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自吹自擂,但DUNE這企畫的傳奇性確實夠有料讓佐杜洛夫斯基大吹特吹。這組團隊雖然沒拍成電影,但分開後斷斷續續的創作都大紅大紫,異形成了電影經典,墨必斯成了漫畫高人。如果當年還年輕也還很便宜的他們一起搞出DUNE,是不是星戰異形以降的科幻影史都要改寫了?當然,這是逆推後來成就的妄想了。 |
|
希望在某一个平行宇宙,这部属于未来的片子得以问世。祝福他们拥有一个更加绚烂更加辉煌的电影史。 |
|
好好看啊。不过容我黑一句,佐氏《沙丘》如果真的拍出来,肯定不会有这部纪录片来得有趣吧 = 。 = 反倒是这个生动刻画了梦想家和一部不存在电影的电影让观众对那个永恒缺失抱有了无尽且完美的幻想。 |
|
漫画大神墨比斯,嬉皮编剧奥班农,造飞船的福斯,吃麦当劳的pink floyd,一分钟10万美金的萨尔瓦多达利,异形之父吉格,哈克南音效师magma,大胖子奥森威尔斯……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终将相遇的故事。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改变这个世界,而他创造一个宇宙。 |
|
佐爷构思的那个宇宙长镜头如今被吕克贝松在超体里用CG动画完美再现了!!!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佐爷实在是超前了30年!!!看看他组的团队,尼玛太NB了!全是我的本命啊!!没拍出来真是太可惜了! |
|
这几天的阴霾(尤其是昨晚的女人步上楼梯时)一扫而光:彻底被Jodorowsky治愈了啊!他一个个攻略那些奇形怪状的天才们的过程太搞笑太有爱了哈哈哈~找到那些保持自己的mind在expanding的人是我人际交往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
|
不存在的電影都從屬夢的領域。那又如何,夢想也可以改變世界。 |
|
最伟大的失败品 |
|
如果这片能拍成,大概是什么样子呢?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米克贾格尔、奥森威尔斯甚至达利的加盟。吉格的设定。当然,也仅是假想。艺术家终究要向资本低头,这就是电影的资本性吧。 |
|
就像最后主创们说的,虽然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没有拍成,但是,以后的每一部科幻类电影似乎都在说“我是沙丘” |
|
本来还以为是部讲述一群沙丘原作真爱粉们挣扎拍片失败的故事~不好好看英文标题就是不行=-=~电影筹备全过程基本就是个小邪教教主如何跨越大洲大洋诱骗各路不靠谱奇人掉坑~要是拍出来就能看到达利演电影了~其实这片有大厂投资才奇怪~以及,林奇被黑死了~导演talk说了Jodorowsk和制片的真爱故事,好治愈~ |
|
在豆瓣上标记过的纪录片不少,能看哭的却也不多,这部算是其中之一。本来是一个水瓶座天生就应该去完成的诡异工作,结果梦断好莱坞。艺术从来没有错,错的是善于妒忌和拜金至上的体制。那要妥协吗?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到底愿意成为耶稣还是犹大。富有激情,十分神圣。 |
|
佐杜洛夫斯基把钱拿出来那一段挺动人的 |
|
老头说他想拍一部让观众看着就能感受嗑药感觉的电影……啊,放心,后人帮你实现了好多部,太多部,多得都有点烦人了 |
|
暮年的佐杜洛夫斯基拿着故事板,让我看到了“激情”这东西是一辈子的。每个大师都有一部没能拍成的电影,没拍成又如何,那会变成一个封存的梦。庆幸的是,他已经让《沙丘》的文字变成了视觉化的故事板,其概念也影响了后世科幻片。“我会死去,他们会拍我的电影。”看到这句还是很桑感… |
