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你的脸 你的臉 (2018)

    最近更新: 2020-07-17 HD中字
    • 主演:李康生
    • 导演: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 编剧:蔡明亮$$$Ming-liang Tsai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台湾
    • 年份:2018
    • 更新:07.17
    • TAG:蔡明亮,纪录片,台湾,2018,台湾电影,李康生,威尼斯电影节,台灣,2010s,坂本龙一配乐
    • 别名:Your Face
    • 片长/单集:76分钟
    • 豆瓣评分 7.6 (982票)
    • IMDB评分 7.0 (145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100%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台湾电影《你的脸》的免费在线观看,《你的脸》是由蔡明亮担当编剧,由导演:蔡明亮执导,由李康生等领衔主演,对白语言为,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6分,有711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蔡明亮一直以來都很關注弱勢族群,他說自己很喜歡看看老人家的臉,每一位都長得很漂亮,「他們看我們長大為何我們不能看看他們?」並公布剛拍2個月的新作品《你的臉》,採樣15位人臉大特寫,除了班底演員李康生和陳湘琪外,其餘13位都是高齡素人,由他親自走訪西門町、萬華物色面孔。
      有趣的是蔡明亮花1個月在街上找素人演員,雖然年紀較長的人不認識他,卻都不疑有他就跟著去拍電影,演員的孫子或孫女剛開始擔心會不會是爺爺奶奶被詐騙,看到是導演本人才放心,他笑說:「台灣人真的很可愛。」目前電影《你......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蔡明亮一直以來都很關注弱勢族群,他說自己很喜歡看看老人家的臉,每一位都長得很漂亮,「他們看我們長大為何我們不能看看他們?」並公布剛拍2個月的新作品《你的臉》,採樣15位人臉大特寫,除了班底演員李康生和陳湘琪外,其餘13位都是高齡素人,由他親自走訪西門町、萬華物色面孔。 有趣的是蔡明亮花1個月在街上找素人演員,雖然年紀較長的人不認識他,卻都不疑有他就跟著去拍電影,演員的孫子或孫女剛開始擔心會不會是爺爺奶奶被詐騙,看到是導演本人才放心,他笑說:「台灣人真的很可愛。」目前電影《你的臉》資金已到位,由美容公司投資1百萬元,全片對白採演員的自然對話。 蔡明亮的VR電影《家在蘭若寺》還未上映,票價也未定,仍在做後續微調,他希望電影能有最好的呈現,而繼《家在蘭若寺》之後接著拍《你的臉》,挑戰類似紀錄片加上劇情片的新電影風格,他形容:「這部電影有人覺得應該放在美術館,我覺得可以放在電影院。」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1 IMDB 7.3 HD中字
      News from Home
      1977
      纪录片
      法国

      家乡的消息

      News from Hom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街道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 像极了杜拉斯《否决之手》的意识流格调,而香特尔的这一出更显得私密难解;大量的空镜与定格,令一切位移都显得捉襟见肘。无配乐。独白呓语。PS:乘客于地铁站柱廊后时隐时现穿行而过的镜头,很俏皮。
      • 以空间内部的对峙、消耗、守望、凝固,表现时间外延的流动
      • 导演:谨以此片向玛格丽特•杜拉斯致敬
    • 豆瓣 7.7 IMDB 6.2 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
      Le livre d'image
      2018
      剧情片
      法国

