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我来”是全片最千娇百媚惊心动魄的一刻。新戏果然不同,行头堆得艳光四射,角儿从头唱到尾,主题是“我是仙女我真美”。这样的戏没有20年代的最年轻美丽的扮相和盛世观众的捧场其实已经失掉了一大半意义,不过现在能看到这部片还是感谢梅兰芳的被经典化。技术上真是好得不得了,动起来又俏又嗲又美,一堆呆龙套更衬得他好灵,但是戏本身没意思也是真的没意思。 |
|
看的修复上色版,老艺术家们在演出时都年过六十,相比地方剧种京剧反倒是更难听懂,更接近舞台纪录片的形式,偏哀婉幽怨的风格,没有戏剧冲突。唱功姿态好是真好,可也真是欣赏不来。 |
|
梅兰芳的音腔和身段手势都还在,但是徐娘半老的容貌体型,实在带入不了剧情,嘿嘿,曹子建太老了,唉,深夜听戏是个挑战。 |
|
#资料馆留影#略显哀伤的南柯一梦。“你我缘分已尽,从今后会无期。”这是洛神归天前对曹子建的分别赠言,更像是大师挥别戏迷的感伤别词。假如梅兰芳再青春几年,演出这出《洛神》定将风华绝代获得满堂彩。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虚虚实实的写意氛围,无论扮相念白或是美工与剧情,这出戏都可说是古典京戏的一个高峰。 |
|
2019.03.26 18:30 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我偷瞟了一眼第一排小哥手里的书,表示没看清。曹子建油腻腻的,又用的是小嗓,还是挺出戏的,加上韵白听的也不真切,等到和洛神相会的时候,我竟昏睡了过去,醒来时洛神刚刚缥缈离去,电影完。 |
|
徐哥半老,但仍风韵犹存梅大师。 |
|
于电影资料馆观看
多年后,曹子建与甄氏梦中相会,没有缠绵悱恻,没有依依相惜。甄氏问了一句:“这么多年,你可还记得我?”曹子建回曰:“日思夜想。”如此便也算是了却了他们的前尘姻缘。 |
|
那手,太美了 |
|
念白也要加字幕!念白也要加字幕!念白也要加字幕! |
|
受损的画面不时出现,古拙的布景却是一点也不违和,比起从虚的戏曲,以电影的形式来说更实了一些,梅兰芳的脸确实已显老态,但风韵尚存,唱词依旧美极。(曹子建和洛神相遇后的一段晕了过去,罪过)一小时内剧情还是很紧凑,无字幕念白的时候听不大明白,惭愧。 |
|
梅兰芳先生晚年资料,体态扮相气力均已不能强求,但法度气场炉火纯青,举动转瞬间仍能动人,时有惊艳使人遐想盛时光景。与曹植相见对唱至洛川歌舞开头尤其好。电影镜头运用和场景调度一般,尤其末场,高台太宽布景太实,配演间距离太大,反显局促。末场洛神装束比现今舞台习见者高明。 |
|
自古美女爱英雄,两情久长死生难隔。唱词很美,念白没台词好多听不太懂。PS.看电影遇到一个好奇怪的女人。PPS.旁边京剧观影小分队老太太睡着了。 |
|
仙境啊! |
|
感谢全彩修复技术让我们一睹大师真容 |
|
只有1⃣ 小时,结束的时候我后面的观众说“哎,刚看到过瘾的地方就结束了”,我也觉得有点意犹未尽啊😌
梅兰芳大师的甄宓还带着点娇羞,开始我就觉得演曹子建的这位腰板不太直,气口也不太对,后来一看人家1890年生人,演这电影时都65了,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那个年代背景做成这样已经很赞了,尤其干冰一阵阵地出来,真感觉像在洛川之上,洛神初现啊🤩 |
|
翩若惊鸿,婉若蛟龙,洛神之美,令人惊艳 |
|
戏曲不太懂,故事情节理解倒没什么问题,洛神赋还是很美很美的。(听着唱词睡觉倒很香。 |
|
在中国电影早期就有理论强调影戏的恒久性(类似巴赞的“木乃伊情结”观点),如今依然能在电影里一睹梅兰芳大师风采,实属荣幸。那时的戏曲录制已不同于最初的定军山,而有了许多电影镜头运用,有远景中景,还有旗子摇摆的近景,还有镜头跟随梅兰芳走动而移动。《洛神》是京剧梅派的经典作品,梅兰芳的姿态,时常让我想起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真真和画中的洛神姿态神韵极像。 |
|
正在看~~~梅兰芳大师风采未减!!! |
|
2020-3-23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不知是剧情太单薄,还是没有午休的原因,开始四十分钟都想睡觉💤电影只选了梦中会、洛川会两折,只有最后渚上舞精彩。😧1星加给梅祖。 |
|
第一次令我感到梅先生在舞台上毫无凡尘之气的电影就是《洛神》,机缘巧合在大银幕上再次领略,短短的五十分钟,目夺神飞。洛川之滨,倏忽来去,于甄宓,于子建,皆佳梦难再得。二人生前未曾一语,此时仙遇临别互赠信物,一耳坠,一玉佩,令人惨然,古来多少情人间的思念物事,人亡物亡,如今安在哉?曹杨影院该版本虽云修复,其实模糊仍是老录像原况,然即使画面糟糕如此,梅先生犹能破云穿翳,姜圣人也令人想念,镜花水月之感倒使观者更深。叹叹。 |
|
姜妙香这一版的曹子建特别油腻。
甄后死后化作洛神,既然成仙,容貌就不会改变。曹子建却在风霜中日渐苍老。
