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夫曼电影长片编剧处女作,充满恶趣味的神剧本,只能想到马尔科维奇自己进入自己大脑的那个情节,往后就放弃猜情节专心看片片了。精彩段落除了上面这个还有两个妹子在马尔科维奇不同层面的潜意识的追逐戏([盗梦空间]果断是从这儿来的)。设定不甚圆不过没关系,考夫曼就是牛逼。 |
|
1.看过的最爆笑的电影之一,幽默指数满分。2.想象力已然突破天际,如果有"生命中绝不可错过的电影",本片肯定当之无愧。3.尽管查理·考夫曼(编剧)脑洞大开到几乎难以收尾,但本片内涵的多义性足以弥补这个缺点,关于自我的本质、精神与肉体、人格与潜意识、社会规训与压迫......4.细节到位。(9.5/10) |
|
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 |
|
如果七楼半的低头哈腰是人生常态,那它与自我觉醒的煎熬之间的那扇小门,究竟是捷径,还是毁灭之路。 |
|
其实挺好看的,想法也好,就是越往后导演越不知道该抓什么主题了。尤其是结尾,算是有些失望 |
|
囧。。。伕妻愛上同一個女人。。。還搶。。。 |
|
太先锋了,无论是场设还是世界观。“套娃”式世界中“我”的意识,喻体本体论,人灵肉间的剥离和情感断层,控制与反控制,身份质疑,简直什么凡世间的作用力都有了。然而如同所有考夫曼作品一样,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编剧立场在影像建立上过于留痕,故事功能性有所丧失。 |
|
肉身借你,表情抒爱,长命百岁。存在主义是一件虚幻的事情,我是谁?躲在我眼神后面的是谁?我又是寄生在谁的神经中枢?又或者,这根本不配称为傀儡的人生,因为我根本就是人生的傀儡。 |
|
好本子,影片布满丰富的隐喻和意象。好奇心、偷窥欲已满足XD,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通往某人大脑的秘道,你会怎样?想起红辣椒中梦境场景,想起博尔赫斯环形废墟。可能是今天太热了,没有被电影气氛整个包围,不过仍然推荐感受一下此片,推荐语是马科维奇,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 |
|
电影的魅力几乎都来自于诡异惊人的剧本,轻微的实验性质和不出彩的导演技术都是电影的跛脚点。影片在一些时刻令人抓狂,让观众感觉有人可以进入自己的大脑。它暗含着一个强大的哲学问题,我们的意识究竟源于自己还是仅为一群外来意识的集合,这个问题掩盖了所有角色。 |
|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住了很多人 |
|
刚开始觉得节奏很好,思路很清晰,越往后,越觉得导演什么都想交代,最后一锅端,大杂烩,没了。亮点就在于营造一个奇幻的方式,让人去窥视人。满足自己的私欲。 |
|
too many wtf moments.. the absurdity is way over the top and i got overdosed... |
|
人的自觉,是可怕的诅咒。藉由思考、感觉而备受苦恼。木偶的声音,是人内心深处的呼唤。
|
|
其实我不明白这部片子除了奇特创意之外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或许是不太对口味。一个不敢承认自己性取向的女人和一个未发觉自己性取向的女人以及没种失败到只有借助别人的躯壳来完成自己意愿的男人。用一个肮脏的洞口,锁住一个人的灵魂,去完成自己的长命百岁,我不明白这其中有什么可以值得肯定的。 |
|
查理·考夫曼无疑是一个天才编剧,他将无数隐喻灌注在了这部黑色喜剧中,并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呈现了出来。操纵与被操纵这组贯穿影片始终的关系极为精准地暗示了现实中人们的处境,包括那个极为促狭的七楼半也都是对憋屈人生的真实写照,其中最令人叫绝的无疑是马尔科维奇的自我窥视,妙到不寒而栗。 |
|
一直想要个这样的穿梭门,小时候一直有这样的幻想,寄托在别人体内看世界,或者让别人体验我的视觉,好惊奇啊,真被导演拍出来了~~~ |
|
半小时的地方才看懂……查理·考夫曼真是天才编剧! |
|
好哲学,还是我想深了? |
|
