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戈比好莱坞的双人舞好,按理电影也应该更好,但就我知道的探戈电影来说还没有能过阿斯玳尔鞋后跟的。显然,创作者受现代艺术和唯艺主义的查毒不浅 |
|
大光明一楼左后方有人手机铃声突然响起,银幕中的男主顿时面色凝重地缓缓朝那个方向看了过去,一个打破第四面墙的惊悚喜剧时刻。 |
|
对绍拉来说算是驾轻就熟的行活?其实想想绍拉和张艺谋相似处挺多的,高产、奥运、团体操、大色块、传统女性角色……但就那个“恐惧、焦虑、历史总会水落石出”的段落,谋作为国师是拍不出来了……(咱这只有“你那啥了我”)另就是创作焦虑以戏中戏的形式投射,同时又是解脱。这片在宛平剧场放映太适合了,很难形容镜头逐渐推向日出布景下两位舞者剪影的那种冲击(拉高反差略失细节的胶片成了风格),绍拉用镜面暴露摄影机的做法堪称铤而走险——藏得有多好,露出就多震撼……大大的创作者内心黑洞,同时又是电影眼……最后镜头升摇,像是对准场内的这千百观众——我们何尝不是电影的移民,朝向那道光的地平线? |
|
#重看#4.5;惊叹于绍拉绝妙的剧作结构+流畅无比的调度+运筹帷幄的光影对比+渐次深入的政治隐喻,更无须说曼妙无比的歌舞,极具渲染力和感染力;排练室内利用镜像反射制造的“景深”和时空变化是电影所独有的魅力(甚至扭曲的影像都是创作者焦虑的情绪反映)。
在一个个虚实相间交错的场景中变幻着、闪烁着,从最初患得患失情爱(探戈真是表现情感拉扯绝佳的形式),在重获缪斯垂怜后,潜入被“遗忘”的记忆之中,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精魂,体悟到“历史都是重演的,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体悟到博尔赫斯之“过去不可毁灭,将卷土重来”,潘帕斯草原上的匕首刺向内战黑沉沉的将夜,人们从远方走上舞台,一束血色顶光洒在被拷打的椅子上;此时戏中戏早已不着痕迹地完成泅渡、超越,实现摄影机内外情感的联结。 |
|
2012.12.6资料馆。音乐与舞蹈,色彩与光影,现实与幻想,十足的美感与十足的张力。PS. 女主神似波特曼,原来探戈不只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然后接着趟啊趟着走……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画面色调与摄影风格独特。至于剧情,感觉探戈舞蹈演出比演员表演好得多。很多舞蹈段落行云流水般精彩。尤其是三人舞及最后两组群体舞蹈表演非常震撼,让人难以忘怀。多次故意出现的摄影机“穿帮”以及摄影机在镜前自拍,在电影中颇为罕见,似乎如观众在对镜自视,人戏不分。 |
|
神作啊!绍拉大爷的结构就是牛逼就是牛逼。最后能找到西语世界普遍的军政权黑历史上头去真是神来之笔啊。这舞台结构真是让人目眩神迷。然则这种架构的探戈舞剧,恐怕唯有电影才能表现,剧场果断大打折扣。另外最后那个大场景里世纪初的人们走出来是不是启发了安哲的[悲伤草原]? |
|
漂亮的光影,戏中戏的故事,情欲飞舞的探戈。卡洛斯·绍拉标志性舞蹈电影手法的又一精彩实践,对灯光和色彩的运用赋予了这部探戈舞蹈和音乐组成的电影十足的魅力。 |
|
一场探戈舞蹈盛宴,精彩~ |
|
戏中剧,戏中舞,舞是欲念之表达,剧是人生之浓缩。影片中不时出现的摄影机提供了线索和叙事层次,要不然到头来,分不清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
|
我拖你拖了差不多一个月,实在是让我失望。 |
|
