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雕塑小姐 Miss Representation (2011)

    最近更新: 2019-12-17 全集
    • 主演: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 查尔斯·巴克利 科里·布克 塔克·卡尔 / 塔克·卡尔森
    • 导演:Jennifer Siebel Newsom Kimberlee Acquaro
    • 编剧: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2011
    • 更新:12.17
    • TAG:纪录片
    • 别名:被误解的女性
    • 片长/单集:91分钟
    • 豆瓣评分 9.2 (2142票)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雕塑小姐》的免费在线观看,《雕塑小姐》是对白语言为,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9.2分,有2142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纪录片“Miss Representation”纪录了一大批令人钦佩的、有影响力的女性的见解。它强调媒体对女性狭隘的、常带有轻蔑性的表述,不仅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陷入危机,如饮食失调症、自残、忧郁症等,还对另一个问题负有更大责任,即在美国所有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中,女性的代表性极其不足。该电影还特别提到媒体向年轻女孩传达的令人失望的观念:一位女性的价值取决于她的青春、美貌和性感,不取决于她想当领导的意图或她的领导能力。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纪录片“Miss Representation”纪录了一大批令人钦佩的、有影响力的女性的见解。它强调媒体对女性狭隘的、常带有轻蔑性的表述,不仅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陷入危机,如饮食失调症、自残、忧郁症等,还对另一个问题负有更大责任,即在美国所有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中,女性的代表性极其不足。该电影还特别提到媒体向年轻女孩传达的令人失望的观念:一位女性的价值取决于她的青春、美貌和性感,不取决于她想当领导的意图或她的领导能力。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7 IMDB 7.6 第01集
      The Mask You Live In
      2015
      综艺
      美国

