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人女孩向朋友历数自己的愿望:结婚、生小孩、环游世界、买房子、整天只吃冰淇淋、在海外生活、维持理想体重、写本很棒的小说、跟老友保持联络、种一棵树、从头开始准备一顿美味晚餐、洗冷水澡、跟海豚一起游泳、办特别的生日派对、活一百岁、维持婚姻到死、寄很棒的瓶中信也得到同样有趣的回信、克服所有恐惧、整天躺着看云、有栋装满小东西的老房子、跑全马、读一本很棒的书一辈子记得书里的话、画表达真实感受的画、墙上挂满画和深爱的句子、拥有喜欢的节目的每一集、专注某个重要议题让大家愿意听我讲话、玩高空跳伞、裸泳、开直升机、有一份每天都期待的工作、有浪漫特别的求婚、演出一部电影、或在国家剧院演出、中乐透彩、每天都过着有意义的日子、被人爱着…我听着这些,跟男主一样难过。 |
|
受不了词语匮乏的写作。快乐的人全是智障。在嘈杂的派对里与面目模糊的人接吻,做爱,记不得任何人是谁,也无所谓是谁,只有一副空心的躯干从肉体深入世界的下水道。耳边年轻女子对生命的一切期待,与自己已无半点关系。社会应该允许一个人毁掉自己。爱你的人再也不接电话。曾经的爱人,女人,为三十岁悲伤,男人永恒地与二十出头乳头粉嫩的女孩在一起妄想永葆青春。活着,忍受世界无尽的空虚。 |
|
我今年看过最爱的外语片. Cinéma vérité的终结者. 我看着电影, 感觉自己就跟着安德斯一起不停地游走奥斯陆. 最后跪坐在他床前看他结束8月31号这天. 太深刻的真实了. 太真挚的拍摄.这是我一直以来认为好电影的模板. 小故事, 大感悟. |
|
镜头里的风光格外的漂亮寂静,男孩在人群之中寻找生活的出路。朋友,情人,家人,所有人都希望你做自己的决定过自己的生活,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真正的绝望只有自己了解,回归毒品给予自己死的赞歌。可是影片好慢而且都是话唠,让人有点不耐烦了。 |
|
长时间的戒毒后准备重新过回正常人的生活,才恍然发现周围的世界都变了,自己已经毁了本该大好的青春。导演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很重,尤其侯麦,一个大龄青年在24小时之内寻找生命的意义,影片以台词为主,剧情很弱,心理描写异常细腻,了解奥斯陆的人应该更有感触。★★★★ |
|
以一种无比温柔的方式描述生活的窒息,所有人都试图尝试理解,但最终都和你保持距离,划清界线。男主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自尊,反叛,脆弱,和疏离,当这些杂糅在一起时,很难再用具体语言描述,但它却无比贴近我们每个人在命运面前的卑微与执着。电影的“社会指向”相当明确,但它的内核是极其私人化的。与很多好莱坞电影通过个体情绪服务“中心思想”的方式不同甚至相反,本片调动起一切外部因素,初衷只是为了让我们哪怕再靠近一点人物的思绪轨迹和内心。如何让社会进步或许本是个伪命题,人文关怀才是这个冰冷的八月所最需要的。 |
|
现在社会有太多吸毒的人,只要染上毒品可以说这一生就毁了,不管之后怎樣努力振作仍是挫折,死亡不是唯一的選擇,但这样的人生,死亡卻是唯一想要的選擇。“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
|
青头的三张人生 |
|
战胜不了的始终是心魔,不仅仅对毒品。男主骨子里透着强烈的孤独感 |
|
真悲剧青年的一生,今天在学校旁边的电影院看的,学生票4镑7,挪威语,英文字幕,觉得这孩子悲催到极限了,再看看自己又算了什么 |
|
咖啡馆里,听每个人讲话。那场戏太妙了。每个人都絮絮叨叨自己的生活,但其实又没什么重要有趣的事,但以影像的方式来呈现,反倒回味无穷了。 |
|
普鲁斯特曾经说过,通过看女人的胴体来理解欲望,就像小孩通过拆解钟表来理解时间。但是,如果只是没有可供理解的欲望呢?如果没有寄托前行,在任何人眼里,你都将只是个瘾君子。你自己也只好认为自己是那样子。色调明亮鲜活的绝望中寻找希望,延续了导演处女作Reprise的风格。 |
|
真要講絕對的優雅,這部可以排到不知到哪裡去。 |
|
还不如说是北欧片本身的气质吸引了我。 |
|
看过几部提尔的电影,都觉得很细腻私人,但这部八月三十一日奥斯陆传达出的绝望气息更是无法比拟。戒毒所、AA会议,总给人一种“结束后就是一段新的人生”的错觉,可生活哪来打断后自动恢复那么简单,有时候重回深渊真不是身体的投降而是精神的放弃。结尾太揪心了。奥斯陆很美,但与希望无关。 |
|
整部电影的节奏跟有毒瘾的青年的内心一样空虚、自大、无聊;画面切换和他企图抓住稻草又放弃的心一样分散。选的男主这个面相好对呀,就像我那个放弃自己的某叔。一切都很平静,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这个世界果然不太需要你。(一整个没想到是这么不积极的电影,我今天平静的心情又不得不起了波澜☹️) |
|
餐厅那场戏有意思,那些琐碎的梦想都已于他无关了 |
|
燈蛾撲火?! |
|
First world problem at its extreme |
|
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当你站在奥斯陆的斜街或是弯道上瞥见「云层深处的黑暗」抑或「淹没心底的景观」时,你或许会和我一样,想到一首名叫《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歌。提尔这部讲述旧爱重逢的作品无疑是《重奏》的变奏:他之所以将「中年迷茫」与「年少轻狂」混剪到一起正是为了强调二者的同步性。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危中有机,机中有危。而「转机」正诞生于昨日与今日分手的那一刻:对明天好奇的人向前迈进,沉迷于过去的人向下滑落。男主是一个游荡在《奥斯陆,8月31日》里的浪子,当他「蓦然回首」时发现,未来已犹不可追,唯有记忆触手可及,而等待他的也必是《本命年》式的结局——在双簧戏台,疯狂的人民广场,用一张假钞,换一把假刀,保卫他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 |
