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大SY那事儿让我想起这这部电影。。原型就是我母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当时还是中医学院)。。辅导员领着一群学生和市里硬怼(传说当时辅导员是何裕民老师,真·模子)。。现在还是很佩服何老师和师兄师姐们。。#换到04年军训,管理吃S出现大规模热射病,死了一个,入院上百,分分钟就被压掉了# |
|
当今社会医患矛盾严重,莆田系比黑社会还黑,这样的电影还敢拍吗。整个故事和“杨乃武与小白菜”有点类似,为死者伸冤的是医学专业人士,并通过上诉赢得官司。结尾还升华了一下,片中的记者有“不宜报道医疗事故”这样的台词 |
|
真实,赤裸裸的真实,现在网络一致对医闹进行谴责,是因为大部分年轻人还没经历过大病大灾,一旦经历了,或许是另外一种态度。没有无由来的怨,在一个物化了的体系中,医院这个神圣的地方也同样无法幸免遇难。当医生每天想着业绩、考核、销售药品等等,他对病人的态度势必会冷漠,甚至职业病的无情更加显现。90年代这个问题有,现在更甚。电影节奏很好,非常流畅,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结尾没有走入《T省的84·85年》政治正确,而是将体制内惯用的话术收尾,既真实,又残酷。有关于正义,有关于法制,有关于勇敢,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突破,去争取。 |
|
还是老电影好啊,敢拍敢讲敢面对 |
|
怀念二十年前的环境。放今天,这片儿必然立项不能。 |
|
1992年 |
|
三星半;稍嫌说教,不免理想主义,但批判性仍在,时代性犹存,放在今天讨论,依旧是个热门话题;惊见吉雪萍,女主以为是袁鸣,演护士丁红的演员好眼熟,翟乃社92年就如此大叔啦~ |
|
老片总有种掩饰不住的理想主义气息。 |
|
看过 |
|
以前的电影思想性高,导演艺术一般。没想到这部里还有吉雪萍和任伟。 |
|
表面是一起医疗事故,背后就是普通百姓对抗权力笼罩下的掩盖真相,展现息事宁人、各方压力、转移矛盾、大事化小、以偏概全种种掩盖真相的伎俩,但影片没有找到这些问题的本质,靠医德高尚、维护红十字荣誉在真正的利益面前很脆弱,新闻监督、舆论监督、权力制衡等机制是对真相掩盖、权力滥用最大的威胁。 |
|
医患关系。坚持总有真理。说过太多次了 90年代的电影很有前瞻性。 |
|
这种片子一个有趣但又陈腐的地方是,它所批判的对象是其不敢真正触及进去的东西,然后就落入到了一种迂腐的说教体系中,所有该深入挖掘的地方都以字幕或理想主义的说辞和热情带过,呈现出另一层不可信和失望感(连批判都要采用空洞的方式)。 |
|
卫生法学视频教材。里面有吉雪萍。 |
|
1992年 |
|
述3.5 |
|
有种想当然的感觉 但还能这样理想的想当然也不错 现在看这类电影一定有人会想到“还敢拍吗”就比较惨了 总是在敢不敢上犹豫 挺糟糕的//但即便是这样看似敏感的题材表达 也有它不敢触及或说没法触及的区域 最后也只能流于说教 |
|
以92年的气候来说,已经比较开明了。从话题的具体和伦理尺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 |
|
当时的人还是很纯俄脑 |
|
“我想这是我生命中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 |
|
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一部电影。很中性。史蜀君非常擅于交叉平行剪辑。 |
|
太讽刺和现实的剧 |
|
看此类题材的片子,有恍若隔世之感。不过30年在中国,差不多就是除此之外世界的一个世纪。 |
|
沈畅和《我爱我家》区分度还挺大的。 |
|
建国70周年影展,天山2厅,修复版,8.3~8.4分
1,相当出色的中国版社会派白色巨塔,尽管有学习借鉴日本同题材的成分,但拍得如此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还是值得鼓励