      男子天生没有脸#面具人生

      The Mask You Live I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男性氣質是父權所創造的一個既是護盾,又是匕首的東西,而隨著它日漸凝固和扭曲,它也漸漸成為陳詞濫調中的一個怪獸,在現代社會時常浮出水面,造成巨大破壞;我們依舊未能從傳統頑固的“男性模板”里逃出來,并最終又因為文化社會和權力的作用而使得這成為一個惡性循環,難以脫離;此片非常值得看!
      • 一直在哭。感同身受。从小爸爸就让我做男人该做的事,多和男孩子交往。现在他让我剪掉长发,因为他认为没有男人这样做。感谢我身边的女性朋友,从小到大都是她们陪伴我,倾听我,让我更加完整。
      • 大大大大大推荐!看的过程中哭了好几次。男人受到的性别偏见不比女人少,我们的男孩子们被训练成表面装酷、不擅长表达感情的人,只是为了“看起来有男子气概”。希望有更多的男人能正视自己内心的感受,敢于表达自己的脆弱,也希望这个社会能宽容地给他们怀抱。
      • 片中的美国,男孩成长的地方,将男性定义为 alpha male,其余叫做卢瑟,女性无人格。男孩学习如何成为 alpha male 即是学习为一切内在诉求寻求侵略性的解答。片中同时展现了近 20 年来心理学从指向疾病到关注每个人的 mental well-being 和发展的转变。看向内心,在习惯了非黑即白的美国,会走多远呢?
      • 「男人哭吧不是罪」:当我们谈到男人时总是强调「男人一点」,但什么是男人,谁说脆弱、温柔、有同理心就不是男人,每一个被性别偏见伤害的男人都值得被温柔相待,每个人都值得感到完整,都应该为此贡献力量,扩展身为男人的意义,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男孩们。
      • 先把人当人看,再加社会标签属性
      • 我觉得大部分人不分男女无论嘴上怎么说,心里还是直男癌,归根结底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作为存活下来的文化基因,往往有其社会功能;当然物理世界的现实也是残酷的,大部分人"仅仅是为了活着",内心深处的实用主义选择总是要高于理念上逻辑上的对错。如果离不开黑社会的庇护,就难免为黑社会的合理性辩护,哪怕手指也被切了。许多一脸正义的人,绝不肯承认自己也不过是个加害者的帮凶;而受害者与加害者竟有着类似的思想,也一点儿不必惊诧。
      • 犯罪率是如何提高的,抑郁是怎么来的,仇女文化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不会沟通,这些原因都得到了解释。性别其实没有什么差异,是人为刻板印象拉开了差距。美国人已经领先这么多,还在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真灯塔国,值得我们反思。名字确实可以改成《直男癌是怎么形成的》
      • 真的很细致的在讲述性别暴力对男性带来的伤害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也认识到了男性从小到大所承受的隐形暴力 受益匪浅 但是片子里有的时候传达出的观点也不予苟同 在探讨社会性别方面的时候 总会有些隐隐的认为女性是弱者理所当然 这也是女权平权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男性不易 直男癌原来也是社会逼出来的
      • 你不必摘下面具,而我会穿过面具来拥抱你。
      • 影片的拍摄手法很普通,甚至有点科教片的味道。影片的价值在于挑战人们固有的观念,但要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我有生之年肯定是看不到的了。而改变之后,也会有新的面具。
      • 每个人都有必要看一遍的纪录片。Alpha Male才是人类社会真毒瘤,性别暴力的伤害范畴亦包括其主体——男性本身。
