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强及格。两个败家仔,结构上呼应,剧情上推进,好题目。陈勋奇年轻时有贵气啊,刚一露面我还以为演微服的皇帝。洪金宝身手利落,尤其第一次出场的室内腾挪。最后一场决战用了飞白鸽(比吴宇森早),也不以杀伐为结束,终究是武痴间的互相理解。咏春拳法的精要解释详细,不知梁赞这个IP以后是否还会启用。有粤剧趣味 |
|
剧情冲突合理,搞笑桥段恰到好处,人物性格鲜明,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面对佛山咏春拳拳理的讲义,有板有眼,颇为地道。林正英卧病剧院全场惨杀那场戏,星爷的《大内密探零零发》皇上外星人待宰那段很明显模仿于此。7.7 |
|
从梁赞的自我认识开始,到倪飞的自我认识结束,梁二娣一生绝学至少成就了两个英雄儿女。林正英和洪金宝一庄一谐,正说尽了咏春的精髓。 |
|
爲什麽當時的劇本那麽好,現在的那麽超低能? |
|
有志气的富二代大战有理想的官二代,套用贺炜老师的话就是:梁少爷的爸爸是佛山大富豪,他完全没有努力的必要,但是,梁少爷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武术这个他热爱的领域做到了最好。情节安排和表演都非常好,虽然结尾有些仓促,总体来说非常值得一看。(PS.剪了眉毛的英叔太风骚了~~~) |
|
切磋纳命,学遇双师,咏春传奇,功夫经典。更难能可贵的是此片竟然做到了文武双全。比起咏春八法长短桥,我们似乎更清晰记住了:林正英的眉毛,陈勋奇的胡子,洪金宝的字画,以及元彪的台词,“以后我大便的时候也会惦记你。”当然,还有大师傅家的胖喜奀妹好像换了女装的曾志伟。PS陈勋奇,之所以对的起他的名字,真正称得上一位奇人,就在于:你刚头头是道分析完他如何见招拆招与元彪在败家仔中上演终极对决,下个专题就可以搞出一个陈勋奇经典港片配乐大集合!而这种从拳脚到耳朵的劈叉力度,让从肥猫到重案组电梯上洪爷的郑则仕,都显得不那么卧靠了。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623960379/ |
|
李小龍師葉問,師陳華順,師梁贊,所謂的一代宗師啊。雖說洪家班的科班底是扎實,可是打的不是詠春啊。。。普及還算好。梁壁說詠春:雙手如爛布,似有力又無力,要擺脫又擺脫不了。師傅昔日示范過,詠春實在沒什麼觀賞性。。。因為南方人身材不見長,其實只似女人打架,攻擊力不強,所以才打弱點。 |
|
正英哥竟然唱花旦。。。僵尸道长啊!!!形象全毁了啊!!!不错的老片子哦~~看得咱笑呵呵的。 |
|
3星半 同样是咏春,同样是梁赞,同样是实打实的高水准动作戏,本片比《赞先生与找钱华》要优秀的,在于它有一个相较完善的故事,且人物鲜活、富于特色(尤其是英叔演的梁二娣),当然其中对咏春的拳理也讲述的很深入,看着也很正宗,虽然没有六点半棍法和八斩刀还是有些小失望,但整体不错,没啥大问题 |
|
林正英反串花旦唱戏,元彪扮关公不能讲话,洪金宝耍宝,很不坏,故事说到底,是两个败家子之间的对决,元彪固然是浪子回头,瘦猴陈勋奇除了下手重了一点,也是一个尊重武学的武痴,算不得什么坏人吧 |
|
没有眉毛的林正英,没有胡子的陈勋奇,还有狄威,钟发,袁祥仁等人,元彪反而是打酱油的。陈勋奇从幕后音乐走向前台武打,真是奇人 |
|
好有梗,两个“败家仔”的对决。林正英扮女相太美了,瘦小身材的咏春师傅,给人更感觉“腹有功夫气自华”。剃掉眉毛的九叔,竟也不觉得邪魅,好神奇,情节也好。 |
|
