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人生一点都不惨好吗,别把她写的那么惨,她爽的不要不要的!和灵魂伴侣结婚,从内到外搞所有迷人的女人,连他妈出个轨都和享誉世界的革命家出,痛和爽都是渗入骨髓的,谁不爱她!她简直是幸福死的! |
|
迭戈不停搞女人包括妻子的亲姐姐;迭戈冒风险将流亡的托洛斯基安置到岳父家,托却搞了他妻子;男性就是这样的,性是性,爱是爱,不含糊;而女人却不同,女人将性与爱视为一体且对男人报以同样的期待,于是纷争不断。 |
|
今天才知道,海耶克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遭到Weinstein性騷擾,拒絕後,被強行要求加全裸女同戲。全劇組不知情,看到海耶克突然要求拍裸戲都震驚了。此後,由於合同在身,海耶克拿不到任何主角和好作品被報復。曾感嘆她的Frida是曇花一現,現在才知道或許我們誤會了多少「曇花一現」的女演員呢? |
|
同病:我生命中的两次事故,一个是车祸,另一个是认识了你。 |
|
“她的作品讽刺而柔和,坚硬如钢铁,脆弱如蝶翼,欢欣如醇酒,悲伤如苦难。”她的一生都被艺术、苦难、性、政治、情感所占据,但愿离去是幸。出色的后现代摄影、美工与特技,和弗里达那些惊心动魄的画作一样美。 |
|
电影就像拉丁美洲的狂放风情画,在激情的弗拉明哥配乐中感受着超现实的魔幻气息。Frida,像蝴蝶一样一次次撕开自己的蛹的左派女性,对她来说生命就是一团爱恨浓烈的火。但愿永不归来,但愿离去是幸。 |
|
“婚姻至多是一种幸福的错觉,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对之后的互相折磨一无所知。但是当两个人意识到这些后,仍然义无反顾地彼此面对并投入婚姻,我就不认为这是保守和妄想的,我认为这是激进、勇敢且极度浪漫的。” |
|
动人之处在于,Chavela Vargas年轻时候曾与Frida Kahlo有过一段情,而Frida已逝,Chavela已经暮年的时候,她又出现在她的传记片中为她唱歌。 |
|
非常拉美式的人生,想起马尔克斯,略萨和科塔萨尔,风格诡谲,情绪激烈。弗里达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女儿,非虚构的拉美大陆都在她眼睛上。 |
|
连眉的女人从中国的面相学上是刚强,执拗。
弗里达和潘玉良在我的艺术长廊中是成双入对的存在。她们令人咋舌的经历和对女性身体的笔触总令我慨叹在风云诡谲的时代,天才也是出双入对,相映成趣。
不可避免,天才的女性总要在爱情中不断的换血,好像上天把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做了一套雷同的规划。 |
|
红色与它的补色,浓烈,俗艳,野性。囊括自然界内所有原始性的个体,激情又矛盾。放荡生活,龙舌兰宴会席间可以高歌粗鄙的歌曲。男人或者女人任何美丽的事物都值得你去爱。大跳探戈,狂暴的时候最美。其细节的真实性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和紧张感。原生的特质,蕴涵着文明人所不可能具有的力量和勇气。 |
|
她房间里居然还有毛泽东画像=。= |
|
最后一幅火焰中的葬床美极了。西班牙语的音乐、和从不畏惧行动的主人公使影片充满活力。和卡蜜儿的故事相比,弗里达更果敢、勇猛、豁达,她虽也有悲情、但终究跳脱于此。托洛茨基在影片中也有所展现,使此片更具传奇性。共产主义革命激情与独立女性生命疼痛铸就的画作,是本片节奏和色彩的来源。 |
|
3.5 美国人眼中的弗里达,突显她的自我和放浪形骸,托洛茨基拍得过于老淫,弗里达的个人经历讲得比较清楚,不过据说弗里达和他的老公都是爱讲故事的人,里面也许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免有戏说成份。 |
|
颜色很美,仅此而已 |
|
Frida Kahlo:“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是孤独的,因为我是自己最了解的人。” |
|
关上一扇门,或许在某处又会打开一扇新的门。可谁又想到新的门在岁月的流逝中又一次被关上了。
但是她却热烈而努力得活着,爱着,并不长的几十年生命里好像一直在燃烧着。
离开的时候,她应该是幸福的。她等到了画展,等回了她崇拜又爱了一生的男人,即使不能行走,她却能够告别痛苦,真正飞起来了。 |
|
啤酒节遇到的墨西哥大叔,掏出一张印有Frida的钞票,这是弗里达,他说。 |
|
但愿离去是幸,但愿永不归来 |
|
