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银河 La voie lactée (1969)

    最近更新: 2024-08-14 HD
    • 主演:保罗·弗朗克尔 / 洛朗·特兹弗 / 阿兰·居尼 / 爱迪丝·斯考博
    •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Luis Buñuel)
    • 编剧:
    • 分类:喜剧片
    • 地区:法国
    • 年份:1969
    • 更新:08.14
    • TAG:法国,布努艾尔,西班牙,宗教,1960s,LuisBuñuel,路易斯·布努艾尔,Luis_Buñuel,喜剧,剧情
    • 别名:The Milky Way
    • 片长/单集:98分钟
    • 豆瓣评分 7.5 (722票)
    • IMDB评分 7.4 (8,126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5%
    • TMDB评分 7.10 (热度:6.88)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法国电影《银河》的免费在线观看,《银河》是对白语言为法语,属于喜剧,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5分,有722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皮埃尔(保罗·弗兰克尔Paul Frankeur 饰)和吉恩(劳伦特·特兹弗 Laurent Terzieff 饰)是两个从巴黎出发,沿圣雅各伯之路步行前往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的朝圣者。刚一出发,他们就遇到了一个披黑斗篷的奇怪男人(阿兰·克尼 Alain Cuny 饰),预言二人将会与一妓女有染,并诞下子嗣。一路上,皮埃尔和吉恩穿越不同时空,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天主教异教徒,目睹了普里西利安(让-克劳德·卡里尔Jean-Claude Carrière 饰)......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Bluray/蓝光

      The Milky Way (1969) + Extras (1080p BluRay x265 HEVC 10bit AAC 2.0 French afm72) [QxR][4.94 GB] 详情
      The Milky Way (1969) + Extras (1080p BluRay x265 HEVC 10bit AAC 2.0 French afm72) [QxR][4.94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Milky.Way.1969.FRENCH.1080p.BluRay.x265-VXT[1.59 GB] 详情
      The.Milky.Way.1969.FRENCH.1080p.BluRay.x265-VXT[1.59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Milky.Way.1969.FRENCH.720p.BluRay.H264.AAC-VXT[1.23 GB] 详情
      The.Milky.Way.1969.FRENCH.720p.BluRay.H264.AAC-VXT[1.23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The.Milky.Way.1969.FRENCH.1080p.BluRay.H264.AAC-VXT[1.94GB ] 详情
      The.Milky.Way.1969.FRENCH.1080p.BluRay.H264.AAC-VXT[1.94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Milky.Way.1969.1080p.BluRay.x264-NODLABS[9.85GB ] 详情
