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爱因斯坦遇上梦露... |
|
三星半,希伯来大学曾公开过一些爱因斯坦的私人信件,其中就包括被爱因斯坦迷倒的梦露。前半部分对两人的互动营造得很奇特,最后的大爆炸将完美头脑摧毁了完美身体,这也正是用来解释核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的“狭义相对论”理论。特丽莎.拉塞尔应该去演劳伦.巴考尔~ |
|
80年代Roeg中比较好的一部,麦卡锡白色恐怖年代的爱因斯坦与梦露夫妇的一夜奇遇,展现原爆恐怖的末尾爆炸火烤爆破场面非常热烈。只是Theresa Russell气质之二流念白之无力,依然糟糕得令人发指,难以忍受!! |
|
有人问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说,相对论很简单,就是你在火炉旁呆一分钟,都会觉得很久,感觉时间很慢,但要是你和梦露独处一晚上的话,则觉得时间飞逝。尼古拉斯听了后大悟说,这就像看部好片,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但当你看部烂片时,会觉得时间太慢,像在煎熬。底下观众一片笑而不语。 |
|
玛丽莲·梦露差点和爱因斯坦一夜情,罗格你牛逼…… |
|
7/10。开场通过降镜头的运动,一盏闪烁的吊灯和毕加索名画《海滩上的母亲和孩子》下面,爱因斯坦忙着写计算,在这座酒店房间外,探照灯就位,警戒线后面抬起头的看客们和排水渠格栅下鼓风机的操作人员,都呆望着梦露飘逸的连衣裙。罗伊格通过眼花缭乱的剪接,重演了这段载入电影史的场面,把爱因斯坦和麦卡锡、梦露和迪马吉奥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名人,都聚集在室内的一个夜晚,不连续的闪回展现了困扰他们的过去,包括麦卡锡被教会猥亵的耻辱记忆。一个重要的视觉隐喻,是一副梦露裸体的拼贴照片,无所遮蔽的身体象征她内心的恐惧和分裂,当梦露用发光的白气球和锡铁玩具火车,为爱因斯坦演示相对论,走向窗前从高楼俯瞰粉红色的霓虹灯,忽然明白他们都是宇宙中最孤独的人:女演员害怕性侵犯,政治家害怕失败,科学家则害怕原子弹和为狭隘的政治迫害作证。 |
|
电影题材不错,噱头十足,但拍得十分沉闷无趣,讽刺手法一点也不巧妙,再加上不停的闪回及想象,更让电影杂乱无章。一星送给会瑜伽的爱因斯坦,一星送给懂相对论的梦露,两位都很厉害。 |
|
后现代佳作,打破和重组了美国20世纪4、50年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当麦卡锡、爱因斯坦、梦露与迪马乔在1954年的一个夜晚接连相遇,会发生什么?片如其名,无足轻重,但同时又极其重要;一切看上去毫不相干,但同时又互相关联。有什么能让这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感到害怕?燃烧着的孩子。当梦露与爱因斯坦告别的时候,时间定格在了8:15,那是原子弹落下的瞬间。一切又被重新回忆了起来,燃烧着的躯体,破碎的残骸,人们试图用娱乐化来淡忘最为沉痛的历史,让这一切变得无足轻重。 |
|
确实毫无意义 |
|
想象力比生产力更艺术。 |
|
还真是舞台剧改编,爱因斯坦与梦露共处一夜真的只是聊聊宇宙聊聊时间,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与核恐惧,未来前置式/预言式/剧透式剪辑,Roeg风格显著,离魂梦露燃烧梦露与三分钟幻想着实惊艳,跟感情相比,科学算什么,宇宙的形状是什么,原子弹会爆炸么,她真的是梦露么,其实都毫无意义, |
|
雖然瑪麗蓮夢露與愛因斯坦的設定十分戲褻,但電影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卻是十分嚴肅的,尤其是當愛因斯坦打開懷表後插入原爆後廣島的境象時,更予人一種需要發掘電影內更深層的意義的感覺,穿著和服的日本女子栽花的片段,雖然有點不明所以,但應該亦是與廣島原爆有關的想像,至於最尾段的一場爆炸,我想是我看過的電影當中,最美麗與浪漫的爆炸場景之一了--隠喻(停在8:15的懐表-原子彈落在廣島的一刻),閃回,心理蒙太奇(結尾的一場爆炸)。 |
|
爱因斯坦与玛丽莲梦露相遇却没有发生关系的“一夜情”,故事就发生在拍摄《七年之痒》梦露的裙子被通风口吹起的那个夜晚。据说真实的梦露确实对爱因斯坦有好感。片中的爱因斯坦因为原子弹处于一生的内疚,他宁愿毁掉计算手稿也不愿让它落入政客的手中。 |
|
科学家与女演员的对手戏特别精彩。 |
|
剧情竟然是“玛丽莲梦露和爱因斯坦差点发生一夜情,结果被她的棒球选手老公和麦卡锡搅局”?😂 其实蛮好拍成单一室内场景喜剧,应该会非常有劲,但罗伊格好像更想侧重各个人物的心理于是发挥自己剪刀手的功力不停地闪回,可是也没挖出花来,导致效果绵软。感叹梦露实在独一无二,谁演都不行啊 |
|
罗格一九八五年的终极思维游戏放在世界末年来看,在合适不过啦。 |
|
不知所云 |
|
Celebraties的泛灵空间 罗伊格的剪辑里已经消解“城市空间”的“建造” |
