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亲爱的日记 Caro diario (1993)

    最近更新: 2024-05-23 HD中字
    • 主演: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 朱利叶斯·贝斯 (Renato Carpentieri) / 卡洛·马扎库拉蒂 (Antonio Neiwiller)
    • 导演: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 编剧:南尼·莫莱蒂$$$Nanni Moretti
    • 分类:喜剧片
    • 地区:法国
    • 年份:1993
    • 更新:05.23
    • TAG:意大利,意大利电影,南尼·莫瑞提,NanniMoretti,法国,Nanni_Moretti,1994,亲爱的日记,南尼·莫莱蒂,喜剧
    • 别名:Dear Diary,亲爱的日记
    • 片长/单集:100分钟
    • 豆瓣评分 7.8 (780票)
    • IMDB评分 7.2 (9,510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67%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68
    • TMDB评分 7.40 (热度:6.60)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法国电影《亲爱的日记》的免费在线观看,《亲爱的日记》是对白语言为,属于传记,喜剧,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8分,有780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影片由三个短片构成,片中演员均扮演他们本人。
      《踏着我的摩托机车》:南尼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一次偶然中,他结识了女演员詹妮弗·比尔斯,可惜两人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南尼开始看起了电影,他惊诧于一部名叫《连环杀手亨利的肖像》的影片的血腥和庸俗,和对其大唱赞歌的影评人,他找到了那名影评人。
      《群岛》:南尼来到了一座小岛上,那里住着他热衷于研究小说《尤利西斯》的怪咖朋友谢拉多。最经,这位朋友竟然迷上了看肥皂剧,他不仅开始将肥皂剧与《尤利西斯》相提并论,更做出了一些更加疯狂的举动。
      《医生》:因为皮肤病......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Dear Diary 1993 ITALIAN 1080p BluRay x264-HANDJOB[8.51GB ] 详情
      Dear Diary 1993 ITALIAN 1080p BluRay x264-HANDJOB[8.51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Dear Diary 1993 ITALIAN 1080p BluRay H264 AAC-VXT[1.92GB ] 详情
      Dear Diary 1993 ITALIAN 1080p BluRay H264 AAC-VXT[1.92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Dear.Diary.1993.1080p.BluRay.x264-USURY.torrent 详情
      Dear.Diary.1993.1080p.BluRay.x264-USURY.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Dear.Diary.1993.ITALIAN.1080p.mkv.torrent 详情
      Dear.Diary.1993.ITALIAN.1080p.mkv.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Dear Diary 1993 ITALIAN 720p BluRay H264 AAC-VXT[1.22GB ] 详情
      Dear Diary 1993 ITALIAN 720p BluRay H264 AAC-VXT[1.22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Dear.Diary.1993.720p.BluRay.x264-USURY.torrent 详情
      Dear.Diary.1993.720p.BluRay.x264-USURY.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D/DVDrip

      Dear.Diary.1993.DVDRip.x264-BiPOLAR[850MB ] 详情
      Dear.Diary.1993.DVDRip.x264-BiPOLAR[850M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Dear.Diary.1993.iNTERNAL.BDRip.x264-MANiC[TGx][1.31 GB] 详情
      Dear.Diary.1993.iNTERNAL.BDRip.x264-MANiC[TGx][1.31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影片由三个短片构成,片中演员均扮演他们本人。《踏着我的摩托机车》:南尼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一次偶然中,他结识了女演员詹妮弗·比尔斯,可惜两人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南尼开始看起了电影,他惊诧于一部名叫《连环杀手亨利的肖像》的影片的血腥和庸俗,和对其大唱赞歌的影评人,他找到了那名影评人。《群岛》:南尼来到了一座小岛上,那里住着他热衷于研究小说《尤利西斯》的怪咖朋友谢拉多。最经,这位朋友竟然迷上了看肥皂剧,他不仅开始将肥皂剧与《尤利西斯》相提并论,更做出了一些更加疯狂的举动。《医生》:因为皮肤病,南尼进了医院,可是他的病看过了许多人生都没有见好,荒谬的是,这些医生做出的诊断和开出的药方竟然大相径庭。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5 IMDB 7.8 正片
      Le fantôme de la liberté
      1974
      喜剧片
      法国

