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天气看这种电影的我真是太蛋疼了。不过,大满足。这样的杰作竟然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仔细想想《虚ノ少女》的结尾的确有致敬之嫌。顺带一说,绝赞的BGM的作曲者,是芥川龙之介的三子也寸志。(过一段再读一下原作吧) |
|
其实比较无聊……就是两队皇军在登山拉练时遭遇雪灾的故事。值得称道的唯有大雪漫天的场景和雄浑带悲怆的BGM…… |
|
片子中规中矩,配乐是亮点 |
|
1. 一个啥也不懂的鲁莽军官害了200人。无知者无畏其实很可怕。2.那个带路的姑娘,真是天然美。3. 日本人还是不怎么怕死,成功的队伍在帮助日本取得了跟俄国的胜利后,也是全军覆没,人终有一死。 |
|
接近三个小时,本来大晚上打开只打算扫一眼就睡觉,结果没想到一口气看完了... 以前大晴天在北海道雪山坡上跑了半天龙套都感觉自己快要冻死,看了这部电影真的要给全体剧组人员给跪了。是真的牛!对于冻死的描写甚至可以秒杀很多今天的片子,让人想起《可可西里》里流沙给人的那种绝望和无力。当然,两个联队的对比已经明确点出了这场悲剧是人祸的主题。音乐很日本很合适。P.S.佐和给31联队带队的时候那蹦蹦跳跳的样子看了真是恋爱了啊,字面意义的女神啊。 |
|
影片对八甲田山的秋冬景色堪称一绝,可怖的雪啊
配乐悲壮激昂
|
|
必须先了解这段历史,再看电影才行,否则会一头雾水。人物过多,两只队伍切换太频繁。另外,中间穿插緒形拳和高仓健的小时候回忆,感觉多余。。另外,字幕太差了,人物地点翻译错误太多。。 |
|
6/10。充满悲情的冒险故事,叙事策略很大程度是去主角化的,大面积构图结合长镜头增强事件的代入感,譬如雪山上的一长串人、汹涌的冰河以及攀岩时多人失手跌落的惨状,淋漓尽致地展现人在绝境中的挣扎和自然的危险性,德岛搜寻到神田遗体的场景极尽煽情,童年插秧、戏水、摘果和大人收麦一系列缓色调的闪回映入眼前,将神田回光返照的幻觉镜头切入他面色僵白的现实镜头,结尾被抬着救出的山口少佐在医院用手枪谢罪自杀,截肢后的幸存者成为老人,在热闹的夜间庆典后看望宁静的战友墓地,热与静的对比使内敛的情感抒发具有别样震撼力。也能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分析本片,德岛队准备周密,轻装上阵,做好与当地人的沟通,采用向导走捷径,神田队指挥权分散、轻视雇佣向导,等到队员冻坏生殖器、脱衣狂叫接连死去,才分散队伍行动,错过了转危为安的最佳时间。 |
|
很一般的灾难片,灾害完全是被不合适的被服和宿营条令人为放大的。 |
|
表面上是一將無能,士兵陪葬,背後是被「星海」責任感洗腦殼+將士兵當崛起耗材的軍方思路。不到3年後,在遼東半島的高地上,更多的士兵將被當做耗材,成為乃木希典為國楊威的墊腳石 |
|
其实没有二百三高地那么宏伟的话没必要拍三个小时。我全程都被北大路欣也那个眼线闪瞎了,那么大的暴风雪里什么也看不见,就能看见北大路欣也两只眼睛周围黑黢黢的全包眼线,我满脑子都是北大路欣也的眼线,那两个眼线超越了八甲田山的恐怖,超越了一切,就算是被冻死高仓健也能远远地就看见北大路欣也的眼线,大喊一句:神田少尉! |
|
用心拍摄糟糕的题材 |
|
《剑岳》与之何其相像 |
|
还是有反思军队体制下的僵化的。 |
|
想着童年的夏天在雪中慢慢僵硬..高倉健.丹波哲郎.北大路欣也.三国連太郎.緒形拳.栗原小巻.加賀まり子.秋吉久美子.山谷初男.....很微妙 |
|
高仓健在纪录片中说八甲田山是他演技生涯的转折点,就又看了一次,上次完全没印象了。日本为了为争夺中国东北做准备进行拉练,结果好多人挂了。片长接近三小时,剧情冗长乏味,怪不得对上次看没印象。剩下活着的也死在了中国黑沟台,本来好好的干吗侵略别的国家? |
|
缩在被炉里看这片也是略奢侈……没找到好字幕听得吃力不说还没搞懂以后有时间估计还要重看…… |
|
一佳遮百丑!万万没想到日俄战争前的日本人是这么认真地去准备的! |
|
因为对俄之战而开启了一次冬训,210人的队伍,最后只幸存了11人。 |
|
以小见大,一个训练穿越能折射出更多的东西。 |
|
看睡着了。看之前就预料到电影会很无聊,前四十分钟铺垫,后面两个多小时就是二百多人的小队在雪山上一直走,偶尔穿插点回忆或者幻想的雪山之外的画面,合起来也就四五分钟吧。无论从电影的风格选择,还是剧本的营造上,本片都极度无趣——全片色调非常单一,要么是开场时的阴暗环境,要么是蓝色调里的爬雪山,横幅构图都塞了满满当当的人,还有很多镜头是切掉了头顶的面部大特写,整个给人的观感就是枯燥笨重。叙事就是一群人走走走,既不强调不断有人死亡的严酷感,也没有两支小队间基于竞争啊互助啊之类的戏剧化桥段,就连角色们在严寒里不断行走所应有的精神濒临崩溃的状态描写都没有,它真的就是拍了两个多小时走走走。本片主题很简单:即便面临长官的错误指挥或者有中途在休息点停下的机会,军人们依旧走走走,它写的是普通一兵隐忍而悲剧的命运 |
|
四平八稳 毫无爆点 虽有准备 确也枯燥 部分构图倒算可以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叙事方式 作为剧情片还是灾难片 都不太及格 |