还原度真高啊……不过未免太过于关注两人关系,也有些流于表面了。有些遗憾没能把弗里达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展现。 |
|
不敢想象这是女导演拍出来的作品,除了一些二维动画让人感觉很有艺术感之外,整个就是emmmmmmm,试想一下,如果拍梵高,全片都是他的爱情故事,你看梵高的忠实画迷会不会给导演寄刀片……艺术史上好不容易有一个女艺术家,还就盯着她的感情大书特书,她惨败的身体、她的政治追求、她绘画的灵感和技巧、她的痛苦呢!导演是想说弗里达只有被甩了感情受伤害才能有灵感是吧……说直白点,这片就是一个娇妻和一个🐷还有一个老头出轨男的“爱情故事”而已 |
|
弗里达就是最艳红的那朵花,根部可以被捣毁,但那种由衷的原初的绚烂,可以盛放到极致。那么多那么大的苦难与孤绝,全被她别出心裁地封印在画作上。她是凌然于时代的存在,对画画,对生活,对美,对爱,念念不忘,又云淡风轻。电影把那种繁花怒放的形态与过渡表现得极好,每个演员都如此有神。 |
|
美化了弗里达的一生 其实她要疯得多了 |
|
完美之作。炽热的一生 |
|
这女人为了爱而努力活着,强烈喜欢燃烧怒放的人。 |
|
太棒了,我爱这个女人 |
|
⒈没看/没认真看演员表而直接观影,有时就会因此而惊喜到:爱德华·诺顿(在不少电影里打过酱油)、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和杰弗里·拉什;⒉弗里达信仰共产主义,同时又吸毒、酗酒、双性恋,有着众多的男女情人和风流韵事;她深爱她的丈夫,却彼此不忠,各自过着互相伤害的生活;⒊穿插其中的动画挺赞。 |
|
宝蓝的房子墨绿的衣裙鲜红的发饰。一桩车祸,生命的痛苦化作色彩,撕心裂肺。从一句大肚腩,大象与鸽子的婚姻走过了25年。当迭戈站在窗前说Talk to me;当他在轮椅前说I miss us;当他白发苍苍坐在床边说you’re a stupid girl。酒馆里老者唱歌的那段很精彩。 |
|
声色之盛宴,唯独与艺术无关。 |
|
给人的观感是“贵圈真乱”而没能传达艺术家的感情历程,着重展现弗里达与男性的恋情却轻视与女性的;艺术家生命里深重的痛苦没能充分展现,也没有用她的艺术才能打动观众。整体观感是轻飘飘又猎奇,为墨西哥风情的画面和蒙太奇给3星。 |
|
acid and tender, hard as steel, and fine as the butterfly's wing, lovable as a smile, cruel as the bitterness of life. 色彩美艳动人 |
|
片倒是好片。每当我看到弗里达那连在一起的两条眉毛,就无法控制地想起《大话西游》里帮主刮掉胡子被白晶晶嗤笑后,抓起胡子往脑门子上乱贴的样子。这凌晨3点醒来睡不着后选的影片,因为这眉毛显得没那么愉悦起来。 |
|
诺顿出场时间一分钟 |
|
纵是女人也同样爱她,更何况男人。她的生命就是一簇熊熊燃烧的火焰,从看到迭戈和裸体模特暧昧,从身后重伤几十次手术之后,从热情投入共产主义革命开始,她就没有停歇,一直走,一直狂傲的爱,极端,自恋,并且倨傲,风情。她的画笔就是传递精神的工具,甚至融入自己身体。 |
|
"I hope the exit is joyful. And I hope never to return." Frida的人生像一首诗,一支舞,或者像她自己的画那样,“硬如钢铁,美如蝶翼,欢欣如笑颜,残酷如生之苦难”。色彩明丽野性,背景音乐好听得不行,车祸、剪发、燃烧的床段感动到流泪。2013.1.7 |
|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片子叫迭戈传,男凝成这样也是不容易。浪费了大好的视听语言。看到一半实在忍不住弃了。 |
|
电影基本再现了艺术家Frida的一生,但我却觉得,电影只是为Frida的画做注释。Frida说,“他们认为我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但我不是。我从不画梦,我画我自己的现实。”画中那些支离破碎的意象,器官、植物、鲜血、骷髅,拼成了Frida并不完整的生命。
深邃清幽的音乐、旋转狂欢的舞蹈、炫目秾艳的色彩、艺术浪漫化的革命,跌荡起伏的一生。
Frida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我希望离世是快乐的,我不愿再来。”而电影中Frida留给观众最后的微笑,也正是这句话的再现,是她对此生的回应。她用烈火焚烧了象征坟墓的身体,终于像蝴蝶那样,可以自由地飞翔了。 |
|