      自由的幻影

      Le fantôme de la liberté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人类文明所开创的疆域里,种种约定俗成的塑形僵化彻底折断了飞翔的翅膀,梦想中的自由早已被维系社会存在的框框异化。我们不过是低飞的公鸡和逃避的鸵鸟,充其量能冒出一两句抱怨:我真的受不了对称了!【9↑】
      • 每个角色都在前一故事落幕时以配角出现又作为下个故事的临时主角,独特的无中心叙事串联成超现实故事集。晚年的布努埃尔已然将超现实主义呈现在现实当中,依旧是对中产阶级社会绝妙的隐喻与讽刺,将公开与隐秘的事实颠倒制造荒诞效果。尤其以寻找眼前的失踪女孩和在餐厅如厕并在厕所就餐两段最为精彩。
      • 结构酷似《儒林外史》,讽刺有过之无不及。布努埃尔堪称吴敬梓的异国晚辈知己。
      • 布努埃尔倒数第二作,不如[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那般自由灵动,但讽刺力度足够。1.逆转常识、制度与习俗,将颠倒逻辑推演到了极致,一如石像打人,尸身不腐,风光名胜照片被看作淫秽图像,混乱梦境呈现为定时醒来所见的现实场景,集体坐便聚会vs单人厕所用餐,健康=癌症,孩子至终在场却被追查探问失踪案,无差别射杀者得到无罪释放的死刑判决,还有对动物的镇·压行动(坦克搜猎狐狸,动物园枪炮与鸵鸟)。2.旅店乱性&隐秘欲望与裸女妹妹弹琴+墓地探访同质于[白日美人],不断被打断、永远完不成的上课与读信似[泯灭天使][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变奏。3.由每段末尾登场或偶入的次要人物转换视角,引出下一故事,串联接力,结构精妙。4.多次以擦鞋作为转场,既有老布标签式的“恋足”风味,又扣合“肮脏-洁净”的二项对立式。(8.5/10)
      •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 每次看布努埃尔都会在兴奋和怨恨之间摇摆。兴奋是因为,他怎么能这么脑洞无边无际,幽默感顶天立地,把所有的人群都讽刺到无话可说呢?怨恨是因为,每次看他的电影都会觉得自己好笨😔(豆瓣的短评可以写350字了,2018.07.14特此留念,这条就不写满了...)
      • “打倒自由”的呼声在影片的结尾再次响起,当然布努艾尔反对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匪夷所思的,以自由为名的社会条条框框即另一重自觉的,无意识的专制。仍是大量的荒诞象征展现了世界的扭曲、畸形。而一系列相对独立的人物、情节、动机被完美的通过空间上进行过渡、转场,这手法原本属于希区柯克
      • 事实证明看布努埃尔的片子之前读一遍剧情简介是很有帮助的…不然你根本不知道你在看什么。几个小段子依然是布努埃尔式结构叙事,依然黑的高端大气。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说不重要的事、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大费周章、在极端自由上的现象上面做啼笑皆非的怪癖幽默。
      • 9。布努埃尔最后的3部作品,评论讲的全是废话。此类片,不解释啊。
      • 当你试图解读每个荒诞场景深层意义的时候,布努艾尔正在棺材里偷笑