|
太拖沓了,这样的毫无剪辑的平铺直叙,一点节奏都没有,简直是流水账。 |
|
一直在雪地里面走啊走啊走 |
|
拍得很辛苦,脱去衣裤张嘴惨死的士兵和围站在一起冻死的士兵们,两个场景和历史事件中的照片几乎一模一样。领导者好大喜功,最后走上了不归路。东亚文化里的悲壮,有种上头人傻逼但我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死了的愤怒感。“让我们相会在八甲田吧”,神田和德岛的惺惺相惜让人动容,在行军至崩溃的过程中,靠着与对方相会的承诺坚持到不可思议的生理极限。影片整体色调遵照了暴风雪中真实的景象,很灰暗,不建议在笔电上看。 |
|
暴风雪中的山地行军,场景真实,可以想象,拍起来难度太大 |
|
暴风雪场景营造的非常好,把山区严酷的环境完全体现出来了。但是剧情非常无聊,全片几乎就是一群人在风雪里走了三个小时,外加大量回忆片段。对观众不是很友好。 |
|
蛮横无知,自大狂妄,极度内卷,心胸狭隘,掩盖真相,争相甩锅,自欺欺人,历史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从明治维新到广岛原子弹,一个个都跟没事人一样,自己内部也没个明确说法,没人负责,忽忽悠悠就过去了。 |
|
影片拍得辛苦,演员不容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技巧,基本是实录,但有很日本电影的风格,哪怕是再惊心动魄的故事,也一样很宁静。 |
|
实拍,老派电影的特点。 |
|
我去过八甲田山 |
|
好多人都死的太假。。。。桥本忍编剧才看的。。。结果比较失望。。。本来期待也不高。。。这片子感觉根本不可能拍的好看。。。。在大风雪里拍难度也确实挺大 |
|
这种事情出在日本太正常了,一贯轻视生命(包括自己的),但却又极度尊重死者 |
|
2023-10-13/西瓜 战争2/雪中行军的演习,两队各自驻地出发在八甲田山会和。31连队38人高仓健准备充分雇佣向导到达目的,5连队210人迷路准备不足11人幸存,上司三国连太郎自杀。 |
|
感受:1.优秀的军队都要有艰苦的训练。日本为了后面的日俄战争,能够进行这种实验性的总结经验的训练,指导思想是非常准确的。2.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真的非常重要。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开始前,能够做好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准备。就像部队里经常说的,一切作战计划只在战斗打响前有效。 |
|
日本主旋律大片 |
|
J234 |
|
这次灾难,纯粹是日本人自己作死。军事演习把自己往死里整。 |
|
部队过雪山,回忆日本风景风情。 |
|
在东宝看的4K修复版,感叹有生之年还能在大屏幕上看到如此清晰完美的影像,题材本就好,电影一拍悲壮感更增,是天灾更是人祸,而人究竟是拥有理想主义的伟大还是自然面前不堪一击的渺小。高仓健不亏昭和男儿代表,一站在那儿英俊无匹。 |
|
堪称没苦硬吃的典范 |
|
马了7年终于看了。摄影与故事均极好。山田是刚愎自用,神田长时间被压抑而习得性沉默。神田德岛之间惺惺相惜至神交实在好看,秋吉久美子也很美丽,季节景色的蒙太奇也很漂亮。只要不去想是为在准备日俄战争就极好的片。可惜士兵们终于是默默无籍。竟然是暴风雪实景拍摄。很想去青森了。“神啊,抛弃我们了吗” ,泉此方不愧泉此方。 |
|
被说明忽悠了。 |
|
除了各种有型,就是无聊的主旋律。 |
|
战争演习 |
|
三星给雪景 日俄战争19月 致使中国百姓遭受巨大损失 精日必看系列 呵呵 |
|
乱七八糟的电影 |
|
冗长的无聊,以致恐怖了,不值一看。连看了高仓健几部,《海峡》《南极物语》还有这部《八甲田山》,还真都是强调人与自然对抗的旧命题,就能凸显硬汉的尊严了? |
|
太惨 看不下去 叙事太传统且没有节奏 批判力没有 卖惨嫌疑 两条线的对比应该更鲜明 被冻死的那个主角人物不够立体 太憋屈 整部片子情绪完全没有释放 最后忘妻面对同级的高仓健都不敢问一句why吗?这个时候不同病相怜 导演明知不久后高也要战死 所以导演并没有批判的意思 反而要默默向军人致敬 shit |
|
当時史上最高の製作費。シナノ企画、東宝映画、橋本プロの三社トップ・オフで宣伝費1億5,000万円、制作費3億5,000万円、配給経費(6週間分)1億4,000万円、プリント費約200本分で5,400万円、これらを合計した直・間接費が総額6億9,400万円で約7億円。製作期間3年。
最終的に配収23億円、配収25億900万円,『日本沈没』を上回る当時の日本映画歴代配収新記録を打ち立てた,1977年日本映画第1位。
森谷司郎、制作人野村芳太郎1億円分红,摄影木村大作1,000万円。高仓健片酬1,500万円、后收入3,000万円分红。
山田一角最初定下丹波哲郎,但丹波不愿在严冬的青森长时间取景拍摄,角色改成小岛大佐,大部分场景都在棚内拍摄。山田一角改由三国连太郎出演。丹波你好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