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的绘画是其情绪的直接表达,他确实是通过个人作品来说话的罕见艺术家。阿尔特曼在向日葵花田的显著场景中将这一点进行了戏剧化处理:在梵高作画时,摄像机毫不停歇地朝向日葵猛冲疾走,将作为被动绘画题材的它们转变成充满敌意的陌生环境。让向日葵代表除了它自身之外的一切,这是导演和梵高同时采用的巧妙策略。除了这些露天作画的广阔景致外,影片更有意地展现幽闭的室内环境。该片展现了梵高生活的众多细节,但和擅长采用非线性叙事的群戏大师阿尔特曼的其它作品相比,该片却忠实依照传记片的线索。尽管阿尔特曼表示这是因为他不得不遵循一个人生活的年代顺序,但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认为实际原因更加复杂:梵高的个性过分分裂且饱受折磨,以至于影片作为它的框架需要提供稳定保障。 |
|
觉得明明原名叫“Vincent & Theo”,译名却非要叫「梵高与提奥」实在有点太不公平。毕竟没有提奥的支持就不会有文森特,没有文森特世人也无从知晓提奥,梵高这个姓氏的荣耀是共同属于他们二人的,而不应该特指谁。 |
|
画面太无力,伟大就是要从用菊花开啤酒瓶的过程中爆发出来,梵高创作的痛苦几乎被肮脏的造型凌乱的布局etc消解殆尽 |
|
3.5 很难说是部好电影,但肯定是“梵高题材电影”里最特殊的一部,因为它叫《文森与提奥》,后者占据了一半的篇幅。奥特曼本质上并不关心作为画家的文森特,而是作为精神障碍患者的他,从开篇的轻微焦躁,到逐渐失常,再到彻底迷失在自己的癫狂中。最窒息、最像恐怖片的,不是那些文森自残、发疯的极端片段,而是看到爱着哥哥的提奥,从正常人也一点点被影响,情绪开始生病,最终滑向精神障碍的深渊,直至哥哥去世而彻底崩溃。本片全然着力于精神分析,艺术创作在微末的位置,而是呈现出两个人精神的垮塌,情感关系绝望的困局。这跳出了“梵高电影”的套路,却也因此有部分地方偏离史实。|北影节 |
|
给我装点烟吧,然后他就这样消逝了。tim太适合这类神经质的人物,他背着画架驼着背带着草帽叼着烟斗的样子简直与梵高融为一体。被结尾触动。vincent, where are you, help me. |
|
梵高和他的弟弟Theo的故事,有种兄弟虐文的感觉... 有些人可能生下来就是必须相互依存的,无法独立活在这个世界上吧。Tim Roth真不错,他演梵高不仅有癫狂、天才,还有在Theo面前的单纯和无助 |
|
关于梵高影片中通俗而不陈词滥调的一部。Tim Roth 感觉其实是supporting,真正的叙事重点是弟弟Theo。我感受到的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来自于人对天才的无法承受,不仅自己的生活垮塌,甚至天才身边的人,如果不去切割也同样会卷入漩涡直至毁灭。印象里法国1991版本莫里斯·皮亚拉的《梵高》非常沉闷,但有几场精彩的群戏。黑泽明《麦田上的乌鸦》让斯科塞斯演了一个偶像眼中的梵高切片。至于《星空之谜》故事就真的太老套了,更多是技术上的趣味。 |
|
Vincent&Theo,这部确实也可以叫Van Gogh,兄弟俩一体两面,互为依靠支撑(物质/精神),前后脚离世谁也离不开谁。开场那段超长的拍卖竞价画外声叠加兄弟俩关于画画为生和生活费的对话,真是让人无比唏嘘。 |
|
惊悚片一样的梵高传记,兄弟最后的日子都像地牢一样绝望,当年的Paul Rhys神似一美啊。 |
|
传记 |
|
因为是第一次译字幕,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印象更深了。我始终觉得提奥比文森特更伟大,文森特的成就只限于艺术,但提奥,却更懂得做人。他与文森特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兄弟之情,那种无私的付出,直至今天仍叫人惊叹不止。提取码:t32ad25a4f,字幕射手上搜吧。 |
|
【t32af39a7f】够颠覆,但不够精彩。梵高疯癫的偏离轨道,提奥疯癫的匪夷所思。 |
|
真实 压抑 癫狂 自毁 第一次让我忘记了他是Tim Roth,还原一个自卑孤独的贫民画家,只此而已。
|
|
佳作难卖,赝品易销;工资不涨养老哥,遗产赠人送知己;颜料中毒躁郁症患者梵高的一生,整得像耳朵为高更而割一样;临死前后兄弟俩灵魂接连入画的调色挺好看。但奥特曼这版梵高传记的各方人物塑造愣是看不出太多亮点?#北京电影节 |
|
3.5. 有些地方还是太粗糙生硬了 |
|
Roth 真是好演员 |
|
阳光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
|
没法儿说!p.s. Opening credit很有恐怖片的感觉。 |
|
人生最悲剧的两类人,做艺术家的爱人和亲人,4.0。 |