      影像之书

      Le livre d'imag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份电影老炮儿的意识形态遗嘱。他对影像的每一个表意环节都了如指掌,对每一格画面的情绪能量都了然于胸。在居高临下饱含悲悯的催眠式灌输同时,又能感到一个疲惫而对世界逐渐失去兴趣的灵魂,和一种对意义和情感从指缝间流走的漠然叹息。
      • 这片子还是挺好玩儿的,当我听到有呼噜声的时候,还以为是另一个声道
      • 让学院派的学徒们崩溃的电影,但其实非常之可爱可敬。戈达尔:这个世界会好吗?年近九旬的大师依然保有着对世界讲述与争辩的激情,去电影化的讲演录。与内地某些独立电影气质挺契合的,尤其是沙青的《独自存在》。
      • 如果电影是个邪教,戈达尔无疑就是那个唯一的邪教领袖
      • 戈达尔既然和观众完全没有沟通欲望了,那还拍什么电影嘛。(一个二十年戈粉的心声)
      • “But the words will never be Language.”
      • 真正的电影:一连串胶片如一节节火车车厢的运动,排除了【拍摄】这一元素存在的误导性,真正实现了每一次剪辑都在建立影像的关系;真正的现实,当影像中虚构的和真实的暴力被戈达尔拼接,不再有虚构,只有暴力,历史是终极的“翻拍”;真正的呐喊,是沉默,沉默成为了另一种声音;真正的剪辑,在于声音被分离后,我们看向影厅各处寻找它的源头,随即声音也变为影像;真正的五颗星,就像人的五只手指,缺一个都不行。
      • 从《再见语言》到《影像之书》,80多岁高龄的戈达尔真像一个老疙瘩一样孜孜不倦地贯彻着自己的电影理念,管你爱不爱看,其锐利程度不逊于任何年轻导演,不要说什么初心不初心,老疙瘩就从来不曾迷失,如果真有法国电影精神这种东西,疙瘩肯定是元气、真气最充沛的,希望长寿,长寿下去。戈达尔的存在总是在提醒导演、提醒影迷,你为什么拍电影,为谁拍电影,电影有多少种可能性?你为什么喜欢电影,为谁而喜欢电影,喜欢哪一种电影……
      • “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好,我们从来都不够难过。”观众面对的不再是银幕,而是一台疯狂运作的影像机器。在暴君(行走的电影史)面前,观看本身早就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当你沉睡时,上帝就会派戈大仙炸醒你。©欧盟影展
      • 班雅明做不到的夢想,終於由高達來完成,不用拍攝任何影像,從戲院內尋找影迷回憶,引經據典,電視上的新聞、網絡平民影像在他手中也變成全新的意義,他是影像過盛時代的暴君,一切都變成高達眼裡混亂世界的碎片。火創造了文明,高達說,手才是創造世界的根源,五指不只是五感,是通向未來的五個關鍵。歷史只不過是存於永劫回歸之中,那革命是否從沒有發生過?還是最後一場革命早在1968的巴黎前的1919年俄羅斯裡?如果歐州文明世界正步向墜落的美國後塵,最終帶來同一命運時,世界的出路又應該依靠誰?非州又無法言說,中東是如何談論才好?這是西歐左翼知識份子在反美意識令中東變成最後的假想堡壘,那麼,亞洲呢?當以為這位經常舉旗不定,左搖右擺的老革命終於重燃革命的熱情時,在電影尾聲時大聲疾呼時,最後一個鏡頭似乎告訴你,言之過早了小朋友們
      • 4.0。1.谢谢你,或许我们从来都不够难过。2.在大银幕看的第六部戈达尔电影,煎熬到最后其实有点悲叹,如同当年看《爱的挽歌》,所有纷繁复杂的情绪最终都彻底被大海掩没,唯有记忆的碎片才带有真实的温度。3.你说,期盼才是精神的乐土,但……
      • 用实验片重构类型片来反类型片
