,所以角色也因为她们变得更加立体与丰富。 |
|
"只有Toni Collette才能在chick flick中无所顾忌的歇嘶底里,然后被原谅,被喜爱." |
|
好女性主义的设定。从刻板中走出来。
不过真的不好评,这么做可能两边不讨好。
可爱的是一家子的coach potato废柴。跟《castle》形成反讽对比。 |
|
看着那群儿女的肥头呆样,我就觉的这是喜剧。如果一个女孩不懂的装扮自己尊敬自己,撒谎不懂上进,被遗弃也不值同情;同时我们每个人不应该为不真实而改变自己,相反,更应该做回自信的自己;而一个家更应该收拾整理,保持积极的风气,才不至于让孩子饱食终日无所追求。其实里面的音乐都还是轻动听的 |
|
澳洲BJ单身日记?不过更现实和内伤= =男主太帅啦。 |
|
美丽本身就多种多样,大声笑吧找到自己充满希望就是最可爱最美的模样。 |
|
从《拥抱你内在的小孩》里谈论羞耻的章节中接触到电影 电影中的繆丽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小在不被认可,处处与优秀人比较的环境中成长,一直被称之为一无是处 认知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让他走出一无是处的怪圈 面对恐惧时 多数人都是用讨厌鄙视的态度去否认内心小孩的感受 然后用更加厚重的墙去保护他 以免他被发现 正如繆丽一样 换了名字换了城市换了生活得到了长久以来渴望的婚礼但却依然…那种依然内心的自己始终了解。只有将内心的防护打来,让阳光照射进来,心中的灰暗才会岁散退 |
|
U just can't take ur eyes off Toni Collette!She is beyond amazing! |
|
這真的是一部很糟糕的電影,我不懂豆瓣怎麼到七分以上的⋯這完全稱不上一部戲劇,而且劇情反轉突然。女主從頭到尾性格都讓人厭惡,自私自利,雖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她的可恨之處真的太多了。唯一讓人看得下去的角色只有女二了。 |
|
尽管没能改写“成长的创痛”这样俗套的价值,但好就好在没有把Muriel的形象拔高,她自私、荒谬、眉宇之间挥不去的全是非理性。但是问题也在这里,她的觉醒来得太突兀了。Rhonda的那个角色非常抢戏,她热爱生活,也坦然接受生活赏她的巴掌,她不像Muriel一样制造矛盾,而是理解,继而和解。生猛的Rachel Griffiths浑身是戏。 |
|
我们Rachel Griffiths还是会唱歌的嘛~~~~~~~~~~~~~ |
|
澳大利亚版的bj日记,惨烈也无厘头得多。 |
|
It's darning hard to comprehend the weird australian accent
可蹦可跳 反正都得度人生
看那姑娘 看 就是那个劲
|
|
超爱这个译名:一颗恨嫁的心。 为我的澳大利亚电影专题演讲做准备的素材之一,好看又欢乐,剩女不败。 |
|
在我小到只看得懂西游记和动画片的时候看了这部片,两遍,还跟姐姐说里面有人死有人残怎么会是喜剧呢,但还是说不出口喜欢里面的歌。后来才知道BGM都是著名的ABBA啊。 |
|
谁知道最后竟然是一部暖心的友谊剧呢! |
|
人活著最大滿足就是有一個原因接受最真實的你的死黨,一起瘋,一起浪,無怨無悔。兩個女孩都很喜歡,特別是朗達,很帥很美。解放壓抑的性格,不斷追逐兒時的夢想,得到了,才知道人要誠實對自己,自己知道要怎樣做,不需要向他人證明。雖然算不上悲劇,但絕對不是喜劇。沒有笑,倒流淚了。 |
|
没有洒狗血没有假大空没有什么有情人终成眷属。结一场婚不如一场真友谊。那时候的托尼克莱特真的是好年轻啊,Rachel倒是一如既往地帅气。 生活中太多意外,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最难过的还是妈妈的角色,非常悲剧地收尾。 两个月前在卧龙岗,在月台等车,突然来了一辆复古的火车呼啸而过,听到某个人喊着“goodbye porpoise spit” 应该又是哪位迫不及待地和过去道别,前往自己的梦想之地吧。 |
|
音乐是这片的亮点,70年代太多好歌,ABBA的风格和Blondie有些像的。
刚看过导演的访谈录,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致敬!! |
|
还不错 老爹说的昆士兰口音我一句都没有听懂 Rachel Griffiths年轻时好像一个little boy |
|
又听到dancing queen,好感动噢,女主渴望婚礼,从痴迷到迷茫到醒悟,亲人间的大起大落,和好朋友从好到坏到好,最后女主决定邀请女儿一起离开这伤心地去悉尼好嗨噢,坐taxi里两人各种goodbye,结局两人对视而笑,女主真的越变越美了,女二一直都帅帅哒!!! |
|