|
当看见佐杜洛夫斯基气愤地拿出一沓钱说是狗屎后迅速陷入茫然的眼神,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沙丘》未能拍成给他带来的巨大遗憾,以至于后来大卫·林奇拍砸后他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兴奋,这些情绪的起伏都是一个艺术家在创作时付出全部精力的结果,值得欣慰的是《沙丘》虽未成形,但却影响了后世。 |
|
Jodorowsky编剧执导、Dan O'Bannon特效、Moebius和H.R.Giger艺术指导、Pink Floyd配乐、Dali、Orson Welles主演。看看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大神妖孽,我能感到纪录片中所有人深深的遗憾,因为我现在也是一样的心情,一部或许能够改变科幻影史、甚至电影史的作品,最终因为资金胎死腹中。 |
|
关注旷世奇片之【死】。“Bigger than 2OO1” 这是一部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但它却永远也不会被我们看见,仅仅因为1500W。看完之后估计每个人心里都有模糊的影像,被佐杜洛夫斯基的梦想和激情震撼,同时也为世界感到深深遗憾。现实永远是现实,特别是他想控制电影的野心,太难实现。 /8.5/ |
|
本来没拍成就已经够可怜了…… |
|
Coolest film I've seen this month. |
|
2.5。作为纪录片,居然完全用狂热的情绪代替了事实和逻辑,要知道堆砌各个领域的精英,绝不是佳作诞生的充分条件。电影是集体的艺术,尤其对于这种大体量的商业巨制,更不能尽是导演的独裁统治,需要制片人来权衡预算和创作之间的关系(资本不认可你的计划,不代表资本就强奸了你)。这片更像是对一则影史轶事的过度神话,浓墨重彩地渲染艺术家们荒唐的才华。《沙丘》的前期工作或许滋养了众多好莱坞电影,但把这部夭折之作抬到《星战》的高度,未免也有些言过其实——未完成品终究是未完成品。看到佐杜说为了电影愿意砍掉一只手,我突然就想起贾樟柯在《十三邀》里讲:如果有一个人说电影是我的生命,那我基本上不跟他来往。 |
|
要想照亮别人,就必须燃烧自己。也许百年以后,人们不记得佐杜洛夫斯基拍过什么了,只记得他有一部没有拍出来的片子,《沙丘》。真影迷应该给喜欢的导演搞上这么一出好戏,那些没能拍出来的电影们。 |
|
1.人生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灵魂。2.对我来说,电影是一门艺术。3.这部电影必须是我梦想的样子。这是一个梦,不要改变我的梦。我要拍20个小时。4.在我们口袋里的魔鬼,钱没有任何内在。电影有一个心脏(BoomBoom),有思想(herrl),有力量,有野心。5.我感到快乐,因为大卫林奇的电影太糟糕了。6.宇宙超长镜头,滴血生子,航空器像小鸟那样,长枪要塞,片尾是全屏幕的蓝色。7.这是我电影的目的:开阔所有的思维。8.如果有太多的尊重就不会有孩子。你得撕开衣服强暴她。/9.梦在梦的形态里可以充满激情,实际上做成现实却不见得那么美,即便有众多划时代的设想。10.我没有被说服的是:星战、异形、银翼、黑客帝国,都能被溯源到这部从未降生的《沙丘》。我认为那些点是源自发展的从业者们。世上没有极尽伟大的作品。 |
|
电影片头引用了奥地利心理学家Viktor Frankl的一句话:"What is to give light must endure burning.",这也是对Jodorowsky的注脚吧!看到最后觉得非常感动,"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ind everyday!" |