洪金宝终身成就奖真是靠真功夫硬打出来的,诙谐功夫片最好的时代,享誉海外入选Time out杂志影史百大动作片!排名57 |
|
这部电影是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3项,洪金宝导演的这部作品可以说就是将谐趣武打片与硬桥硬马的咏春拳连接起来, 剧情虽然还停留在七十年代的水平,但是林正英,元彪,陈勋奇的武打设计确实好,教科书般地展示了咏春拳的精髓。 |
|
历史是倒退的,颂咏春的武侠片一代不如一代 |
|
刘观伟摄影,助理尔冬升,咏春顾问黎应就,音乐陈勋奇 |
|
好看好玩好喜欢!打得精彩拍得有条理,交待得清楚,故事也好玩。虽然后半段有点雷,就是小王爷的线索很奇怪,故意找戏剧冲突而已,但是陈勋奇那么帅就弥补了。这是“功夫片”,会把主角如何学会功夫、学了什么功夫这样的事儿展示给人看。而不是弄本秘籍镜头一转成大师了。胖女孩也很有意思。 |
|
又名: Prodigal Son
导演: 洪金宝 (Sammo Hung Kam-Bo)
主演: 元彪 / 林正英 / 陈働奇
上映年度: 1983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 国语
imdb链接: tt0085211
|
|
咏春教学片,乐丰年杀人那段的音乐被大内密探零零发借鉴过 |
|
洪金宝 林正英 元彪 陈勋奇 功夫片經典, 學拳必看. |
|
仆人偷袭那个真是还挺意外的,每次偷袭都笑死。将切磋进行到底是败家仔的惯性。唯有领悟到才能体会到师傅的教诲意义。 |
|
洪金宝的作用就是将谐趣武打片与硬桥硬马的咏春拳连接起来,里面梁二娣(林正英)边唱戏边教训梁赞(元彪)的那段颇有意思。还有午马客串,另,摄影助理尔冬隆谁给八一下? |
|
8.0/10 分。2018.01.10,第一次看。81 年的片子,挺搞笑的。想不到洪金宝那时候就开始演洪爷师父的角色了。。。洪金宝牛逼,1952年的人,现在都 2018 了,还在演打戏。。。没有眉毛的林正英,感觉好奇怪。。。元彪,脸上的痣太恶心了,否则可以。。。 |
|
大哥们,咱能不能别老说心里话!!!而且对方还明白!!! |
|
梁赞和倪飞,林正英和洪金宝,戏子、胖子和宗师的对比,截止梨园大火剧本都很精巧啊,最后完全就没有收住。谜之感觉电影很受刘家良的影响,所以刚看开头就预感后面会很惨。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林正英会演一个傲娇病美人,这身段我真的被迷死……再说他和梁赞也太基了,有张彻遗风啊。 |
|
剧本真好,在一个通俗的主线之下包含了主创对咏春的理解与各色武林人士的的解构,动作戏也诸多高能。如今再看,黄炳耀林正英相继去世以后,那种亦庄亦谐市井味浓厚的香港电影也逐步消失了,着实让人扼腕 |
|
那时候的洪金宝长着一张好喜剧的脸啊,林正英乍一看就是个反角,陈勋奇一开始完全没认出了,没有小胡子太帅了 |
|
在那个时代的喜剧潮流中出现的本片完全可以保证不难看,不过今日看客的笑点之高或许会使之稍显流俗。然而香港喜剧的亲民性就在于此。 |
|
武打漂亮,前半部分真的是太好看了,后半段有点脱节,节奏也变了,但是依旧是好看好笑的电影。 |
|
最令人吃惊的是林正英的扮相和表演能力,实在厉害啊。 |
|
去合肥的路上看的。 |
|
