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满灵气的长片处女作;每个爱电影的人总喜欢幻想着成为放映员这一梦幻职业;银幕上是梦,银幕下是真实,但对于现实中的观众而言,这到底还是个梦。p.s.马戏团女人笑似张艾嘉,哭似杨贵媚,就难怪对少年这么有吸引力了 |
|
特洛尔总是太会描绘那些工作中的场景,通过工作、通过双手回望父辈们对家的梦想,少年在瑞典寒冷的北方度过一个个普通又充满寓意的日子,在战争的背景中成长,同样经历着初恋的幻灭、独立人格的形成和责任意识的完成,如不经意间飞过的鸟,在时光的忽明忽暗间一个男孩遥望着远方慢慢走远 |
|
太美妙了,有些镜头完全让人陷进去了,没有大起大落,有的是主人公的成长,还有那条会一直走下去的路 |
|
3.5 秒杀“Boyhood-2014”。人生真是太无趣了!初恋、好友、快乐最后都消失殆尽。完全没有认出冯叙多。 |
|
1.以一战前后瑞典北方的一个流浪少年的视角,讲述他初入社会的几段劳作经历(伐木工/影院贴海报/巡回放映员/铁道员)当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瑞典版的四百下,很明显他的经历最终会使他成长为共产人士,是一部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影片。2.接近三个小时的叙事,客观精练平稳,情节上有适当的留白。3.写实风格黑白摄影充分展现北欧广阔寂寥寒冷的环境,出场的人物不多,但表现都相当自然,情绪自然流露,跳接和画面定格,以及偶尔穿插彩色回忆画面表达诗意情怀,配乐高雅。 |
|
关于青少年的生长类电影,新浪潮风格的剪接镜头,长片处女作便对瑞典影史有着重要影响等等,堪比是瑞典北部的《四百击》。 |
|
少年时期可不就是这样的吗,没有目标,且走且看,玩乐消遣,步履不停,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上的风景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
|
有两小时版本,仨小时的确拖沓。音乐很棒 |
|
男孩的生活和成长:几份工作,几个女人。有些段落细节真是太美了,完全是处女作的灵气嘛 |
|
浮生一梦,走走停停 |
|
永远在路上的少年,摄影很美,音乐很棒,3小时的版本显得过于冗长,看着看着就涣散了。
本意是想看2小时版的,不怪我不怪我
|
|
次愣次愣的,没有逻辑的小情感如今看来不值一提 |
|
声音、光线、色彩、音乐,声音与画面的节奏变化处理,定格与镜头回旋,惊艳的曝光叠加动画处理。处女作长片里蕴藏着太多的萌动压抑。小猫四处流浪,试图寻获钓到大鱼的本领;孰料鱼饵是操控劳力的高效工具,等待他的归宿是天上的飞鸟或狡猾的杰瑞。荧幕内外殊途同归的共振,开启了逃亡与生存的首篇。 |
|
包容主题太多,表示接受不能。但也不打算二次研究了,沉闷冗长。另:尖锐冷峻的配乐好像受到同时期日本电影的影响。 |
|
严重被埋没。整体非常优雅,恰到好处的音乐节奏,影像技巧也颇多,十足的艺术品。1966的又一部旷世杰作!不禁感叹,60S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代!况且这部还是导演的长片处女作,真正的出道即巅峰!老人工友回忆中的妻子与孩子的画面为温暖的彩色;男主角约会女孩子的骑自行车段落真的太美好了,各种定格仿佛就要把最甜蜜的瞬间给截取保留下来;影院观看默片,是为对旧时代的追忆。电影是工业与艺术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
浮生:启程-停留-启程-停留-启程... |
|
雪花飘飘遍地白,浮生若梦梦如烟。很多人开玩笑说,下辈子投胎瑞典。看了这一部,或许还要加上——但不要是1900年。主人公生于1900年,他的每个职业都带了一点超越于个人的议题,木材工人(悲惨的底层生活),放映员(艺术,个人主义),马戏团(文化与娱乐),小铁匠(乡土),左翼活动家(阶层跃升的梦),电力工人(左派的理想成为泡影)。 |
|
如同作为主角的男孩在二十世纪初的瑞典成长,作为现代country的瑞典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发展。很容易就把两者混肴起来。扬·特洛尔无意中做到了伯格曼没有或不屑于做的事,就是谈谈瑞典这个country如何卝在战后的欧洲生存,如何体面地保持中立。 |
|
三星半;特洛尔的长片处女座,其电影里美国梦等元素在这部电影里都有体现,小男孩换了几次工作,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体验了不同的的生活。电影的题材和摄影都不错,但剪辑有些问题,场景的切换也比较乱 |
|
受够了,不再看 |
|
🎫第1300部:青春是位于想象界与实在界之间的巨大匮乏,你永远无法意识到色彩在何时被扭曲生成:它本身是一个拒绝一切凝视的万花筒,却被削减为一个又一个试图超越摄像机与电影本身的平面。青春是无数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我们在不断地遇到同党或敌人,但是我们最终总得面对现实生活,不是吗?青春永远是一只自由的鸟儿。Here's Your Life, this is my childhood, this is my fucking real life. All I know is that happiness is a butterfly. |
