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少是中国影史的里程碑,把《东邪西毒》和《卧虎藏龙》学了个遍,可惜色彩再浓烈,情感却不足以打动人,即使是同一拨演员,表现亦是天差地别;不断反转地转述故事,除了推进剧情功能外,编剧是有点野心的,不过台词仍是蠢;特效和大场面,与其后来的作品,几乎就是各种翻版。 |
|
老谋子学王家卫不成功之作,但这部片子在欧美的影响相当深远。分叙的主题感和武打设计部分不错,值得一提的是画面、音效、色彩等,在国外常常被拿来当作家庭影院的试机片。 |
|
没有感情的电影,怎么能打动人呢 |
|
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每次看到有人骂就想站出来为它说话. |
|
看过“十面埋伏”和“无极”后,调高评级 |
|
与现在烂得没底线的国产大片相比,《英雄》已算是主旋律中的佼佼者了…… |
|
很多人骂本片烂,却不约而同地看了两遍以上……(总之,这个故事就是:“大王,傻不傻!”“大王,傻不傻!”……) |
|
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似的作品。从此,国产商业大片在中国的电影土地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
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堪称绝唱。时间会证明这是一部好电影。 |
|
将刺秦急转为秦颂,自上映以来一直争议很大,可到底只是价值理念分歧,真正的问题是这个转变过程叙事上并不出彩,特别是秦王的角色,故事真伪剑道境界寡人孤独一通自悟感慨全都靠说,经常观众还没咋地先把自己感动够呛。通常故事主题求“大”,角塑就该转“小”,以写实化接地气的生活细节性格特色去遏制大人物大历史所造成的敬畏疏离感,想想巴顿将军骂小狗和尼克松的神经质。张艺谋偏偏选了王家卫的影像语法!可人家墨镜王虽也摆酷夸张,至少有私人情感在框束着,你却拿来包装胸怀天下?角色们从情到义双线彪扬,全都吃不吃的端着去演,加上色彩也都极尽夸张之能式,整部电影在情绪上就显得过分恣意矫情。当然,色彩与武侠的搭配本身具备脱离叙事独立成章的美学特质,算是部分抵消了文戏上的缺陷…… |
|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至少视觉上是过关的 |
|
老谋子对画面、色彩、摄影、配乐等太过执迷,导致了他忽略了电影最本质也是最内核的东西,故事。2个人讲3个故事,类似于罗生门式的结构,算是一次拙劣的模仿,演员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夸张点说,就是“给我足够多的钱加一个好的摄影师,这片子我也能拍”,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烂片,但是处处有槽点 |
|
我喜欢他的镜头舞美等等~ |
|
中式人海战术包装下对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命题探讨,然而导演自己都没清楚,既是英雄,当行英雄之爱恨,临阵换做帝王知己,英气何在,雄伟几分?哐铛来个“天下”二字把人砸晕,起立流泪鼓掌,大暴君您真是太不容易了!飞雪残剑的争执一死了之,加上糟糕的片头片尾字幕,这位英雄赶紧去报考公务员吧。 |
|
秦地飞雪,夜挂如月。一曲长天,霜冷残剑。干戈无名,狐悲秦王。 |
|
无论有多少人骂,但是《英雄》是让我真正开始喜欢电影的一部影片,是一种启蒙,从喜欢到狂热,一遍又一遍,台词滚瓜烂熟,记得第一遍看的时候,生怕错过一个镜头,这种感觉,之后再也没有了。 |
|
这片拥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有一定位置,但是作为武侠电影,不能没有灵魂... |
|
如果导演不是国师,这片子在豆瓣至少8分以上。 |
|
我觉得要是把张艺谋的名字换成一个老外的名字,估计这电影能拿满分了。然后一群人又在叫:这电影真是神作,中国就是出不了这种导演。【看透 |
|
不比无极夜宴好多了嘛 |
|
在片里位置很固定的陈道明说,《英雄》是著名导演对我的一种考验。我希望这种考验以后最好别有。 |
|
搞什么搞,想打想搞霸权就搞,还给自己找借口,一副“其实我是为了天下百姓才发动战争你们都不懂我的心”的狗屁表情,陈凯歌你真是为了秦始皇煞费苦心啊 |
|
其实没那么差的,只是他出现在一个基本没什么烂片的时代,那时候虽然我天朝的票房还未爆发,但观众的底线还很高,如果放在被大大大烂片虐惯了的今天估计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
|
当时记者在人民大会堂的首映礼上问张曼玉:大家都说《英雄》这部电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你如何评价呢。张曼玉说:“我今天来到人民大会堂,这里太壮观啊,我觉得人民大会堂才是视觉的盛宴。” 所以我想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电影版的人民大会堂。 |
|
回过头来看看过去,国人对于电影是怎样地挑剔,这样的英雄都被批判得体无完肤。而现在的中国电影……唉,世风日下,真是世风日下 |
