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当下想象未来的时候,往往会陷入『皇帝锄地用金锄头』的狭隘,但往往还想对了。😊可见人虽然狭隘,但好在还有些自知之明拖底 |
|
香港的十年想像沉重淒涼,泰國的不見得樂觀但也不完全悲觀,來得更柔和虛玄。第一部取材今年泰國的一個真實新聞事件,不是《十年泰國》,而是《今年泰國》更恰當。第二部走科幻驚悚路線,據稱以人貓之爭暗喻紅黃之爭,第三部展現當代藝術的潮流美學,以裝置製造視覺奇觀,新世界的完成度比第二部更高,但第二第三部的問題都一樣,褪去科幻糖衣,故事頗為二元單薄,所控訴的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九八四式反烏托邦,老大哥只有被模仿而從未被超越。一早在現世,不用等十年,也其實沒那麼悲壯,對大部份人來說,失去的過程,與其說是戲劇性的斷臂,不如說是更為微妙的骨質疏鬆。第四部淡淡然的,夢在孔敬,或者最為貼近我的十年想像。 |
|
《十年》品牌的泰国版(剩下两版是台湾和日本)。看的时候全程头皮发麻,在泰国的政治独裁隐喻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相比香港《十年》的青年意气用事,泰国版本的《十年》要高出一筹。第一段讲权力干涉创作,第二段讲独裁的逻辑,第三段讲领袖崇拜和社会同化,第四段是阿彼察邦。 |
|
短片合集,质量参差不齐。起码中间俩无聊到不行。 |
|
#Cannes2018-4 四部短片构成四位泰国导演对祖国未来十年的新民族主义狂想曲。对一九八四式社会景观的想象,对艺术审查的反抗,对白色恐怖的寓言,写在脸上的政治激进,不过却是必要的时代发声。 |
|
哈哈哈哈哈前面三部越来越神棍,结果到阿彼察邦这里,他眼里十年后的泰国就是,跟现在没啥区别哈哈哈哈哈 |
|
看上去他们像在骂人,但实在太隐晦,我也不了解泰国,所以看不出他们在骂谁。阿彼察邦片子里那个人兜售的安睡机,就是《爱在孔敬》导致士兵们沉睡的设备吗? |
|
#Cannes71# Aditya Assarat那段简直棒极了,对结构和元素都有极好的使用,非常精巧,算得上是极好的一段美术馆电影。沙赞那庭的那段奇幻[猫托邦]也很有想法,Chulayarnnon Siriphol在玩录像和装置,算是个写集权主义的科幻……吧(想起了去年的派对把妹指南)不过画质和画幅都用出了意义。阿彼察邦…… |
|
为拍而拍。第三段倒是让人觉得哦册那,不过也就一下。 |
|
#BIFF# 合集片中属上乘。画廊那段先暗示审查者有艺术品位,后引向对勇气的探讨,不深刻但很丰富;Catopia惊悚刺激但太简单;Planetarium是艺术家之作,有趣、新奇的反乌托邦;阿彼察邦是旧元素新炒,纪念碑、影子、工地、睡眠构成的城市之歌。 |
|
I laughed so hard 展品已经比较含蓄了。没有人觉得意外,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车了。我在画老虎的心灵。告发增多,是熟悉的厌恶。现代艺术成为纳粹制服一般的催化剂。童子军统辖社会。天文台在监视生活。 反抗者的衣服被堆成偶像。如同颜射。未来的想象中王权失势,教权与军权合体。施工现场的电扇,国王塑像和远方的音乐,精神透支的镜头语言。沙赞那庭这次让我非常失望。 |
|
无处不在的监视与恐惧。第一部最好,虽不是最叙事也不是最故弄玄虚更不是美术馆电影,但人间有真情~阿彼察邦是景观下的日常渗透着符号化的十年,依然睡梦不醒的十年。 |
|
或許是此番電影節質量最高的短片合集。1.中國已經離這個故事不遠了。2.真的堪比恐怖驚悚片了好嗎!貓人真的要嚇死我!開始對銀幕的3D“貓”產生陰影嗚嗚嗚。3. 四篇中腦洞最大的也是最愛的一部,Chulayarnnon Siriphol是做視頻的藝術家,利用到許多燈光裝置,整體包含installation+實拍+3D,這個透支腦力的設定太愛了,攝影配樂剪輯節奏也非常風格化,看完這個心情超級high啊想去泰國美術館看展!4.十年彷彿過去又彷彿沒過去,完全像是當下日常呢,出字幕時才發現是阿彼察邦lll哎嘿。2018BIFF1012L4 |
|
Aditya Assarat (segment "Sunset"),Wisit Sasanatieng (segment "Catopia"),Chulayarnnon Siriphol (segment "Planetarium"),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segment "Song of the City") |