|
时间漫步,在路上,随波逐流在激荡的年代,影片节奏很治愈 |
|
一个少年的成长流浪,也是一首动人的、黑白的影像之诗,不停地启程-停留-启程-停留,与不同的人相逢又告别,在欣慰中交织着一丝丝落寞 |
|
如果仅仅只将这部电影当成青春片来看那就太肤浅了,或者换种说法如果真的将它归类在青春片中那毫无疑问这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青春片了。摄影尤其的出色,这导演的电影摄影每次都那么美好纯粹、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在花絮中导演自曝自己从14岁开始就已经是一名业余摄影师了。 |
|
用寥寥数人演绎出一段瑞典历史的横断面,母亲在漫天的浓雾中见到自己死去的孩子,这梦让人不愿醒来。生活是多么宏大,以至于德军攻陷安特卫普不过是耕田里的一张报纸。南方的铁路工人、北方的伐木工人、酗酒、移民美国、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罢工、社会主义与工会,这些借由奥尔弗的眼睛轻巧的编织于一体,没有乐观或是绝望,生活仅是生活而已。
重要台词
“等秋天到了,日子会变得难过的” |
|
7。Criticker /有些拖沓,喜欢音乐。/曾经我也想过换不同的工作去体验生活,仔细想想太天真了些,主要还是太怂…/Olof和WXQ长得好像,经常出戏… |
|
35岁能把控这个长度跟题材,是有野心,东欧田园派老字辈,不管删过多少,我还是觉得原版永远最贴近导演本真意思,所以我给4星 |
|
电影虽是1960年代的,但主人公生活在世纪初,所以很多段落带有早期电影的味道 |
|
佳句很多,佳章勉强。整体节奏稍微有点拖,但中间很多美好的桥段足以整体提分。 |
|
#FIFF12#,8.5
看着看着就想念自己已经逝去的少年时代了,每个人的少年时代平实地去记述就足够感人了吧。
别故作深沉聊哲学了,快骑自行车带我玩去~ |
|
神作。简直不敢相信这是1966年的作品,摄影,配乐,调度,简直完美。 |
|
这部电影比任何人任何的影荐都有意义。不仅关乎了地域-成长记忆的模糊性与糊涂又虚度的小地方工人运动的泡影——如果这算是社会历史性的话——那也远胜于用浪漫化或神话式的无效篇章来叙说记忆,期望在日常碎裂的拼凑中重新互换整体的想法常常也是事与愿违的。这部电影利用近乎沉默的青年(除了面对姑娘和相似身份之人的开口)的“神游”自然而然地在情境与注意力的漂移中实现了在空间和情景之间切换,是像气泡一样的片段,十分有趣,内蕴了激烈的情绪。 |
|
镜头非常灵动 甚至有点先锋 故事冗长乏味 看不进去 |
|
生活在别处 |
|
#FIFF12# Although the world changes, we all sink in and go out from cinemas. |
|
非常好發揮的主題可惜故事內容過於平凡而未能將電影提升到應有的水準,再加上男主角的表現亦無特出之處,導演運用過多的蒙太奇手法,令不少的鏡頭切換得很突兀,導致前後場景失去連續性,這些不必要的鏡頭也造成電影過於冗長,好在整部電影的攝影相當優美,讓作品生色不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誠然也;滾石不長苔,亦有以歟。 |
|
#FIFF12#影像的魅力是巨大的。国际歌的音调低沉,少年人的信仰又如此纯粹。艺术开化大众,放映电影的工种给充满苦难的时代带来慰藉、欢愉。火车驶过的时刻,两人的记忆如胶片闪烁,他们变成了电影本身。 |
|
真正的《在路上》 |
|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
|
苦逼童工读书太多突变左倾份子,流浪主题突然充满红色意味,意境全无,最后拽回来一点点也无济于事,整体已混乱不堪。倒是没感觉长,但是幼稚的人物近景镜头和大量混乱的剪辑,只能说真的一般,而且montage多了真的烦 |
|
少年探索世界 手上逐渐磨起老茧 见证死亡 谈bitter sweet的感情 学会抽烟喝酒 冬去春来四季轮回 世界在飞速变化 少年开始怀疑人生 但人生不过是一层层无意义的堆叠 here is your life.(有非常俏皮的剪辑(斯特林堡和尼采被cue率太高 |
|
青春流逝,四季更迭,生命中的過客來去,自己也是別人生命的過客,攝影、配樂、充滿靈氣的主角,這樣的處女作夫復何求,2016.03.05 |
|
一早起来随机打开了这部片。看得直犯困。后来索性听着电影里的声音发了会儿呆 |
|
很喜欢片里两场彩色的段落,拍的都是精神超脱于现实之苦闷,一向死亡,一向理想。拍得真漂亮。 |
|
离人物很远,为主题服务。 |
|
题材很常见,一个少年的漂泊与成长,其中加入了革命,政治的元素。但是剪辑,摄影,调度以及配乐实在太棒了,完全可以拿来当教材,值得好好学习! |
|
比《佩利》更残酷的是奥洛夫面对生活自始至终的单打独斗:绝望的老木工、不了了之的爱情、青春意发染病夭折的青年、悲情的马戏团女人、暗流涌动的革命和还未开始就面临失败的隐忧。好在电影还有温情的一面,奥洛夫对镜子倒影试戴礼帽的设计非常巧妙,快乐虽似泡影,浮生若戏总归或多或少总要快乐点缀。 |
|
少年人的在路上,就是有点散 |
|
别译《生活的火花》,摄影剪辑浑然一体,托洛尔不愧是摄影师出身。 |
|
生活的火花 盛佳蓝光CC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