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电影让我难过了好多天。韦斯·安德森的运镜和剪辑都带着执拗,就是那种明明孤独却又不甘示弱的固执。每个人的哀伤都凝聚在眼睛周围。Margot回忆的段落惊心动魄,全都是亲吻,可就是难过得不行。生死、悲喜、智愚都不重要,他们记得的都是:我从来没有像厌恶自己一样厌恶过一个人。 |
|
你有多大勇气面对过去?看看这个电影 释怀其实不难 |
|
我喜欢所有韦斯.安德森的怪胎电影! |
|
被韦斯安德森惹出的眼泪,全都是粉红色的。 |
|
我已经成为韦斯安德森的FAN了,OH YEAH |
|
一贯的怪咖和赞配乐。Margot那个角色太具个性而格温妮丝帕特洛的表演却浮于表面,不够叫人信服,致使角色让人觉得很讨厌。最后那段很慌张好吗!哈哈哈~(旁白Alec Baldwin |
|
欣赏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是一种享受,仿佛翻开一本上世纪的童话绘本,匪夷所思的角色,忍俊不禁的对白和妙趣横生的故事,在极致考究的美术风格的包装下,佐以悦耳动听的旋律,所有的不快和惨痛,都被轻松幽默地化解了。 |
|
维斯安德森的片子总是充满各种迷人的细节,让人心动。这也是格温妮丝帕特洛所有片子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啦。这种怪鸡的、表达方式诡异的小感情哟~>< |
|
确实有Glass家族的影子吧,还算让人释怀的结尾也蛮像祖伊打给弗兰妮的那通电话。。我觉得导演Wes Anderson很可爱。 另外不得不说摄影和原声都很赞。 |
|
安德森脑残粉不解释。卡司真完美... |
|
美术还能再强点嘛?Wes Anderson是全宇宙心最细的导演 |
|
【B】目前最喜欢的安德森作品,轻佻的风格淡化了故事本身的悲剧性,布达佩斯大饭店也是这样 |
|
1.可能是韦斯·安德森作品中最漫溢着创伤的一部,三个孩子手上的各式疮疤便表征着时时刻刻如影随形的伤痛,而心灵上的创伤与情感上的匮乏、挫败更缠绕着特伦鲍姆一家的所有成员——破碎的家庭与消逝的童年始终是韦斯电影逃不开的母题。2.过于早熟的孩子们vs. 如同长不大的顽皮自私小男孩的父亲,亦彰显出韦斯作品中孩童与成人、天真与老熟的错位。3.这些痛苦、创伤与错位,又被鲜艳到炽烈的暖色(全片唯一冷色场景便是Richie在盥洗池边试图自杀)、层出不穷的怪咖冷幽默、机械而古板的旁白与小说式分章叙事所冲淡或间离。4.大部分镜头为(超)广角镜头,加上2.39:1宽银幕,扭曲畸变与疏离之感横生。5.不少老歌金曲配乐,大加分。6.父亲尴尬拙劣的绝症谎言及其作用令人想及[我的美国舅舅]。7.女儿造型与黄帐篷二人场景似[月升王国]预演。(8.3/10) |
|
喜欢这种调调,一个个在突变和坏事面前,都木然状,没什么大反应。 |
|
重看,最喜欢的一部Wes。黑暗、刺痛、没有出口,于是干脆不再寻找,转而接受破碎的生活。细想之下实在太过残酷,拥有天才光环的前半生却落得所有人都一团糟。其实谁不是怪胎啊,可总要生活下去。每当眼泪快要掉下来,就来一个冷幽默。歌依然很好,细节难以想象的精致,算是Wes风格正式形成的标志作品了。 |
|
如同精简版的《百年孤独》,但依旧拍出了那种如同独自行走在银河中的孤独感。命运在三代人身上流转,但学会原谅是多么的难,就算天才,也要学着像个平常人一样,遗忘与原谅吧。 |
|
以一种平淡多彩清新的影像和叙事,展现了家庭人际的多个面向,痛苦不再那样尖锐、理解成为可能、但较之一般的小清新又更深刻。这也许便是韦斯·安德森的长处吧。 |
|
脑残粉是怎样炼成的 |
|
导演风格过于强烈,以至于剧情平淡无奇 |
|
目前Wes里最喜欢的一部 |
|
C+ / 开头惊艳之后向鸡汤一路狂奔。假如没有Wes的视听美学就和迈耶罗维茨的水平差不了多少。确实能感觉到导演掌控力上相比前作的进步,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对美式中产家庭床边故事是越来越冷漠了。 |
|
其实仔细想想 韦导在他几部作品里讲述的故事 都并不算是什么新奇的题材 但是他强烈的个人风格 给每部作品都包上了属于自己的糖衣 外表光鲜的同时 内也精致 总是让人看完再想看 反复去品味这份美味的甜点 |
|
前面的节奏还好,后面就坏了。到老三自杀或自杀未遂就应该停了,后面一大段有从高峰跌回平地的感觉。线索多了导演什么的也掌握不住了,有点纷乱,各条都仿佛说完了,各人又都没有进行到位。绵绵软软的片子,挠不到痒处,触不及痛处,还行。 |
|
再高的智力、再成功的事业都无法填补精神的空洞,人类理应在宏大且变幻莫测的命运前保持谦逊。人生赢家亦会被心灵创伤与飞来横祸打倒,届时高歌猛进时的自高自大皆将化为尘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离开宗教、天伦之乐,以及成瘾物质等各种形式的心灵安慰。 |
|
依旧满是个人风格:放逐与新生,用安德森的方式讲一个塞林格的故事;只是,格调的小既是他的长处,或许也是他的桎梏。 |
|
