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上的好看,白瓷片一样的姑娘有鹿的气质。共享梦境的结局不是soul mate,灵止于肉这件事想想还挺值得叹气的。 |
|
虽然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奇绝,制作技艺也精致异常,这部获得去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却没有什么打动和说服我的任何地方?这也是绝了!看时无感,观后再努力回味,仍旧没多少话可说。也许是我和我们离作者的世界太远了。少有的观影体验。 |
|
#2017年度十佳#世间最浪漫的事就是当面说不出口的爱在梦里夜夜相见,真是浪漫得一塌糊涂。金熊加费比西真是实至名归。女导演细腻而独特的视角(完爆许多日本小清新啊),某些时刻让人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两生花啊蓝色啊爱情短片啊之类)。真是美好又治愈的艺术片 |
|
Disappointed,大Berlinale你开心就好,肉体与人格有缺陷的人都这么谈恋爱吗?虽然梦境很美,但是soul≠dream,坚持看完映后见面会,发现女主简直是导演的翻版…鹿是有灵性的,但是这个片子丝毫没有 |
|
一个强迫症、禁欲取向和完美主义的神奇屠宰工厂和预言者故事。“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只是后半段的人物命运和情感关系走向都可以猜测得到,没有想象中的飞。 |
|
妈呀太喜欢这些设定了!干净清澈不讲废话和蠢话,冷静而又浪漫到不行。2017.12.3 重看。害羞强迫症患者的恋爱课程。梦是现实的镜子,两者相互观看和影响。(看这片子之前我每天做奇怪的梦,看过之后竟再也没有做梦了,第二次看完不知能不能恢复做梦的能力?) |
|
原来是一个讲述“心之壁”打开的过程,导演你听说过EVA么?神叨的配乐听的我几度差点睡着…… |
|
霸道肉联厂厂长和他的迟钝超忆小娇妻 |
|
2017北影节映后交流会。据导演说,一个春日她走在路上,呼吸着春天的空气,突然就有一种感觉:身旁匆匆走过的路人说不定也有同感。于是用两周完成了剧本。她之前拍电影也是这样,先有感觉,才有故事。我作为女性能感觉到摄影机背后的女性视角。 |
|
交流障碍且强迫症的女质检员和手残的屠宰场总监从梦中交流到身体接触的玄妙爱情。从前半段折射精神、场面调度精细的森林梦境和代表身体性、纪录手法捕捉的屠宰场日场的平行间引出核心,在人与动物间建立道德、物质和情色方面的不寻常联系,对亲密情感的恰当控制和强烈的意象冲击出色维持着悲喜剧效果。 |
|
真不愧是金摄影机得主,光影和构图都很赞。大概是太了解沟通中费力讨好却词不达意的窘境,竟然觉得这样weirdo的故事浪漫得要死。割脉场景的情绪爆发,后挫力太强。 |
|
为什么不拍胖子服兽用春药?超想看!女主角胸也不对称耶,好感。 |
|
只有电影节大家才会一本正经地看一部如此weirdo的片子吧2333~男女主角皆异于常人,前者一只手残疾,身为厂长却不忍心看屠宰场面;后者记忆超常,却对一切正常人类行为有障碍(与人交谈、xxoo等)。两人因梦境一致逐渐走近,终于在一起后却不再做梦。女主割腕后接电话粗暴包扎洁癖擦血全场爆笑… |
|
1.两个带刺的人练习怎样拥抱的故事,暖且灵动!2.喜欢女主家,和监狱没什么区别;3.吃面包到处掉屑屑确实抓狂;4.尺度稍微有点大,厅里一片哀嚎,这帮没见过世面的😂。(资料馆大放) |
|