      The.Milky.Way.1969.1080p.BluRay.x264-NODLABS[9.8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皮埃尔(保罗·弗兰克尔Paul Frankeur 饰)和吉恩(劳伦特·特兹弗 Laurent Terzieff 饰)是两个从巴黎出发,沿圣雅各伯之路步行前往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的朝圣者。刚一出发,他们就遇到了一个披黑斗篷的奇怪男人(阿兰·克尼 Alain Cuny 饰),预言二人将会与一妓女有染,并诞下子嗣。一路上,皮埃尔和吉恩穿越不同时空,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天主教异教徒,目睹了普里西利安(让-克劳德·卡里尔Jean-Claude Carrière 饰)的神秘林中仪式,及耶稣会成员与詹森派成员的决斗。到达西班牙后,二人同意为路遇的两名年轻人看守驴子与货物。这二人因公然挑战三位一体的教条而被追捕,其中一人当晚却亲见圣母马利亚(爱迪丝·斯考博 Edith Scob 饰)显灵。本片灵感来自《西班牙异教史》一书,获1969年柏林电影节国际联盟奖(Interfilm Award)。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5 IMDB 7.8 正片
      Le fantôme de la liberté
      1974
      喜剧片
      法国

      自由的幻影

      Le fantôme de la liberté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人类文明所开创的疆域里,种种约定俗成的塑形僵化彻底折断了飞翔的翅膀,梦想中的自由早已被维系社会存在的框框异化。我们不过是低飞的公鸡和逃避的鸵鸟,充其量能冒出一两句抱怨:我真的受不了对称了!【9↑】
      • 每个角色都在前一故事落幕时以配角出现又作为下个故事的临时主角,独特的无中心叙事串联成超现实故事集。晚年的布努埃尔已然将超现实主义呈现在现实当中,依旧是对中产阶级社会绝妙的隐喻与讽刺,将公开与隐秘的事实颠倒制造荒诞效果。尤其以寻找眼前的失踪女孩和在餐厅如厕并在厕所就餐两段最为精彩。
      • 结构酷似《儒林外史》,讽刺有过之无不及。布努埃尔堪称吴敬梓的异国晚辈知己。
      • 布努埃尔倒数第二作,不如[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那般自由灵动,但讽刺力度足够。1.逆转常识、制度与习俗,将颠倒逻辑推演到了极致,一如石像打人,尸身不腐,风光名胜照片被看作淫秽图像,混乱梦境呈现为定时醒来所见的现实场景,集体坐便聚会vs单人厕所用餐,健康=癌症,孩子至终在场却被追查探问失踪案,无差别射杀者得到无罪释放的死刑判决,还有对动物的镇·压行动(坦克搜猎狐狸,动物园枪炮与鸵鸟)。2.旅店乱性&隐秘欲望与裸女妹妹弹琴+墓地探访同质于[白日美人],不断被打断、永远完不成的上课与读信似[泯灭天使][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变奏。3.由每段末尾登场或偶入的次要人物转换视角,引出下一故事,串联接力,结构精妙。4.多次以擦鞋作为转场,既有老布标签式的“恋足”风味,又扣合“肮脏-洁净”的二项对立式。(8.5/10)
      •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 每次看布努埃尔都会在兴奋和怨恨之间摇摆。兴奋是因为,他怎么能这么脑洞无边无际,幽默感顶天立地,把所有的人群都讽刺到无话可说呢?怨恨是因为,每次看他的电影都会觉得自己好笨😔(豆瓣的短评可以写350字了,2018.07.14特此留念,这条就不写满了...)
      • “打倒自由”的呼声在影片的结尾再次响起,当然布努艾尔反对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匪夷所思的,以自由为名的社会条条框框即另一重自觉的,无意识的专制。仍是大量的荒诞象征展现了世界的扭曲、畸形。而一系列相对独立的人物、情节、动机被完美的通过空间上进行过渡、转场,这手法原本属于希区柯克
      • 事实证明看布努埃尔的片子之前读一遍剧情简介是很有帮助的…不然你根本不知道你在看什么。几个小段子依然是布努埃尔式结构叙事,依然黑的高端大气。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说不重要的事、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大费周章、在极端自由上的现象上面做啼笑皆非的怪癖幽默。
      • 9。布努埃尔最后的3部作品,评论讲的全是废话。此类片,不解释啊。
      • 当你试图解读每个荒诞场景深层意义的时候,布努艾尔正在棺材里偷笑
      • 去中心化,链条式推进的叙事,各种超现实的情节和意象即荒诞又意指丰富,历史、宗教、政治、阶层、两性无所不包,文本性极强。布努埃尔的电影里你甚至很难听到一句粗口,可他的愤世嫉俗却令人惊叹。
      • 荒诞主义的集大成者,未知的进程,串联的小故事,奇妙荒诞,无人知晓。各种超现实,毁了原本对一个故事、一部电影的理解。莫名其妙的照片、突兀行走的鸟类、受虐狂、畸恋、赌博的神父、马桶上的闲聊、失踪的女儿、被释放和尊敬的无理由杀人狂、死去妹妹的来电、被取代的局长位置...各种赞!!!