      • 去中心化,链条式推进的叙事,各种超现实的情节和意象即荒诞又意指丰富,历史、宗教、政治、阶层、两性无所不包,文本性极强。布努埃尔的电影里你甚至很难听到一句粗口,可他的愤世嫉俗却令人惊叹。
      • 荒诞主义的集大成者,未知的进程,串联的小故事,奇妙荒诞,无人知晓。各种超现实,毁了原本对一个故事、一部电影的理解。莫名其妙的照片、突兀行走的鸟类、受虐狂、畸恋、赌博的神父、马桶上的闲聊、失踪的女儿、被释放和尊敬的无理由杀人狂、死去妹妹的来电、被取代的局长位置...各种赞!!!
      • 开头和结尾的衔接也是画圆并圈住了世界。
      • 评论说了一堆废话,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布努艾尔的荒诞剧很好玩
      • 世界是这样终结的——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艾略特《空心人》
      • 8.0/10。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布努艾尔做不到;幻想空间里一切事物都颠倒是非的意象化(如把黄片化作风景照、警车化作坦克、厕所与餐厅对换等等。);对资产阶级的行径荒诞到不能再捧腹,所以说这其实是一部非常高端的恶搞喜剧。
      • 我称之为伦理幻电影,用禁忌挑战被社会规范化的伦理,但不是来自故事,而是倒错的设定,私癖/公演,吃饭/排泄,失踪/视而不见,死刑(名)/释放(实),死/记忆,诸如此类,而荒诞之处,是让两端直接对立,然后产生倒错者对“童言无忌”的规训(你看这就是福柯的魔力),一切都有关真相/谎言,布努埃尔拍的中产生活已经掏空了伦理的道德内涵(比如同情),徒留虚伪而程式化的礼仪,这让他的电影已经成为某种行为艺术(which我不喜欢),甚至让他自己成为戈雅画中的行刑者,仿佛代替西班牙向法国夺回对自由的命名。
      • 虔诚的天主教徒摇身一变成赌徒,烟酒色通通不禁;热情好客的帽商瞬间上演SM戏码;端庄老妇与侄子深夜乱伦;课上频频被打断的教授回忆一场赴宴,大家在马桶上优雅地社交,在厕所般的单间里粗鄙地进食;一个晚期癌症病患的女儿被告知失踪,可她分明就在身边,大家却四处寻找;一名抢手在高楼随意射杀路人,被判死刑后却被释放,大家向其索要签名;警察局长接到死去妹妹电话,前往墓地查看被抓,发现自己位置已被替代。布努埃尔的社会寓言,精准辛辣,有多荒诞,就有多现实。
      • 布努埃尔用一贯讽刺喜剧式的白日梦构想剧情,营造了一出对中产阶级、宗教、掌权者、权力机构等的戏讽意味,让被缚的现实蒙上一层骚乱的反动气息。布努埃尔在戏谑资本、权力、性与暴力的同时,也指出了这就是一种所谓“官方自由”的说法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骗局,它剔除了主体群众的参与,他们是被欺骗、被强杀的无辜者。当群众的愤怒之火逐渐燃起,布努埃尔用这样的“炮火”结尾呼应1968年的“五月风暴”,预示着自由之火的燎原时刻。
      • 关于这种无主角,无主题,随人物移动而变化故事的拍摄手法,首先我在Gus Van Sant那里看到觉得精彩无限,然后发现Richard Linklater在这之前就用过了,赞叹一番后,我现在发现布努埃尔居然在几十年前就用过。这到底是不是这种拍摄手法的原创啊?我要疯了。 另外,尤其喜欢找寻小女孩和马桶上吃饭的那两个故事,非常有寓意。
    • 正片
      Bianca
      1983
      喜剧片
      意大利

