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片子让我意识到塚本晋也有跟金基德一样的自闭气质 |
|
大嘴。有个老眼北京的电视剧的女演员长的像她。 |
|
真是一部摩羯座电影,闷得像个火山,孤得像个岛屿,纯得像是细雨,据说为3·11地震而拍。摩羯导演塚本晋也,摩羯演员Cocco把幻觉和现实,撕裂和弥合以情绪化的方式喷射出来,会让人想起比约克的电影。其间的压抑和释放,病态与纯洁,还是塚本晋也风格。2011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 |
|
冢本大叔不会拍电影了嘛~一塌糊涂啊,想知道为神马获奖? |
|
单身母亲的焦虑,任何题材在冢本晋也手里也能变得异常邪典。依旧的手持摄影,Cocco的气质也是独一无二的,车中歌唱一段十分动人,难怪能打动作家,整部影片也基本上是她的独角戏。叙事上做的还是差了些,逻辑有些混乱,不过这倒是和cult风格比较契合。基本上是些细节的重复呈现,对故事的推进作用不大。结局有些崩,匆忙了点,显得莫名其妙。 |
|
从头哭到尾。头疼。看的时候把cocco和bjork重叠了。用生命在表演用灵魂在表演,是我所喜欢的。深得我心是怎么回事?所以不会生小孩子的,可能会害死它,所以一个人就很好,省得害死别人。这一生,只要把自己修复好就已足够,你不配拥有幸福。 |
|
塚本晋也不是拉斯·冯·提尔,Cocco也不是比约克。 |
|
电影谈不上喜欢,但被cocco震到了! |
|
属于那种喜欢的人喜欢一比,不喜欢的人讨厌一比的吧~ |
|
4/10。琴子在每一个人都分裂成两个的妄想中挣扎,主体被撕裂的不只是时间,还有对他者的感受,必须同时应对路人袭击的威胁和麻木自杀的威胁,其妄想症结构通过切碎叙事时空来探索。在电视里接受颁奖的田中以作家身份骗取了琴子的信任,他喜欢琴子的歌声,那暴露了她是一个脆弱、可受支配的对象,为达到目标极具耐心地承受琴子虐待狂式的折磨,予以安慰,当琴子从妄想中恢复过来,她满怀感激地让田中坐在椅子上,自己表演一段性诱惑的舞蹈,这个漫长的独唱段落中,琴子贫瘠、消瘦的身体抚摸着墙壁和门帘,她拿起镜子、自我凝视,唱给主体愈合的自己听,她试图通过身体的展示和抚摸讨好父权,但疤痕累累的手臂让人毫无性欲,最终田中离开了她,使她失去了返回父权秩序的欲望目标,享受折磨琴子的快感。她猛烈自残的痛苦行为,对观众也是无休止循环的折磨。 |
|
电影本身没什么感觉,奇怪的是Cocco一开唱我就烦了 |
|
塚本晋也近年来改用dv拍摄的作品没一部喜欢的。 |
|
童真与暴力的对比。使用高清将要是三池化身吗?前半段还有些趣味,后面Cocco一开唱,暴力一来就直线下降了。 |
|
塚本还是那个塚本,又温柔又纯情又浪漫又变态,明明头发都没剩几根儿了。。。情节对他来说已不再重要了,恐怖与不安之后总有一个光明治愈的结尾。海报上的Cocco老让我觉得是Bjork。另外这又是血浆又爆头的,PG-12真的大丈夫? |
|
男朋友说很久很久之前想给我看的电影,而且幸运的找回了收的DVD,看了他的第八遍,这次有我。他说,以前不了解我,怕我接受不了女主这种精神状态。我想,那害怕的就是你啊,现在了解我的日常了吧。 |
|
它不是一部质量上能打7分的电影,但是是情感上无法抗拒的共鸣。自残到伤害他人是我不能接受的,但拒绝他人帮助、实际依赖于那一点点关怀,类似的生命体验一定能戳中很多人吧 |
|
烂无可烂。 |
|
一个疯女人的内心自白,疯狂是甜蜜有时、恐惧有时、悲伤有时、跳舞有时。塚本晋也的电影一年看一部就够了,气血一年堵一次也就够了。 |
|
冢本晋也的电影永远都很不错。。 |
|
作家存在吗,孩子存在吗,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人的电影,一个活在自己世界的病人,眼里是双重世界,安静的让人心疼,爆发的让人心碎。 “我要变得快乐起来,让所有抛弃我的人都大吃一惊。”是真的吗。 |
|
想要她沙发上的粉红象 |
|
異 人 異 境 |
|
与其说是冢本作品。不如说更像cocco的作品 |
|
给星完全是因为导演保持风格 |
|
😢砸门叫喊那里狠狠共鸣了 好真实太痛苦了 除了本人崩溃时糟糕透顶但同时又圣母 导致最烂的一面除了我母亲没人窥见过 所以唯有我不伤害他人这点 其他方面都理解得要死 甚至于好早之前因为被害妄想焦虑到影响生活的地步 女主的演绎简直令我窒息太能体会了
然后当有什么真的救你了 如果任何你产生极强联结的主体(人/动物)不见了 你就要迎来更坚实的崩塌和毁坏 总祈祷着这一切都不要来 因为我什么都承受不住
所以 真的 有“病“的人别养孩子别养动物 |
|
Cocco的表演非常的投入忘我非常极致,人物在大部分时间中陷入妄想幻觉中不可自拔亦不可自救,狂躁的想要毁灭一切,包括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冢本晋也标志性的抖动镜头再次多次出现,令人反胃地配合着人物的癫狂发作。谈不上理解,至少感受到一些真实存在过吧。 |
|
不是冢本晋也的粉丝,绝对不推荐...