      • 开头和结尾的衔接也是画圆并圈住了世界。
      • 评论说了一堆废话,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布努艾尔的荒诞剧很好玩
      • 世界是这样终结的——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艾略特《空心人》
      • 8.0/10。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布努艾尔做不到;幻想空间里一切事物都颠倒是非的意象化(如把黄片化作风景照、警车化作坦克、厕所与餐厅对换等等。);对资产阶级的行径荒诞到不能再捧腹,所以说这其实是一部非常高端的恶搞喜剧。
      • 我称之为伦理幻电影,用禁忌挑战被社会规范化的伦理,但不是来自故事,而是倒错的设定,私癖/公演,吃饭/排泄,失踪/视而不见,死刑(名)/释放(实),死/记忆,诸如此类,而荒诞之处,是让两端直接对立,然后产生倒错者对“童言无忌”的规训(你看这就是福柯的魔力),一切都有关真相/谎言,布努埃尔拍的中产生活已经掏空了伦理的道德内涵(比如同情),徒留虚伪而程式化的礼仪,这让他的电影已经成为某种行为艺术(which我不喜欢),甚至让他自己成为戈雅画中的行刑者,仿佛代替西班牙向法国夺回对自由的命名。
      • 虔诚的天主教徒摇身一变成赌徒,烟酒色通通不禁;热情好客的帽商瞬间上演SM戏码;端庄老妇与侄子深夜乱伦;课上频频被打断的教授回忆一场赴宴,大家在马桶上优雅地社交,在厕所般的单间里粗鄙地进食;一个晚期癌症病患的女儿被告知失踪,可她分明就在身边,大家却四处寻找;一名抢手在高楼随意射杀路人,被判死刑后却被释放,大家向其索要签名;警察局长接到死去妹妹电话,前往墓地查看被抓,发现自己位置已被替代。布努埃尔的社会寓言,精准辛辣,有多荒诞,就有多现实。
      • 布努埃尔用一贯讽刺喜剧式的白日梦构想剧情,营造了一出对中产阶级、宗教、掌权者、权力机构等的戏讽意味,让被缚的现实蒙上一层骚乱的反动气息。布努埃尔在戏谑资本、权力、性与暴力的同时,也指出了这就是一种所谓“官方自由”的说法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骗局,它剔除了主体群众的参与,他们是被欺骗、被强杀的无辜者。当群众的愤怒之火逐渐燃起,布努埃尔用这样的“炮火”结尾呼应1968年的“五月风暴”,预示着自由之火的燎原时刻。
      • 关于这种无主角,无主题,随人物移动而变化故事的拍摄手法,首先我在Gus Van Sant那里看到觉得精彩无限,然后发现Richard Linklater在这之前就用过了,赞叹一番后,我现在发现布努埃尔居然在几十年前就用过。这到底是不是这种拍摄手法的原创啊?我要疯了。 另外,尤其喜欢找寻小女孩和马桶上吃饭的那两个故事,非常有寓意。
    • 豆瓣 7.1 IMDB 6.0 HD高清
      Le streghe
      1967
      喜剧片
      意大利

      女巫

      Le stregh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三星半;女主贯穿的系列短片,以讽谑、荒诞的喜剧风格为主;最好玩的是德西卡之家庭主妇脑海剧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帅极;最喜欢帕索里尼之谬先生&谬小姐,恶搞路线,趣味十足,花花绿绿的童话寓言覆盖之下是“死生都一样”的主题。
      • 全片最重要的主题大抵是——展现Silvana Mangano的性感与美。其实,每一个小故事拆开来看都挺有意思的。最爱De Sica的una sera come le altre。
      • 20171027资料馆维斯康蒂回顾展重看 LV/PPP/PB段落
      • 年轻贝格打酱油
    • 豆瓣 8.3 IMDB 7.8 HD
      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
      1972
      喜剧片
      法国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辛辣讽刺喜剧。这6个体面人始终无法享到口福,却一直做着恶梦。无目的地走在康庄大路上。海报只得艳唇美腿暗示这帮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每日只需食饭、造谣、通奸以打发时间。偶然到刻意的消音手段,钢琴通电的刑求,掉虫子的个人标志。只是提到布努埃尔就觉得达利和洛尔迦的情变和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不光饭永远吃不上,觉也没有睡好过。寝食难安,做梦也要努力保持光鲜。所有梦境都来自男性,女性只是穿着金钱的附属品。