视觉系作品,舞蹈和音乐两种元素亮过故事。戏中戏结构,把舞剧嵌套在电影里。讲欲望,讲对探戈的爱,讲伦理。结尾那个长镜头的摄影机凝视很特别。场面调度也精致。四星。 |
|
不打五星于心不忍。完美观影体验。【电影资料馆】 |
|
有色光,用舞蹈外化心理,镜子和摄影机作为内外过渡,现实和戏的切换不着痕迹,情感流畅自然到不可思议。美爆了,怒赞! |
|
美 |
|
@2023西班牙电影大师展。4.8,四舍五入五星。
绍拉的八部半,要铭记历史,要对垒电视,要展现传统探戈和音乐的魅力,还得传达人生职业的双重危机,那拍一部关于拍电影的电影再适合不过。
还是那个警觉的绍拉,激情美妙的探戈曾被用来掩盖暴行,成为了过去不表示应当遗忘它,过去不可毁灭,或将卷土重来。
每次看到镜头拉近都会起鸡皮,我们是否和导演一样只能看到它的表面?最后它的注视宛如历史之眼。话说回来,探戈和音乐着实美妙,但片中看到的一切可是因为它是电影哎,人们在电影里死去,在电影里重生,而镜头不也一直在和演员们探戈吗…
导演神似尊龙,教父神似斯科塞斯。有观众的手机铃声响起,银幕上导演警觉地看向拉进的镜头,太灵异太好笑了 |
|
那舞蹈,那光影,那麼美。還有激昂的音樂 |
|
"过去是不可毁灭的,或迟或早,他们将卷土重来,每一个重来的过去都是一出戏,他破坏过去他自己!"我对探戈本身的喜爱超过了这部电影.跟<卡门>有些像,都是戏中戏,最后她没有被刺伤,那他的腿是不是瘸的呢?他们是真的相爱的?亦或这一切都只是导演的戏?我有些迷糊了. |
|
色彩繁杂,情节蕴含在舞蹈里,看的有点莫名 |
|
不讨论政治的舞蹈家不是好艺术家,摄影大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的光影色彩,那个小盒子是在致敬末代皇帝?还想到了前一年的春光乍泄,个人与国家的爱恨情仇投射到了舞台,最后镜中的摄影机。资料馆胶片转制的掉色版。 |
|
跟学霸看这户电影好有压力哟...下课了还没放完,貌似北电出来的弱弱的女老师用力解释着片头片尾和隐喻,而下面迷茫站着的是群等着占下节课座儿的学霸……12.9@影视美学 |
|
三星半。原来BJIFF看的关于flamenco的电影也是该导演的作品。tango真是脚步灵巧、身姿撩人的舞蹈。艺术和爱,美丽又复杂。P.S.打开盖子就会发出叫声的小玩意是不是大家小时候都有啊? |
|
A. 真是汪洋恣肆、生机蓬勃的电影。空间流转、光影变幻和歌舞调度都是淋漓尽致的视听享受,而更神乎其技之处,在于实现了探戈与个人生命乃至集体历史在形态上的同构:一种旋转前进的环形轨迹。正如离别与相爱周而复始,掩藏的过去水落石出,旋转既是重新启程,也是永不遗忘。而在“元叙事”的维度里,这又可以理解为一次对艺术本身“矛盾”属性与力量的剖析:向内是创作者借助灵感走出情伤的自我疗愈,向外是摄影机自我暴露刺破“伪装”的战斗宣言,通过镜像实现目光的闭环,并在结尾冲破银幕,将观众也纳入这场贯穿古今虚实的生命之舞:在权力的压迫与杀戮面前,我们终将在艺术里一次次“重生”。2023.9.23 宛平 |
|
每一支探戈都充满隐喻
每一个戏剧冲突都亦真亦幻
音乐好听 舞好看 |
|
@电影资料馆 |
|
看了差不多10天才看完……+_+ |
|
与孤儿列车一样是珍贵的记忆。音乐舞蹈美轮美奂。但是关于故事本身,也许不是我所喜欢的。 |
|
绍拉即将跻身我最爱导演前三 |
|
1.卡洛斯·绍拉的又一部歌舞杰作,将探戈的魅力同电影的魔力完美融合。探戈舞中的浓烈情感、身体性及双方的引诱、试探和拉扯与机位多样、流畅自如的摄影机运动交相辉映。2.维托里奥·斯托拉罗的摄影及配色布光华美无比,高饱和纯色布景(大红、粉紫、幽蓝、青绿、纯白),舞动的黑白剪影,精湛的构图,各式特写组接……无怪乎斩获戛纳技术大奖。3.又见绍拉拿手的套层结构,现实、舞剧、梦境与想象交织呈现,难辨真假。不断暴露自我的摄影机及大量镜像运用也使全片充满了元电影式的自指(不过有时也给人自恋和炫技之感)。4.那段高潮时的内战屠戮舞蹈(血红背景,群尸表演)太触目惊心,男男、女女、三人舞及幻灯片舞也很有感。5.Lalo Schifrin创作的配乐情感充沛又动听十足,原声带值得循环播放。6.男主略像凯文·科斯特纳,女主则似波特曼。(8.5/10) |
