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Renée Zellweger |
|
当过最高片酬女演员,连续三年提名奥斯卡并无悬念拿奖,名利场的绯闻中心,记录和话题的缔造者,芮妮·齐薇格。起家于新千年之初,近期暗淡了十余年,如果今年拿到那樽影后,也算是纷纷扰扰潮起潮落的10s,一个完满的顿点。 |
|
虽然剧本非常之弱,角色非常之浅,但Renee Zellweger 真实演技爆炸 |
|
她的存在曾经带给世界欢笑,她的离开引发了一场石墙风暴——这就是朱迪·加兰,全世界第一个同志icon。复杂的童星成长经历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她,也让她在人格缺陷中饱受毁誉滋扰。齐薇格演活了这个不完美却注定属于舞台的巨星,让她在落魄尘埃中也能开出花朵。“心的评判不在于付出多少爱,而在于别人爱你多少。”当全场起立合唱“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的那一刻,她是真正的被爱着... |
|
难堪,难堪,难堪到不忍看。去世前的潦倒凄凉、自轻自贱、自暴自弃,那种如影随形的“残花败柳”感,让人心酸也辣眼睛,连撒娇都带着摇尾乞怜之气。纵然全世界都爱她,也不曾令她幸福。才华呐,从来都不是生存的加分项,更像是上帝的诅咒。 |
|
最后一首Over the rainbow唱得我哭崩,Judy Garland的最后时光是这么的惨淡,年少成名,一生都在被消费被利用,最终却也无依无靠。 |
|
能在大制片厂时代非人的规则和激烈的竞争下存活下来的一定拥有最夺目的星光最扭曲的人格和对舞台最原始的热忱 影片本身格局很小只截取了朱迪加兰传奇一生落幕前最后的段落 却未做到小而精 重果轻因 在其诸多涉猎中也仅选择了较为保险的家庭线 无甚波澜 靠演员的表现一力支撑 同性情侣歌迷的支线和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
|
为了那一点点爱,我们上刀山下火海。 |
|
Renée Zellweger 的表現太感人,給電影大大加分。分分鐘把《婚姻故事》的女主拋出幾條街,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
|
艺术家的人生总是令人感叹,年轻时像商品一样被人消费,年老时孤独到无人可依。一首首经典老歌把情绪逐渐推进,只是距离把一切推向高潮还差一口气。 |
|
被嫌弃的朱迪的一生。 |
|
一部我总觉得还可以更动人,但现在这个程度也能让我意难平的电影。用很古典的视听语言表现这位传奇女演员韶华已逝、风光不再、充满麻烦和遗憾的最后时光,Judy Garland人生中所有的激情与平淡,都伴随着一首首经典歌曲永存于我们的记忆。我最初一看到卡司就把本片列为本届影展必看电影:也许没有谁比拿过奥斯卡达到事业巅峰,之后又经历“变脸风波”的Renée Zellweger更适合出演这个角色,她演得很好。 |
|
朱迪迦兰短暂的一生实在是过于悲惨😭,Studio竟然不让小女孩吃饭?!别的人以为她磕磕红鞋子就能实现梦想,殊不知她生来在这个吃人的Show Biz就注定了悲剧,太可怜了🥺她的歌声鼓舞了多少人呐!看到最后邻座的观众们都在哭。芮妮齐薇格的表演很有感染力。电影有一些这种小格局传记电影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需要观众对主角本人本身就有一定了解和同理心 |
|
除了女主演的精彩演绎,可得最佳表演奖外,编剧过于单薄,全片乏善可陈。 |
|
即便剧情如此套路与常规,却仍然有多处被感动的瞬间。比如她一路紧张与混乱之后,首次登场表演的精彩段落,你才会觉得,这就是巨星的魅力,朱迪她就是属于舞台的。另一个感动瞬间,则该是结尾的那首Over the rainbow了,其背后的意义更加感人。蕾妮·齐薇格的表演也是相当出色,非常教科书的变身式表演。 |
|
看了老年场,现场粉丝痛哭流涕。人物塑造和呈现的还是很成功的,Renee太厉害了。 |
|
今年我最期待的电影之一,果然没让我失望。来自我粉了十几年的Renee!在我看来演好传记电影形似与否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情感的充沛度才是决定因素。Renee的情感张力从头延续到结尾,让人一秒都不能走出。再拿一座奥斯卡吧! |
|
快乐有时,悲伤无期,用影像刻度时间的残忍与命运的飘零。落入庸常的是好莱坞传记片惯用的展示-观赏视角,拒绝提供触摸本体的窗口。朱迪的笑容与小丑的笑容在某一时刻重叠,是时代的剪影,是在僵化社会的训练过程中因偏差而迸发出的生命力。齐薇格演的很好,她的喜剧天赋,恰成为她的抑郁之源。 |
|
如果不看这部电影,我都不知道“Friend of Dorothy”是LGBTQ的委婉说法,因为当时主流文化中他们被认为是有罪的。朱迪嘉兰真的太可怜了QAQ |
|