      • 刷新三观的纪录片,很不错,正好配上之前看的“狩猎场”,很好的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之前说到的性别问题,多数都是女性弱势所引起的一切一切,稍微偏门一点的也就是LGBT类的少数性别,还真没有在意过这些少数弱势性别的对面,强势男性性别的那些有的没的。细想一下,我们说性别平等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从
      • #BIFF#(B=Bergen) 關注男生成長過程中的隱痛,從性別認同,身份塑造,兩性關係,家庭環境、媒體和社交等角度切入,探討這種無意間來自媒體、遊戲、群體、父母的壓力對男生未來的成長所帶來的影響。作為個體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認知的關係,如何認識和看待自己,如何面對成長,不論男女年齡,都是好問題。
      • 我们要允许男妹子的存在呀。
      • 有不少地方跑題,但整體是不錯的,有不少地方我相當relatable,"直男癌"的存在想必是原因的。
      • “厌女症”与“同性恋憎恶”
      • 其实说的都是自己懂得的道理,想安利给钢铁直男朋友看,被嘲笑了
      • 女权课上看的 masculinity和patriarchal的社会对男生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 主流媒体对于男性气质的定义 以及stereotypes 也影响了很多方面 很值得推荐的纪录片吧 特别是对女权癌和直男癌的人可以刷新三观
      • 想當年我的畢業論文,就是用女權主義的思維,去看一部作品裡的男性處境,其實女權就是平權這個說法我很認同,這個世界沒有非黑即白,沒有絕對的柔弱,也沒有絕對的堅強。男男女女,既有強又有弱,先成為完整的人,才有機會與這個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接著便有機會遇見愛和溫暖。
    • 豆瓣 8.8 IMDB 6.4 正片
      The Vagina Monologues
      2002
      纪录片
      美国

      阴道独白

      The Vagina Monologu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就像不願意談論一些秘而不宣的事情一樣,我們不願意談論陰道。
      • She was so powerful when pronouncing ‘cunt’ once and once again and I almost cried.
      • 非常喜欢!懵懂、羞耻、回避、愤怒、渴求……独独没有正视和欣赏性的接受。女权即人权,女性即人性。不说空话,一个(女)人能在什么程度上接受、喜欢自己,便在什么程度上具有获得真实和自由的可能。P.S.全程无字幕,听力能力还需再提高啊!
      • 【2-14特殊的日子看特别的电影】真的是第一次看,网上过去有各种版本,包括看过中国高校版本,美国原版是第一次看,虽然看似女生应该关注的话题,其实应该让每个男生到男人都看看这厚重的来自女人内心的独白,也是我们应该如何去与女人交往的真知灼见,很多话可能听着很“女权”,但是很科学和中肯。做为男人我们可能只是外在的喜欢,对内在的一种心声我们听不见或者置若罔闻,根本就不在乎。影片不长,当然这个节目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世界各地的余波未平,包括中国这样封建残余影响的女孩子也已经大声喊出了“阴道”,多么难能可贵,以后她们可能还会喊出了:給我高潮,我要高潮~~~其实女性也好男人也罢,我们都有性器官,只是男女有别的是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几千年来,我们可能更多是关注男性的,忽略了女性的内在的渴望与需求,似乎她们总是逆来顺受
    • 豆瓣 8.2 IMDB 7.5 正片
      #Female Pleasure
      2018
      纪录片
      英国