      比安卡

      Bianc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70,80年代的莫莱蒂对我基本就是一个“谜题”。
      • 恋爱(前)症候群:失眠嗜甜、狂躁呓语、沉迷偷窥与跟踪。莫莱蒂的颜值/身材巅峰,也是他的青春终曲,用场景的复沓和画面中人数的自由组合分离出孤独的不同质地,事件如脱轨的车厢连环相撞。常常持距眺望,目光投向的都是期待和艳羡,反观自己,始终孑然一身。
      • 意大利国民级钟爱,用卡尔维诺所描述的“轻逸”来形容再确切不过了。既像重述的《后窗》,又像半睡半醒的梦境。看到《弥撒终了》里重现的观察与介入主题。啊,nanni巧克力色的头发和浅蓝色的西装。
      • the Nutella scene is hilariou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GGgFmFyWk8
      • 莫莱蒂算是意大利最会拍神经喜剧的导演了吧。很好地塑造出一个努力与他人建立联结,却始终因为自己的固执无法真正建立联结的角色。最终落到社会发展的问题上,用今天的眼光看,主角抵触的对象简直就是全球化嘛。
      • 到处教授幸福主义经,却给所有人造成负担,这个复杂、令人讨厌到甚至开始怜悯的男人,把五颜六色的西装都穿的很好看,哈
      • 不习惯幸福,又强迫症一样的想要所有人都“幸福”…好喜欢教授这个角色…意外的喜欢这部啊,有些地方太对胃口了…
      • 又逗又神经质的老师,海滩上看到一个单独躺着的女人就扑上去了,半夜醒来发现bianca睡在身边吓自己一跳,起来吃了和人差不多大的一杯子奶油,养的植物还都死了,开头的撒酒精然后点火是消毒杀菌吧,还挺炫酷的
      • #mubi# Michele热爱数学和逻辑,喜欢事情有清晰的因果;Michele的西服色调柔和,浅蓝草绿和米黄;Michele一个人在露台吃饭,也一个人在湖中泛舟读书;Michele窥视邻居后窗,被发现了也不收回目光;Michele起不来床,被学生戏弄也不知道怎么应对;Michele爱上了Bianca,问了她好多问题,却始终不知道怎么好好地爱她。标题虽然是Bianca,而整部片子却都是Michele,就像他笨拙地投出了眼神,好似就不再孤独了一样。
      • 躁郁,以及某些相熟必然也是相似的极致
      • 爱吃蛋糕的强迫症男人,强迫幸福一种是犯罪
      • 特别单纯的邪恶。
      • 自我拆解,自我毁灭。
      • 社会背景点到为止;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终极的威胁在暗线中时隐时现;亲切的意大利日常景象;非常不错的一部作品。(扣了一星大概还是自己主观上对于Nanni有点闷的特征的主观感受。当然“闷”在本片中应该是闷对地方了。那无处抒发的压抑……)
      • im not used to happiness ;-;
      • Voyeur & intrusion
      • 过载的观察欲、教师身份、害怕不幸而拒绝幸福,几乎能与身边人对号入座。依旧有趣,但结尾不够洒脱。
      • 非常逗,继续带着股知识分子的自恋和自我批判劲,但慢慢就到了疯魔的境地。很高级的闹剧。
      • 还没有人翻译过,已接手翻译~近期做出双语熟肉。可关注微博@Kucing_
      •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 豆瓣 7.2 IMDB 7.2 播放线路2
      La messa è finita
      1985
      剧情片
      其他