      • 如此典型的后结构主义电影,影像版罗兰·巴特,正如“话语永远无法成为语言”,陈述行为代替不了陈述,肇发于陈述本身的影像语言在观者心底激发起如恋人絮语般的湍流:贬抑影像的可看性(可看即意味着沿用一套陈旧的语法)、放纵能指(解读路径前所未有地如此般开阔)、呼唤碎拆(真实寓于无数的碎片而非某个宏观主旨当中)、谋杀导演/作者(援引不同电影/作品的片段/文本加工成一个自成意义的集合,导演对作品所有权的合法性被褫夺,想象有这么一位上帝已经将世间所有的影像创造出来了,而戈达尔恰好从中攫取了一小部分)、向观者开放(观者需在观看中一同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评价与阐释)、指向纯粹的快感(摒除作者意图、意识形态、社会意义后的、从哲学回返美学自身的影像乌托邦)。
      • 再见语言(langue)后是影像与“言语”(parole),进一步嘲弄了解读(read)电影的结构主义方法体系。可以说可用来解读这部电影的语法系统并未发明,但是系统一词便有重新回到了结构主义,所以说,这部作品在某些程度上是超验的。它用音乐、绘画和丰富的历时性视频素材拼贴成作品,来撑起历史不过百年的“电影”,保存逝去的话语流,创造了纯感官机能的反环境,目的可能是重思“电影”。而电影直接与影像挂钩,在时间哲学里,影像是关乎人生命经验(譬如对时间的感知)之物,是遍在的,所以此举又显得极具关怀。至于其中文本的意义,都已经不重要了,(不管这种开拓是否有效)我们都已经来到价值游移的时代。最后一幕征用的是欢愉中佯装年轻小伙跳舞的老头的故事,这如果是戈达尔在自指,才真叫人热泪盈眶。还想到了阿多诺,伟大的人都是相似的。
      • 戈达尔以前的片子偶有几部我能看的下去,这一部我居然津津有味的看完了!不过不懂法语不理解法国人文历史的话,估计看的很痛苦。这么大年纪还在思考人类社会如此忧国忧民,戈达尔也不容易。这种思想主题的电影在戛纳放,简直就是对现实最大的讽刺。
      • 不知道如何打分,睡了四个小时爬起来看这个。虽然我全程没睡着,也没走神,但我也不知道我看了什么。
      • 像电影史那样的影像论文,看不懂,人也没太想你看懂。身边睡倒一片,鼾声阵阵,也是难得的体验。
      • 【欧盟电影展·上海站】近乎全然开放的影像,拥有无限的阐释空间,但又并非纯粹呓语。熟悉的分章节与母题在梦境般的剪辑间渐渐清晰:重制/翻拍(历史的轮转,爱,死亡,离别与谎言)、战争、火车、论法的精神、中央地带、革命、生态问题、阿拉伯世界(东方主义)……在7.1声道多音轨分离与跳切+多语言+各类影像拼贴与风格化技法的轰击下,失语也渐成了正常反应。无穷多的电影片段、美术作品与繁复多样的纪录影像相互混融,达成解构的极致(竟然能在国内影院看到《索多玛120天》中触目惊心的段落,震颤不已)。兴许,一如此前的人类历史,我们的时代终归亦负载着无数辛酸、苦楚甚或绝望,唯有在残缺影像与零碎断片中的几许星光显得格外弥足珍贵。(9.0/10)
      • 说不上来的“混沌”感受。这部的材料组织相比《电影史》复杂程度高多了。声音的处理、现实关照的容量大大提升。有意思的是,头尾共同提出“手”的介质感,要拿“手”去翻汇满影像的“书”。这里的“手”不单是人身上自带的、还是影像自带的,哪怕方向相反也能叠合。 /二刷于2019IDF,亲眼目睹各种魔幻现实,嘻嘻。
      • 确实是用影像写论文了,会无聊会睡着…但我看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为什么不用影像来做monograph呢?就像建筑portfolio那样(不说画册是因为portfolio还要表达设计的思维过程)。第一部分的标题remake,用影像做monograph就是一种通过remake来create的过程,是对电影边界/学术边界的探讨,也是对跨学科可能性的一种新鲜尝试,至少我看到了“电影-建筑”跨学科的新鲜方向(建筑学科并不仅仅是设计房子,它包含的是一切关于“架构”as a movement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