      #女败女战

      #Female Pleasu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女性力量的觉醒,要求被尊重和被看见,被一样对待。日本,德国,印度,伦敦,美国各一个代表。她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拯救自己,进而影响更多的人。 父权体系下男性对于女性的剥削和压迫是全世界性的,不管用的理由是宗教的还是文化的,只要是在贬低你打击的,都要警醒。身体是你的,任何人不能对它进行伤害和贬损。一个安静的房间里,首先有人打破平静,接着会有更多的人站到一起,因为时候到了。
      • 今晚刚看过,在场的除了两三个大哥,其余都是不同风格的德国女士们。在电影里女士们坐在室内看录像,录像拍的是一个模型演示(关于剪去一部分阴唇再缝上的然后只留出一个小口供生殖),看演示的是男士们,他们看得都哭了。"她们还是小孩子啊"。这是一个关于不让女性拥有高潮,不让女性享受性爱的手段。影名取得好,大家都直面female pleasure(女性性欢) 。另外日本女孩敢直面阴道,甚至弄出3d设计,有创意又非常勇敢啊。
      • 五个国家的故事穿插得很好,能够反映出这怎样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给cultural essentialism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那些说女权主义是败坏风俗/叛国媚外的人首先得证明1)男权思想是只有某个文化里才有的传统 2)这个文化里所有的人都接受并且实践这种风俗。如果证明不了,还要说“我们的文化里女人就是怎样怎样的”,那你在generalizing culture,你口中的culture我并不承认。不过电影某些地方还是有些小问题,比如几个女主角是否过分地(哪怕潜意识地)想要代表自己的国家了,比如印度姐姐说“our culture”的时候我理解为指代national culture, 那么“Love doesn't exist in India”这种说法本身是不是也在过分概括呢?另外一点是选取的五位都是高知女性,当然是一个很好很必要的角度,但观影时需要记住她们并不能代表所有人。
      • 讲述了五位来自不同宗教背景的女性的生命故事:日本、印度、非洲、极端犹太教、天主教。对女性的物化、污名化和压迫可以说是各大宗教的共通点了。于自己而言这片晚了很多年出现,远不如当年第一次接触《阴道独白》时震撼,但是终于有主流话语下探讨全球性别问题的纪录片了,而且比预告片的预期要好。更有意义的是五个故事的镜头都不只集中在女性身上,男性的参与度很高,尤其是印度部分,直男们的活跃度出乎意料。真切地反映出女性主义对男权系统下的男女都有裨益。性别不应该是割裂人们的阻碍。
      • 女性割礼,就是切除女性部分阴部,为了让女性失去性快感,从而达到标准的生育工具,当然还是公平的男性也有割礼,男性只切掉多余包皮,这从本质上就很可笑,当你觉得这样的事天方夜谭,但此刻此时这个世界上依旧有这样的女童在经历着这样的事。
      • 非常喜欢!非常empowering!从大学开始到研究生,只要有机会自己选题做作业的话都会选择跟女性有关的主题,今晚看得相当尽兴。希望全球的女性都能活得越来越自由,远离束缚。Human Rights Arts and Film Festival at acmi
      • 不错的 女性纪录片7.6
      • 来自五位不同女性的讲述,她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同样地都为了女性权益奔走,从日本到印度到非洲,从犹太教到天主教,无数女性正在承受男权社会的伤害,站在一起,总有一天我们的声音会被听见。割礼演示那段看得太难受了,赤裸裸的迫害,性应该是愉悦的,而不是和痛苦与羞辱挂钩,每个女性都有权享受性爱。
      • 聚焦五位相当勇敢的女性,她们坦诚接纳自己,向公众诉说真相,为其他女性争取权利和关注。尤其在环境与宗教压力下,很难想象她们的笑容背后,有多少艰辛。突然明白,女性平权真是一个特别棒的社会福利Package,在为男女平等带来福音的同时,也能顺带关照性少数群体,提倡多元化。
      • 如果能夠加入跨性別女性相關內容就能使得主題進一步昇華。
      • 当中Deborah Feldman写的书《Unorthodox》(离经叛道)被拍成电影很是震撼,也了解了布鲁克林里的三个犹太群体也是相差甚远的。
      • 口号喊得很响亮,十分符合当下的大潮流。镜头对准5个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女性,很有号召力。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纪录片出再多部,真正覆盖的还是极少数本就有很强的女性意识的观众,对印度女性的问题表达再直接再简单粗暴也没有《摔爸》来得婉转却流长。
      • 喜欢导演的阐述“最重要的是让female pleasure这个话题被讨论”,看到受访者恸哭也不禁跟着红了眼眶,每个反抗者都在用尽全力抗争,但其实光是讲述它们就已经足够让人心碎。
      • 在德国与先生一起看的,看完后有两个感觉,1. 压抑人性的是宗教,不同的宗教,但是相同的压抑,片中提到了天主教犹太教,穆斯林和佛教。2. 十分庆幸没有生在非洲文化下,FGM 可怕的让我流下眼泪(女性割礼,阴蒂大小阴唇全部割掉并缝上,每次性交会撕裂在愈合,痛苦不堪,主要目的在于让女性失去享受性爱的能力,且方便丈夫检验其处女的身份)
      • 没想到这部完成度挺高的,没有给满分是我觉得所选的地方有点老生常谈了(虽然足够经典)对于一部近来的作品其实我会有对地区多元化/边缘化的期许。基本上涵盖了五种宗教或者说文化背景,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pleasure",日本漫画师索马里女人与印度lovematters创始人的反抗更多针对社会制度和传统观念,美国犹太人和德国修女偏向自我束缚的挣脱。中间穿插了五次宗教经典里有关"厌女"的表述,连很多人觉得似乎"温和"的佛教也不例外。被实行割礼的女人在伦敦开起了"阴道墙"的展览,给年轻男性一次次演示割礼过程(相当于间接重复回忆自己的痛苦)她在镜头前哭着说自己受够了整天告诉别人这是不对的;漫画师对于日本的"阴茎"崇拜表示抗议,为什么女性生殖器就是"羞耻/下流"的;印度人天然的活力让反抗也充满人文关怀。
      • 分享The Waterboys的单曲《Rokudenashiko》https://y.music.163.com/m/song?id=566608759&userid=261988&app_version=8.0.30 (@网易云音乐)
      • FGM真的吓到 #its a worldwide issue
      • 平静的叙述,把自己的伤痕敢于暴露出来,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女性割礼真的太残忍了,数万年来女性的地位固化以至于在暗中早就成为我们的思想教条,让我们一起来打破它。
      • 即便之前就有所耳闻,但看到至今仍存在于非洲的女性割礼这一令人发指的行为,还是感到震惊与愤怒。
      • 7.8
    • IMDB 7.9 正片
      Woman
      2019
      纪录片
      法国