      • #重看#2018年6月第三次重温,依旧非常着迷于那零零落落讲述的梦境,梦的插入与断裂与拉乌鲁兹非常相似,以一千零一夜的古典方式讽刺上流社会众生相,荒诞讽謔;走在路上(《卖艺春秋》有相同一幕)不妨看作那顿永远吃不上的饭和那些做不完的梦之“幕间”。
      • 状况百出的聚餐,不合时宜的媾和,答非所问的对话,每当涉及到那些冠冕堂皇的官方理由便有飞机喧嚣的轰鸣出现,以及疯狂诡异的梦境与同样混沌的现实像一锅浓汤般搅在一起,布尔乔亚的三男三女走在没有终点的路上。
    • 豆瓣 7.8 IMDB 7.2 HD
      Uccellacci e uccellini
      1966
      喜剧片
      意大利

      大鸟和小鸟

      Uccellacci e uccellin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艺海 4K修复版 或为全球首映】帕索里尼所有长片补完~ 1.一部政治讽喻式荒诞喜剧,或称“意识形态喜剧”,辛辣的超现实寓言。2.经典的老少拍档,老男主托托是意大利影史最著名喜剧演员之一,[天堂电影院]致敬对象;天真活泼的尼内托·达沃利笑容特别灿烂美好,从[马太福音]到[一千零一夜]共出演帕索里尼11部电影。3.莫里康内配乐辨识度极高,部分场景音乐一起即刻梦回“镖客三部曲”;片头Credits以欢唱吟出,令人捧腹。4.一部恍惚间萦回着费里尼气息的电影:超现实感与夜月转场让人想及[月吟],小丑、路边兀自出现的妓女都是常见意象,还有天使演员与尾声时频频在低空掠过的飞机。5.鹰吃麻雀,人吃乌鸦(传统的先知象征),剥削收租者欠钱被凌辱威胁,打不破的不平等链环。6.空手演奏指挥似[放大]虚拟网球赛。7.首尾回环,喻指没有出路。(8.0/10)
      • 44th 资料馆三月放映。看得我满头黑线,算是帕索里尼最玩票也是最有喜剧效果的一部?虽然完全笑不出来。想听听帕索里尼看到当今瓷器对他西化生活方式的锐评以及一系列与KM宣言背道而驰的行为后,对锤子与镰刀的新看法。
      • 2021-10-31重看;以荒诞不经的喜剧寓言手法,表达一贯的意识形态,以唱出卡斯制作的形式开场即定下讽噱基调;行进、进化过程中的人类,虽然无法知道去往何方,但本质上无法改变其愚蠢无知的本性,正如鹰与麻雀,即使经过教化,即使改造者如左翼乌鸦献祭自己,不同物种之间仍是不平等的(上层、平民、赤贫阶级之间呈碾压式);mao语录正是彼时世界思潮中极为鲜明的一支,对左派的揶揄和对宗教的嘲讽非常明显,插入纪录素材也算是一种态度。
      • 传教第一步先要去了解你要传教的对象,如果是老鹰,那就先花一年学会他们的语言,如果是麻雀再花一年学习他们交流的方式,即使传教成功了,老鹰最后还是残食了麻雀。就好像会说教的乌鸦逃不掉被吃的命运。然后,继续往复。用烟花迎接新生儿,而新生儿的命运是被扔到一户人家门口。母亲告诉孩子天还没亮继续睡,说了四天,这样孩子就不会要吃的了。压迫叠加压迫,所以是不是共产主义才是答案?“路途刚起步,旅途已结束。” 还有,音乐很好听啊。/211024艺海剧院
      • 帕索里尼将对纷扰、混乱的60年代的思考全部融合到这部有些奇怪的公路电影中,在电影中我们首先看到了年轻人与摇滚乐的出现,而代表着小资产阶级的父子则是帕索里尼眼中城市人的代表,他们走入到意大利的乡村去见证农民和外来移民的世俗与粗劣,电影中一大段的对圣弗朗西斯的寓言新编显示出帕索里尼的天才创作力,为了和鸟儿对话,两个信徒经过长时间的修行,但最终所见证的奇迹也不过是老鹰与麻雀的自相残杀,在60年代世界仍然被战争阴影笼罩,帕索里尼将人类阶级与力量上的差距永远无法相通的巴别塔的宿命用简单的象征铺展开来,我们还看到了非洲殖民主义的罪恶,婴儿潮的影射和共产主义运动暴力化的担忧,但就如月亮的圆缺,帕索里尼不知道这些混乱将在何处终结,人类会走向何方,但他知道最后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结尾拆穿资产阶级光鲜靓丽的假面
      • 【FANCL艺海】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配乐非常超前。感觉是当下世代难以轻松拍出的电影。拿到了当天最后一张纪念票根,Lucky!
