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的还是有料的。许子东劝大家不要爱上艺术。后来补了一句,爱不爱你也控制不了,就像爱情。有趣的观点。 |
|
看了第一期,蛮开心的,观点有同意也有有保留部分,但还是喜欢能把这些问题拿来探讨的感觉。 |
|
第一次参加《见字如面》感触很深,节目形式极简,只是站在舞台上读信,但做起来难度不小,难处在于只通过声音和台词的表达,而没有表演做辅助,去传递一个人物的情感,还原一个规定情境,让观众快速进入读信人的情绪中,感动、思考、快乐等,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易。
读了几封信,首期播出的王左中右对于书籍标题党的吐槽,让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通过这些信件文字,仿佛走进了不同人的人生,感受到了名人大家的思想世界,在其中有思考,有感动。非常感激《见字如面》,让我们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静下来去看一个长视频,看一些有意思、有价值、有深度、正能量的内容。
希望大家能喜欢 |
|
还是有力量的,舆论环境太难了。小翟在品读空间显得没文化略尴尬,但品读空间少了一个仰视学习姿态的人,感觉谈话少了地气,偶有油腻感。 |
|
总有这种逆流而上的节目,证明我们的文化产业还没有死 |
|
求求那些杰伦粉丝,别看了,这节目不配你看,你千万别点进来,这就是蹭热度的,别看了,尤其是发弹幕说‘如果不是看到周杰伦我才点进来’的那些人。 |
|
第一集在讨论艺术与通俗艺术,在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也听一听逆耳忠言,可是下面的评论仍然是一意孤行 |
|
就不要爱上艺术,爱上就会为之痛心。从电影到文学到音乐,全都看到一种变迁,当每种文化都变成赚钱的途径,个性和内容越来越少,当艺术走向大众化,迎合市场就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只求艺术家们都跟李宗盛一样“报复”做出让我们哭的作品。凭第一期试图探讨这个问题打五星。 |
|
就是喜欢许子东的点评 |
|
世道变坏是从文艺失格开始的。
《见字如面》第四季以“艺文志”开篇,收录六封信,臧否电影、音乐、小说、出版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用鉴赏表达忧患意识,以诗心应对时代焦虑,也记录下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
|
主持人真的有点奇怪,什么都表演艺术家,XX老师,著名演员;史航话好多;空洞的掉眼泪也很奇怪。但单从读信依然可以看出谁是好演员。 |
|
很好的节目,喜欢何冰老师。 |
|
书信和讨论都很好 主持人的串词傻了点 |
|
观看之前先给五星好评哦 |
|
不愧是你啊,见字如面! |
|
第一期讨论艺文志,在当前情况下这个选题很大胆,预感会有很多差评。在时代的影响下大众思考力在走向单一、片面的道具,“如果你批评一个东西,那你一定是在贬低它”,什么时候客观的批评变得“难得”,变得“大胆”,变得“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不论我们讨论的是何种自由,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自由。 |
|
依然是国内最好的读信节目,没有之一。 |
|
这个节目一直没变 |
|
每年都期待(๑˙ー˙๑) |
|
看过 |
|
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我暗自喜欢,每一期都认认真真看过。每期精选一个主题,品读纸短情长之余,喜欢许子东和史航充满趣味的点评。 |
|
解读专家是亮点。 |
|
依然良心,只是有些小小的建议:在选题和表达之时,多一分理性,少一分煽情,多一些克制,少一些情绪 |
|
很开心每期都能看到李光洁。 |
|
典型趁热度综艺,垃圾,别以为拉了一票二三线演员就可以指点江山, |
|
书信可以较短时间内了解跨越时间空间的人物和事件,真实且细致 |
|
不同的发声是正确的。 |
|
●9.0分
●2022.02.23-03.06
●“世间百态,人生故事,各种滋味,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纸短情长。在文字中游走,在人生的、世界的各种景象、滋味中游走。”
曾经在看过《死亡诗社》后,有过聚集朋友们一起读诗的行动;曾经在看过《朗读者》(德国电影)后,有过和心上人一起读书籍的行动;现在看过《见字如面》后,又想和朋友们一起读书信。读诗、读文章、读名著、读书信……朗读品鉴、书籍讨论、思想交流、逛街吃饭、旅游行走……一切交往行为、共同行动…… |
|
越来越好了,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就是小翟和其他嘉宾还有距离,有些翻译不如以前信达雅。 |
|
两情悦,卡夫卡的书信,读的好。后台主持人一直笑个不停,无知,一个从小受到母亲过度干预的人,却被主持人认为是有趣… |
|
截止到第四季,本季是最完善的一季。 |
|
还是最棒的综艺,没有之一…… |
|
现实问题 |
|
第一集内容犀利,有理。
但这个节目本身也脱离不了这个时代的工业,从标题,宣传,嘉宾的介绍语等等,都是在迎合着观众和利益,停留在世俗的层面谈论特异。 |
|
喜欢 |
|
很喜欢的节目。 |
|
又来看许老师 |
|
热依扎真的很棒!才貌俱佳!粉了!(p.s.:叶璇在《头号粉丝》里面演的太好,以至于看她读信时,我仍旧有点没缓过来…) |
|
节目形式创新性不足,前面读信的部分偶尔是有感召力的,但读信人的水平褒贬不一。比较看好的是读完信以后几位专家的解读和点评,非常深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很涨知识。不过这个综艺的娱乐性不足,口碑是稳定的,收视不敢保证。 |
|
读书的时候每次更新都是第一时间观看,工作之后这季居然整整两年才看完,已经很难静下心来仔细品读这些阳春白雪了。 |
|
喜欢这一季的主题分类。对嫌贫富一集感慨良多。 |
|
深深喜爱每一位登上讲台的读者,节目也带给我们好多感动。
记得读姜文导演的信,骚艳喜乐,真的是喜的须眉脚扑朔,巾帼眼迷离。
但本季第一期开始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节目对我输出的价值观产生的一些变化。
从一首歌的歌词和MV录影带,能看出一位歌手的爱情观?
情歌那么多,每一首歌每一个mv如果能代表一个创作者爱情观的话,那华语乐坛甚至全球音乐要弘扬或践踏多少种观点呢?本以为会从音乐本身切入,实没想到这封信居然从歌词入手,歌曲本身的作曲编曲一概不谈。
这怎么说呢?依我看就是说达芬奇的画。画本身不谈,只谈这个画这幅画的墙壁不舒服。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而且我本人并不认为歌词有什么问题,歌词是要和音乐配合的。如果只谈歌词,那黑人嘻哈的歌词岂不是全全要被毙掉?
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喜请喷。 |
|
纸短情长,粉上公磊老师 |
|
一般 |
|
在腾讯视频看的。 |
|
许子东/杜威 |
|
需要思考,需要解读,需要《见字如面》。 |
|
有家国天下有儿女情长 但略略觉得现在嘉宾点评环节有点太长了 点评历史挺好的但讨论社会现象有时候有点过了 留点空间让大家听完信自己思考下啦 …瑕不掩瑜 还是期待下一季的好节目 |
|
打一星的人良心不痛吗?这节目真的只值一星吗。 |
|
从第一季到现在依旧喜爱,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