|
热血cult片电影人的组团之行。从其对后世的影响看来,好的艺术作品是完全可以超越其形式而延续自身的。不知为何又想到《Southland Tales》了 |
|
《沙丘》和弗兰克·赫伯特其实蛮可怜的,作为科幻史经典奇葩一朵,本可以在影史也造成同等的影响力,可惜阴差阳错,从本文之中衍生出来的一切超前概念和具象化狂想都被后来者偷师。而自身的三次影视化均以失败告终。佐杜洛夫斯基还健在,那个时代将他拒之门外,希望这个奇迹时代能带来的挽留还不晚。 |
|
艺术家真是聚集了各种weirdo和萌点,配乐特逗B,如此伟大的拍片计划好莱坞也是醉了,对比前几天看的frank有异曲同工之感哈哈~ |
|
从来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 |
|
艺术家都是让你五体投地的疯子。佐杜洛夫斯基对电影的虔诚会感染每一个人,不一定每个电影人都要像佐杜洛夫斯基,但每一个电影人都应该胸怀这般做电影的精神。这部纪录片本身也很棒,筹备《沙丘》的传奇故事让人惊叹,佐杜洛夫斯基没有拍《沙丘》,但是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沙丘》无处不在。 |
|
四星半;一部令人热血沸腾且无比感怀扼腕的纪录片;难以置信的阵容,令人震惊的想象,蓬勃饱满的野心,一往无前的勇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显然好莱坞深深惧怕改变影史进程的未知事物;佐杜洛夫斯基真是一个想象力、精力与其才华相得益彰的导演,片子十分精彩有趣! |
|
Jodorowsky是一位精彩的受訪者,他回憶往事七情上面,最重要是仍保持着一份對電影的赤誠:電影看的是心,是想法,是靈魂,而不只是金錢。導演也很用心,但用動畫重組電影難免看至中段時有些悶場,那又何妨 |
|
鼻祖 一种热爱 |
|
你几乎每一秒都能感觉到佐杜洛夫斯基的激情,回忆【沙丘】的前期筹备过程,那些具有开创性意义后来被很多电影借鉴模仿的分镜头动画,那种理想化的艺术创作,最后却因为纯艺术化不肯妥协在好莱坞找不到五百万的资金而项目流产。当他谈到金钱和电影的关系,想必每一位艺术家都会很赞同。★★★★ |
|
实在是影史上的一大遗憾!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和精力,各种设定实在是太棒了,如果拍出来,一定会像星球大战那样名载史册,但无奈仅仅因为资金的原因不得不太监并让给大卫林奇,虽然大卫林奇亦是位好导演,但是他却没有佐杜洛夫斯基的cult片功底,总之。希望他下辈子,能圆了这个梦。5星 |
|
反正没拍出来怎么吹都可以 顺便可以拉上达利和奥斯威尔逊装逼 一亿刀预算反正不上税 不过想到1984大卫林奇版Dune拍得如此辣鸡 感觉这种吹牛逼大概只存在于cult片里边吧 顺便 cult是个垃圾桶 什么都能往里塞 拍好了就是神作 大家看不懂就先锋电影 拍垃圾了还可以像艾德伍德一样再卖一轮情怀。。 |
|
无法想象在佐杜洛夫斯基的片场工作会多有趣。 |
|
传奇的艺术家,伟大的电影战士,留下的不仅仅是庞大的想象力遗产,更是一笔无价的精神指引,超越时代至今。看到为夭折“孩子”而愤怒的佐杜洛夫斯基,不免动容,而后坦然的面对,更显示出了一种战士的伟力,追求艺术道路上至今野心勃勃的老爷子,真猛士也! |
|
老实说一上来的观点我就不认同,“电影是艺术,不该是工业”我觉着正相反…片尾也证明了,漫画才更艺术,一个需要一堆人才能完成的东西,艺术纯度怎么会比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东西高呢🤪(真心的,最近几年我在漫画世界获得的美学冲击远多于电影),虽然老爷子品味和想法卓绝,超然于世,激情无限,但我也不觉得这版沙丘变成胶片后就能比纸上的画更美好…毕竟电影在开拍前都是100分,而电影制作的过程往往就是在减分,这才是日常现实…更何况是那个技术受限的年代呢。当然,我总是乐于远观欣赏一个人的疯狂和偏执的 |