      • @2021意大利电影大师展。 和飞机比起来,乌鸦可不是太小了吗? 老鹰和麻雀的寓言,更大更大更大的Amore!帕索里尼也能让人感动到体无完肤;陶里亚蒂的葬礼,人人流泪的时代情绪;同样流着泪相信后继有人的乌鸦终究被吃掉… 别样的莫里康内,唱出来的片头太好玩了,各种搞怪形容词,甚至给莫里康内配上了笑声…美国的在路上,苏联的肃穆,中国的…假燕窝…想到了活着,何去何从是属于全人类的… 向罗西里尼和费里尼的致敬,意大利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最闪光的时代,结合同影展的几部作品来看五味杂陈,那时候帕索里尼还没有绝望
      • 1966年戛纳主竞赛。几乎想给五星了。片子真是拍得轻松惬意(所以也不免有点散漫,有些段落感觉是为了凑时长……),有个非常有趣的对话录-寓言乃至歌舞片的织体(甚至跟戈达尔可以一拼),以此处理的却是“阶级的永恒性”“革命的(不)可能”“左翼知识分子的命运”这样的论题,装在喜剧框子里的政治电影……陶里亚蒂葬礼那段纪录片实在是太破次元壁了。
      • 太妙了哈哈哈 最喜欢的政隐(明?)和PPP
      • 有了莫里康内的主题性创作,帕索里尼在意识上的混搭就顺了很多,开场唱名单,公路配摇滚,再配点喀秋莎合唱。两人的无目的漫游,处理各种生理欲望,让人想到布努埃尔的资产阶级审慎魅力,但帕索里尼不只关注中产的伪善,他要让意识形态在场、跟随、饶舌,模拟人类历史的冲突,圣方济各有所指,闯入枪战有所指,罗马表演有所指,月亮与Luna也有所指,在喜剧性的段落中,教化成为虚无的辞令,披在弱肉强食的现实上(最后吃进对应“教授蘸着吃,吃完变教授”)。但帕索里尼的想法太多,导致讽刺性的力量没有聚焦起来(引入中国的燕窝是什么意思?),彼时西方左翼可能有个困境,就是“正确答案”有,但都在幕后,帕索里尼显然不幼稚,但感觉他缺乏足够的素材。
      • 很难说是不是像薄伽丘因为我忘得差不多了 但确实很有趣 无论什么类型的艺术都不一定要这样或者那样 你照样能看懂一些什么
      • 正如帕索里尼自己所言,他是个极端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一个极端的马克思主义者。借着乌鸦的口与死亡,帕索里尼用影像进行着他自己的传教,同时也讽刺了说教以及人们对真理的恐惧(人的愚蠢)。用唱的形式报幕从开头就吸引了我,意大利默剧的影响以及早期喜剧电影的影响很是明显。音乐很是前卫!
      • 地球人都知帕索里尼酷爱用素人,以现实表达现实,于是这次片头直接唱了出来“演员全部是大街上找的”……思路清奇别具一格。全程宗教讽刺,马列主义思潮倾向,反套路剪辑,时而前卫嬉皮摇滚配乐,时而又中国宫廷礼乐,各种混搭,觉得看懂了,又没看懂。要命
      • 我就不当政治寓言看了。Bohhhhh! 有人迟到一刻钟,我想:你错过了史上最精华片头演职员表。行走的公路片,动态的等待戈多(我肤浅了)。是有正经哲学顾问的!喀秋莎不绝耳,卓别林浓度超标。@大光明
      • 坚守心中真理至死,无论周身有多嘈杂纷乱。失败不必灰心,总有人会带着前人的遗志继续坚守,你看,这黑漆漆的影厅里就藏匿着很多呢。
      • 唱出来的片头太逗了,莫里康内的因为隐约有镖客的雏形,被教化的鹰和麻雀,就像拿到理论基础的左翼,依旧逃不出赤贫,中产,资产阶级的层层压榨,依旧有费里尼的影子,间或夹杂着布努埃尔式的对资产阶级的讽刺
      • institut-lumiere.一部我什么都阐释不出来却还是想给四星的电影。
      • 讨论政治模型的一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法斯宾德的政治电影,尼特拉斯豪森之旅那样的,将政治见解摆明了大声唱诵出来。搞寓言体,政治上总是少了战斗性。
      • 四年后在苏艺大银幕二刷。尽管本作看起来像是一场漫长而荒诞的梦境,但公路片外表下其实是帕索里尼作为所谓「左派知识分子」的观点输出。活宝父子路遇博学多闻而又滔滔不绝的乌鸦,在「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也许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另一种表达)的旅途上作伴前行。中段占据主要篇幅的是乌鸦讲述圣方济各派遣圣者向麻雀与老鹰传教的故事,尽管圣者历经磨难使得老鹰麻雀都懂得爱的真谛,但仍然无法阻止老鹰捕食麻雀,意指宗教永远无法消弥人类的战争。而父子在债主和欠债者间截然不同的态度与遭遇也说明,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关系加剧了人类社会的矛盾。乌鸦在结局以身饲父子却无法真正改变其蒙昧,也说明帕索里尼对共产主义者牺牲价值的质疑。追逐色欲与金钱的世人离共产主义境界的距离,也许比地球与月亮更加遥远。插曲里我是听到了《喀秋莎》吗?
      • 大银幕居然意外的好看!从开篇的歌曲报幕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托托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莫里康内的配乐那时还不那么的“莫里康内”。两则关于意识形态的寓言,满满的政治符号和隐喻,人类终将去向何处?帕索里尼对此矛盾而又悲观。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