|
CC |
|
从开始的意识流剪接,中间的倒叙穿插,人物的心理刻画,结束的爆炸。 |
|
CC.在冷战背景,以核焦虑为标志的历史时期,纽约的某个酒店房间内,梦露在爱因斯坦面前演示相对论。在这之前,是怀尔德1955年的喜剧片《七年之痒》片场,梦露在53大街的排水口把白裙掀到脸上拍照时,酒店里的爱因斯坦不愿在国会做伪证而跟长相酷似麦卡锡的特工争论。
这种将公众形象重新包装,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做派,同时罗伊格受立体主义的图像文化影响,力图打破和重组世界的意愿,把幻想的意识流与不可控制的疯狂拼凑起来,像万花筒把两人的记忆闪回折叠成半预见的未来。
摩天大楼俯视着粉色霓虹灯的空镜头多次出现,如一对巨大的磷光嘴唇般照亮曼哈顿的夜晚,而爱因斯坦告诉她:“所有抬头仰望的人都会感到渺小和孤独”。清晨,穿着白色丝质长裙的梦露被爆炸及辐射烧成一堆灰烬,这个超现实情景仿若一杯香槟上的气泡,充满幻灭感。 |
|
2022/01/10〈危險·心靈影展〉
充滿黑色幽默的反戰片。
藉由20世紀美國兩大知名人物夢露與愛因斯坦的相遇揭開序幕,兩人深夜談著相對論、宇宙、拿破崙以及穿插的大量性暗示畫面看似荒誕無稽,虛構的情節配上各角色的真實事件為映照倒顯得不那麼奇怪,其透過大量閃回愛因斯坦的過往及戰爭畫面表現出其對原子彈的擔憂。
透過愛因斯坦的懊悔,爆炸的夢露與破敗的長崎(廣島)與片頭穿和服的日本女子形成鮮明對比,更是將本片的反戰思維表現到極致與片名做完美的呼應。
|
|
梦露阐述相对论那段相当精彩;闪回太多,要是整篇都在房间里就绝了;燃烧的白裙 |
|
sohu在线看。wtf片,不知所云 |
|
http://tv.sohu.com/20130403/n371689985.shtml?aureole=1189 |
|
给我一双四维的眼睛,山茶花中看宇宙
中岛哲也剪辑风格源头之一? |
|
在彼此相异的语境,亦或是自我反思的语境中,所有指向极致的问题将接近真理,所有明确的答案皆毫无意义。五十年代背景,将相对论做后现代人文解读的优质舞台剧改编电影。 |
|
在等待看与玛丽莲的一周里看另一部有梦露的影片,七年之痒里的梦露,虽然说实话女演员的长相更像巴考尔,不过神态和说话的口吻很惟妙惟肖,五十年代里神经质的各色人等,梦露与爱因斯坦在酒店里未完成的一夜情,发呆恍神人士适合观看的影片 |
|
梦露给爱因斯坦讲相对论致使两人未能成其好事。 |
|
3.5星,电影一开场就又让大家见识到了罗伊格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剪辑,接下去50年代的各色人等各种段子都纷纷登场,爱因斯坦,梦露,麦卡锡分子。。。既然已经说了纯属虚构自然要尽情的YY。。。不安,焦虑,核恐惧,极右,正慢慢的吞噬着人类美好的情感。。。PS破碎跳跃的剪辑非常的罗伊格。。。 |
|
每个人最为恐惧的就是自我的消失,不存在。即使为众人所知,也不能保证自我的存在,因为每个人对意义的定义都不同。当然,也可以说,其实每个人都只存在于他人的世界之中。因为每个人对于意义的定义都来自于个体的独特经验,而这些经验都是外部世界给予的。 |
|
全员嘲讽,这片镜头、剪辑都很前卫,包括里面的flag,天啊现在还能拍出这种味道的片?好像无 |
|
. |
|
相对论那段有趣...80年代的讽喻今天看有些过时 |
|
B |
|
50年代核阴影与假繁荣下的美国:性解放与女权运动尚未到来,麦卡锡主义与冷战犹酣:一切的傀儡,一切的枉然。改编自同名剧的本子脑洞肥美:一代女神悲欢事,冷漠嫁接阴谋论。给剪辑、爵士乐、影片最后五分钟点赞。(Have you ever noticed that "What the hell" is always the right decision to make? |
|
奇特. |
|
即使故事是实打实的情节剧,即使对白是踏实无花哨,在剪辑之下依然成为近乎意识流的作品甚至称得上是佳作。女演员表现很出色。70 |
|
微不足道-08/01/12 |
|
貌似爱因斯坦和梦露真的通过信 |
|
不懂 |
|
天哪爱因斯坦也追星 |
|
当爱因斯坦遇到梦露~~如果要把品钦的小说拍成电影roeg是不二人选啦 |
|
纯粹当政治喜剧来看的。 |
|
讽刺还好,荒诞直白。但是最后一场爆炸的绚丽,绝对超六星!!盗梦空间绝壁借鉴过这个场景吧! |
|
世界爆炸抵不过美人转身 |
|
at The Langham Place |
|
很好的影片,很难得的影片。最聪明的,最愚蠢的,最单纯的,最危险的,片末的缤纷并没有引入严肃,流于喜剧了。 |
|
特娘的,原子弹不是老爱写信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抓紧研制的吗?噗,有些左翼招人烦不是没有原因的 |
|
感受到女性作为被凝视对象 被投射和承载了太多 表露感情和性也是羞耻和易被误解的 人物关系有时候混乱 也很符合当时的情形? 有些微妙的气氛 像暴风雨 毁灭的前奏 结尾利落 将所有的迷梦都击碎轰炸 那就是原子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