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失衡生活 Koyaanisqatsi (1982)

    最近更新: 2024-08-11 正片
    • 主演:Lou Dobbs / 泰德·科佩尔
    • 导演:高佛雷·雷吉奥 (Godfrey Reggio)
    • 编剧: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1982
    • 更新:08.11
    • TAG:纪录片,音乐
    • 片长/单集:86分钟
    • 豆瓣评分 8.6 (4787票)
    • IMDB评分 8.2 (43,275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1%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72
    • TMDB评分 7.90 (热度:11.97)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失衡生活》的免费在线观看,《失衡生活》是对白语言为,属于纪录片,音乐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6分,有4787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该片讲述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4K/2160P

      Koyaanisqatsi in 4K - [17.21 GB] 详情
      Koyaanisqatsi in 4K - [17.21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DOLBY/杜比视界

      Koyaanisqatsi (1982)MOVIE DOCUMENTARY-1080p-H264-AC 3 (DolbyDigital-5.1) & nickarad[2.51 G] 详情
      Koyaanisqatsi (1982)MOVIE DOCUMENTARY-1080p-H264-AC 3 (DolbyDigital-5.1) & nickarad[2.51 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Bluray/蓝光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1080p.BluRay.H264.AAC-RARBG[TGx][1.64 GB] 详情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1080p.BluRay.H264.AAC-RARBG[TGx][1.64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Koyaanisqatsi (1982) Criterion (1080p BluRay x265 HEVC 10bit AAC 5.1 Silence) [QxR][8.52 GB] 详情
      Koyaanisqatsi (1982) Criterion (1080p BluRay x265 HEVC 10bit AAC 5.1 Silence) [QxR][8.52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Koyaanisqatsi.1982.1080p.BluRay.x265-RARBG[1.37GB ] 详情
      Koyaanisqatsi.1982.1080p.BluRay.x265-RARBG[1.37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Koyaanisqatsi 1982 REMASTERED 1080p BluRay H264 AAC-RARBG[1.64GB ] 详情
      Koyaanisqatsi 1982 REMASTERED 1080p BluRay H264 AAC-RARBG[1.64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Koyaanisqatsi 1982 REMASTERED 1080p BluRay x264-PHOBOS[8.74GB ] 详情
      Koyaanisqatsi 1982 REMASTERED 1080p BluRay x264-PHOBOS[8.74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1080p.BluRay.H264.AAC-RARBG[1.64 G] 详情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1080p.BluRay.H264.AAC-RARBG[1.64 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1080p.BluRay.x264-PHOBOS[8.74 G] 详情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1080p.BluRay.x264-PHOBOS[8.74 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1080p.BluRay.x264-PHOBOS 详情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1080p.BluRay.x264-PHOBOS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Koyaanisqatsi 1982 1080p BluRay x264-OFT[3.73 GB] 详情
      Koyaanisqatsi 1982 1080p BluRay x264-OFT[3.73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Koyaanisqatsi 1982 REMASTERED 720p BluRay x264-PHOBOS[4.37GB ] 详情
      Koyaanisqatsi 1982 REMASTERED 720p BluRay x264-PHOBOS[4.37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Koyaanisqatsi 1982 REMASTERED 720p BluRay H264 AAC-RARBG[1.04GB ] 详情
      Koyaanisqatsi 1982 REMASTERED 720p BluRay H264 AAC-RARBG[1.04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720p.BluRay.H264.AAC-RARBG[1.04 G] 详情
      Koyaanisqatsi.1982.REMASTERED.720p.BluRay.H264.AAC-RARBG[1.04 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失衡生活 1983年,受IRS(Institute of Regional Study)委托,导演雷吉奥拍出了一部非叙事性的电视片,在这基础上,Qatsi系列第一部惊世之作《失衡生活》(Koyaanisqatsi)应运而生。在得到了包括卢卡斯、科波拉等人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之后,《失衡生活》在当时形成了轰动性的效果。 "KOYAANISQATSI"是美国印第安族霍皮人的方言,意指失去平衡的生活。导演高夫瑞·雷吉奥在这部历时八年制作的记录片中采用了创新的电影语言,全片没有情节、角色及对白,完全依靠影像及配乐。这就是耗时7年的惊世之作,在当年轰动一时的记录片《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的片名出自印第安语,有疯狂、混乱、失去平衡、崩溃和另类生活的含义。此片的诞生历经波折,曾经遭遇严重的资金危机,幸而得到包括卢卡斯、科波拉等著名电影人的大力支持,为完成影片的拍摄工作,身为导演的天主教牧师雷吉奥还亲自兼职出租车司机长达5年之久。这部非叙事性记录片以全新的手法,将优美的自然影像、都市风景和快慢动作处理、双重曝光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镜头并置剪接在一起,以纯粹画面蒙太奇的形式,自然的景物与工业社会所创造的人工景物进行鲜明的对比。导演以宗教式的关怀,控诉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达对人类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忧虑。影片没有对主题进行任何说教而是,采取了舒缓的方式进行表达,镜头和音乐开始在表达自然景象时都很缓慢,后来速度逐渐加快,画面出现汽车、飞机和忙碌得像蚂蚁一样到处乱闯的人群,巧妙地组成一首由动态影像和交响音乐构成的叙事诗。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9 IMDB 7.2 正片
      Powaqqatsi
      1988
      纪录片
      美国