|
|
精神分裂症的臆想世界,塚本晋也用其标志性的抖动镜头制造恐怖感,其中金属材质和血浆的运用,冷暖的色调处理,快闪镜头,惊悚的声音和受虐施虐型的情感表现都令观影者惊奇。用变态表现变态,塚本晋也不愧为顶级怪咖。 |
|
源头是因为听Cocco的歌知道了这部电影。超意识流的世界观,一边哭一边被塚本的埋下的包袱逗笑了。(比如满身是血满脸是泪的时候2人被用力过猛的推门撞到头之类的)。「不断的伤害自己、我不是想自杀,只是想证明自己还活着。」。另:kototo抽的香烟,和我的一样。 |
|
箭影套装 |
|
塚本……
真的是可怕又悲伤 |
|
看不懂的垃圾 |
|
不如铁男系列 |
|
冢本晋也真是妖孽,这种题材都能拍出cult味,也是没谁了。两面幻觉,实则是未来会更好还是更坏的显现。在世俗中狂躁的嘶吼,慰藉心灵的歌唱,又是两个极端,二分观的电影。很喜欢。 |
|
关于神经分裂深度剖析的片 |
|
3.5;新年的第一部居然如此精神分裂,看到路人的被迫害幻想和我第一次大了之后的感觉很符合 |
|
motherhood |
|
一直是對Cocco的顏接受不能的,歌迷喊你回去好好唱歌。加上手持太多晃到暈,又老給Cocco切大頭,冢本晉也終於搞出了一部真正意義上能把人看吐的片子。 |
|
有铁男就该对应有癫女。精分被恰到好处的描述成“同时看见两个世界”,并通过正常叙事和实验影像表达了出来。至于是否传神到位,身边没有琴子这种人也就很难判断嘛,而作为恐惧癫狂痴女的观众如我,更可惜无法共情琴子可怕可悲的精神天地,也就进入不了导演的传达意图里。 |
|
勉强及格。女主太瘦,冢本晋也不显老。他的手工作坊电影看上去还是清亮兼柔和的,虽然这片子有大量嚎叫精神病戏份,比较费耳朵。手法还是晃镜头加大特写等廉价手法造气氛,但冢本玩这一套已然纯熟,两人的对手戏也有笑点和真挚。整体是个怪诞的治愈系电影,是治311?还以为借女主和岛呗说冲绳,差意思 |
|
曲子好评…小说家的求婚有些莫名其妙。kotoko病好之后小说家就离开真是讽刺。只爱病态极端的美好又很符合小说家的设定 |
|
塚本晋也现在就是纯傻逼 |
|
太瘦,脸有肉,圆鼻子圆眼睛,真的精神类疾病,对身边人的折磨没这么简单文艺 |
|
这片子都可以cult起来,神啊 |
|
女主够难看的 剧情也没看懂~~~ |
|
Cocco阿 真的是 講不出 |
|
塚本晋也的风格仍在,看着看着会想起铁男。 |
|
创作者填鸭式强行输出情绪给观众以实现自我 |
|
塚本你好狠的心 |
|
可惜了这海报,还以为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女性故事。
看女生自毁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连带着对电影也厌恶起来。
孩子幸好被送走了,不然也许会成为下一个琴子,东亚的父母大多都是这样的精神病人,没能力照顾好自己,没能力养育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