友邻道这该译作做《屌丝之家》,不过我怎么觉得更像是Anti屌丝之家哈哈。我觉着这个片头(就像大卫芬奇非死不可中多少多少年后双胞胎怎么了基友怎么样了的终了旁白只不过反过来“多少多少年以前怎么怎么样”)相当非典型,开场与闭幕就算颠倒一下,结构也完全没问题。 |
|
精心布置的场景很适合刷 ins。Chas 的孩子,Margot 的烟,Richie 的鸟,感觉有些过,好像为有趣而有趣,看久好无聊。拆开精美的包装后,发现礼物就是这个精美的包装。 |
|
幽默太软。Paltrow整天挂着horrible的妆,Wilson一如既往的白。整部片都欠缺力度,唯一稍亮点是老tanenbaum墓碑上的题词。 |
|
我就说哪来这么鲜艳明亮的色彩,原来是《月升王国》和《狐狸爸爸》的导演~童话感依旧,剧情贼闷骚,组合超怪诞: 格温妮斯+ 本·斯蒂勒+威尔逊兄弟... |
|
稀饭~~羡慕 |
|
这些算什么怪胎什么天才啊!而且叙事好boring,难道我这么快就厌倦了韦斯安德森。 |
|
wes anderson真是个天才,超棒的一部片,全都是熟悉的一线明星演,表现最突出的我觉得还是gwyneth paltrow。强烈推荐,这是一部可以一看再看的片子。 |
|
接近五星,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的当代重述。Wes片中人物的Poker Faces不光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抑郁症症候。他的电影在此显示出最大的温柔,停留在这一面具之外。 |
|
我觉得节奏有点怪 段落之间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分段了 而且故事放在不是天才小孩的家里其实也没区别啊。。。。导演个人风格倒是很强 |
|
【B+】在当今的电影界,韦斯·安德森应该是比昆汀还奇葩的奇葩导演了。其原因在于他个人电影的风格实在是太过于鲜明,仿佛全世界都仅此一家。他的电影不属于任何时代、任何文化、任何国家。哪怕是电影里点明了具体的背景,其个人风格仍然能凌驾于文化符号之上。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一点就是他电影里的情绪表达,这一点其实可以从镜头语言中窥见一番:无论是对称构图还是平移运镜,镜头在这些角色里的存在仿佛永远是中立的一样,浮于表面,却又深之入切。反正这种稀有奇葩现在是真的不多见了,且看且珍惜吧。 |
|
魏斯宇宙Earth-199999,爸媽分居前的相處變成了《大吉嶺》、二女三子的私奔變成了《月昇王國》,二女成年的情史變成了《都是愛情惹的禍》、二女鄰居的重逢變成了《騎士酒店》。二女根本是魏斯的東尼吧…… |
|
这部电影不是用来看的 是用来装逼的 |
|
上中产家庭故事,算美国非主流式小清新。演员精彩,懒洋洋腔调酷似安德森本人腔调。神经质的、略紧张的荒谬幽默感也颇显导演性情。导演母亲曾为考古学家。安杰丽卡·休斯顿在片中扮演考古学家,戴着安德森母亲的眼镜。安德森跟摄影师讨论室内镜头布置与运动时说我们要再看看布努埃尔是怎么弄的… |
|
Ben是来代言Adidas的,Paltrow是来代言crocodile和那件貂皮大衣的。。 |
|
只有你这么悲伤。可以怀疑Baumbach是不是因为看了这部开始和Wes合作了,甚至后来拍出鱿鱼和鲸以及The Meyerowitz Stories. |
|
3.5。《法兰西特派》前补齐九部长片。韦斯·安德森式幽默的成立起于得到贯彻的“机械性”,而非蒂姆·波顿等人在新世纪前已具备的其他,这让他没有止步于对某种趋同趣味的拼凑与精致化。这种显现于视听、美术、表演的机械,其终极目的在于反衬情感的非机械(或者说流动)。从这个角度看,《天才一族》或许是他作为作者的真正起点。(不过前后这几部,印象最好的反而是初三看的《青春年少》)
总排序:《月升王国》≈《布达佩斯大饭店》>《水中生活》≈《青春年少》>《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穿越大吉岭》>《天才一族》≈《犬之岛》>《瓶装火箭》。 |
|
第七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
始终对维斯安德森的片子不太来电是因为觉得他讲故事总是飘着的,东飘飘西飘飘,抓不到一个固定的东西。风格倒是明快。ps兄弟俩说话嗓音太像了 |
|
这阵容完全可以更优秀的嘛,不过看完很舒服~ |
|
我发现我一直对韦斯安德森的片子无感。这部也是。开头还算有趣,然后就稀松平常,无甚亮点了。感觉没把一个很有趣味性的设定用好。勉强三星 |
|
nico的歌声真美 |
|
看着很舒服,维斯安德森第三部,渐入佳境,喜欢。 |
|
野人也有爱 |
|
冗长的个人特征叙述,简单温情的小故事,典型的 Wes Anderson风格。 |
|
感觉一般,风格形成期的作品,特点强烈,但是故事性低,还是喜欢《大饭店》和《狐狸爸爸》的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