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斯派瑞的电影总有几个特点:不断撕逼;不知为何撕逼;不在意为何撕逼,随便撕;明明撕了两小时却感觉像五小时。基本都是美国独立电影的“颓丧与爱”的空洞主题。其实总感觉有这么多大牌倾力出演,有些主题设定也有挖掘空间(比如这部的曾有才华却无法继续事业的歌手),很可以再进一步发展出卡萨维茨的味道,但是——或许是不可能了。另外音乐电影的最大的过错就是歌难听吧,好几段都是情绪升华了一些了准备开始唱了—— 结果歌嘛… 😓😓😓 |
|
两个小时的电影,一个半小时都是聒噪的背景乐和晃动的大特写,就算Elisabeth Moss犹如抽嗨了一样的表演非常厉害,但我还是欣赏不来整个电影营造的氛围。 |
|
想看派瑞重拍《小时代》四部曲。 |
|
剧本实在太不堪了,但是Elizabeth Moss演技全程在线,奥斯卡欠她一座小金人。以及卡抽真的是drop dead gorgeous, she kinda reminds me of the girl in the hospital that I had crush on, but unfortunately she did not feel the same way towards me.... |
|
C+/ 第一部ARP。通过各个段落间力量与风格的碰撞感捕捉而非外部介入的阐释部分解决了类似《光之声》中的人物线条断裂问题,但是这种势能收放的关系还是欠缺一些足够深入的空隙,导致后两幕并未完成对整体结构的微观扰动。前三幕真的分分钟都想给七八颗星了,伊丽莎白莫斯完胜娜塔莉波特曼。 |
|
我就是来看一下那个吻……卡司蛮强的。 |
|
只看伊丽莎白·莫斯的表演就行,其他不重要 |
|
相比前作,这部没什么突破反而落俗套了,从7.5到5.6,Ross Perry在豆瓣真是越来越惨😂话说要是他去拍波米,我肯定就去看了哈哈哈 |
|
#tiff 两星给Elizabeth Moss 和中间一段 真是死活都不结束的电影 这部电影再次证明有些演员只是长得很像角色而已 |
|
对故事原型不了解通过本片简直一炮无,根本看不出任何才华(非常难听的歌曲)只剩下无尽的自恋,令人心生厌恶不已。 |
|
Alex Ross Perry耗尽自己才华的速度太惊人了。 |
|
就这么点破事儿值得你来回来去反复描摹吗?虽然在现场见到了Elizabeth Moss,但依然觉得她演什么都一个样并且用力过猛 |
|
卡抽和她女友、Amber、Agyness Deyn这阵容 电影前一小时有点躁 有的音乐还不错 |
|
乐队那点破事儿(卡抽太美) |
|
3.5
girls band cry→MyGO→MyGO&Mujica |
|
派瑞的电影不应该没人看。 |
|
只是想来看看失踪人口Agyness |
|
不是寻常的vanilla音乐传记片。其实前面各种问号脸的撕逼以及晃到妈都不认识的手持摄影我都还可以接受。看多了循规蹈矩的传记片(Bohemian和rocketman),换换口味也蛮好的。但特么能不能见好就收。后边三四十分钟太cheesy太flop了。到给女儿弹完琴走出门的那个镜头就完不是蛮好。 |
|
特写跟拍太多了看着头晕 |
|
不知所云。 |
|
哇哇哇!!!這是什麼神仙演員名單 |
|
挺用力的但仍然感觉不是很摇滚。 |
|
3.5 Elisabeth Moss的表演与Gaga或Natalie相比优秀太多 |
|
五段式 前三段真是亢奋的有毒负面情绪拉满 毁掉亲密关系 毁掉友情 毁掉事业 然后清醒 找回最初的自己 灯光摄影和表演确实牛 录音棚玻璃倒影上的表演 除了情绪 但除此以外也没什么了 又一次ES与门的不解之缘 |
|
前面的后台闹剧已经定下了基调,往后再瞄了两眼,确实不适合我 |
|
70/100,Moss太棒了,她一人足以支撑起全局。但是Ross Perry和Cassavetes的差距还是太大,幕之间的裂缝没有办法完全填补,依靠大量对话,情绪都足够,但限制了本应自如的流动。 |
|
仅保留了《尘世女王》的方法框架,段落间的弱衔接让每一幕如同孤岛,摄影机的侵入与搅动再猛烈,也无法改变导演置身事外的叙述视角。最大的问题在于,作为一个摇滚歌手,她的表演能量远大于音乐能量。 |