      变形生活

      Powaqqats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去观察其他一种生活,去思考不同形态的生命是如何被人为的压迫、扭曲与变形的,电影拍摄之时,「全球化」还是一种乎之欲来的趋势,如今巨浪过后,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 一本经过排版的动态画册,编辑是美院美术教育专业。
      • 面对变形的生活,语言再次陷入苍白。
      • 三部曲,CC逼格比较高的片子。墙推。画面一流,创意一流,像广告片、MV一样的纪录片,不要解说,不要字幕,画面音乐就够震撼人。
    • 豆瓣 9.0 IMDB 7.7 正片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2000
      纪录片
      法国

      拾穗者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瓦尔达的电影也探到了装置艺术的境界,媒介自反,以及电影的发生。看似随意,实则剪辑极为精细,缓缓推进主题。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和对底层的关注并行,片中说唱音乐是老太太自己唱的!心形土豆是点题之笔。没有指针的座钟绝对是本片最亮的一点。
      • 怎样才是一部好的纪录片?DV记录,瓦尔达说这些新式小巧的摄像机,数码相机,稀奇古怪的样子,他们的效果就是频闪观测仪,自我陶醉。她拍自己梳头的样子,还有她的手。不不,这不是精神错乱,这不是失望,我的敌人不是晚年;即便是在晚年,我的朋友还活着。我的头发和我的双手告诉我生命已到尽头。-然后是我的手,分享它可怕的皱褶,感觉自己像动物,却糟糕的不知道是何种动物。很多卡车,是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的,我们超过它们盯着它们看,在路上捕获它们。只需要把事情大量拍下来,加上逻辑剪辑主题自白。像心型马铃薯一样简单。
      • 被迫拾荒的人值得怜悯,主动拾荒的人令人尊敬。而最可爱的还是瓦尔达本人,这个老顽童一样的老太太。
      • 瓦尔达少女心爆棚,真的太好玩儿了~ 极富人文主义关怀,试问现在哪个导演还会去拍捡垃圾的,就算拍了,谁会把他们和艺术扯上关系,就算扯上关系,谁会拿拾穗者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称呼他们?
      • 像用电影来写散文,法国好像随处都是风景,随地都可以用来作画!电影是想象的艺术,纪录片是当下的发声。如果认为生活很无聊的人,随意找个主题拍纪录片应该顿时会有趣起来。印象深刻的是,你愿意和扫垃圾的人握手吗?
      • 本条目下的长评第1篇写得很好,一个优秀的纪录片导演只有热爱这片土地及在上面生活的人民才可以使得自己的画面更加充满感情,而不是单单通过展现自己的反骨来博得美名,毕竟抱怨总是轻松的,如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性意见才是更有意义的。新千年的瓦尔达奶奶已经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了,拍起纪录片来更加游刃有余,用拾穗者来比喻各种拾荒者已经无比浪漫且充满情怀了,心形土豆和没有指针的时钟更是神来之笔,处处透露着一个顶级导演的审美视角。更重要的是,瓦尔达没有局限在对贫穷的拾荒者简单的记录而获得那种廉价的悲悯,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更多形形色色的拾荒者,或者说拾穗者,捡起来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艺术品,还有各种趣味,也没有陷入对消费主义的低级批判,反而尝试与农场主超市法官等有产者进行沟通,相对全面地展现和表达,难能可贵。
      • 开始放映之前老太太先说明了自己出镜的原因,大概是不想让观众觉得她躲在摄影机后有一副“救世主”的怜悯面庞。谁知道影片里可爱的老太太出镜如此频繁,红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手,用手作圈框住车窗前一辆辆的卡车,用漏水的天花板作画……这样精怪的片段冲淡了拾荒者悲惨严肃的理由,成全了导演的意图
      • 弯腰或许是为生活所迫,或许是艺术创作,或许只是一种喜欢;拾起的是古朴永恒的物质,是不经意流逝的时光,是人生的景致与况味。“与具象事物相处的能力是人类学会如何与自身世界相处的起点。摄影在这里成为了一种生命的打捞、重建与救赎。”何惧一双残损的手掌,只要心灵涤净,马铃薯堆里有一颗颗心。