突然觉得这是一个魏晋版的《胭脂扣》。如花在见到苍老的情郎,转头就走,爱情尘归尘土归土。洛神却把这么油腻的一位同志领回了自己的水府,不像是要再续前缘,更像是对前男友的炫耀。所以洛神对曹子建是不是没有爱情?没有爱,就不会有失望。
梅兰芳的洛神真的很美,像仙女从祥云上飘下来。
西皮摇板不该叫摇板,应该叫摇篮曲,最后十五分钟睡死过去了,直到灯亮。 |
|
黑白 |
|
170502资料馆,好像一不小心刷到了彩色的修复版。五星给梅,但是吴祖光的导演水平自从我在大屏幕重刷荒山泪洛神,首刷风雨夜归人之后,真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
|
梅兰芳先生太有魅力了,举手投足间是那么的儒雅,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间都在表达着这个角色的哀伤;影片的叙事结构也挺新颖,还破天荒的使用特效,真是想象力丰富又大胆;京剧也好其他传统戏曲也好,观看都是有门槛的,如果要是有字幕会好很多。 |
|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经艺术大师吴祖光执导搬上大银幕,虽然限于当时条件,未能更多采用更多电影特技手段,但在当年已是少见的彩色光影制作。两位大师的合作,表演与影像纪录珠联璧合…… |
|
魏老板清明长草,梅兰芳高糊旧影。首尾经典。20220906重看于小西天2厅,未修复。 |
|
好看 |
|
我虽然看不懂 听不懂 但是主线故事我还是整明白了 😂 |
|
梅老真实太厉害了~ |
|
为了戏曲的传承真的应该把念白也加上字幕+画质色彩修复 |
|
考古挖到宝贝了,梅大师的经典曲目拍的电影啊,虽然我不是爱听戏的老太太,也忍不住怀着朝圣的心情瞻仰一番 |
|
补。梅氏戏曲电影之最喜,尤甚于《游园惊梦》。 |
|
梅老板瞪姜六爷的眼神也是够凌厉的,不像甄氏对子建,还是像贵妃娘娘对裴力士…… |
|
大师就是大师唱腔身段韵态了不得啊!!文辞也美!!美则美矣……但是作为女神em样貌体态实在不敢恭维……男主也是🌚🌚总之是经典了!!...
&
洛“红日东升景色新”
曹“但愿见得梦中人”
同样都是期盼……洛神期盼的是曹子建,曹子建期盼的是甄式?还是梦中的仙姬?有些没有字幕的词没有听懂。。。所以不太断定。。。如果曹期盼的是仙姬。。。而非甄式。。那么“红日东升景色新……但愿见得梦中人”这前后两句实在是讽刺……
分割线————————————————!!!!!!!!!!!!刚去百度求证了!!!曹因为梦中仙姬像甄式所以前去赴约!!“但愿见得梦中人”!!!!!!!!!!“红日东升景色新……”值得了呜呜& |
|
曹杨影城的“银发早早场”,还是今年第一次进电影院,这也是第一部在大银幕看的戏曲电影。由于戏曲知识、经验不足,只能看看热闹。有两次用到电影化手法,一次是对枕头的特写,还有一次是结尾让洛神消失的跳接。念白和唱词不光是作为人物本身说的话,还有对自身动作、心理的阐述。以及,貌似(修复画质还是糊糊的看不大清脸)全部演员都是男的,如果这样的话,那可比张彻那部以全男阵容为噱头的《双侠》早了快二十年… |
|
1955年的影像,声画修复的很不错。梅先生真似梦似幻,美哉美哉 |
|
#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 梅老板仙然。可怜相思,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
|
大师作品 加上京剧欣赏不能 无法评断好与坏
只觉能看到梅老的作品就满足了。 |
|
最后还是没想起来也没等到当年在正乙祠看的洛神里那句美得惊心动魄的词,唉,吃的都是没文化的苦。 |
|
10点的早场,和几位老人家一起看一部1955年的糊啦啦的黑白戏曲电影。 |
|
老梅就是神 |
|
曹植真真好色!!!不过我要是他,我也好色嘿嘿……梅祖太端庄了,仪态万千啊…… |
|
一上来眯了一会儿。1.京剧的影像化与20世纪初上海的现代剧场改造和北京的舞台清理运动同一道理,将依靠舞台和观众间破壁的表演形式收纳到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分类中。作为一种多义的、散播的语言(用远少于和缓慢于生活用语的语言表意),这种内-外/上-下的隔离使戏剧台词有大量空闲时间在安静的剧院中延宕/延异,可惜没有创作者有意抓住这一中空。2.舞台技术和影像技术的各种怪异互动:特写下的京剧旗帜、舞台雾景中梅兰芳数次瞬间消失。 |
|
发现京剧还蛮好听的😂 |
|
有些瞬间确实美,但是作为电影来讲,有很多表达上的欠缺,可作为镜头语言研究的对比案例看 |
|
第二次完整地看戏,第一次是和妈妈一起看《白毛女》 |
|
梅派就是没有特点,压盖其他所有特点。 |
|
这个。。。。。。我还是不要附庸风雅了。 |
|
这是不是建国后第一部戏曲电影?
61岁的梅兰芳还是那么唱腔优美 绝代风华
戏词太典雅优美,比诗都有意境
导演吴祖光,新凤霞的老公啊!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