      女人

      Wom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诉说,聆听,最真挚的声音。谈及到女性在社会平等、性、事业、家暴性侵、生育、婚姻爱情等相关的一些心声。
      • 女性必看纪录片 全球女性都是命运共同体 这个视角上 国藉民族人种宗教性取向统统可以模糊掉 只有女性(包括变性者)和非女性。一位受访者说 如果我是男人我会用各种规则去束缚女性 不许她们工作或投票只许她们在我同意时生孩子并由我决定是否抚养 束缚正因为她们比男性更强大。从受访者背景看 西方社会女性地位相对好但仍会有家暴职场歧视和强奸发生 非洲中东和印度则是炼狱模式 人口买卖童妻割礼泼硫酸普遍存在 而天朝最受诟病的是计划生育 受访者说8个月被强制引产时影院惊呼。全片主旨希望女人自信自立 明白自己的强大所在。要发声!要反抗!要上学!要工作!要锻炼!要保护自己!要掌握生育权(堕胎权)!要take it not beg for it!一切男性天然拥有的东西 女性都应该拥有 而这改变需要每一位女性参与其中。
      • 67/365 MK2 nation 法国电影院终于开放了🥳 和当时同类纪录片《人类》差不多,只不过这次都是以一个女人这个角度来说话,泪点有点多,第一次流泪是因为那个为了弟弟放弃学业的中国女人。 这类型纪录片,会去看的人早已非常有尊重女性的意识了,而那些不尊重女性的人自己也不会去看,看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无解。
      • 看到为了自己兄弟上大学而不能读书的中国女性我哭了,那就是我妈妈的过去。妈妈从小就是名列前茅,为了让哥哥能顺利入读大学,没有上大学的她花费了10倍本应该花费的力气达到了今天的成就。
      • 中国的两个女人把我讲哭了,一个是学习机会让给弟弟,一个是独生政策被逼引产。
      • 电影结束,导演从后面走上前来,所有人鼓掌,接着有人站起来,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我环顾一圈,甚至有很多年纪大的阿姨哭的不成样子,是那一刻,“成为女人”的认同感,让我哭了出来。看的时候是别人的故事,最后发现所有女人都是同一个女人。
      • Woman. Strong. Always. I am proud to be a woman.
      • 不过是一半人类的日常,却要坚强着说,“做女人是一件很好的事”。
      • What it is that I can do so that you can set me free.
      • 她是别人的姐妹、情人、妻子、女儿或是母亲,但她更是她自己。
      • “在这个世界上,女性从诞生出来就要走更多的路。”痛苦和悲剧从来不分性别,可能只是,女性承受的痛苦太细碎了。第一次月经,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生育,第一次老去…每个过程都会有一些细碎的你甚至不以为然的痛苦。纪录片里的每个女人都是真实的,鲜活的。她们会因为月经比同学们都要迟而羞愧,因为爱人挑剔自己身材而自卑,因为皮肤的松弛而号啕大哭,因为丈夫的背叛而绝望作呕。这些微小的痛苦是女人的群像,有的人在爱里安然度过这些阶段,有的人直到老了也难以忘怀。看的时候第一次强烈感觉到,女性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 生命的美丽动人在于个体的独一无二,各异的外貌,各异的文化,各异的记忆,各异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 女性是伟大的,是需要被尊重的
      • 其他短评里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没文化的本人只能默默打星
      • 3.5
      • 非常棒!
      • 3.8阿姆看的,影院满场只有三个男人,其中一个还是我朋友。影片做得很精致,采访以黑背景、高亮人物面部特写为统一模板,采访后是更多的肖像翻页,估计是同一主题采访但无法剪进来,不同主题之间会有生活场景过渡,静止为主,感觉把女人从日常琐碎中拉出来忽然visible了,成为主角的惊喜。影片开头和结尾cinematography很棒,女人和蓝鲸在海里游,curvy body, women and nature 各种隐喻,如果用无声代替缥缈的音乐,还可以读出一个女人的silence,沉在海里,无法发声,像孤独的鲸。结尾蜘蛛人似的集体舞,轻盈的跳跃和teamwork,作为女人empowerment的符号吧。只是关于empowerment影片结尾用口号煽了下情,却没有在揭开伤疤后深入探讨改变因为文化背景太泛
      • 所有女性才是命运共同体。
      • A nos mères.
      • “Maximum respect to all women, regardless of race color, ethnicity, kinky hair or straight. Women deserve respect. Woman. Strong. Always.”最大程度地尊重女人,忽略种族、肤色、民族、头发、外貌。女人值得尊重。女性。很强大。自古以来一直都是。
    • 豆瓣 9.2 HD中字
      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
      2001
      纪录片
