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雅的女同电影。最后她留下文学史上的不朽诗篇,她在里约的海岸线挽住一段段月光。南美风情真是旖旎如画。 |
|
女主角决定这部电影的成败, 奥图太赞了. 电影名字不错, 配曲不错. |
|
诗人的情怀,片尾已经泪流满面。想起Lota在见Elizabeth前,Mary告诉她Elizabeth很危险,曾有个男孩对她疯狂,最后写了封信给她告诉她“Go to the hell,Elizabeth”,然后自杀了... |
|
服装太好看了。。。 |
|
“if I don't have what I want, I'm lonely and sad, but if I do have what I want, I'm sure I'm going to lose it. And the waiting is unbearable." 你走了真好,不然总担心你要走。 |
|
两人关系明显不对等 lota太powerful 虽对bishop万般呵护 但鲁莽毫无洞见搅入一滩浑水 bishop纤细敏感 看事情很本质 但缺乏在政治和文化中周旋的能力 难以支撑lota 表面上她们政见不同 但何尝不是lota善妒欲与bishop比肩 而bishop根深的冷漠源于相异的成長环境和文化根基 开篇的诗原来是最完美的注解 |
|
诗人的生命是如此丰盛,无法框在一段感情里写遍,即便这段感情贯穿了她生命里许多时光,能梦回童年阴影,试图囊括她前后生命,但总归面向太窄。而要说这段感情成就了诗人的成熟,又好像对这份爱的界定过轻了。它是一出单截出几分钟的内容就能让你无比向往意蕴涵广的戏,仿佛在巴西的夏日里蕴含了人生最终极丰盛的秘密,却在串成线时丢失了它的指向,失去了多重的可能。在巴西山头的别墅写作是如此诱人,回到城市,回到纽约,那一个小方格,窗外永远的消防声音,的确教人泄气。好在知道诗人最终还是在靠海处置房居住,她的灵魂在波涛深处,她的诗也在那儿。这么一想,电影开头那次渡海,倒又添加了几分意思。 |
|
想起简祯的那一句:“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
|
女人的世界有生机又平静、美好。 |
|
三观,三观,三观!除了三观你们还剩下什么???
大家都盯着三观,个个都是道学家的模样,我只看到了爱。 |
|
Still Alice里Alice演讲前引的就是Elizabeth Bishop这首"The art of losing isn't too hard to master" 那里觉得切题 却没想到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写出来的 直到死去都没有解开的误会最是难过啊 |
|
女二太丑,不忍直视。又丑又渣! |
|
很美的女同片。她们在里约的时候内心在惊呼我也去过呀。表演和摄影都很棒。 |
|
我果然是欣赏不了这种电影。眼光太短浅,又毫无艺术细胞。你们都不要Mary,那么就给我吧····简直被气哭惹 |
|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这么多事物都有意消失,那这样的失去就不算灾祸。每天都在丢失某些东西,接受掉房门钥匙时的慌乱、虚度光阴的不安。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然后试着丢失得更远、更快,地址和名字,你本来要去旅行的地方,这些都不是什么灾祸。我弄丢了我母亲的手表,瞧,还有,我三件祖传物品中最爱或次爱的。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我失去了两座可爱的城市,甚至更多,我曾拥有过的领土,两条河流,一片大陆,这些令人怀念,可是并非灾祸一场。即使是失去你,那玩世不恭的语气,那我深爱的姿态。我不应该撒谎,显而易见,失去的艺术并不太难掌握,尽管它看起来,写下来,像是一场灾祸。—— P.S.:伊丽莎白·毕肖普写的《北方与南方 / North and South》获得了普利策奖。 |
|
前半段简直就是 我的土豪女友 |
|
服装好,建筑好,室内好,诗人作,可诗人不作怎么成诗人嘛。 |
|
Paterson之外另一部我可以看很多很多遍的电影。 |
|
女人们一旦相爱起来真是轰轰烈烈,尤其是女艺术家们。她为她在山顶造看得见最美风景的工作室,她以诗回报。巴西的乡下真是好美,摄影、配乐、演技都是一流啊~像一部美丽而优雅的诗篇。 |
|
审美真的很棒,以及,还是觉得抵达月光的翻译更好。开始以为称呼Mary只是自己的Roommate真是渣透了,但居然是真爱。 |
|
詩人是觸媒,喚醒你;是火媒,引爆你;的涉險性格,撲火基因。韓波、聶魯達、畢肖普的旅行傳記電影都是這個思路。但電影裡的巴西實在太美了,足以使人原諒一切,包括那鄉愿的原諒自己。 |
|
親昵,親昵,情人們整夜黏在一起,在睡夢中她們一起翻身,親昵得像一本書的二頁紙,黑暗中閱讀彼此,彼此了解彼此的了解,知悉你的心你的玉體... |
|
建筑师好牛屄+bishop好带感+奥斯卡尼迈耶的房子 |
|
lota的爱打开了bishop也桎梏了她,一个过于自信随性一个敏感脆弱,lota觉得自己是支撑bishop的是付出的一方,苛责从来没有听到一句我爱你,可是给你写的每首诗都是在说爱你啊,取材挺好,可是两个演员之间没有那种打动人心的火花感,米兰达是美的,白的像月光。 |