当年七小福和粉菊花的徒弟们能成功,创新是表现形式,基础恰恰是他们做的都是最擅长的事。这部电影里不但动作戏脱胎于戏曲,故事直接放在了戏班里,可谓得心应手、妙趣横生。虽然学艺一段有些冗长且笑料很干,但是也不乏有让人开怀大笑的金句,个别教学小妙招虽然是为了影视效果的夸张,但也很有实战的趣味,比如洪金宝一肩膀推飞元彪,是嘛,打架吨位还是非常重要的,洪金宝这种天赋堪比动作片里的奥尼尔。这个故事也有很巧妙的地方,起初以为是梁赞一个败家仔,结果点题的其实是僧格林沁公子倪飞。虽然看似两个年轻人都挺无辜还明事理,是父辈过于溺爱。但是你既然是将军的儿子,不想着如何利用武术保护国家,天天做着遍寻天下隐士的名士大梦,还退出家族要这没人在乎的气节。坐拥老百姓们难以企及的资源,却不去做有益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就是败家。 |
|
那个年代的香港电影人真是有才有德,故事情节简单粗暴,动作戏精彩纷呈,穿插洪胖子的幽默,比起现在很多不知所谓的武打片,好太多了 |
|
完全可以当做咏春教学片来看,自此后对其拳法的精妙赞叹不已 |
|
当年还年轻气盛的洪金宝拍出《败家仔》,直接正面对刚前辈刘家良的《武馆》,如果刘家良是遵循传统武德,提倡尊师重道的江湖规矩,那么洪金宝便是充满鬼马、充满暴力、充满反叛,那边是以武会友点到为止,这边所谓的切磋就是以命相搏,好看远远比正宗重要,本是近身短打的咏春也要翻上几个跟头增加观赏性,而偷师对方来的习武片段也将咏春教学拆解的十分有趣,用北派武学根基的戏班搭建舞台,打斗时搭配上戏曲鼓点,看的非常舒爽,尤其是林正英那利落矫健的身段,都忍不住拍手叫好。尽管《败家仔》最终在票房上赢过了《武馆》,但两人争来争去香港功夫片的山头却已被一个叫成龙的新人给承包~ |
|
很好看!简直是一个惊喜。典型的香港动作片,以戏曲的锣鼓点作为动作节奏,作为戏迷看得非常舒爽,动作也真漂亮,林正英其貌不扬,但是动起来身手太利落了,不愧是粉菊花的高徒。元彪年轻的时候真可爱,比李连杰多了狡黠惫懒气,更广东也更街头,看着好讨喜。里面关于功夫的很多话也都是正理儿,哎真喜欢那时候的香港功夫片,有很多戏曲元素在。 |
|
一方面是对功夫片的反讽变调(特别是咏春和黄飞鸿)一方面是对战后粤语武侠喜剧类型的继承。但从人物类型与叙述结构来看 很可能是受到好莱坞类型片的影响 包括纨绔子弟改过自新超越前浪成为功夫高手这种拯救式叙事和缺乏有效动机的反派设定。片子同时也融入了性别与武术的主题 从主角阳刚咏春高手与粤剧花旦的双重身份到洪金宝教女儿都触及了新武侠/武打与旧才子之间的双向性别/民族焦虑。其中洪金宝书画和教授咏春的段落都很精彩 很好地糅合了喜剧与写实功夫(其后在成龙系列中发扬光大)可能是本片最出色的地方了 |
|
元彪和洪金宝负责搞笑,英叔负责咏春和花旦~最后英叔的死和陈勋奇的落败真是轻描淡写。最神奇的还是他输了以后说 梁赞 你很棒! 梁赞得意之余就来了个空翻越过围墙= = |
|
近1个半小时的片长,50分钟左右洪金宝出场,拉开大幅度节奏喜剧序幕,缓解先前剧情紧张气氛,松弛有度。英叔沿着剧情展现咏春拳功底,好棒。实打实的咏春剧情和动作打斗贯穿全片。一些场面也是很下本。 |
|
和洪金宝早期指导的片子在剧情上同属一个路数的电影,拜师学艺、以血深仇,也属于那个时代武侠片惯常的套路,此类里教学场面是重中之重。人物承接《赞先生与找钱华》,同属以梁赞为主角的传记。创新之处在于洪金宝画画一场,动作谐趣、腾挪移转,功夫喜剧的奠基之一。学艺部分已经脱离了邵氏电影的板眼规整,武生出身的主创带来了轻灵与动感。剧情设置上同样更改了邵氏老导演清朝戏的惯有习惯,反派设置在张彻等人的那里是离陆到港后自我身份的一次次明示,而到了在港长大的第二代武打影人这里,身份自然就不在存有疑虑,港人的自我定位连带影响了之前的人物设置,无论是陈勋奇的出演,还是最后的和解,都在向以往告别。与《人吓鬼》同展现京剧与动作片关系的电影,但后者在剧情上明显植入了暴露两者连接点的戏份。PS:洪金宝最萌的一部电影。 |