木偶在聚光灯下跳起名为自由的舞蹈,命运在云端之上奏起名为轮回的乐章。孤独和欲望在虚无的两端相互试探,天真与狂野和在真实的尽头彼此凝望。如果全部的喜怒哀乐都是廉价的身不由己,如果所有的爱恨悲欢都是约定的无可奈何,那隐秘的丝线就悬挂在眼前,我已耗尽所有的热情去分辨,却只抓住一捧破碎的阳光。真不愧是天才编剧查理考夫曼,如果本片是1,那么穆赫兰道就是0,林奇试图在千丝万缕的破碎中传递一种完整,而查理考夫曼恰恰相反,他用一种完整表达无所不在的破碎。从肉体支配,到意识入侵,再到灵魂寄生,这是一种无孔不入的,超越轮回的“意识宿命论”,从玄学上讲,是一生万物,从哲学上讲,你就是我,我们互相操纵,彼此吸引,共同孕育,最后化成彼此潜意识里的某个念头,这是多么疯狂而荒谬的事情!如此牛逼的剧本再过多少年也不会被遗忘。 |
|
你永远不是你自己,所谓“自己”,是一个伪命题。 |
|
{★★★☆} 想想99年的观众坐在电影院时的感受,然后你就明白了Charlie Kaufman是个怎样的天才。就像片尾曲一拍即合请来Bjork演唱一样,这部电影的得与失都来自它的怪异--我可以拿一切用来形容90年代Bjork的词来形容它,甚至连那些不好的(脱线,诡异,莫名其妙)也有用武之地。但作为一名19年的观众,我认为它历久弥新的地方是关于社群的、性欲的比喻。没有被藏起来的东西,所有东西都在台面上。 |
|
真是奇妙的观影体验。。怪异又科幻,有趣又烧脑,是一种看完想领悟出什么但是又无从想起的感觉 |
|
木偶与“动物园一角”分别是Craig与Lotte的幻想界这也表明了他们的关系存在问题。Maxine 是他们俩的欲望。里面那个洞穴是色情的,每个访问者本身的行为都像是插入,他们看到自己不该看的,过度赤裸的他者的生活。John 在洞穴里看到的是本我 形形色色的本我。 |
|
哲学的魅力在于开放的不确定性 一旦把它定义了便显得廉价。像这电影 前大部分都在探讨人与人的联系 从一个洞口可以进入另一个人那么你是自己还是进入的那个人?结合男主的扯线木偶整个设定就很有趣了 但是老板解释自己是多重性命后开始主题就散了 加上蹩脚的三角恋就更迷了 哲学啊 还是纯粹点好。 |
|
查理·考夫曼长篇编剧代表作,一次无比精彩的主奴辩证法演绎:当你有机会成为别人的时候,别人不再是别人,你也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一个怪物、一个依靠欲望与偏执嵌合起来的奇美拉。同时影片也带有相当强的千禧年特质,考夫曼日常揶揄的好莱坞俗套爱情桥段,居然是由两个女人完成的,捎上了同性恋/双性恋的意识结构分析。看到最后,最心疼的还是马尔科维奇本人,脑子里被装入了那么多人——这或许是对演员本职工作的一种隐喻。
意识占据这一题材后来被《万能钥匙》《逃出绝命镇》给借走了,尤其后者还请了本片女主出演催眠夺舍的人,乔丹·皮尔绝对看过此片。另外,齐泽克不考虑讲讲这个片子么... |
|
马尔科维奇真能演 |
|
电影的前五十分钟担得起任何赞誉,逼仄的电梯间,半层高的走廊,弓着腰像甲虫一样走过的人群,越来越低的顶棚,一个通往马尔科维奇意识的地穴,从橱柜出来,掉入卧室,爬上通风口,逃入客厅的心理感觉,很像看昆德拉《生活在别处》泽维尔那一章。诡异的空间感,卡夫卡活得久,也会喜欢这电影。 |
|
一部烂片,既没有科幻片的创新思维,也没有哲理的强逻辑性。但却要强装着蕴含着很多道理的样子。整部片子其实就跟那个从别人脑子出来时从一个脏脏的下水道滑到路边的创意一样糟透了! |
|
脑洞max的故事,埋藏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隐喻,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份,享用他的才智和生活,甚至替代他,用他的皮囊替他活下去,无非是人性对名与爱,年轻与欲望的贪恋。所以后来人们发明了VR以此来获得相似的体验。导演Spike Jonze在99年就拍出一部如此有启示感的电影,之后创作出《Her》也不足为奇了。 |
|
人啊,不管从外面看,里面看,你我都是同一个糗样,明明是殊途同归的傻逼,却还要装作死不相认的贱人。渴望体验成为别人,是因为我们始终都游离在自身之外;而当马尔科维奇真的进入自己的时候,才发现他人从未存在。考夫曼想完成的无非是一个这样简单的题眼:意识存在,并非因主体存在,而只因拥有了足以寄生的客体。笛卡尔的名言在这一刻被改写为“你思故我在”,因为没有客体的确认,没有人可以肯定自己是自己。所以,客体是主体的傀儡,然而主体又何尝不是客体的傀儡呢?没有人是完整且独立的自己。 |