|
【存在剧透】
对不起一直在磕兄弟骨……其实预备要磕但是以为要努努力才能磕到,结果就这样轻而易举……其实导演本身也有意在两个人之间形成互文吧,有一些相衔接和对照的镜头。两个人聊到一些好玩的东西然后一起大笑的时候真的很有感染力。Theo压力好大啊不仅要养哥哥甚至有时候还要给哥哥养高更……感觉Jo也挺不幸的跟这样的Theo在一起。她说“Fine I‘ll feed the baby then you can feed your brother!”的时候一面狠狠磕到兄弟骨一面觉得Jo好惨……
(以及对梵高和高更关系的拍法还挺出乎意料的,一直觉得会大吵一架但是并没有。不过倒是没有预料到Vincent和高更之间的吻戏,也没有预见到Theo会扇高更,此男真的听不得任何说他哥mad…… |
|
paul rhys演得挺好 |
|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始终摆脱不掉苦逼的命运 |
|
梵高的版本很多,但蒂姆的神经质与梵高很相称 |
|
有一个让人费解的吻~~还有,凡高决不是一个疯子。凡高原来是提奥的全部生存意义,甚至就是他 |
|
先不打分,还想再带字幕看看。但总觉得这部电影里的梵高有点神经质,我想真正的梵高既然可以在画作中如此理性,在生活里应该也会有理智深邃的一面吧。http://tieba.baidu.com/f?kz=341120167 |
|
口语化英语带来的 自然和immediate感 演员表演近乎transparent 我可以读懂你了 想看迷你剧版 |
|
切入点很好,不用神神叨叨那套来蒙人,而是让观众对艺术家的生活有更清醒的认识。资料准备充足,演员也做了很多功课。 |
|
讲真,连着看了导演七十年代作品后看这个是有落差的。摄影色彩运用挺好的。 |
|
本片塑造了一个执着于描绘生活且极其神经质和情绪化的梵高,配乐也非常神经质。大概正是出于这样的创作意图,导演甚至完全略过了梵高进入精神病院后精神状况好转的那一段时光,也没有提到那幅平静安详愉悦并让人感动的名作《卧室》,连做戏的卧室也未全景拍出。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梵高。高更形似!【NS】 |
|
本片没有给梵高超能力,甚至感觉他作画比普通人还痛苦,还没灵感,但有呢么极小的灵感爆发,比如画睡觉的模特这种虽然很老套,但这时候他是享受的,其他时间看他在片中作画是痛苦的,这很真实,即使天才也不会像超人越过大厦一样轻松的创作,都是“苦”和强迫自己出来的。还有他弟弟的老婆居然也是94版贝多芬传的贝多芬爱人,这女人是苦命古典天才片专业户啊。 |
|
像艺术家们致敬。 |
|
开篇声画错位就开始反讽,要说这样生前不出世、死后传千古的疯魔画家的不刻板印象,梵高的行为精神生活等分裂之于奥特曼的解构确实失控,兄弟二人对比算是扳回些失分,其实也就是片子整体的结构给观众的印象,合起来就是所谓印象派了。 |
|
在时光曾把这片子列为最想收集的碟, 看时倒并不十分投缘. |
|
片源的问题么?画面好暗,看三次睡三次可耻滴快进了…… |
|
这版体现的文森特的性格我太喜欢!太!喜!欢!萌哭我了TVT (好喜欢看TR叔演梵高 |
|
凹凸曼拍得挺大胆的。 |
|
TR演的梵高很邪气。整部电影和以往的梵高电影在某些方面有些说不出来的区别 |
|
提奥一辈子的信念和付出。电影没有感染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对提奥的敬仰。 |
|
忘了是不是看过,有一个真实的生活版本,远离隔世的YY |
|
2018.05.18
艺术是如此令人不安。Tim Roth当年的演技真是好。 |
|
【旧版1956年柯克道格拉斯的梵高,比后面90年这版蒂姆罗斯的梵高更接近我心中的形象。这儿蒂姆的版本,貌似有些睿智,确切的是大智若愚,而不是疯疯癫癫+1 而两版的迪奥都是真爱好弟弟,梵高有这么个弟弟真的太好了。 |
|
我靠梵高嬷嬷大片! |
|
奥特曼把整部影片的调性都处理的犹如文森特的画一般神经质而包含感情 如果说文森特是充满养分的向日葵 提奥就是文森特全部的养分 |
|
多年前cctv上看的 原来海报这么美 |
|
Tim 演技没差,呈现的梵高符合我脑中的印象。鬼魅的节奏中梵高完成神的使命。西奥也是这伟大功业的一个支点,没有他梵高或许他撑不起的美的事业。 |
|
硬生生把梵高和提奥两个人都拍成了疯子,梵高骨子里应该是个朴实的大叔啊,太糟蹋故事和画作了 |
|
高三看的 湿了 |
|
片子本不壞,但不符史實太多就不要叫傳記了。另有槽點:仿畫也不仿的好點兒,好幾副都給進景呢。 |
|
2K DCP@ Filmmuseum. 场景切换有些突兀,感觉缺了些剧情,等TV版有靠谱修复了重看 |
|
需要表演撑起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