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2009 2:00pm space museum |
|
视觉呈现有多美,政治斗争就有多低级 |
|
场景还行,化妆不行,女人头发太假,男人脑袋和身子俩色 |
|
波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Bolesław Prus同名小说改编,描述古埃及第二十王朝,外有亚述压境,内有祭司专权,拉美西斯十三世与他们之间的争斗。算不上壮丽辉煌的史诗电影,但重点在对波兰社会现实的影射和场景氛围的展现。PS:关于古埃及君权与神权的争斗,最容易联想起的还是阿肯那顿。 |
|
波兰人在中东沙漠里用苏联大兵做群演拍的《沙丘》。 |
|
7.预算颇高的宫斗寓言故事,视觉效果不得了(同修女一个摄影),还可以看看西方人眼中的埃及人是什么样的。从形式风格上来看,这是一种同好莱坞一样,欧洲也在与电视业抗争而祭出史诗巨制的表现。 另外,60s的影片还可以粗暴的分成两类,一类是受到法国新浪潮影响的,另一类就像本片这样根本看不出新浪潮存在的。 |
|
开场从甲虫(屎壳郎?)到叩首的手下那颗脑袋的剪接真妙,几可媲美同为“沙漠电影”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那著名的一剪。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卡瓦莱罗维奇诞辰100年展映。一部“反《埃及艳后》”的史诗气质电影,就是有点无聊。 |
|
虽说年代比较久远,但化妆技术也不至于那么差吧? |
|
一切似曾相识。2022.9.17电影资料馆 耶尔齐百年纪念专题 |
|
开篇屎壳郎令我大感奇妙,然后很快就睡了,睡了一大半😂 |
|
法老 |
|
#卡瓦莱罗维奇诞辰100周年# 1966戛纳主竞赛入围+1967奥斯卡外语片提名。这片也太神了!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波兰居然拍了个古代埃及题材……(搞不好也是为了回应大爆款《埃及艳后》吧)。视觉上极其惊艳,大场面和长镜头都有不少出挑的设计,美术能够完成到这个程度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政治隐喻什么的不重要!看视觉就已经是神作了!!! |
|
150分钟版。富有富拍法,穷有穷拍法:导演舍弃了好莱坞惯用的大鸟瞰大远景,通过特写、小空间与POV式镜头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震撼。视听语言一流,但故事上并无新意= = |
|
迄今为止,看过的古埃及故事影片中的最佳,看完还不过瘾,立刻买了下周六的票,去二刷。 |
|
年轻法老为争夺更多权力和财富,不惜以各种方式与大祭司进行明争暗斗,结果反被暗算。影片画面调动异常宏伟壮丽,金字塔、迷宫、神庙这些建筑让人觉得十分神圣庄严;结尾处的日食场景十分震撼。 |
|
#202209资料馆# 给十颗星都不过分,这样的旷世巨作为什么被埋没了!剧情和场面调度非常棒,艺术设计和画面简直绝美!日食蓝色-灰色-蓝色的变化,祭司迷宫里行走的两段绝对是可以名垂青史的镜头~ |
|
脸盲跟不上故事发展关键人物和情节(平常真的不脸盲但这些祭司都穿的差不多白布和光头,名字也很难记)努力理解这种磅礴的史诗感。资料馆的清晰度很好 |
|
9/17@小西天 导演卡瓦莱罗维奇诞辰百年纪念展。4- 一次失败叛逆与伟大探索,人神交战老辣胜,行将朽灭的拉美西斯(十三世伪,二世建筑遗存真)。小成本大制作看技术挑战,日蚀照明很神想看原理(11排3座疯狂屏摄这段分心- -)。dcp没修(?)但质量出奇地好,的确算得上desert film之翘楚。p.s. 政治上虽割裂但苏联官兵参与群演。 |
|
完美符合我对古埃及的图景想象,三千年前的服装大概就是多数平民衣不蔽体袒胸露背,只有最尊贵的上层才拥有完整服饰。打仗用的武器就是最原始的扔石子,建筑即便是宫殿也只用土石搭建。《埃及艳后》的时代接近罗马共和国末期,而本片要再上溯一千年。