      弥撒终了

      La messa è finit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完这部才懂,在Nanni的电影里,疯癫来源于愤怒,愤怒来源于关心,关心来源于爱。小神父背影还是我的气嘟嘟的Nanni,笑起来却有后来少见的希冀与温柔。他的片子看起来总是轻松随意,背后思考从来不比某些苦大仇深的导演少。想劝他多剃剃胡子!
      • 很喜欢莫莱蒂早期这种拥有拼贴风俗画般质感和严肃生活讨论主题的小品,有歌的段落都特别棒。神父对人们如何生活的愿景与周围变化的现实之间有着深深的鸿沟,所以总被巨大的无力感包围。结局其实很伤感,看似自我解脱,接受他人的选择,承认现实远比希望复杂,选择逃离,却也彻底失败。
      • 对南尼·莫莱蒂要路人转粉了!村民们这么欺负你们的神父真的好吗?这举步维艰的小神父就是将来教皇诞生儿子的房间我的母亲的导演吗?真的是吗?顿时觉得电影节时候曾在新天地UME那拥挤的要命的座位还坐在前排被南尼·莫莱蒂的电影拥抱着真是万分正确的决策~
      • la solitude fait peur
      • 三星半入;向来喜欢意大利片的特有风情,无论生活如何悲情,总能找到乐观的出口;为他人解心结,自己却也难免困顿其中,可见生活真是一个绝大难题,连上帝都无法帮你;南尼·莫莱蒂演起神父来得心应手,自带逗比体质,年轻时候真是帅。
      • 教众偏要将污七八糟情欲之罪丢到禁欲者面前求解脱,人类的愚蠢与荒唐亘古常在,只是一旦成为神父它们就都成了自己的责任。可爱的小神父脾气急,不想听时就开大音量,大约因为太有人味,终究背不动自己选择的十字架。新现实主义,音乐非常好。
      • 《萤火虫消失了》,正如教会价值的失效不是无产阶级的胜利,极左潮流的退却也不能把人带回教堂。哈哈想不到有人竟把Pasolini的晚期杂文拍成了电影,尤其是同样将欲望的自由表现为一个中下层失去活力的社会里的false tolerance(知识分子脱离现实是80s意大利左翼电影共同的point,但这一点并不是)。感觉导演对哪边的旧体系都没有认同过,因此有时会流露出一种尖刻的轻松[“反正不是我搞砸的哟”]。四星就给Moretti的颜值吧,他太会利用自己纯良的脸包裹这个塑造上不无恶意的角色了,据说这还是他唯一没有胡子的片。
      • 通过一系列紧张桥段来讨论爱的不同形式,尽管不乏严肃段落,但莫莱蒂仍旧通过配角具有说服力的表演和自己对不知所措的年轻牧师的演绎制造喜剧效果,让角色处于既无法解决家庭内务又无法在村民中发挥作用的窘境当中,以温和甚至略带同情的方式表达对基督教的讽刺。影片入围柏林电影节并获评委会特别奖。
      • 本人学艺不精,尽管配上了字幕(意大利电影本身都是没字幕的),还是没怎么看懂,个人觉得实在很枯燥。
      • 多兰之前戛纳宠儿,鲜嫩多汁才色兼备, 亲爱的日记,精致的淘气~
      • 3.5 上帝的神性如何在琐碎真实的生活中磨成人性,真是佛都有火。嫩到出汁的Nanni Moretti~
      • #Cannes2021 以世俗的身份聆听,以神职身份介入日常,即影片的第十分钟,他被关在两扇门外。(剃掉胡子的导演也太靓仔!
      • 大巧不工,举重若轻,一次简单的摇臂、推轨、变焦或音乐的叠化,即在单一镜头中完成了时空与心境的双重回旋。剪辑干脆,一面话音未落即戛然而止,一面又绝不吝惜饱满的注视,由并置人物关系形成自然段落,叙事上并无顺滑承接,但情绪彼此勾连,触一发而动全身。莫莱蒂的每一部戏都是“跑调”的职场电影,用不协调、不合格、不纯粹的职场身份重塑一个人的本我,越是荒腔走板,越靠近真情实感。
      • 简单单一的各种镜头,没有人物调度,这些没什么,我们看人物和故事。我可以说莫莱蒂不会演的,来来去去就会抬高嗓门在那吼,而且这个人还特么不讨喜。如果说要反映神父的无奈,那毫无疑问,人物塑造失败。
      • 三星半,神父可以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宽恕任何人,但对于家人总有一种偏执放不下,精神上被需要,现实中很无力,像很久之后的《教皇诞生》一样,对于宗教的讨论非但没有丝毫的刻薄,反而严肃又富有人文关怀的怜悯,且以幽默代替嘲讽,南尼莫莱蒂一直有点自恋,年轻时候的中二更是显露无疑。
      • 年轻时的南尼就是德约科维奇+罗伯特德尼罗+安迪加西亚的结合体,人如其影,连做个神父都这么自负,生活中一定是个很自负的人,不过77年就出演过<我父我主>,轮到自己拍故事却琐碎很多,戏剧冲突靠嗓门毕竟不是办法
      • 摄影运动、配乐都与后来的佳作《儿子的房间》一致,只是,情节堆得太满,不像《儿》那样让人常常得以窥见角色的内心、得到角色的感受,于是,不是太动人。
      • 宗教题材融入意大利风情别具一格 全片用音乐引导情绪,风格变化莫测 时而轻快欢乐,时而空灵悠扬,每次变化都代表着神父心境的转变 在这里神父似乎变成一种具体职业,教区成为实际工作地,完全“社畜”化 耐心被工作一点点磨平 底线被家庭变故彻底攻破 情绪开始持续紧绷,生活一团糟的现实最终也让人逼疯 他努力维持原状,但与生俱来的人性又如何会在神性面前轻易泯灭 最后只能祈祷自己的离开会带来些许改变
      • 步履沉重,可你说来轻松,像无事人一样,像在讲题外话一样,一年又一年,蓬乱地活在开口的沉默里。
      • 26年后的《教皇诞生》不是没有前兆的。
    • 豆瓣 8.2 IMDB 7.6 HD中字
      Mon oncle d'Amérique
      1980
      剧情片
      法国