      • 阿涅斯对边缘人的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反对消费主义主导的生活方式,鼓励资源的充分利用,但主旨又绝对没有局限在“环保”这种陈词滥调上。素材的选择看似随意,实则依循着阿涅斯独特的精细的逻辑。由名画《拾穗者》展开,镜头略过流浪汉、艺术家、拾荒爱好者、社会活动家,格局逐渐扩大,深刻又避免了乏味。通过弯腰捡拾这一动作,不但重新赋予了被废弃物价值,也重构了捡拾者自身的生活。
      • 所有领回家的东西不管人还是物,唯一原因就是他们所带来的新的possibility!!! 风中凌乱地自然光下看那副画真是神级moment,又那么轻盈自然,哎。Gleaner这个切入点真是太犀利,可解读性太强悍;也因为是Varda踏上的这段旅途所以才这么轻盈有趣。能不能把Varda拎回家?
      • @FLC Varda Retrospective. 能捡的土豆,不能捡的葡萄,严格规范下的苹果,灰色地带的牡蛎,juxtaposed; 拾荒的吉普赛人,拾荒的失业者,拾荒的艺术家,拾荒的教避难所移民念字的高材生,拾荒的社会活动家,voices heard; 艺术史中的拾穗者:成群结对的和在暴雨来临前逃散的,made visible. 数码摄像机令她兴奋,跳动的镜头盖纯属意外,童年的卡车被一个个捕捉,怪物般苍老的手与伦勃朗的自画像并举。此外还有心形的土豆,无指针的钟,月蚀般的碎裂电视机屏,以及抽象画般漏水长霉的白墙。Information delivered, forms given, connections built, a masterpiece made.
      • “把东西捡起来就不会有浪费了”那些不是垃圾,不是废品,是晚餐、是生活来源、是乐趣所在、是艺术品、是杰作;他们会是真正的环保者、改革家、创造人;那位有硕士学位的车站卖报人素食主义拾荒者边拾起水果蔬菜边啃的场景和他为难民免费上课;雨刮器雕塑、娃娃房子、心型土豆、带拳击手套的狗、无针钟
      • Glean的本意和隐喻的使用指涉两方。Junk is possibility.
      • 油画中的拾穗者,是生活困苦的拾荒者,她们弯下的腰是对生活的妥协,而骄傲的神情是她们的态度。除了她们,其实我们都是拾荒者,也许是物尽其用的生活态度,也许是游戏的终点、艺术的开端,又或许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瓦尔达也是拾荒者,她捡拾的是影像、是记忆、是在胶片中不会腐烂的心形土豆。
      • 随缘而遇,随性而行,如一个捡拾影像和故事的拾穗者,一路上不知会捡到被谁抛弃或遗忘的什么,又会留下什么,被什么样的人捡起。背着DV的瓦尔达像个拿到了新玩具的小姑娘,浑然不觉地拍摄着镜头盖的舞蹈,在我眼里就是“萌”字最好的代名词。(可后来注意力全被生物学硕士的职业前景吸引了…
      • 人,本身不过是上帝的弃民,不过,好在有人喜欢把我们捡起~我看过最好的一部记录片!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叫《收藏家们》
      • 内容和形式都是米勒《拾穗者》的现代版。拾荒从一种生计、政治经济的边缘,演进出伦理、艺术乃至生活方式等其他属性,好在并未淹没其政治性。老太太如此主观的表达方式太奇葩了。
      • 拍摄纪录片的人需要博大的胸怀、悲天悯人的心灵和喜怒不形于色的内敛,惟其如此,才能在大悲大喜面前平静淡定地陈述,而他本身对主题关切之情的表达是润物无声的渗透。恰如本片结尾时,米勒的《拾穗者》从博物馆走向天地之间,那一份无声的震撼,会在每一个敏感的观众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
      • 三毛说:“拾荒的趣味,除了不劳而获这实际的欢喜之外,更吸引人的是,它永远是一份未知,在下一分钟里,能拾到的是什么好东西谁也不知道,它是一个没有终止,没有答案,也不会有结局的谜。”虽然我没有拾荒的爱好,但从小却很喜欢穿别人不穿的衣服,用别人淘汰的东西,这也算是拾荒的一部分吧。/采访中有位阿姨被问起爱情故事,她说:“谁会问这些啊,不过有件事得向你坦白,全世界的人都应该知道,我遇见他的时候,感觉像被电击了一样!”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开始吧。/田野里的男律师,街头的女律师在片中讲解着法律。这样安排太棒了!不知道在这儿合不合法,爷爷也经常会在工地拾一些宽木板在街头拾一些长树枝之类的。每每回家都要被奶奶训斥一顿。/用废旧品作画、做手工,冰箱展,心型土豆,无指针钟,瓦尔达奶奶的rap,一切的一切都太美好了吧!
      • 瓦尔达太好了,她的纪录片不仅有很强的作者性,并能强烈感受到她对生活里有趣的人事物有超敏锐的发现和感应力,还有善良的同理心,及平等对话的态度。一边玩着尝试,一边拜访用不同面貌和方法生活的人们。瓦尔达把废素材变着法儿用上。心形土豆真是太衬她啦。
    • 豆瓣 7.2 IMDB 6.2 HD高清
      Visitors
      2013
      纪录片
      美国