故事本身的思想却很近现代化,聚焦帝权与神权之争,甚至谈论到改善劳动人权、地缘政治角逐、全员投票决定和反抗宗教约束等进步主义话题。
主观视角镜头的使用非常突出,经常能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比如平叛利比亚军队战争、迷宫中潜行、法老被刺杀。日食从彩色转变为黑白的召神伪式,场面宏大技巧很巧妙。 |
|
王朝之下,祭司穷凶极恶,(准)法老丧心病狂,两厢权斗,谁胜谁负都勾不起一丝快意,反正百姓总是苦难的承载者,但他们又是多么容易操控的洪流啊,那盲目里又叫人存了几分叹息。「听,这都是爱戴你的兵士的呼声。」「但我都不知道战争怎么获胜。」虚空里,见证一个因为长期被否定而心存善念的继位者逐渐熄灭共情,已经是不再稀罕的路数了,于是悲哀博古通今地化在转从改编文学表达的导演镜头里。还没看《埃及艳后》,就看了这部“反《埃及艳后》”的电影。导语说是比肩《阿拉伯的劳伦斯》《疯狂的麦克斯(4?)》《沙丘》的最佳沙漠片,显然过了,毕竟史诗所号召的磅礴,不代表大段堆砌与沉闷。但是,经费如此有限,除了假发太糟,服化道竟能发挥出极致的精美,不得不叹服。@ 资料馆。既然删减,还有20分钟之多,不引进才是尊敬。 |
|
气势上还差点儿 |
|
这次卡瓦莱罗维奇4部小影展难得的彩色16:9宽屏,约151分钟。假头套的审美是惊到我了!——似鸟巢、似锅盖、似墩布,男男女女要么光头要么顶着自己两三个头大的假发!介绍是“反《埃及艳后》”的影片。改编自波兰文学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波莱斯瓦夫·普鲁斯(今年诞辰110周年)的同名小说。一开始比较震撼有吸引力,后面看得愈发也是昏昏欲睡了。好在资料馆空调比较冷!无非一场宫廷zz斗争。波兰导演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诞辰百年纪念。这导演几部片子风格类型倒真是不怎么重复,不过和希区柯克诺兰并不怎么沾边儿。这次映前导赏改男的了。内嵌黑体中字清晰,字幕应是这次做的吧,歌唱部分也翻译了不错。片头片尾打出KADR,片尾有2011字样不知是否修复版。vow同场。资料馆1号厅,89成满。 |
|
迷宫里的调度,日食的调度。 @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 |
|
22.09.25 1号厅
在极有限的前提下完成这样一部沙漠电影实属不易,剧作上很聪明地把大多数场景都设置在室内,可惜叙事节奏太慢,观感上略显枯燥 |
|
2011 restoration 153-min version, Martin Scorsese - Masterpieces of Polish Cinema |
|
原著是波兰现实主义作家波莱斯拉夫·普鲁斯所写,和显克维支一个年代。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借古写今,通过描写拉美西斯十三世统治时期的内有祭司专权,外有亚述强敌来描绘当时波兰的民族危机。东欧电影在服装和布景上还是尽量的试图去营造古朴大气,但是演员实在与古埃及的肤色相差甚多,颜料涂抹不均导致头和身子成了两个颜色。而女演员的假发都从里到外的透出一股劣质感。 |
|
借古讽今 |
|
@小西天。卡瓦莱罗维奇看了两部,都是神棍片。没有人物,只有符号。场面是大,群演够多,奇观有了,但把人当像素用的社会主义美学,我是喜欢不起来。置景精致,使用却是舞台剧化的。长镜没多大意思,主观镜头有匠心但效果有限,毕竟片中并没有可供观众深度代入的角色。散场掌声寥寥,观众都识货的。 |
|
与其说反《埃及艳后》不如说对标《战争与和平》。美术和摄影极具风格,日食一段几方行动、民众的反应、黑白彩色转换印象深刻(才夸的雷神4少有亮点 原来也是学来的 害),内斗剧情让中国人看就很小儿科了emmm |
|