      我的美国舅舅

      Mon oncle d'Amériqu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SIFF2014#重看;雷乃的蒙太奇技法在本片中登峰造极,且绝不晦涩,可看性一流;形式创新,以解剖动物生理机构拆解人类普世行为心理,以黑白片单镜头增强内心意识表现,现时和过去,欲望和克制,人生永无停休的苦闷,突破“当场”面对摄影机的局限,时间轴的错乱与重组信手拈来。
      • 笼中鼠,世间人,都付笑谈中。叙事结构与剪辑的创新,静帧照片与黑白影像的运用,以行为心理学为基准,尝试用理论化角度,阐释人类欲望、动机、争斗与冲突,辐射至家庭、事业以及社会生活。但说教意味过浓,有些喧宾夺主。
      • 经典重看。影响世界观人生观的电影,神秘主义的反面,统治和阶级,现在和过去,大脑如何运作,科学论文一样的电影。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生存的本能,语言的伪饰,都可以找到依据。大脑被统治欲所支配。他否定了激情,而所谓的感情,只是人类排遣寂寞的拙劣表达。
      • 神片,杨德昌最爱十部片之一。以笼中鼠比照人类,从生物学角度来解释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与动机,爱情、职场、家庭生活中的控制欲、谎言及其滋生的抑制、痛苦与烦恼。人物交织、理性态度、精神苦恼都与杨相似,不过此片更生物性,而杨更社会性,故事性也更强。美国舅舅作为改变的勇气与梦想的象征存在。
    • 豆瓣 8.2 IMDB 7.4 HD中字
      Smoke
      1995
      剧情片
      德国

