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独立”“文艺”就是不把普通观众当回事,很讨厌这种“只顾自己HIGH”的导演,真想问问女导演Kelly Reichardt ,“田壮壮是你爹啊?”影片倒是很完整,女导演也很压得过劲儿,甚至结局颇有大师范儿,就是这年头这种自个儿玩儿的清高劲儿让人无语。 |
|
倒并非女性视点,不过是说女性也是西部拓荒的重要一分子。印第安人在片中被用提喻的方法处理了,其就像西部一样神秘无解。 |
|
喜欢西部往事和血色将至的,或者是对摄影技术对一定研究兴趣的,一定会喜欢此片,可惜我两者都不是~~~对我来说,一部好的电影,首先应该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不光是小米和达诺,所有演员实际上都在打一个超级巨大的酱油 |
|
西部依旧荒凉,但是导演的镜头下透露出了很多比荒凉还可怕的东西,或许拓荒带给印第安人的苦难才是最大的荒凉吧~! |
|
米歇尔的演技着实使我喜爱,可是这次电影的主题并不太符合我的口味。 |
|
长征中拨乱反正。自然主义,固定远景镜头内时间流动。人所处的一种特定境况的描绘,急切地想抓住每一根救命草,对引航人的怀疑即自我怀疑。没有近路,也没有好路,关键在于一条路走到底。 |
|
独立佳作 很容易让人置身其境 虽然相当闷 |
|
凯莉·雷查德的历史曼波核。俄勒冈之路,看晚上的营火静静燃烧。 |
|
又是西部风光片... |
|
哎,小米选片眼光太独到了吧(或许因为之前合作过《温蒂和露西》),谁能告诉我这片子讲了神马呢??西部风景倒是的确很震撼。。电影院里面都是老头老太。。。T_T |
|
催眠良品。 |
|
亏我之前等了那么久……太失望了。 |
|
比起前作,质的飞跃,颇有大师风范。必须看胶片,至少蓝光。 |
|
画面很美】
|
|
某种西部片。剧中人之间也好,电影和观众也好,始终保持了强烈的距离感,这种距离的忽远忽近也成了影片最大的推动力,土著人无法理解的语言也同时成了最神秘和最熟悉的东西了。【2017.9.21 @MoMA in 35mm】 |
|
一种印象派的影像写作,一个镜头被处理成整体的印象,相近的声量,相近的运动速率,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边界消弭。前半段Meek的声音刺耳,提供方向感。结尾当印第安人开始唱歌,并坚定地向画面纵向走去时,电影中出现了重重的一笔,是为Cutoff。 |
|
这部荒漠寓言里又出现了一个搅乱人心的神秘印第安人,教导你们在别人的土地上不管怎样也应该相信和尊重一个当地人。另外觉得米歇尔很符合这位女导演的气质要求,望以后多合作。 |
|
闷闷的电影,除了西部的荒芜广阔带给人震撼感外,实在不太明白整部影片究竟想表达什么,是人类面对恶劣环境的迷茫无助,还是说生存压抑外化为对水源的渴求和对前路的憧憬? |
|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
|
随着牛车走过一路干燥地的公路电影。 |
|
说实话,节奏实在是太慢了,我压根儿就没有认真看,不过是女导演哎。 |
|
摄影很赞,拍出了荒漠的寂寥,只是太过文艺的剧情很考验观众。 |
|
有点闷,风景独好。 |
|
A / 在白昼的无效交流中人物的互动被压抑以服务于近乎缓慢凋零般的时空节律,继而被藏进漆黑难辨的夜色与不被理解的异域歌声中。没有先前作品那般的时间折叠,但却有另一种在此刻的时间绵延与人物不断向四周张望的心理状态之间的分叉并行。《野草蔓生》中通过独白提供的层次被转化为悬浮在“故事”与“观看”双重光亮之上的真空,因而观众始终能置身于电影叙事与人物飘游的精神之间的完成某种黏着或是浸没的体验。 |
|
一天整了4部冷片的字幕后,凌晨看了这部片第二遍,这是什么精神。推荐给喜欢看闷片的。1.33 . 觉得棒, 全方位的反类型, 反西部/男性神话 |
|
00:06:00左右一个固定机位长镜,近景和远景的调度构出时间的景深 |
|