芮妮齐薇格自身的影子和Judy的人生重叠在了一起,这大概是让影片变得很好哭的一个砝码,看预告片时你几乎不相信这个苍老的皮囊就是当年芝加哥里那个性感小尤物。童年的嗑药梦魇以及聚光灯下的不自由和中年颓唐双线交织,可惜当中总觉得欠缺关联和逻辑,更像是对年轻观众的脸谱化科普。 “评价人这辈子是否幸福不是看她有多love这个世界,而是beloved。” |
|
剧本普通,拍的也很一般。虽然蕾妮·齐薇格贡献了十分出色的表演,更是凭借着个人表现将影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就算是这样也依旧掩盖不了片子整体给人的枯燥乏味。 |
|
天啊。。如果Renee这次没有拿到奥斯卡。。我会气疯的!!!看到很多高水平的影评人说电影不好。。可是像我这种水平低的全程哭着看完。。理解Liza Minnelli会反对。。因为没想到把Judy最落魄的一段岁月拍出来。。心真的碎了。。她是我唯一的女神。。小学时家里买第一台DVD。。就捧回了一整套她的电影。。悄悄的在家里学着她唱啊跳啊。。现在想来很羞耻。。但谁不爱Judy Garland呢!!!电影完全是Renee的独角戏。。配角完全没有存在感。。惟妙惟肖的一场表演。。歌唱的声线。。睁大的眼睛。。演唱时的那种力度感。。小到抬眉的方式。。有时候会恍惚。。以为是真的Judy回来了。。最后的表演让我想到一个明星的诞生。。 |
|
“你是如何通过耳朵触动了我们的心” End of the rainbow. 雷妮·齐薇格演活了被摧残的美。“A heart is not judged by how much you love, but by how much you are loved by others.” |
|
周二Empire全天半价,正好有时间就去看了这部,没想到远超预期的好看!而这99%要归功于Renée Zellweger!第一首的表演就让人起鸡皮疙瘩,直到最后的Over the Rainbow,Renée轻轻对观众说出you won‘t forget me,will you?时,她已经成为了那个疲惫敏感又贪恋舞台的Judy Garland本人。坐在我前面的几个老太太在电影结束后一边抹眼泪一边相互拥抱,Renée Zellweger值得第二座奥斯卡奖杯。 |
|
Renée看上去有一百岁了吧。 |
|
看了UK上映第一天的夜场,为Renee的表演疯狂打call!之前有评论说这里面的表现赶上了《玫瑰人生》,我觉得岂止是赶上,在情感掌控上甚至更胜《玫瑰人生》。开头看到BBC Film时心里一紧,担心成片又变成了家庭小电影的流水线之作。虽然最后的情节有些俗套煽情,但Renee的表演完全让这样的设置变得感人而不是俗套。不想提早太多奶明年颁奖,但至少现在看来,Renee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尽管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单抗。 |
|
从头哭到尾,最后的over the rainbow直接哭到崩溃。演员选的太好了(就是美化了Mickey Rooney)Renée Zellweger‘s performance is truly astonishing!Judy短暂悲惨的一生都在唱开心鼓舞的歌,让人心碎。 |
|
片子很平庸,剧本很糟糕,一条伦敦演唱会的主线,中间穿插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最后一次婚姻,同志icon和童年阴影等好几条有料的支线,但都成了主线之外的辅料,被编剧浪费不了了之了,支线的逻辑也很跳脱,节奏也不流畅,不管女主角的表演怎么优秀,这个角色也很难通过电影视听语言或者角色本身打动人,只能靠观众自己去脑补蕾妮·齐薇格和朱迪·嘉兰类似的星途经历来自行共情自我感动了。 |
|
天呐!去年是Rami malek,今年是Renee zellweger,什么时候拙劣又用力的表演成为了审美的主流??这是光芒万丈的Judy garland吗?一点她的气质和神韵都没有。。表演好??。。我惊了!! |
|
一部美式带刺版的《玫瑰人生》,毁誉参半朱迪.加兰悲剧色彩的最后人生旅程,正如片中说的“心的评判不在于有多少爱,而在于别人爱你多少”。天生属于舞台的朱迪人人都爱,但注定不是所有人能接受朱迪已千疮百孔的人生和态度。
蕾妮能拿到最佳女主真的实至名归了,一部角色研究方向的电影,又是传奇历史人物,还是音乐传记片,表演细腻感人,谁能看出女主就是当年《BJ单身日记》的那位虎背熊腰的女孩呀。 |
|
浪子回头,英雄迟暮,美人香消玉殒,日落大道的故事听到第一百次依然会被触动,光环从闪耀变成刺眼,平凡和被爱却成了最困难的事。 |
|