|
音乐电影要求音乐的内部化,必然弱化Keegan Dewitt对节奏的控制力,因而尽管对白强度依旧奏效,但强度间衔接却显然不及前作。直至最后一幕功能性配乐才回归电影,流动性立即得到了改善。整体是Alex最主流作品(且没有Kate),或许预示着今后的创作走向。/熟肉重看,前三幕,维持。 |
|
……喝了假酒的女主真的让人害怕。 |
|
声音上的对比非常强烈,从震翻影厅到完全静默皆有,影片刻意设计出互相封闭的五幕体也试图在每一幕给出不同的印象,可以看出罗斯派瑞对其电影风格的实验继续强化,可惜在如此用力的情况下影片还是没能展现出同等的表现力。 |
|
乐队成员的起落。灵魂主唱撒泼耍赖干尽蠢事,伤透了所有人的心,但最后身边的人都选择回到最初的原点,参与表演表示支持。在风格化的开头和结尾之间,插入了平静的恢复期,而结尾看似大团圆又不似如此的处理方式,非常有想法。配乐也一直在营造极点氛围,让人感受到随时可能重蹈覆辙的那根弦一直绷紧着。Elisabeth Moss作为本片的制片人之一,其表演是有突破的。 |
|
Elisabeth Moss的表演非常好。夠癲。電影總體就...如果要說Alex Ross Perry的互撕片,還是Queen of Earth更好看... |
|
舞台剧气息太浓,几幕之间略有些割裂。全片固定在几个场景之间的切换,来阐述一位摇滚歌手的起和落。摄影和音效都做的很棒,导演加重其在尘世女王中的风格。表演上,完全就是伊丽莎白莫斯的个人秀,其他角色都过于脸谱化。不过带耳环纹身邋遢的大表哥依然很帅!! |
|
6/10 第一幕太无趣了,不断的撕,加上手持摄影,感觉这片子要放到天荒地老。好在后来逐渐有了起色,不那么让人生厌,但是也不至于彻底拯救本片,大概还是因为EM唱歌功夫实在是差了点。 |
|
摇滚圈儿里那点事儿,巅峰时期靠摇滚精神活着肆无忌惮,上了年纪发现做错许多事儿,之后开始从良回顾自己前半生。也许这才是摇滚乐的魅力吧,没有伤痛那有体会。电影拍的过于实验故事讲得并没有新意反而很无趣无聊当然大家演的都很rock |
|
三段状态承载三种调度韵律,作为音乐片,音乐(氛围性配乐)以三种不同听觉特性(主题)对观众施加近乎魔力的情绪传递和暗示——躁动、宁静、焦虑···,此时影片就不单单是靠“演唱”决胜负的LiveHouse舞美视听比拼,而是观众经由耳朵听觉本能产生相应情绪的通感转化。完全膜拜ARP对音乐性的敏感,他以此描摹出女主角微妙细腻的心路历程和对所谓idol狂热的暗讽,音乐完全融进人物中了。所以他在第一段呈现出的更揉碎、杂乱的手持调度,应该是在掌控“混乱”吧? |
|
不是谁演得好不好歌怎么样的问题,而是这个事看着都累还给加长的 |
|
???? |
|
Suck |
|
派瑞的文艺之心其实很豆瓣。 |
|
尽情挥霍伊丽莎白·莫斯的表演。 |
|
7/10。剧情片拍出了纪录片既视感,最后和解变成真正的恐怖片。每一段单看都不错,衔接的段落还算流畅,没有割裂感。气氛烘托很大程度是靠背景音,而真正需要呈现的乐队演出差强人意。“母狮”的比喻太传神了。 |
|
配乐比歌好听,前几幕太歇斯底里有点受不了,但还是远比《光之声》好 |
|
female hysteria. Elizabeth Moss演技真是炸裂,音乐也不错。 |
|
大表哥裸贷系列1 |
|
A,伊丽莎白·莫斯堪称当代吉娜·罗兰兹了······原子弹级别的爆炸能力。片子结构与叙事其实这次更清晰明了。 |
|
7/10.
摇滚女歌手的自作自受和浪女回头。
伊丽莎白莫斯的表演撑起了这部影片,前半段的狂躁沮丧,傲慢分裂,和后半段的沉静反思,感恩分享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反映了摇滚音乐制作届的内幕和困境。 |
|
像动作电影,用出其不意的面部特写镜头重写了《愤怒的公牛》中De Niro的击打。结构上大可不必如此工整 |
|
中段发疯拍的简直了,配乐非常有想法 |
|
若只保留前三幕,会成为一种较为罕见的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