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何迟老师另部著名作品今晚十点开始不同,本片讽刺的不是“天桥把式光说不练”。李少白还是有些本事的。否则无法广播演讲倾倒敏英和让文联的同志为他背锅,就连台下接唱空城计也能看出下过功夫有板有眼。这位讽刺文学作家的最大毛病是,充分掌握了批评的武器之后却总也发现不了最适合的鞭挞对象就是他自己!……白穆演的挺好,不说入木三分,至少惟妙惟肖。但整片的段子集萃感偏重(何迟作品更适合相声形式?),喜剧讽刺与故事人物的混容流畅度比新局长要差了一截……三星半。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969583769/ |
|
编剧本身就是个讽刺喜剧作者,而且里面还提到了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也就是《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比《新局长》讽刺得更自然一些。这两部的结尾都很有意思。 看完这个电影一定要看这个纪录片!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44847/discussion/44968322/ |
|
本片编剧何迟就是那个非常知名的讽刺喜剧作家,马三立的《买猴》《开会迷》《十点钟开始》都出自他手。这也是一个讽刺的佳作,包括白穆非常精彩的表演。所谓不拘小节的人,其实说的就是没有公共道德的人,现在这种人仍然有很多。 |
|
绝对是世界级的作品,现在看来依然是一流的,经典的作品啊!可是生不逢时的吕班的导演。 |
|
李少白有花直须折,不闻身后罚款声。美人送我一片情,回赠什么?瓜果皮 |
|
就我竟然看过! |
|
1955年吕班在京发起喜剧电影研究小组,次年组建春天喜剧社,在此之后,便开始了他的政治风暴。此片是他的第一部喜剧尝试,功底很好。可惜新中国容不得讽刺,容不得反面人物,更容不得喜剧,这是许多导演在尝试了一部之后就立刻看清的,可惜,吕班却虽千万人吾往矣。一部喜剧被批,丝毫不改本性,之后一口做气又连拍两部,终于被打入万劫深渊,1976年文革末期时终于被折磨致死。可是,一个人死了,但是精神却是永恒的。这三部喜剧是一个时代的呈现,也是一个时代的瑰宝,吕班也激励着后世人,不要怕,大胆做,一个人的价值或许会在当时被污蔑,但历史终究会给他澄清的。此片近一个多小时,用李少白的各种不礼貌行为做笑料,文联赵主任担任捧哏角色,用相声捧逗呈现喜剧。收尾相当好,李少白爱情功亏一篑,面对观众发出无奈“完了”,很有突破。 |
|
能在片子里看到五十年代的杭州还是很新奇的。主角放到现在就是个极品。 |
|
印象最深的还是“胖哥”。 |
|
这世界上就总是有这么一些欠抽的人~我感觉这不是不拘小节的问题~这是极度的自私没教养的表现~这种玩意儿就该抓起来教育几年~有个人样了再放出来~-,凸~ |
|
笑点单一 |
|
比新局长和未完成的喜剧差很多。 |
|
中国优秀喜剧片! |
|
7,讽刺力度稍弱了一些 |
|
哎呀妈呀 |
|
one of the funniest movie i ever seen |
|
相当喜欢的一部国产。 |
|
讽刺 |
|
有趣的是故事內部與現實部分的互文.因此結尾那句面對觀眾的"完了"是有意味的.諷刺喜劇的超現實就在這種關係裡面更深入的落回現實內部. |
|
还算不错的喜剧,有教育意义。 |
|
讽刺专家的行为成了最大的讽刺 |
|
那个时代的电影 |
|
老电影特别有意思 正片名字《这个人为什么没有妹子》 |
|
7.5分 国产电影 |
|
讽刺性喜剧的代表作品。男主人公李少白和《中国电影史》的作者一样。感觉不仅仅是素质问题,勾勾搭搭文联小姑娘像个流氓。据说这也是胖子殷秀岑的最后一次银幕露面。文联一味包庇所谓的官员,处罚措施没能点对点,让真正犯错误的人知道自己的错误。吕班不盲目弘扬新社会,很是客观冷静的看新社会的领导班子。可惜反右运动不久爆发。某政权从那时起都暴露出完了的特征。 |
|
很优秀的原创 |
|
几处转场印象深刻 |
|
道貌岸然不可活 |
|
干干净净,生动鲜活,节奏明快。这是好作品。 |
|
那啥之后就不放了,那啥之后又放了~ |
|
建国后还是有很多好片的,尤其是初期 |
|
吕班的戏里戏外。何迟 |
|
我就觉得自己看的不是侯宝林那个 |
|
放在社会主义中国的语境下还蛮犀利的 现在就不好笑了 |
|
cctv老电影 |
|
简直要被笑死,这哪是不拘小节的人分明是缺德的人,换做现在这样的行为是要被人断手断脚的人,讽刺得太到位了。 |
|
吕班讽刺喜剧三部曲补完计划,优缺点都与《新局长到来之前》类似(导演甚至还埋了个彩蛋),只是比起后者的几乎完全是一个室内剧,这部多了更多外景,而其中展现的建国初期城市风貌与百姓的生活状态反而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 |
|
就我竟然看过! |
|
剧作实在一般,和十七年许多喜剧相去甚远,这基本来源于李少白单线展开的剧情,导致剧本没有厚度,单调的点对点故事展开导致很快失去了对我的吸引力;结尾也收得实在草草。十七年下品 |
|
五十年代的假文人真油腻。吕何联盟,成立的喜剧电影小组,电影过审历经波折。文革期间,吕班含冤而死,何迟成了瘫痪。 |
|
本片编剧何迟就是那个非常知名的讽刺喜剧作家,马三立的《买猴》《开会迷》《十点钟开始》都出自他手。这也是一个讽刺的佳作,包括白穆非常精彩的表演。所谓不拘小节的人,其实说的就是没有公共道德的人,现在这种人仍然有很多。 |
|
“完了”… |
|
运用频频的巧合来制造笑柄包袱,带有自传性质的讽刺电影,台上唱戏的人看台下看戏的人演戏真的是妙笔,知识分子拿起批判的武器却意识不到批判自己,(或者说批判不了自身),放在十七年语境之下可真有意思,这才是最大的讽刺呢! |
|
罚款都是赵主任交的,李作家一分钱都没掏啊!
女笔友脾气真好,你骂他啊,真是的。
你们这些人都惯着他,气死我了。 |
|
6.9/10。讽刺作家男主来城市参加讲座却因他的不拘小节/没素质而闹出各种啼笑皆非,最终他也得到了教训。整体看的挺轻松的喜剧,男主图书馆拍桌子吓到别人和男主在京剧台下指点江山两段还挺有意思。结尾既不是HE也不够轻盈(虽然男主确实也是罪有应得),不符合喜剧气质,扣0.1。 |
|
一个呕像的破灭 |
|
这也就一个短片的体量……起承转合都来不及啊 |
|
第一次看这电影的时候我身边有两个对它倒背如流的观众,这次只有一个了
节奏明快到看起来和当今商业喜剧片旗鼓相当,结尾主角对着镜头的那两句“完了完了”甚至很能让人想起蜘蛛侠返校日那个美国队长彩蛋 |
|
讽刺喜剧其二,完了,真的完了 |
|
现在看确实老旧了些,然而闭环结构做的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