8.9;"Mama, a tre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Can it?" |
|
我靠……坑爹啊快进看完的太他妈闷了!!!!保罗达诺根本就是打酱油的 |
|
用跳切断裂空间,用画幅压缩大小,刻意强调的“时间变化”(落日镜头)无不在构建一个虚拟的“现实”。当人的本体被剥离得只剩下生命征时,其思维中的二元对立是否依然清晰如故? meek最后的选择即是答案,亦是cut off. |
|
旅游录像吗 |
|
一部关于勾通与信任的西部片。 |
|
无聊透顶!!! |
|
昼夜更迭,由右至左的横向行进,匀速运动。中途Emily迎面向印第安人走来,末尾发现树木后印第安人背对镜头离开,从轨迹中脱离了出来。 |
|
女性視角西部公路片,陽剛味輕而禪味濃。大量運用自然音,流水聲、蟋蟀鳴、風呼嘯、車輪轉、腳步踏,有股介於日本片與紀錄片之間的感覺。Kelly Reichardt導演和Michelle Williams繼《Wendy and Lucy》的第二次合作,不同於前作緊抓人狗情,本片劇情弱化過度,結局突然卻點睛之筆。 |
|
有风景无内容,披着西部片与公路片外衣的闷骚文艺片。 |
|
3.8 假若說結局在往下扯就該扣星了。一開頭就給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有些空洞,像布光擺好的靜物組合。略顯精緻的西部片 |
|
时间是圆,周而复始。但电影毕竟不是。情怀有了意境也有了,但如果这只是一趟穿越空间寻找我们至亲土地的远行,加上通篇自然光的运用,影画只在繁简间,三星已是褒奖。 |
|
奇怪的叙事手法,难以置评。 |
|
白日漫长消磨意志、黑夜未知潜藏恐惧,贯穿影像明暗匀速交替韵律的沉闷气质一如众人寻找目的地时的烦躁、消沉、惶恐,直到结尾一出,倒错生长的卡巴拉神树不正昭告这场生命之意义的流徙自无起行经无限终将下沉至无限光(超越存在的无限虚无)吗?而完成这场起源运动的正是透过枝丫交叉的空隙望向印第安人(神秘/神)的Tetherow夫人。 |
|
独立女导演凯莉·雷查德执导的第三部剧情长片,是一部女性视角的西部片,米歇尔·威廉姆斯与导演继《温蒂和露西》后的第二次合作,据说本片被解读为对布什信誓旦旦的反恐战争和其它政策给美国社会造成的麻烦的批评。 |
|
这片子怎么看得下去 |
|
西部片、《电影手册》年度十佳、Michelle和Paul出演……相信不少人会跟我一样有所期待吧。有人说它是“西部公路片”,可电影并没有出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没记错的话100分钟下来更是只开了一枪……想要娱乐,《米克的近路》恐怕是最坏的选择之一(估计前30分钟内会有一半的人关闭播放器) |
|
始终保持着克制却无法被丈量的距离。天与地的距离,荒野与水源的距离,男人与女人的距离,白人与印第安人的距离,此刻我们与彼时他们的距离。他被拷起扔在暗夜之中,他站在山头俯瞰拉着马车慌乱的异族,他与持枪的男人和女人成三角形互相对峙,他在前方引领者大部队迈向希望之地。无需言语、无尽浪漫、无限可能,历史已成定局,你我皆是尘埃。 |
|
真的很闷啊。。。。 |
|
像是导演拍给自己看的片子。公路片也不能一个劲儿的走啊走的,不带情节吧,又不是风光欣赏片。 |
|
6分钟开始的那个叠化太棒了;声音非常丰富,配乐在Kelly的影片序列里也算多的,很可惜只能通过6声道压缩成2声道的设备欣赏。 |
|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
好像真的完全自然光,不然夜戏不会那么暗. |
|
文艺片,独立制片,没剧情。几个家庭横穿沙漠,白天走晚上休息啊。目标是去俄勒冈新的伊甸园 。于是白天找水,晚上守夜。白天几个女人们只能在远处偷听男人们的讨论,得知目前所处的状况。夜里就靠一篝火,没光,神马都看不见。一点发言权都没有。新婚、怀孕、有小孩的三个家庭。故事都没有很多展开。 |
|
什么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