非常特别的爱情电影,有格调又不失幽默,割腕戏让现场接连晕血倒下了五六个观众电影被迫中断放映,是这次电影节最特别的一次观影经历了。 |
|
这片子才应该叫<圣鹿之死> |
|
年度愛情喜劇。結局很容易覺得是一場失敗的實驗,因靈相通而肉身趨近,但肉身契合卻導致靈性連結的失喪。但其實那個夢不真的如此美好,只是做鹿做的事,甚至在寒冬之中飢腸轆轆。電影已充份展現了他倆對生活見招拆招的能力,所以不用擔心。主題曲歌詞參考戰時士兵書信寫成,聽著生活還會有甚麼過不去。 |
|
关于爱 |
|
老少配,性冷淡风,做同样的梦,过同样的冷淡日子,肉体暂无感,灵魂先通电。 |
|
我披着畏光畏水的皮肤最渴望抚摸,你拖着毫无知觉的手臂却最能抚慰。色情电影、恋爱之歌,无法治疗寂寞;梦中双鹿、静脉之血,不能清偿记忆。习惯了独眠,像屠宰场里的肉牛,余生只待大限;忘不掉回忆,如玻璃窗中的玩偶,此生仅供把玩。屠宰场里终结灵魂,双人床上交合肉身,残缺注定这样拼凑成圆满。 |
|
开场本是极好的概念创意,「鹿」的物象具有富有神秘美丽的属性,结合「梦中两生花」的意象,加上屠宰场不无不安因素的氛围,本可大有作为,可惜后半程流于小清新,渐渐与之前的线索脱节,完成度不够。 |
|
觉得几年之内都不会再看到这么有意思的电影了,灵且微妙。 |
|
3.5 怪异的幽默感和一些灵性吉光片羽。但文艺小青年精致简洁的宜家美学缺乏生气和一以贯之的能量感,整体稍嫌断裂,构筑现代童话,明晰展现一位女性经历爱的全过程,视点好又有寓意,但没能做到短小精悍,流连于过多细枝末节,打断了该有的文气,最终失之无力。 |
|
现实中的血腥屠宰与梦境里的双鹿奇缘,本应有的罗曼蒂克被超现实的灵魂脱壳感覆盖。全片幽默、明亮,充满光圈调至最大般的性冷淡味道。女主角演得非常好,双目大而木讷,【听音乐】和【看AV】两件人类最亢奋的事都被她完成得毫无情感!多棒的一件“机器人”哈哈哈!!! |
|
女主认真学习恋爱的劲儿真可爱。 |
|
原来,最最完整的爱情,是灵魂的交染,是肉体的纠缠,是在梦里将灵与肉一次又一次的互联。 |
|
那首歌太好听了。电影纯净祥和,摄影清爽,色调干净。纵然稍稍有一些重口味的情节,但仍不失为一部精致且浪漫的小清新。 |
|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爱一个人,就要和她一起睡觉。 |
|
面對面地和你默默喜歡的人說:“今晚(夢裡)見吧~”太浪漫了。當單身男人的廚房有了一個幫著清理麵包屑的女子,生活開始暖如春光。 |
|
致命缺陷是虽然在光影形式方面用足了劲,但就是没有如梦似幻的感觉,因为内核实在空洞单薄到了极致,鹿的意象也够笨拙,中产阶级空虚无聊的病症,一切不过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最崩溃的是最后约了一炮就被治愈了,这是喜剧么?! |
|
自杀时,男主打来电话,女主立马从浴缸爬起,血还不停往外流,却还像个初恋的女孩那样,满怀期待地跟男主说话。这一段到挺感人的,把爱情中的卑微和期待之情表现得很彻底。总得来说是部略显平淡的电影,角色的性格设定注定他们只能通过如此特殊的方式走到一起。梦境和现实关系的互动很一般。 |
|
两只孤独的灵魂,但还是那句老话,爱要不开始才最美,鹿亦不会消失,雪中鹿,撞击的梦境,细节感知,敏感细腻洁净,异常美。btw!真的想知道笑!点!在!哪!里!身处一场完全不懂文艺片意境的人群中,除了笑声就是见到血的惊慌失措,非常影响情绪,实在是气! |
|
开篇设定新奇,却走向毫不出奇的小清新故事,看完觉得可惜。拖拖拉拉两小时,不过是“几回魂梦与君同”和“犹恐相逢是梦中”十四个字就能说完的,且对虚与实和肉与灵的理解还不及这两句。 |