|
#西班牙电影大师展#@大光明,绍拉最佳!看完快哭了,一时不知是为探戈强烈的情感力量感动,还是被绍拉通过摄影机传递的近乎激进的立场与责任感而感染,不是么,别人是隐藏摄影机,此片中摄影机可谓咄咄逼人,如HAL9000般的存在;很难想象一部歌舞类的电影、节目彩排能这般震撼人心,形式结构、内容各元素的完美统一,充满张力、气势撼人的,绝不只是单指探戈,刑讯、万人坑的血腥往事的探戈展现,面对家丑不可外扬的反对意见,导演借着片中导演之口的回答震耳欲聋,无论是什么“类型”,牢记历史,让后人了解历史,不能让历史重演,是作为用摄影机写作的创作者绝对不能回避的义务!通过本片好像有点理解探戈了,年轻人漂亮可腿几乎打飘,老资格的舞者如同武林高手,一招一式,灵敏准确,稳如泰山,用打击乐而不是用手风琴的那段摄人心魄 |
|
很好 |
|
色彩很棒 |
|
和《卡门》一样 无条件喜欢 |
|
这真是光与影,音与乐的魔鬼般的结合,自从2004年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迄今为止看了不下百遍,每当我想一个人静静地呆着的时候,陪伴我的就是这部电影。 |
|
戏中戏 |
|
虽然电影情节本身多半是凑数,最后那点儿政治内涵也没什么意思。一直都很喜欢这样的纯视觉作品,也都很迷恋这样的音乐。 |
|
人生入戏!! |
|
舞步痴缠,爱欲交纵,虚实轮回。只上过一节探戈课,没有男伴,上身要挺拔,眼神要硬,脚步非常华丽。我望着你你望着我,周边世界便不复存在。Secucen mutuamente en la música, en el corazón de Argentina。PX100的处女秀表现强劲。 |
|
排练一部探戈舞剧。舞蹈、音乐、光影。力与美。经典段落:三人探戈、女女探戈、男男探戈。细节:中国盒子里装着一对蟋蟀。 |
|
7.3;一度以為要偏了,幸好有這個極富勇氣的結尾! |
|
快出蓝光! |
|
西语英语字幕看完了全片,故事结构有些懒散,却太喜欢其中的光线和舞蹈。那些阿根廷人骨子里就流淌着舞蹈的血液⋯⋯ |
|
lighting |
|
大爱这顿挫的节奏,暧昧的光影,优雅的舞步… |
|
我说探戈是最炽热的舞蹈。 |
|
绍拉拍舞蹈一流,拍剧情是真不行 |
|
色彩、音乐 |
|
喜欢探戈的朋友来看吧。 |
|
音乐 舞蹈-探戈 CarlosSaura 西班牙 阿根廷 |
|
@宛平剧院. 和妈妈一起看,完全看傻掉。开头就以读剧本的形式将现实领入戏剧的世界,爱、恨、离别与萦绕心头的内战史与弗朗哥的幽灵究竟是导演对于戏剧的一种visual imagination的影视再现,还是这部电影就是一出戏剧,而它们是用于表征历史的interlude?在模糊了时间的红黄绿蓝色光交织的充斥着镜面反光板倒影幕布舞台排练场的戏剧空间里,“毁灭不可毁灭的历史的历史力量”像一股绝对精神般突入到结尾那戏剧与真实的再度模糊之中。几次它让我想起《dancin‘》,身体作为生命的容器时就是舞蹈。感觉每个人都该从这里面学习该用什么视角看待舞台,那也意味着我们选择如何记忆,如何处理自己的历史,它们是让我们起舞让我们死和爱的动因吗,还是说历史也可以被我们的舞蹈和爱和死轻轻吞衔,如一次鞋跟叩地的探戈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