比我想象中还要动人很多。Renée真实演活了这个角色,即使我对这个人物毫无了解,也能她的表演中体会到这位Judy Garland女士可能经历过的那些情绪。你认为她可能在准备时破碎又难堪,但当她走上舞台拿起话筒,竟还是能唱出那么美的歌声,作出那么好的表演。和两个男粉丝在他们的家里一起共进晚餐,一人弹琴然后她唱起她熟悉的歌,然后Judy从背后抱住粉丝安慰哭泣的这个人,这一幕太走心了,以至于当最后这个粉丝站起来、其他观众也一起站起来帮舞台上的Judy唱完那首over the rainbow,根本就不可能让人能止得住眼泪。Renée在这部电影里那么清瘦的样子,很难想象出和BJ单身日记中的那个姑娘是一个人。片中的歌曲都好好听,要去了解一下真实的Judy了。 |
|
熟知朱迪嘉兰的观众会感受到芮妮齐薇格相形见绌的表现力,不熟悉的观众则很难在本片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移情视角,力图通过人物的凄凉晚景与舞台魅力的对比制造张力,但无论是阐释欲过剩的点题对白,还是刻意泾渭分明的功能化桥段,都是对逝者的管中窥豹,以及对观众的粗暴自大。 |
|
有件很犯规的事情是当进入到电影中的世界的时候,很难不先入为主地把Renée自身的经历代入到Judy的故事里去;历经浮沉之后的风光回归,对“是否忘记的观众”也是对“大明湖畔的学院评审”说的话…或许作为观众戏有点多,但有些时候两者的经历交叉在了一起,很难确认是因哪边而起的感动。最基本的标准是,她和作者得体地完成了属于他们理解范围内的致敬和演绎,那么这部电影的发生就已经有了意义。 |
|
6/10。标准的大女主电影,每一条皱纹都在演戏。我们屏息期待的是她第一次登台的惊艳,可惜差点。 |
|
Renée Zellweger的表演太美了,但愿她能得奖 |
|
大概是今年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或《贤妻》),各方面都无甚亮点。才知道朱迪·加兰感情这么坎坷,被前夫数量惊到。 |
|
2岁就在台上献唱的她,对赌了一生的荣光与束缚。似乎见惯了明星制与娱乐商业对人本身的追捧、压榨,可还是会在许许多多的瞬间,感到心里波澜不停。Renée Zellweger演得太精湛,她是失落于奥兹的Dorothy,是切一次蛋糕就嫁一个坏人的女人,是想给三个孩子一个屋檐的母亲,是每天只做一小时Judy Garland的Judy Garland。感谢她宽慰皆如Norman的我们,“They hound people in this world. Anybody who’s different. They can’t stand it. Well, to hell with them.”若非看过介绍,我也不知道这第一位gay icon,曾对石墙事件与彩虹旗有那么沈重的影响。谢谢Judy。四星半。 |
|
愛一個人就在他最落寞的時候告訴他。世界已經太刻薄了。 |
|
and the academy award goes to Renée Zellweger |
|
一个本就属于舞台的灵魂,哪怕风光不复当年,却依然动人无比。把传奇拍成传记片本来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索性就不要深究;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动人的,特别是蕾妮的表演。以及最后演出时被大合唱的那首“Over the Rainbow”! |
|
剧情有的时候会为了戏剧化显得刻意,因为毕竟是冲奥女主电影,很正常。但还不错,可以看看 |
|
撷取童星加兰生命最后一段来演绎。齐薇格神了,把个饱受娱乐圈摧残的迟暮美人演得形神兼备,潦倒而不失大气,作死又惹人怜惜,告别演出那段舞台上下的共鸣让人哽咽。而除了梅耶,终究片中的每个人都是温柔的,特别是那对gay。看完立马重温了明奈利《歌厅》里的最后一曲,简直就是在唱她母亲。 |
|
2.5 / 前一个小时还不错,之后发觉实在没能力深挖人物编剧就直接各种给冲突给高潮然后最终把复杂人物切分得七零八落,也算是贵坞冲奖片的正常发挥了。齐薇格表演痕迹实在是太重了,希望影后还是给真正进入了角色的斯嘉丽·约翰逊。 |
|
开年看的最烂一部院线吧…每个人物都可以这么没有灵魂也是很厉害,说joker是演员大于剧本撑起来的可以看看这部,让你知道剧本不好,演员演再好看着都闹心。 |
|
除了齐薇格的表演,全面平庸。舞台上的光彩照人,更衣室里的萎靡不振。“你很棒”,“如果我下次不能做这么好怎么办”,非常非常理解这种心情。今年怎么又兴起叫蕾妮“格格”了,恶心。 |
|
来自深渊的人往往也会把自己活成一个深渊:脆弱、偏执、虚张声势。我认识一些这样的人,除了丰沛持续的爱没有什么能够治愈他们。但每个人都自身难保,只能远观他们可恨又可怜的挣扎,慢慢疏远。希望他们能如愿的坚持,或死去。蕾妮·齐薇格太好了,三星全献给她;但这部电影配不上朱迪加兰。而郑爽的故事更加毁灭,拍成电影应该不输。 |
|
全场替她唱完over the rainbow好感人啊 |
|
请给蕾妮奥斯卡。 |
|
朱迪·加兰被硬生生的演成了芮妮·齐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