|
一无所知地去看是最好的,层层铺开的情节非常精妙,摄影干净美丽,那首歌也太好听了……没想到这部电影会让我记几个月,反复听what he wrote,真是一部有灵气的电影。 |
|
最近看的几部女性导演的片子都很屌啊。这部戏太打中我了,远胜《她》和《龙虾》的那种自影自怜。除了对于孤独的那种描绘,对于爱情中的那种渴求、不安、误解、小心翼翼,对自身的怀疑、不自信、改变,简直完全写中了我对爱情的感受。 |
|
欧洲文艺纯爱小清新,从让人摸不着头脑到可以预见一切的剧情走向,不过都是套路化的创作把戏。 |
|
金熊已廉价至此…人非人也,简直是一个小聪明出发,层层套路和公式搭建下工整学生作业,且导演品味还是宜家小清新卦…… |
|
他们的肉体要是天各一方多好 |
|
非常克制而浪漫的一部电影,它讲述了爱情最美好的那个阶段,那个相互试探,但却还什么都没有发生的阶段——正如梦境中的两只鹿,相互凝望,相互试探。在现实中,则是两个人相互摸索着靠近,女主大概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在面对爱情的时候要不断的尝试着自我改变和自我探索,而男主只是自怨自艾。而最终梦境的消失也正是爱情现实的开始,他们必须面对桌子上的面包渣。 |
|
梦境的白雪属于夜晚,屠场的红血属于白日。贫瘠现实里的巨婴女人,有着最强大脑,却恐惧身体触碰,只能在梦里化身为鹿,一夜夜地与公鹿漫步于柏拉图森林中。电影立意有意思,画面精致,结构工整,在舒缓又让观众知道迟早发生点什么变化的情节铺陈中,不疾不徐地让古怪的漂亮姑娘走出躯体,拥抱世界。 |
|
可太浪漫了:梦中相爱,直男导演们可想不到这个。 |
|
茵叶蒂这部金熊和成名作《我的二十世纪》都很基耶,尤其是女性特质和神秘主义。一段梦鹿奇缘,两个怪异的封闭个体通过神交敞开心扉灵肉合一的故事。 即便对准血与骨的分离时摄影也沉静,偶尔还有点冷幽默。有种残酷而克制的浪漫,值得一座金熊。 |
|
然而血腥不是一种手法,无性恋也并不是一种病。 |
|
灵相遇,则肉远离;肉相交,则灵不再。同床异梦,所以唯有不同床时才能同梦,用纯贞交换觉醒,用濒死交换生命,这故事真是浪漫露骨、温柔残酷,我只希望他们永远在梦里无言并行,在现实艰难交流,而不是“从此女主角和男主角一起幸福地生活下去”,像童话的标准谎言式结局。 |
|
沒有安插一個吃素的角色出來嚷嚷咄咄﹐真是謝天謝地。 |
|
由灵魂到肉体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倒转了前提结论的[肉与灵]在小格局里找到了雄辩的力量,成就了近年来最美的爱情故事和今年欧洲电影的代表。茵叶蒂的画面就算在最哲学或最血腥的地方都有一种轻盈感,在细节里找到了诗意。天地间这个大屠宰场里,两只鹿最终在彼此身体上找到了爱,这就是肉与灵的大和谐。 |
|
很喜欢动物的部分 两人的冲突再激烈一些可能会更好吧 导演说话轻声细语看起来也是敏感羞赧的类型 整部片子缓慢又费解 没有之前想象中将梦境与现实 灵魂与肉体结合的奇幻爽快感 有些失望 |
|
后一半感觉屠宰场的背景作用消失了,不过仍然是我喜欢的类型。 |
|
得奖可能是因为它是今年主竞赛里完成度最高的一部了吧。 |
|
除了前奏一出惊喜到发麻的What He Wrote,仍是每年固定要邂逅的平淡不无奇小片:有一个让我着迷的(女性)角色,有诸多可入年度观影瞬间的印象时刻,与此同时,却总有一个无法引人关心的文本来承载它们,最后,所有记忆点止步于记忆,没有情绪,没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