|
木偶师操纵木偶一样操控着马尔科维奇的意识,攫取名利成就,在取代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自我……如果世界上存在某个秘密通道通往查理·考夫曼的大脑,花光运气也要爬进去一探究竟,各种颠覆眼界的奇思妙想肯定不负众望。好在我们不用真的爬,因为他还有电影。 |
|
2008-8-17 1:35:58 7/7.9(92464) 感觉有点乱,其实这类片都神经兮兮的,怎么说都是对的,怎么说都是错的 |
|
查理考夫曼应该是民科民哲+小知识分子忧郁的极限了,你们喜欢也是很正常的,可我毕竟是另一种人啊 |
|
Björk为这个电影录了一首曲子《Amphibian》:https://www.xiami.com/song/dC4Hm2acaf 后来收录在《Cocoon》单曲的B面曲里面 http://tieba.baidu.com/p/3298000775 你B婶那几年被用的电影插曲主题曲真不少 |
|
完全是拉康式的寓言!“我”(意识主体)是一个他者、一个傀儡,必须成为他者/接受阉割,才能离开“我外无物”的宇宙进入语言的世界。极致的享乐也要放弃主体的执念,到他者位置上的进行。我们同时是木偶师和木偶。 |
|
此片有奇,却欠幻。大家想想,爬过黑暗通道成为好莱坞著名演员十五分钟?这还是在表达概念。通道与爬行都属寻常多义,可表逃狱也可表挖矿,是概念在强赋新意。真正让人感兴趣的是半矮楼层与马尔科维奇千人一面。相较于主观视角体验或穿越潜意识童年之类,只有它们超越概念而进入到新趣盎然的视觉奇幻! |
|
Coraline里门的梗明白了!Eternal Sunshine of Spotless Mind也明白了!Her也明白了!三观已经不在了! |
|
奇怪的构思,大美女Cameron Diaz在里面演一个贫穷的黄脸婆,和失业的木偶傀儡师丈夫John Cusack偶尔在一栋比例之有1/2的办公楼里发现了一个通往好莱坞大明星John Malkovich思想的门,然后呢? |
|
最可怕的是Maxine爱上的是男性身体下的女性人格——谁不会啊,如果有机会的话。 |
|
cameron diaz乡度不下赵薇,catherine keener像杨千嬅,结尾不太好 |
|
大牛无形 |
|
艺术作品。编剧好了不起啊,看起来是很随机、很无厘头的故事发展,可其实是大智若愚。想一想,觉得讲的是关于爱,可是其中又包含了自私。只是爱和自私吗,又好像还写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荒谬。那些真正的马尔科维奇的童年过往里,又看到编剧对人生的悲悯。值得再看。 |
|
#资料馆#胶片版,考夫曼的作者风格淹没导演,神剧本,三角恋的外衣下探讨动物意识(猩猩都有段闪回),“意识是一场可怕的诅咒”;约马进入自己脑子里所见场景能在电影史上留名,算程序自身迭代的BUG嘛?两女在潜意识的追逐屌;傀儡的隐喻,人工智能、控制论、全息VR;弗洛伊德式的性压抑×色情狂搞笑 |
|
最后两个女人搞在一起,把我给看呆了 |
|
Malkovich, Malkovich Malkovich. Malkovich Malkovich Malkovich Malkovich!!!! Malkovich!!! Malkovich Malkovich Malkovich. |
|
编剧简直是个天才。。。 |
|
#025#此刻“我”是“你”,“你”成为“我”的牵线木偶,因而“我”成了“我”自己操控的牵线木偶,有点意思。时而略显浮夸的表演和奇怪的剧情走向有点邪典片的味道,也显得有些刻意,好在能自圆其说。好想抄袭这个创意啊! |
|
非常得益于查理考夫曼不同寻常的想象以及新奇的电影结构。又没有那种《纽约提喻法》的晦涩与难懂。但充满了各种暗喻,即便你看懂了影片的剧情甚至影片的结构及表现手法,那你也只能充其量看懂了一半。没有一处不荒诞,没有一件东西不扭曲。马尔科维奇在剧场操纵着木偶,克雷格在他脑内操纵着他。5星 |
|
大名鼎鼎,苦于一直找不到片源没看。观赏完,编剧太牛,了解一下,确实是牛逼的编剧。想法很赞,但是看完全片不免会想,这样的片子应该是要拍的更好的,不然不是白瞎了这么好的想法和本子么。全片有点零碎,感觉导演、剪辑都有问题。不完整,便不是一部确切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