|
真是切身的痛感。三个故事分别发生在美术馆、天文馆、公园,借由Planetarium中的开屏与分辨率提升,公共场所的监管由低清走向全面高清时代。口径一致,或清除异己,集权体制在一尊尊泰王塑像上借尸还魂,只要塑像仍处在画面中心,时间便是凝固着的不断重演。 |
|
看第一部時有點驚嘆,想說第一部就這樣那接下來應該不得了了,結果第二部馬上來了個貓頭,我真的無法接受,第三部剛看覺得哦回勇了,結果後段飛到不知道哪裡去,而我也跟著他飛到夢裡,害我完全沒精力看阿比查邦,但半夢半醒中還是滿喜歡最後一部的,比較是我跟得上的語境。
四部短片都在全面抵抗泰國的軍事政權,這方面是好的,但這樣反而又變成了其實相對單調,只剩下各自爭鳴的藝術形式。 |
|
有趣啊!十年的未来尺度,有普通的爱情,有不换药的独裁,有神棍式的科幻,然后,其实十年啥都不会变。被第2个故事惊讶了,男主高楼醒来不断下行,以为是《寄生虫》式的阶层隐喻,结果出来西装革履的猫头——一个反向又残酷的《平成狸合战》。想看剧本,想知道如果当成科幻小说,故事会写出什么样。 |
|
美术馆的日落🌇在情感和现实意义上最接近香港版《十年》,是对于审查的批判和无奈,但更柔和更内敛;“猫托邦”很刺激很速度很政治,人和猫当然是红衫和黄衫,掌权者必须心够狠;第三个视觉艺术作品在超现实地讽刺王权,看得人眼花缭乱,想咋屏幕;最后,阿彼查邦 just being 阿彼查邦,放在最后,消解了整个合集的意义。 |
|
依旧不如香港篇,但比台湾篇好太多了 |
|
意外有共鳴(你懂的),尤其頭兩個,第三個當螢幕視覺裝置來看蠻不明覺厲,第四個完全不明白。 |
|
泰国人说话是绕着说的,说太多的时候,我相信我一定没看懂~ |
|
阿彼察邦那则短片是《幻梦墓园》的某种延续,他对泰国未来的态度——幽浮于积极(自然)与消极(酣睡)的边界线。 |
|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很喜欢第一个短片,在政治压迫下,艺术与善良依旧闪耀光辉。猫与人类的党同伐异稍显浅显。疑似反乌托邦科幻过于奇葩。阿彼察邦则再一次成功让我睡着。《十年台湾》有短片讲空气污染,《十年泰国》首个短片讲述艺术展览被干预撤下作品。映后我与导演聊了几句,很感慨:我本想通过《十年》系列看到未来,却看到走在亚洲前列的当下中国。两星半 |
|
第一个故事比较小清新,第二个依然小清新(猫奴必看)再加一点惊悚悬疑,第三个最开脑洞,感觉更像高级的视听装置艺术,最后压轴登场的阿彼察邦没啥新意,依旧催眠感十足。映后电影监制现场交流,谈了不少拍摄与泰国电影审查的内幕。 |
|
感同身受。第一个最好。阿彼察邦、什么都没变。ps第一次的评论被删 |
|
《十年系列》,泰国部分。短片合集,条目尚在,换成另一个对象,可能早就烟消云散了。/ 文化审查,群众内斗,潜伏的警察,控制与洗脑,独裁之下的意识迫害,这“十年”是不能发声,是可怕的被沉默,这十年是过去,是现在,更残酷的是,可预见的,它也会是人们的未来。/ 01.你不能这样说,这样说是错的。那怎样是对的?总之,拍摄一个在汉堡王哭泣的警察就是错的。它会带来不良影响。但谁才是真正的不良影响。警察同伴走后,一个年轻的警察独自徘徊在这些即将被撤走的相片前。他有他的感情表达,他认为警察只是尽责,却有很多人误会他们。他还说,穿制服的人未必就有勇气。02.人类被猫围猎。猫的秘密警察潜伏在群众生活里找伪装的叛徒,或为了赏赐而嫁祸他人。03.个人崇拜。万万人都要被改造,驯服。04.你以什么作赌,你将被你的国家赢去什么?或是一切。 |
|
这个“十年”系列,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导演(主要是年轻导演),围绕十年后的本土政治、民生进行创作,一个已经被404,台湾、日本的评价也很一般(这两地的没有看)。泰国这个整体也不突出,前三个短片主题先行太明显,第一个短片到还好点,用一对情侣映衬主线故事的荒诞,第二、第三个短片立意有趣,故事简单粗暴,最后一个阿彼察邦的短片,算是最云淡风轻了,十年后,仍在讨论睡眠问题。 |
|
上辈子我大概是个泰国人 |
|
啥样的国家有啥样的想象,美国拍十年估计要展望科技,搁泰国就不痛不痒来一点zhengzhi、jiquan,军人zheng、fu (不堪豆瓣审查之扰的我啥也不敢说) |
|