2,开场的蒙太奇剪辑很棒,气氛铺陈到位,冰冷忧郁的蓝色摄影将死亡的暗影烘托得令人窒息
3,全篇不断出现的敲击性文字(声音上的塑造)以及后半段里通过定音鼓敲出的命运主题,从音效上呼应了此片的母题
4,原来那个年代一条命,只值4000元人民币
5,杨波为梅子的事全力奔走,到头来只是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所谓人性底层的暗流涌动,只会在折磨中溶解和爆发
6,最后的"法庭"审判和梅子父亲(铁路工人)面对铁轨分叉(人生与选择分叉)的迷茫,是日本电影惯用的手法
7,最出色的一处剪辑:梅子尸体解刨/梅母切菜并流下鲜血/声音同步到青春年华的合唱,令人唏嘘 |
|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
|
医院院长说要不是医学院学生就好办多了,梅子父亲虽然是普通工人但是还好女儿是医学院学生,医学院院长又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还有杨波那样理想主义的朋友,对于再普通些的人家结局又是怎样!冷漠让世界悲伤 |
|
4-
经典的讽刺现实之作。很棒,对于女性,女大学生等进行了暗喻,可就算没有gp,至今也是如此,这也是电影的nb之处。
|
|
吉雪萍这么早就出来爬分了 硬是是把沈畅看成了袁鸣 我好。。。 |
|
T。医疗事故的方方面面。 |
|
聚焦医患事故,反映医患矛盾,医学院学生的抗争,多好的一片,特别是结尾的字幕,现在是无人拍也无人放了。 |
|
放在90年代社会题材电影中很平庸。为什么用来针砭医疗机构之弊的案例又是一个女(医学)生之死? |
|
在那个年代,能够挖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
|
意外地好看。理想批判和现实交杂在一起,个人感觉比女大学生宿舍更真实。好多老演员,连一两句台词的配角都是输面孔,宋老师年轻时候就演技超群,导演有客串市专家组成员。救护车那场戏好像是在家对面的医院拍的。陆玲真好看啊,那些年喜欢的女神之一。 |
|
若没有理想主义,生和死又有什么区别?社会的无形冷漠之网也必将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 |
|
这片子在今天是过不了审的,即使最终目的是为官府唱赞歌。老大哥不想有任何引起人联想的元素出现,因为联想本身就潜藏着混乱的力量,对它是一种可能的危险。 |
|
6 |
|
最后的结果很讽刺很真实很符合人性,从来没有变过。 |
|
红十字意味着什么?虽然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故事走向,但片子里反映的现实的确是现在不敢拍的了。没有及时抢救而导致花季少女死亡的重大医疗事故被压下来真的很讽刺。民不举官也要究作为结局。
梅子去世过程的色调太恐怖了实在是。 |
|
追求真相需要勇气,那个年代的电影很有力量 |
|
80年代知识分子导演的新闻式电影,暴露社会问题,歌颂理想主义,现在看着都像是神话故事了。 |
|
非常好的电影,有可能现在都不能过审。很多行业都曾经宣誓过,很多事情只要不忘记誓言就足够。 |
|
#论大学生的社会监督责任# |
|
现实题材,没有光明的尾巴。谢德辉,宁理。 |
|
太假了,我遇到的真事是给室友一个预备党名额,至于遇难者家属毛都没有 |
|
女大学生之死,从“当时”的电影文本来看,是对社会现实的温柔一刀;从三十年后回望,这是对社会现实的黯然隐喻。 |
|
当中国医生难,当中国病人更难…… |
|
偶然的机会在电影频道上看的,也是很老的片子了。 |
|
不得不说,30年前还挺敢拍,哎,时代在退步啊…… |
|
2019上海电影节作品。“什么真丝的?都是假的。”“什么乱穿马路,马路本来就是乱的”这两句台词简直是太太太太太厉害了!20190908和袁杰森在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