|
奥斯陆乡愁,瘾君子知识分子的一日放风,与世界道别,与自己道别 |
|
LOSER的一天 |
|
喜歡到了極點。不管冷靜下來成不成為得了經典。見到導演本人是非常幸運的事。有一些只有一些人才能理解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是無法用回答觀眾問題來解釋的。 |
|
懷著對全世界的愛,度過無聊的餘生,向宇宙呼喊三個夸克然後就消失以太之中。ps:彈鋼琴太感人了,讓我想起Comanche Station |
|
奔三张儿的北欧哥俩好 |
|
摄影美死了,OST好听爆了,又是在黑暗中寻求新生的故事,结局沉静中的压抑力量,最终对整个社会的影射...原来是对马勒的致敬呀! |
|
确认了看完《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时的隐约感受:Anders being miserable is very hot. 的确描述的是让人有距离感的first-world problem,但和朋友的对话透着一种冷酷的真实。语言上的安慰劝解鼓励都是如此的苍白,要如何触及、缓解你关心的人的痛苦,尤其是当两个人的生活频率已经不一样。又把我带回前两天和人videocall时的感受…也许永远触及不到,最后都只能自己deal with our own shits. |
|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过往中寻找喜悦,可惜这一切都失败了。故事的格局很好,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将主人公的过往描述得清晰而生动。一个个人物从另一个侧面凸显男主角的身世行为心路。情绪在渐渐推进的剧情里越发饱满,只是节奏用力很平均,最后的爆发点哑了。 |
|
常常也会有那样的时刻:正在经历的周围的一切都看上去那么快乐,可是和自己没有关系。自我的内在就是空洞的,绝望的,不被任何事物填满,也不对任何有欲望。就是这样,令人难过。 |
|
去完奥斯陆,对奥斯陆有滤镜了。这个电影,很有共鸣。我也34岁了,前年和在一起6年的男友分手,辞掉不错的工作,再也没有好的机会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劲,也许是拥有过了,也许是见得多但又不够多,也许是知道没有拥有过的这辈子不能得到,让我感到一切都很乏味,让我疲惫、冷漠。在咖啡厅里,听到小年青们在谈论他们的生活,这一幕尤为触动我。我也是这种心情的。为什么不能自己了断自己?为什么因为别人伤心而要自己痛苦忍受生活的绝望、人生的无意义感? |
|
4|My fav kind of spiritual misery porn. 咖啡馆那场戏就是我十几年下来的日常感受,只不过我问题的表象不是成瘾罢了。另:激素水平明显影响观影。边看边吃泡椒凤爪。凤爪没怎么辣,被安德斯·丹尼尔森·李辣到。第一个镜头就开始辣,然后越看越辣。Suicidal, vulnerable, doomed man…nom nom nom. 结局的处理其实是多义的:他是否真的是打算自杀?还是复吸OD?两者殊途同归,但非常不一样 |
|
下坠的意志,声音模拟衰弱的听觉,从始而终围困着感知的欲望,直至知觉可能性的全面颓丧。摄影机贴紧着人,失神时却化作意识的流,被他者生活的幻象偷偷带走,生之欲在走马观花间悄然熄灭,精准无比的内心真实,和与自己无关的世界,同琴键的哑声弥散在空镜之中。 |
|
令我“怀念”的奥斯陆气质,一些光景重新回到大脑... 人生已经退无可退,每一种光亮都如此刺眼,眼前身后之景已与诸位两异,一个人可不可以毁掉自己,一个人是如何被毁掉。 |
|
影片讲述了一个戒毒10个月,被戒毒所放假一天出来面试工作的人,在寻求友情、亲情、爱情的怀抱不得之后,孤独的自我了断的故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388618/ |
|
非常私人,第一遍的时候觉得他求死的意志很明确,看第二遍的时候不确定了,不确定他是不是被所有细节辜负了才由做不到变得清晰干脆。But I get it, 他几乎有所有不需要去死的基本条件,朋友,家人,花花世界,甚至他还是有魅力的,哪怕他根本无意散发。他会走向那里,他决定了,I get that. |
|
你能看到导演的用意和摄影的用心 cast也不错的 可惜剪辑也粗糙了点 |
|
空旷暗示人所处的精神状态? |
|
可怜的男主。。 |
|
美味挪威毒蛋糕让人困的要死! |
|
看完後只感覺到無奈。死性就是不能改嗎? |
|
6.3/10
从头到尾一直压抑绝望加闷 |
|
年轻人,不要吸毒。 |
|
非常喜欢! |
|
太迷人了 |
|
奥斯陆的一日梦游。从凌晨到凌晨;从自绝到自绝,Anders内敛的表演为我们呈现了一种生命力加速滑坡的过程 |
|
说这片是反戒毒的纯属没看懂,人生中让人感到绝望的时刻不要太多,毒品只是逃避的路径,而不是诱因。 |
|
面试完后餐厅的那一段看的我入神了,那段超好👍 |
|
男主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淡淡的毫不费力就能表现的淋漓极致得死感 |
|
或许那个人说得对,他的问题与吸毒无关。 |
|
8月31日,再见世界。(‘少年’居然是79年生人,好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