相对来说算是质量还不错的导演合拍片,可能阿彼查邦那个才是最乐观和最有可能的? |
|
第一部《日落》,当艺术遇上极权,很棒!萌动爱情也很美好,是个光线、镜头移动和黑白摄影都很赞的短片;第二部《猫托帮》犀利而又不失一点诡异,第三部《天文馆》则完全是1984版装置艺术。唯独第四段阿彼察邦的《城市之歌》更多只是重复了自己的《幻梦墓园》和《恋爱症候群》 |
|
RAM放映看,大落地窗外是外滩洛克源的市集。唱歌的吉他手把five hundred miles的I’m three lord I’m four lord换成了:无所谓,无所谓,无所谓,无所谓。就看完了前三部,第四部在这样的环境下真的看不进去。 |
|
【3.0】围绕近些年泰国本土闹得紧张的军政话题的反馈,以及关乎于现在进行时之于泰国年轻人未来的概念而展开的短片集。除了对Chulayarnnon Siriphol这位电影人比较陌生而无从谈起外,其他几个导演无疑都在自己的舒适区创作,个人风格鲜明且均做到切题。鉴于新千年这堆为影展准备的拼盘片策划大都搞砸锅,本片的水准完全可以排进前三。 |
|
3023 |
|
意图明显,旗帜鲜明,喜欢①④。泰国十年,期待我们自己的。 |
|
一拍得细腻 审查制度下的常人情爱
二算是把一个想法具象了但力度不够
三赛博电子+集权讽刺
四没看懂 maybe权威凝视下一成不变的生活 |
|
泰國新民族主義於社會聚焦於黨派、軍隊、民主、教育、宗教、民生等各個面向,實驗先鋒卻過分晦澀。第二個故事貓人無間道最有趣。 |
|
在这组关乎未来的影像中,头尾两部更具现实感的作品,反而比中间的两部魔幻之作更具力量。阿彼察邦看似无甚波澜的影像,反而在时间跃迁的主题中,创造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凝滞感。而狄也·阿萨拉则编织了一段结构精巧的寓言,他在复刻时代重压的同时,还呈现了重压之下更具普世性的情愫。 |
|
4星(审查情感的人,也终希望有表达情感的自由),4星(虽然反转很好猜),4星半(美术馆lofi版反乌托邦太空漫游,和红领巾!结尾那是巨大的Cumshot么笑死我了),2星(阿彼察邦维持了无聊和符号,没维持住视觉)。能过审说明比天朝少退好几百步吧。 |
|
第一部軍人藝術審查,第二部貓星人追殺人類,第三部超繽粉監視世界,聖母娘娘安好,阿彌陀佛。第四部依舊阿彼風範,銅像豎立,公園閒聊,樂透發財夢,他鄉遇故知。最喜第三部!裝置藝術 |
|
很有意思的权利游戏,第一个沉静善良,第二个奇幻新奇,第三个anti乌托邦融合美术装置,第四个阿彼察邦-沉睡与分离之歌 |
|
阿披差蓬的段落:流动着的,疲惫、辗转、公权符号。 |
|
感觉太过于虚幻 |
|
四个小故事还都挺有意思的,就是都看不大懂。而且也不懂故事和片名有什么关系。 |
|
前面三部都算蛮直白的切奥威尔的题,然后到了阿彼察邦便完全的沉浸了,它一动不动就已经表达了他的存在,他的影像,就是沉默的反抗。 |
|
阿狄阿萨拉的《日落》人物情感最为紧密;韦西沙赞那庭的《喵托邦》可以拍成长片,剧本不错,悬疑玩的很赞;朱拉兰尼色里的《天文馆》,感觉上用符号来表达,会想起《方形》;阿彼察邦的《城市之歌》,城市一角,两段故事,没头没尾。除了《天文馆》其余三部的视听都让人印象深刻。被声音充斥的年代,安静也会变成一种声音和力量。 |
|
认真而不随和-04/07/20 |
|
没看其他两个,但是感觉泰国这绝对是最有创意的,也是最温暖的 |
|
西里彭那一段落神了 |
|
奥威尔名言开篇:“谁控制了过去,谁就可以控制未来”,四位泰国导演共同代表了一种集体性的焦虑——军事政变带来的奥威尔—福柯式社会,监控的力量与身份政治无处不在。正如《猫托邦》的人类,被荒诞地“抛入”一个异己的世界,第三部短篇中,装置艺术以一种迷幻的态度直面了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符号,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科技构成了一个曼陀罗,无主体的中心位置。
至于阿彼察邦,他依然在书写流动中的泰国记忆,日常—魔幻的无界限性,意识形态逐渐取代了神明,成为全新的偶像崇拜,仅剩下了昏睡而失语的民众群体,以及死亡的影像。如果将《十年泰国》的四部短片构成一部整体,那么它讲述的必然是一个由日常而来的反抗者逐渐失语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