|
功夫喜剧的早期代表作,看似搞笑,实则每一拳每一脚都是真功夫,英叔是不是旦角出身的,那身段,举手投足和女人一模一样呢,佩服老一辈的演员们。说回电影本身,整体完成度比较高,只是有点虎头蛇尾。 |
|
两个败家仔,富足人家“派通街”无非使孩子成井底之蛙,贵族亲王之家则会祸国殃民。
洪金宝确实演这种谐趣的师父角色更合适,虽然时年29岁,黏上胡子扮上后加上身材就很像宗师级别。陈勋奇的配乐听多了,当演员也是一把好手,很有贵公子气。 |
|
土豪原来是陈勋奇,最后的大战真痛快,杀了也行竟然。
“趁他病,要他命”应该出自这一部电影。 @2016-08-23 09:55:49 |
|
洪金宝在拍完《鬼打鬼》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用了将近一年拍摄了此作,本片被誉为“咏春拳的教科书”,是洪家班“咏春”系列的代表作,影片由洪金宝执导,王晶、黄炳耀、洪金宝联合编剧,对咏春拳宗师梁赞的个人经历进行了大胆戏说,讲述了一个自以为天下无敌的败家仔在经历了失败后习得真功夫,最后为师报仇的故事。为了完善影片的娱乐性,洪金宝融合了戏剧老本行,还加入了不少喜剧元素,将梁赞打造成了一个养尊处优但心存正义的少年,影片的剧情虽然一般但动作场面极为精彩,洪金宝特意请来了咏春师父黎应就担任顾问以确保咏春拳的正宗,片中对咏春的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套路都有展现,再加上白鹤拳、螳螂拳等拳种使影片的打戏格外的出色。 |
|
7.影片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主人公的逆境成长段落。以详实的,甚至可以说是对一种功夫的科普教育,代替走马灯式的嬉笑怒骂。况且教头还是个半路杀出来的配角,而不是早早就与主人公一同出现的功夫片公式人。|电影武行会真功夫的人不多,林正英算一位,但有一说一,英叔这演技确实太拉垮了。 |
|
影片彰显儒家价值观,强调尊师重道与自我完善。武术训练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道德与意志的试炼,唯有坚韧、谦恭与自省方能达成。影片部分情节放在粤剧团中,体现了男演员反串女性角色这一传统戏曲特色,从而触及性别表现的边界。林正英饰演的梁二娣在舞台上扮相华丽,也进一步丰富了角色的多重身份与表演内涵。《败家仔》是一部具有过渡意义的作品,连接了 20 世纪 70 年代传统功夫电影风格与 80 年代逐渐兴起的动作喜剧风潮。标题是“败家子”,表面上,《败家仔》以梁赞(元彪)的成长为主线,但细究文本,实际上林正英饰演的师傅又在其中一些叙事段落喧宾夺主。作为咏春真谛的具身化存在,梁二娣的强势是武术哲学优先于角色塑造的必然结果。 |
|
看准平衡点,直线击打,实战性很强。获评《黑带》十大功夫片教科书NO.10。 |
|
两个“败家仔”,都以为自己功夫难逢敌手,其实都是身后的人暗地为其扫除障碍。陈勋奇好生俊朗,虽然间接害死了林正英角色,但是还是很喜欢这个角色。另外此片的亮点是对佛山咏春拳拳理的讲义,扬长避短,攻人要害。tips:那个女儿真的有点像洪金宝欸哈哈。 |
|
除了打僵尸,九叔还会打咏春,而且比甄子丹、梁朝伟他们打得漂亮 |
|
陈勋奇真帅,没想到音乐才华出众之外还会武术,真多才多艺,其实倪飞和梁赞一样都是受家人保护的败家仔,结局留了一手没打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