典范性女性coming of age样本,在这个教科书般的澳洲版逃离死水小镇故事里,abba歌曲,romcom和皇家婚礼录像许诺的盲目乐观虚假浪漫叙事成为和窒息原生家庭一样的有毒沼泽。主角因为深度内化的自我厌恶奔向再抛弃一个又一个虚构谎言身份,当标志着严丝合缝吻合一切性别角色完美期许的错位扭曲婚礼图景上演,挖空抹去全部真我的惨痛代价突然震耳欲聋。作为90年代产物,本片的大码女人形象一反时风并未展现半点笑料奇观化超重人群的病态窥视,muriel的身体旅程只是她同自身从疏离到接受的一段侧写,而正如影片反写mamma mia,一边无情剖解一边深情赞颂romcom的类型自反,充当本质厌女逆袭剧本中惯常男性扮演的引路导师配角rhonda也由女性互助情谊叙述解缚了所有incel臆想文本mpdg空洞模板。 |
|
我说过太多谎言,总有一天会忘记自己真正做过什么。很有澳洲电影的气质,略显沉重版本的《阿珠与阿花》。结尾ABBA的音乐响起,计程车上的两个女孩对着两侧景物大喊再见的画面,令人动容。 |
|
Watched the australian movie in my morning class, which is funny. :p |
|
本以为是个普通的浪漫喜剧,是澳洲版的《单身日记》,但更真实、更压抑也更勇敢。BJ制造泡沫,穆丽尔戳破泡沫。好多细节是那么真实,仿佛就是我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当下的环境中国翻拍一下,一定会博得无数漂一族的共鸣。另外怀旧的OST简直完美! |
|
“When I lived in Porpoise Spit, I used to sit in my room for hours and listen to ABBA songs. But since I've met you and moved to Sydney, I haven't listened to one ABBA song. That's because my life is as good as an ABBA song. It's as good as Dancing Queen.” |
|
穆丽尔通过母亲的去世认识到了她应该真正的面对人生。 |
|
2018400 二星还行 |
|
本以为这是一部开心快乐的喜剧电影或是一部丑小鸭变天鹅的童话电影 但是看过之后发现这是一部真正诠释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的电影 谁不想拥有一个重新开始人生? 谁不想重新做自己?但是绕来绕去发现只是一个梦 现实事实是一个无法重新开始只能是踏步向前的走下去的人生 除了勇敢面对 还能怎么办?没有任何办法!重新开始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
|
从青涩少女到成熟的女性,是成长也是觉醒,有悲伤痛苦的蜕变过程,但总有一天蜕化成蝶,找到真正的自我。只是故事情节有些地方太过突兀。而镜头叙事有的时候有点故弄玄虚。 |
|
音乐是这片的亮点,70年代太多好歌,ABBA的风格和Blondie有些像的。 澳洲片总是这几个面孔(其实我就看过Strictly Ballroom)。 主角后来在EMMA里面演Harriet, 继续傻人有傻福 |
|
Down to earth |
|
画面蛮古早的,喜欢。带着古早喜剧的期待看的,感觉有点沉重。不知道为什么女二的脚要残疾,女主的妈妈要死,真的好沉重。尤其在喜剧的下面 |
|
节奏有点慢 人物色彩鲜明 短头发妹子很潇洒啊,看了评论情不自禁想再看一遍/音乐配的mama mia 很搭配 |
|
痛苦家庭名叫原生家庭,坐上出租就要突然抽烟——《故事》之一百四十六。 |
|
一个傻大姐的成长,为什么总那么在意别人的目光?可懵懂时光里哪有那么坚强和自信?所以人终究要经历痛苦和波折才最终成长。善良软弱的妈妈选择了逃避,却唤醒了Muriel,弃掉了Mariel重新回归和面对现实。Because Im your fried. You love me but you drive me crazy. Life is a big job. |
|
你有着令你自卑的外表,但你有一颗积极向上永远快乐善良的内心。自信不是来自于他人的称赞和艳羡,而是源于自己的心,谎言和假象得不到真正的友情和爱情。所以,每一个想做Dancing Queen的女孩最先要做的,是自己! |
|
在羞愧中,我们丧失了以轻松和准确的方式来感受自己的能力
以至于回归于中心的奶在感受被空虚感所取代。
我们与生命的鲜活能量失去了接触,无法再相信自己,
并丧失了感受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这股羞愧的暗流一直隐藏于我们的内在。--《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
|
笨拙無聊的人生,Muriel 一顆恨嫁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