      Smok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以两人吞云吐雾中沉默对视作结尾最好了,把圣诞故事又拍出来有点多余虽然老汤姆歌不错 而且这样很奥斯特 哈
      • 由于太喜欢已经难以用通常评判一个电影的手段去评判这部片子。每个小故事都非常动人,简单的叙述,让我觉得好像在电影里看到的是自己很久之前和那些老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最后两个男人对着笑抽着烟的样子,好动人,一切都在被烟笼罩了的微笑里了。黑白的部分有点累赘但不算过分。保罗·奥斯特的编剧不错
      • 原来这就是保罗奥斯特的《圣诞故事》,上天自然会安排每个与人为善的中年男子喜当爹orz 以前他是蛮言之有物的,王颖淡定的风格也挺合适,给演员空间。这片里的哈威凯特尔真是个天使啊又好看,抚慰黑人孤老太的故事明明是特别圣诞故事的肉麻但给他一镜到底说出来就特别对头,末段黑白再拍一遍反而画蛇添足(虽然是Tom Waits来唱圣诞歌)ps杰瑞德哈里斯演了烟杂店老板照顾的小工,角色大概是个智障,谜之好笑...
      • 又男人又温情的男人戏,落魄作家+意大利后裔+black kid,还真纽约啊。有才情知识的男人太TM有魅力了!结尾credits看到编剧是Paul Auster的时候激动的敲了俩下桌子,他怎么这么喜欢让男主死了老婆孩子啊,好奇他自己身上发生了啥。好看好看
    • 豆瓣 7.0 IMDB 7.1 HD中字
      Palombella rossa
      1989
      喜剧片
      法国

      红色木鸽

      Palombella ross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因车祸失忆的共产党政要兼水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持续遭陌生人骚扰,最终也错失关键点球。影片以快速剪辑闪回以及抽象悬殊的情节支线为标志,借主角反复强调的“同而不同”直指意大利共产党一面在民主国家平等行使权力、另一面试图动用权利促成社会经济转型的理想主义,成为讽刺其不确定状态的政治喜剧。
      • DVD di Il Pertini. Audio e sottotitoli italiani con contenuti speciali: Intorno al film+L'ultimo campionato+Venezia 1989
      • 主角失魂梦游般的呓语,穿插着水球比赛的叨扰爆笑,大卫里恩你的《日瓦戈医生》又像是天降的音符,让一切话唠静止,引发的共鸣很奇妙。
      • 从艾莎找过来的,没什么戏份 配乐不错
      • i'm a communist,too...
      • 后重看《cosmopolis》JD
      • 哦当然PC已经完了但好像并不需要你来告诉我……?另外感觉水球这项运动(由于泳帽的存在)极大损害了他的颜值。
      • 即使被迫经受一小时意大利共产主义教育加水球比赛培训,还是被nanni讲故事的方式迷住了。这大概就是他最大的魔力吧,对着太阳捂住眼睛,一切都变得私人又温柔。【重新发明自我】
      • 一部大部分时间都是男主独自在那絮絮叨叨自言自语的电影。他没法融入人群,大家似乎也不太接纳他这个异类、怪胎。影片中提到四种沉默:文字、寓言、道德、神性,把这四种沉默结合到一起却很难。PS1《日瓦戈医生》贯穿全片,看电影的人们一个劲地干着急。PS2印象最深男主童年偷小孩的蛋糕,小孩哇哇大哭
      • 可能他自己都觉得这么拍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接下来有了《亲爱的日记》
      • “怎么说话?用词是很重要的!”
      • 每次看完一个不喜欢的电影之后,就要找一部意大利电影压压惊。
      • 80年代欧洲电影。意大利。南尼 莫雷蒂。上座率和出口市场的下滑、投资者的保守做派,以及与好莱坞的竞争,迫使制片人和导演转向一种比政治现代主义时期更易理解、更少挑战性和迷惑性的电影。社会批评和形式实验以迎合讨喜的方式出现在喜剧片中。以茫然、沉思的幽默感,为因左派理想的失败而感到幻灭的一代人代言。无资源
      • acireale
      • 水球、《日瓦戈医生》,隐喻?
      • 我觉得我不喜欢南尼的片
      • 80年代的意大利甜蜜生活?好笨拙的处理方式
      • 不懂,真的希望有高人能讲好莫莱蒂。
      • 经典之作,通过男主角的自言自语和对周围陌生人的质疑的声音的回答,反映出但是社会主义在欧洲地区已经站不住脚的极力反抗。最后插播的电视剧悲惨的结局和男主点球的失败也映射出但是社会主义的没落。。。这种话唠电影,在当时应该很新鲜吧。。。
      • 7.2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