|
确实好。。。 |
|
最后,真正悟到英雄两个字的,是写片尾曲歌词的林夕~ |
|
画面和摄影堪称教科书水准,构图和色彩的应用到了极致,重写意轻写实,颇有意境。本片的的投资和票房在当年是一个里程碑的记录,但是主题上沦为帝王之大一统仍是空洞说教,掩盖不了强行给霸权洗白的意味。7.8 |
|
秦灭六国、追求霸道变成了以战止战、为和平而统一!高尚的嬴政!两千年后还能有人这样洗地,服了。画面再美也打一星。 |
|
染缸电影。几乎跟我心目中“好电影”定义反着来的,缺点数不完:人名台词矫情,人物空洞乏力,演员不知道自己在干嘛,铺张浪费,人海战术并不辅助剧情。更重要的是,坚毅冷酷的杀手最后竟因为大一统这种白眼级别的原因选择见风使舵,为秦始皇洗白也不用说“英雄惜英雄”吧?优点当然也有:演员好看 |
|
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风,大风”。一支飞行轨迹精准的弩箭需要花不少工时制做的,万人方阵同时射弩要消耗掉秦国军械部门多少年的产量?感觉张艺谋从这时起就已经思路枯竭,需要依靠胡编乱造的玩意儿凑数了。。 |
|
2星—3星—4星-百看不厌 |
|
此片画面真是顶级,不舍得错过一个镜头,国师不愧摄影出身,色彩构图完美,是我心中的武侠世界。 |
|
这个电影其实就是个人反抗强权政治,而无名放弃刺秦代表个体对强权逻辑的高度认同,这一价值观有严重的问题。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定性的,因为他结束了混战的局面开创了大一统,我们姑且称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在当时,六国兼并严重,民不聊生,秦始皇打着统一天下的口号杀你全家,你问问国破的那些人同意不同意,刺杀嬴政就是他们的态度,不同意呀,因为当时的现状就是谁都想统一六国,但是有的人灭国之后又不干正事,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想为民谋福对不对。所以嬴政统一六国,所有人都是反对。你根本无从确认嬴政到底能不能是好皇帝,当时的人不会知道他会成为千古一帝,只知道这是个杀自己家人的混蛋。所以如果你认同嬴政的所作所为,就是认同刽子手,简直就是脑子进水了。 |
|
多年后重看此片,发现其实影片真的有许多的可取之处,不仅开创了中国式大片的新格局,在美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动作设计与构图色彩相得益彰,虽然比起王家卫少了一点灵魂,但这个俊逸的身影确实值得肯定。这部电影背负了一些不该背负的差评。 |
|
110min导剪版。尽管有不够深邃的表象,也有不够信任表象的作者,但依然被其行之有效、可谓之“中国”的极简主义思路打动。罗生门式的板块架构下,是一次通过不断运用符号(色彩、道具),去让人物摆脱符号化的美妙历程。那么多人说没灵魂,我却能感知到这里面每滴泪的温度。比《东邪西毒》《卧虎藏龙》更愿意重看。 |
|
重看发现台词好蠢啊…… |
|
「国师」之名就是打这里起的吧?跟当权者讲天下与和平,他们就有了名正言顺施任何暴行的理由,幼稚无比;再做这样浪漫化的风格处理,不敢说是坏,但至少肯定是蠢。仅就构建视觉奇观的能力,华语导演中真无人能比张艺谋,但在这里他太多为展示而展示了,过度到了近乎做作的地步,不知取舍。//公映后首重看 |
|
视觉强奸 |
|
张艺谋想象力与美学创造力的巅峰 |
|
梁朝伟和张曼玉还有漂亮的声乐画面处理是亮点,李连杰和章子怡演技真是无法吐槽,都是戴着面具演戏啊,无表情的像是面部肌肉坏死,喂喂,三无少女什么的不是这种啊 |
|
中国电影史上最高装丫挺的事件 |
|
张艺谋的原创剧本从英雄到满江红,精神世界基本跟郭敬明一个水平,画面精美,故弄玄虚,形式大于内容,视人命如草芥,能杀秦桧不杀,能杀秦王不杀,死了那么多人最后搞个意识形态,看完观众满头莫名其妙,导演陷入自认为非常崇高的自我感动,实则根本就是历史观世界观都low穿地心 |
|
最后我才看懂,然后明白了张同志的野心 |
|
个人为了集体牺牲自我,这样的价值观值得提倡吗? |
|
胡扯+视觉灾难。 |
|
2.5 / 导演版 / 从这个结尾还是能看出对意识形态的反思,而非一味的主旋律灌输。与《影》相比的优势还是在剧作相对不那么空洞,符号化的人物通过层层叙述堆叠。最终形成一种端凝而邪魅的独特口吻,从扁平中切削出几丝余味。除此之外国师的影像功力堪称十多年毫无进步,僵硬的依然僵硬浮夸的依然浮夸。原本严肃了很久,但是到最后还是被一群黑丝大臣运动会方阵喊口号逗乐了。 |
|
看看曼玉姐姐吧…… |
|
导剪版,都不用喷它的价值输出,这个罗生门结构从视角去缕就是个巨大的bug,李连杰跟张曼玉有否一战以及后者生死如何秦王能不知道?每一个叙述内部刻意注水雕琢的成分极重客观上根本没在以人物的叙述目的作为核心(比如章子怡的存在),不带这么硬坳的吧。其次,张艺谋的审美就是土,土的审美拍土的意象可以负负得正,这种宏大美学他一辈子也拍不好的,后边的一系列作品足以证明。 |
|
刨去让人尴尬的台词,张艺谋这部堪称电影色彩运用的教科书。邪魅狡诈的红,多疑的蓝,清风朗月一般的白, 如逝水年华的绿是宁静的回想,四种不同颜色,四种情绪的表达。构图美得一塌糊涂,武士的侠义,悲天悯人的情怀,站在整个时代对立面的英雄,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