身体上的苦痛与爱人的背叛为弗里达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画中人与本尊的映照证实了艺术都是来自于现实,结尾床的火葬令人震撼。热情的西班牙语歌曲,浓墨重彩的影像,超现实段落的插入,这些元素完美地融合成了一部炽烈的人物电影,一如弗里达的性格般果敢、坚韧、透着光和热。 |
|
既然要充分展现她的痛苦和伤心那此片里表现的太弱和她男性一面与同性的关系交代的很不明确,大部分就是她生活的流水化与她的丈夫的关系。此片没有真正的传达灵魂全是些花里胡哨的外表来迷惑你们的。 |
|
能不能別把胖子放進黃片里 |
|
我就知道是美国拍的,这种速成食品般浮躁毫无滋味的气息,关于弗里达的爱情,艺术,病痛,疯狂,放荡一个都没表现出来,都是一些片断的大杂烩。流于表面的温情,嘘寒问暖卿卿我我,很有美国特色,把弗里达刻画成了带着光环的一心一意付出的小女人。心之全蚀对于艺术家混乱的情感表现得好多了。 |
|
很喜欢他的自画像,颜色鲜艳,强烈的自我表达,印象比较深刻是《tree of hope, remain strong》太阳下她穿着铁架子是躺在病床上受害者,月光下她是勇敢的幸存者。Frida 的一生都伴随着疼痛,但是她一直在用自己的画和自己的行为告诉别人她是多么的热爱生活。任何困难都没有把她击垮,她心中的活力与激情继续在她的作品上延续。而她对墨西哥深深的热爱也伴随着她的画走向了世界。 |
|
美术和服装非常牛逼,对于传记片来说,调度也算是有意思。将颜色充当弗里达情绪最强烈的外现扩充了调度的深度和人物的情绪、心理的不同面向。剧本的结构主要还是根据弗里达女性身份和不同角色进行发展,将题头与结尾都凝聚在她肉体的衰老毁灭与精神性的超脱上,算是一部由导演态度的传记片 |
|
到底是艺术需要痛苦带来敏感性以创作更深刻的艺术呢?还是艺术家本身对痛苦有种执着或是迷恋。但贫穷或是肉体的痛苦总是来得更直接些,求而不得,就像一种廉价的毒品般,频频带来短暂创作的冲动。天赋,经历,一切都是卓越的代价。 |
|
3.5到4。我对弗里达不了解,但从百度里看到她的生平以及扫了一眼短评,就觉得,我看的时候感觉导演的重点用错了地方并不是错觉。弗里达正是因为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像野蛮生长那股劲,她的作品才可以冷硬如钢铁,脆弱如蝶翼。她汲取的生命给她带来的那些苦痛反哺着她的那一些画作。但在这所谓的传记里,导演用了太多时间在于她怎么纠结和迭戈的感情里,可能也是美化了她,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如果没有那种颠狂,就凭几杯酒,几个亲吻就能化解那些苦痛。那她这种苦难看起来是轻飘飘的。但女主的表演是绝佳的。而如同她的画作那样,电影中那些浓郁艳色丽的色彩使得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非常美。 |
|
影片基本围绕着她的“自画像”们发问:为什么你们是这样的痛苦?从肉体到精神一一剖解,它的好靠落在视觉上,关于痛苦色彩的表现力完美统一。个人的世界或许也像历史一样,没有所谓的真相。纵然无法呈现一个艺术家心灵角落的全部,至少可以描绘她苦难背后燃烧的绚丽,并深深凝视那份万劫不复的平静。 |
|
「There have been two big accidents in my life Diego, the trolley and you. You are by far the worse.」「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can endure much more than we think we can.」「I hope the exit is joyful and I hope never to return.」 |
|
自己的身体包不住自己的心,太苦了。 |
|
服化道和热情的南美一样绚烂,但是影片的叙事重点让我一度以为我看的不是弗里达传而是里维拉传(只能说女导演并不是性别友好的保障,,,)我在此片中看到的是个为了个花心大肚腩奔走大半生的恋爱脑,而不是一个在人世间穿梭、自由而奔放的女艺术家,唯一让我舒服的段落就是里维拉正在对着弗里达的画滔滔不绝时弗里达却打断这一切、华丽出场的那段,只有那时我才觉得,这是一个有主体性的艺术家,她的灵魂是自由且独立的 |
|
“Frida has three great passions: painting, political activism and lo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