|
在佐杜看来 艺术优先于技术 于是特效指导选择了欧班农这个“博学的疯子” |
|
每一部电影的幕后都有一个电影般的故事。创造《沙丘》的迷人过程结合着佐杜洛夫斯基不浮夸的傲气,成为了超越作品本身的存在。它曾注定是小众的邪典,最终却化身为主流科幻取之不尽的宝库。富有野心的电影人不拍电影也会成功,没有野心的电影怎么拍都是失败。 |
|
纪录着七十年代最牛逼的科幻团队 邪典疯子 沙尘暴级别的艺术家 妄图席卷科幻电影史 最难得的是看到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子饱含热情对着镜头大嚷自己疯狂的ideas 这群有为的年轻人在三十年前就已为科幻大门铺好了垫脚石 在此跪拜没拍出沙丘的疯子佐杜洛夫斯基 |
|
老头子说英语太可爱了 片子里他说为了拍电影如果叫他失掉一只手臂他也愿意的时候终于知道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了梦想做到这一步的。 |
|
真正把《DUNE》拍出来说不定也没这部纪录片好看,伟大的臆想之作。 |
|
又名《旷世奇片之死》……《沙丘》的美术设计太好看了!老爷子很生气,因为没有资金,伟大的点子永远只是个点子。遗憾当然遗憾,但是没办法啊。 |
|
電影沒做成,但是佐爺團隊的dune的各個元素散佈到後續的作品中。 |
|
达利、莫比斯和丹·欧班农早就归西,H.R.吉格今年又意外离世。。。
既然影视圈里老是提这事,为何不趁着佐老爷子还没挂再重拍一部? |
|
老头真是有活力,心态超年轻,说起喜欢的东西来还是这么开心 |
|
我的豆瓣好友评分9.8,昨晚重新看了一遍,导演的确有激情,也很纯粹,真是法国人的浪漫,把科幻电影当艺术作品在做,和豆友的看法相反,这样的电影计划胎死腹中才是可以理解的,真拍出来,或许是一部杰作,更大的可能是一部小众口味的邪典片。导演的执着和才情让人赞叹,但视金钱如粪土,完全不顾投资回报,指责好莱坞的制片人只让他拍一个半小时,而他要求电影时长是10个小时20个小时,要拍一部让人有幻觉感和前瞻性的电影,资本没有为理想买单的义务啊,科幻片本身是高投入高风险的影片类型,完全无视观众体验和投资人的回报,应该去拍构思精巧的小成本科幻片啊 |
|
大家动不动“最”的,感觉中二得很可爱。看过的佐杜片和本片差不多保守。一种感觉是持续地漫溢的疯狂是另一种持续的保守,就像总想搞个大新闻吸引眼球的表现欲一样,重要的是是否真正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反叛。另一个感觉是喜欢凑名人当演员是什么癖好,有点像喜欢报一些菜名搞一些排名凑一些big names,彰显自己能够获取资源进入了名流圈的特权。无论如何,当然还是有一点期待这部没被拍出来的片子的。 |
|
即便隔着屏幕,也能被佐杜洛夫斯基的狂热所触动,他像自大狂、先知、圣人一样,说要拍改变世界的电影,要开启人类的心智。他称自己的团队为spirit warriors。他选择每一个团队人员的过程都是如此的戏剧和出乎意料,“就是他了!我需要他!”,这些人包括墨比斯、ChrisFoss、O'Bannon、pink floyd、magma、H·R·吉格、他儿子、达利等等....在解释对原著的改编时,他说他was raping Frank Herbert...with love!当这个梦一般的项目幻灭以后,他被“战士”们带去看大卫林奇的dune,他很开心,因为他看到大卫林奇拍得很糟糕。而他的dune就像他的dune中的paul一样,虽然被杀死,但却出现在无数其他的电影中,喊着i am paul! i am pau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