|
卧槽这片全程高能连窝这个天生没什么三观的人都惊呆了…然而除了拍摄和配乐 故事并没有讲太好 同时传记也没传好因为和实际情况差的挺多 |
|
太贱了!!!!!看有钱T婆如何组建后宫的!!! |
|
月亮的意象贯穿全片,不知道Lota设计的弗拉明戈公园里,灵感来自月亮的灯柱是否还在?看到伊丽莎白·毕晓普翻看罗伯特·洛威尔的《生活研究》时,顿时感觉被荣格的共时性击中,之前在网上下单了这本诗集中译本,今天刚刚拿到。 |
|
两个都渣 |
|
看吧,没有男人参与的女人的爱情故事一样充满了矛盾挣扎背叛别离痛苦,这是人性,人类爱的能力从来都是这样复杂。有思想有才华触感敏锐充满棱角的人注定是要经历更多的曲折,也释放更多光芒。同样相对平庸一些的玛丽就能拥有,或者说能够接受平静和安然。整个电影美极了,女主也美极了,美的像极了片名,像极了诗篇,像极了时而悠然时而哀伤的月光。 |
|
完美的演员把这一个有点疯狂的故事演绎的唯美而凄婉,南美大陆美的像一个幻境。但是这个故事很好的告诉我们,1. 不要跟前任纠缠不清,2. 珍爱生命远离高颜值诗人。 |
|
此外对我而言,爱情是必需品... |
|
不喜欢。人物关系明明很复杂纠结,只拍出一个三角恋的故事,作为传记电影没有关于女主更多的社会关系线,作为爱情电影没有更细小丰富的细节。女一女二的爱情故事继续复刻玛丽苏剧情,炸了山就为了给你盖房子,但却依旧限制你要求你说让你走就让你走,整个处理都没让人感觉到是爱情故事,非常奇怪。 |
|
3.5. |
|
最近在读的《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也提到过英语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就像书里所写,文坛忽略女性作家和诗人,摘去她们与外界的关联,摘去她们“非正常”的情感,隐去她们和其她女性的亲密关系,无论是否涉及性,把她们特异化,而如果真的去了解这些女性文学家的感情,会是那么丰富、敏感,甚至可以是出轨,是“不道德”的。 |
|
尽管前半段故事被剪得细碎而杂乱,但胜在后半段如水般的月光爱情,诗人是脆弱而绝望的,但是你将我从无尽的香烟烈酒里拯救出来,将烂醉的夜晚替换成旖旎的月光,里约的风景和热情一如既往,说实话,有这样的风景美人在怀,从此君王不早朝 |
|
很渣的开始,很深情的结束。才气和人品有时候就是不会共存的。 |
|
我还是喜欢另外的译名《握住月光》。唯有孤独,恒常永新。 |
|
Elizabeth Bishop |
|
On mubi. 同性之戀比異性之戀還要痛苦萬分。 |
|
The visual languages were lyrical enough to deliver the bittersweet emotions of love, along with extraordinary shots of Brazilian landscapes. The problem is idk the real story, at least all the three characters in the movie are kinda shady..."the art of losing isn't hard to master". |
|
失去的艺术并非难以驾驭。作为传记+同性题材来说,水平还是中上层的。 |
|
诗人的敏感度是与生俱来的 |
|
南美洲,天堂 |
|
懒得吐槽和气哭了,就看着玩玩吧 |
|
意境很美。渣不分男女。 |
|
爱不是占有,不是责备,是帮助,是自然而然与对方融合的生活。然而人总是追逐自己控制不了的,这是天性。在罗塔说,她接受一切,不需要占有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人间绿洲。但她最后还是求而不得,死在了爱人的沙发上。她们同居的第一天炸了山,说给你修个工作室的时候,我真觉得是生命里的阳光来着。 |
|
人物们的脑回路令人费解,建筑师前期渣得不忍直视,两人没有cp感,感情来得莫名其妙。不过画面很美,音乐也还不错…(不推荐悸花字幕的版本,翻译用力过猛,过度发挥,导致中文比英文难看懂) |
|
巴西很美,洛塔建的家很美。爱情都是灾难。一个女诗人的爱情故事,这电影围绕这个编织,将各种细节和情诗拼贴到电影要制造的故事中,真是个灾难。影片开始和结尾对着洛维尔朗读《失去的艺术》,大概是说所有情诗都可以挪用给不同的情人。毕肖普的演员太漂亮太苍了。不过这个巴西电影对毕肖普算留情了。 |
|
高虐白学片。Lota这样的完美女朋友谁不想要一个呜呜呜呜呜(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狗血的命运 Elizabeth本人真·人赢)女主演技+坐船旅行+完美巴西风光片给到五星。至于overdone的部分……能够理解电影的表现手法,已经能保持了适度的克制>< |
|
虽然有点无法get罗塔作为一位女性但却如此强烈的男权风格 但这是传记啊 真实发生过的人物和事情 还是很欣赏影像的氛围带给人的那种情绪的波动 爱情的牵挂同时又是束缚 艺术家的才思往往迷乱却又真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