      香港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很有意思的一个选题,关于有着浪漫走婚习俗的摩梭族,影片不带任何偏见的轻轻拨开了“女儿国”这层神秘面纱。早前就有所耳闻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这部纪录片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认识,虽然胜在纯粹,但是时间和内容充其量不过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体量,而且大多数议题都是蜻蜓点水似得,缺乏深度,仅仅停留在表面。特别是最后作为少数民族景区,外来文化,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仍然缺少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 结婚的好处,我想想… 不知道。
      • 全程闪耀着 你们汉族封建思想有病 的光辉哈哈哈哈,能有一大家子亲人一起分担幸福忧愁,还有个人的自由,人家才是真的先进
      • 当86岁的阮苦达度奶奶一边一手夹着烟 一边坦然自若地面对镜头悉数她这辈子睡过的男人们时 真的不要太酷飒啊...白天和最亲的亲人们生活在一起 晚上又能找到心爱的人 关键是还不用体会组建小家庭的一地鸡毛式生活 我的妈这是什么神仙生活...桃花源也不过如此
      • 好科学的家庭结构啊 和相似生活习惯的人生活 根本不会有矛盾 也没有欺骗背叛一说
      • 特别通透的人际关系。晚辈对长辈,尊敬。长辈对晚辈,爱助。爱人之间,平等,尊重,保持距离。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人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你有走婚的权力,也有不走婚的权力。卸下道德的枷锁,我们都能活得更自在些吧,无论你的性别是什么。
      • 好有趣,又本真又纯粹,所谓的社会规范面对真挚的“心意”有些荒诞而不着调。从未了解“婚姻”为何物,汉族人来了才明白这是什么。看完后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样貌。 “我和他是两个独立的人,我是我,他是他。我最多会说,他是我孩子的父亲。” “如果我孩子的父亲和别人走了,那我没办法因为他的心已经离开了。” “我女儿和一个汉族人结婚,他们的习俗是男方要给女方钱算礼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不是卖女儿,我女儿和你结婚了也不是你的。男性要尊重女性,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母亲。” 可爱。
      • 酷 非常好 可以推行啊 非常顺应人性的制度 作为女性我觉得这个制度对女性很好
      • 像这样生活太好了,perfect! 真有点冲动想去做摩梭女子啊
      • 去过那个地方后感触更大
      • 11年去骑行环泸沽湖,景美人善,正如片中说的,人和景相濡以沫。被采访的摩梭姑娘说她的伴侣,因为汉化,小家庭思想较浓。而摩梭人的家族观念值得参考,兴许能对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家庭带来的苦果有所调节。当家不是当权。结婚最大的好处?想一想,不知道。
      • 不太认同很多短评里说的“先进”或“超前”,不同地理和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婚姻产物,各有利弊因地制宜罢了。一边倒的评价反倒让我觉得是导演的拍摄角度有偏颇,在提问时有过多的引导,不够客观。
      • 哎呀当时在泸沽湖怎么没做关于走婚的田野调查呢。。
      • 有智无我,自叹弗如。
      • 精神超越其他族系。
      • 最后一个好美啊,又有气魄,是我梦中的那种
      •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看似封建,实则超前。
      • 泸沽湖赋予他们原始的纯洁
      • 原始的,可能是封建的,却也是超前的 / 【结婚有什么好处?—— “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结婚最大的好处是?不知道 哈哈😃
    • 豆瓣 8.2 IMDB 7.5 HD
      Reversing Roe
      2018
      纪录片
      美国

      推翻罗诉韦德案

      Reversing Ro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从纪录片的角度,影片对pro-life和pro-choice两方观点言论展示出的客观和克制令我敬佩。个人观点角度,我的愤怒悲伤痛苦已经无法抑制,激进言论预警。堕胎这件事上,只有女性具有话语权。我的身体,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做主。这一点是应该凌驾于政治立场与宗教信仰之上的。那些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夸夸其谈的男性,与其讨论堕胎的伦理性,不如多花点精力去教教男人们什么叫尊重女性,怎样记得打炮戴套吧。
      • 1970年7月1日,美国首个合法流产诊所由神职人员在纽约成立;罗诉韦德案:妊娠一二期,女可选择堕胎。妊娠第三期,州可立法禁堕;大法官任命,趋于保守化;总统竞选,象派态度,转堕为保,如里根、老布什、小布什和特朗普。
      • 民主,法治与女性权利。生命,选择权与宗教信仰。宗教真是散发着阵阵恶臭的一种东西。
      • 即使是在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女性寻求选择自由的过程依然是如此的艰难,似乎只要是关乎到了宗教和政治,任何异议都不再具有人性,看着那些反对堕胎的组织和政客的嘴脸,真的是不寒而栗。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