除了编剧层面对政治斗争的描述太过幼稚之外,其他方面几乎完美。不强调狗血传奇的剧情,换之以慢节奏的长镜头,获得了一种历史的庄重感,比好莱坞那种三步一转折五步一高潮的拍法强一万倍。说白了,好莱坞只是想用电影讲故事,而卡公是想还原自己想象中的历史场景,想描摹状态,充分发挥了电影的影像功能。另外,王子殿下好帅,侧脸像是从壁画中走出来的一样 |
|
看到了我想看的,很满足(^_^) |
|
2022.9.17 中国电影资料馆
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诞辰百年纪念
好莱坞拍历史片属于故事不行,时长经费凑
反好莱坞历史片属于啥都不行,纯凑一热闹
王权VS皇权拍的太无趣,只能欣赏一下大师镜头下的沙漠风光
ps:这次删除的20多min究竟是虾米呀 |
|
感觉有点儿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可能有政治隐喻,但因为不熟悉也看不太出来。 |
|
An especially long episode of Game of Thrones with especially awful wigs. |
|
3.5 |
|
上世纪60年代的波兰语埃及古装片,而今看竟没有一点塑料感,漫长篇幅下每组大漠镜头都看得人心潮澎湃,日食一段简直封神。 |
|
#资料馆留影##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百年诞辰纪念放映#修复版,看的第一部彩色耶尔齐,史诗般的影像质感,开篇从圣甲虫事件折射出王子祭司间的矛盾,穿插各种埃及宫廷斗法直到最后王的殒灭——too young too native,大祭司老谋深算,年轻的王子踌躇满志刚愎自用,登基后又缺乏经验轻信馋言,爱江山更爱美人,所谓红颜祸水骄兵必败,如果不是举计时日蚀作祟,王朝覆灭也是迟早的事……片子不够精简,摄影一流,年轻法老的人设让人又爱又恨,沙漠风景旖旎,人物的服饰特别,和《埃及艳后》可对照,感觉《沙丘》系列有参考本片(“伊萨克”这个名字似曾相识)。片中对王权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微妙关系点到为止,借古埃及的混乱讽喻冷战时期东欧社会现实,考据上下了功夫,还原历史很逼真,耶尔齐想象的古埃及和壁画上简直一模一样。
|
|
5.0。资料馆1厅。1.严肃史诗正剧,对标的是同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埃及艳后》,动用大量前苏联军队充当群众演员,非要比的话,与邦达尔丘克《战争与和平》大场面调度还是有距离。2.讲的是权力的斗争,法老王与祭司之间的争斗,又夹杂了抵御外敌亚速人,以及腓尼基人的财富积累,编导在剧作上最大的成功是没有内置任何立场,直接打散了观众企图拥有的立场和视点。3.日食一场戏的摄影,除了彩色和黑白之间的渐变外,大祭司在高耸神庙用到的两次大仰拍,直接强化了神权,而俯拍下早已溃不成军的百姓成为将被驯服和碾死的蚂蚁。 |
|
青瓜蛋子还想赢过老油条?白日做梦。全片假发太让人恶心了 |
|
任何一部“史诗”电影,都是展示男性贪婪、愚蠢、狂妄的最好表达… |
|
220925资料馆卡瓦莱罗维奇百年4。这是什么东,划掉,西方学拟制埃及密史。镜头是真漂亮 |
|
摄影教学片,地宫和日蚀两段太好看了。 |
|
(2022.9.17) |
|
突然沦为波兰张艺谋,吴磊可以演王子,跟光头祭司茶皮炎。看完才知道资料馆放的是删减版气死了玩不起你展映个啥 |
|
标准的宫廷戏码,只不过背景改到了古埃及:年轻的君主意气风发,以为有了军权并赢得了舆论支持就有了一切,想要从祭司手中夺回实权,不料反被老谋深算的和尚们将了一军。虽然剧情还不如TVB出品的刺激,但放在60年代的波兰,无疑是借古讽今,表达对自由独立的向往和对苏俄老大哥的恐惧和无奈 |
|
主角毫无魅力,甚至像是个工具人,所以抛开当年作为“奇观”来看的话,剧情本身是不够吸引的。 |
|
4.5 |
|
拍的较好莱坞严谨的多,暗含波兰社会的影子 |
|
我喜欢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