      拜访者

      Visito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和电影院相比更适合在博物馆展出吧。不能用电影的标准看又有什么关系,也不一定是坏事。把生物拍得很美,再奇异的人脸表情都有一种奇妙的律动,呼吸感。也许之前从未意识到,飞鸟,雕塑,湖水,都是音乐
      • 太标准化太简单,开头的大猩猩惊艳
      • 脑残粉来拉拉分,我想痛饮这每一帧黑白色的平凡,淹没于那瞳中黑洞。
      • 催眠片!!! 在一個又冷又累全場只有三對人看的大廳 得發揮你的想象力去編織所有東西 最愛的一幕是一開始的猩猩長特寫跟靠後的觀眾觀看我們 很有趣 討論電影與觀影者本身 實驗味很重
    • 豆瓣 7.6 IMDB 6.4 HD中字
      Naqoyqatsi
      2002
      纪录片
      美国

      战争生活

      Naqoyqats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三部曲,CC逼格比较高的片子。墙推。画面一流,创意一流,像广告片、MV一样的纪录片,不要解说,不要字幕,画面音乐就够震撼人。
      • 音乐依然棒 蒙太奇已不纯粹 过多特效 过多合成 负片等的过多运用有些喧宾夺主 选材本来就是失误的 竞争 自古以来就有 你要表达现代化的竞争 又回归到第一部工业化的路子 或者你就讲讲战争 蛮荒 侵略 技巧玩的不是地方 难以称作电影 MV水平
      • 这个系列到第三部,已经没有新意,画面没有第一部好,节奏感也差了些,有些内容有凑数之嫌。
      • 技术淘汰的太快,如今看来只剩下马友友的琴声
    • 豆瓣 8.4 IMDB 7.8 HD中字
      Sans soleil
      1983
      纪录片
      法国

      日月无光

      Sans solei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最大的啟示:如何通過聲音聯結映像碎片。
      • 看不下去看不下去
      • 不知所云,大概要归咎于字幕翻译。对电视图像猛拍,倒有不少启发。尤其是将电视中的暴力、色情画面和地铁瞌睡族剪辑在一起,像是被电视洗脑的现代人的意识流。
      • 影展看到这里才真的觉得马克的许多作品都不能说是“纪录片”了,而是散文电影、诗电影。而相对其他几部或许会给人高冷神秘知识分子的形象,这部真的非常私人又非常浪漫,对白全是书信,时不时还夹杂一声叹息;他喜欢猫,就到处找猫拍。还有自己的孩子。思绪到哪里,摄影机就去哪里,太酷
    • 豆瓣 8.3 IMDB 7.6 HD
      Berlin – Die Sinfonie der Großstadt
      1927
      剧情片
      德国

      柏林:城市交响曲

      Berlin – Die Sinfonie der Großstad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0年代的柏林浮世绘,影像作为媒介,媒介即讯息,现代性与历史性、机器大工业与世俗百态,交响乐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记录一场惊心动魄的城市漫游记。
      • 4.0。1.没赶上2002版,就回味一下1927版吧;纵观柏林变迁,两个时代的对比应该会更有意思。2.五个乐章讲述柏林一天,为后世城市影像奠基。3.八卦一句,沃尔特·鲁特曼曾是里芬斯塔尔的助手,参与了[意志的胜利]拍摄。
      • 画中人多少今还在?流动的城市,早已灰飞烟灭的人,不想说,沉默。
      • 第一幕工业,机器流水线真是太震撼了,非常先进,还具有工业美;第二幕忙碌的一天昂扬向上,大家早起各司其职;第三幕车水马龙,别太多了;第四幕饮食更底层忧郁一些!展示了报业危机、谋杀、股市金钱,通过过山车及珠宝贫富差距,暗示未来的风雨飘摇,还有人跳河。镜头记录了河水,船只,孩子,小车,游泳赛马等体育项目,意图暗示柏林的繁荣。第五幕夜生活,看电影,舞团表演齐格飞女郎,杂技;冰上表演,冰雪运动,拳击,舞厅,夜班,车水马龙,酒吧。通过这部片子,一方面是柏林工业先进与发达,城市街道的干净,车辆多热闹且拥堵;一方面贫富差距过大,底层人民日子并不好过,因此社会动荡不安,股市很危险,但同时很多人依旧在纸醉金迷,完全没有危机感,也考虑不到别人!黑白加重了柏林灰蒙蒙压抑麻木的气氛,预示了金融经济的崩溃和纳粹的到来!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