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人应该庆幸自己对现如今的教学现状还有反思,中国的高校呢?从上到下就想着搂钱…… |
|
哈佛一出,誰與爭鋒。免費教育,南柯一夢。派對大學,紙醉金迷。深泉學院,樂在其中。 |
|
高等教育的使命不是职业技能培训,而是人格的培育、视野的扩展和人生意义的求索。 |
|
很少看纪录片,关于美国教育的。我始终不相信线上教育会取代面授教育,就像电子书永远不能取代纸质版 |
|
很有啟發的一個片子,能直接剖析他們的種種問題,我們呢?尤其是free的那個,學生組織發起并持續,還有非大學教育的創業,我們最好的學校也有孵化器,但本質是不一樣的。其實中美教育最大的差異已經是老生常談,無論是對人還是對體制,放在國情,我們只能一聲歎息! |
|
飞机上看的纪录片。建议每个对留学美国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看一下。片子讨论了美国大学系统的疾病:高昂的学费,精英学校竞争目的就是追求prestige,以及免费教育在21世纪的不可行,还有深泉学校-(八卦该校都是帅哥)Going to college has become another way to avoid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
|
前段时间贫困地区平板联网上课的案例基本就是重蹈美国十年前的网课覆辙。教育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机械灌输实现,不管方式方法多先进,人本永远是核心。新世纪20载,我们后来居上的经济实力和依然狭隘的认知视野,让这部纪录片双倍的发人深省。 |
|
问题算是解释清楚了,秃子头上的虱子... 。4.5星推荐。 |
|
学费确实应该是tax payer的一部分 美国教育也许不再全面领先 但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依旧在 结尾的网站更是宣传+实战的完美结合 |
|
拍的不是最好 但话题值得思考 |
|
food for thought |
|
中国的孩子还在为去美国念书而努力。美国的高等教育却更中国的高等教育一样,成为了高风险高投资的项目了。 |
|
拍的不错!有广度有深度,优秀的哈佛大学,不能免费的免费大学,无法毕业的派对大学,静思己心的深泉大学,美国的教育体制良莠不齐,有一些潜在但却致命的问题,但整体来说还是比我们好的!中国加油! |
|
软广告 |
|
今天想安利一部纪录片《象牙塔》,整部电影围绕着美国大学是否“物有所值”进行探讨,也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高额的学贷危机、Party school、大学的“军备竞赛”、毕业就失业等等问题,当然也讨论了一些现代教育的论题,免费教育、mooc、社区大学,别具一格的深泉大学等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纪录片结尾提到“Critical thinking”是美国的建国精神,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
|
教育变革时,有大师的地方才叫大学。网络授课或许正在改变一切~ |
|
拍得太好了。
"We're students,not consumers." |
|
作为纪录片还是非常thought-provoking的,涉及了很多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大学的价值,party school,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贷款的崩塌,免费教育的艰难,线上教育的可能性……可能是因为本人上的综合大学、研究生学得也是liberal arts的缘故,本人并没有觉得大学可以保证一个好职业,学习的途径也远远不止大学一个,但大学确实激发了更多better myself的动力,养成了更好better myself的习惯,是无形的培养。所有带着投了钱就要有回报思想的家长,所有除了来上个课就觉得已经尽了全力的学生,所有享受着权利却不愿意尽义务的孩子们,所有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或者体制或者出身的人们,真的不过是spoiled。当你真的为了更好的自己和世界努力时,哪会有时间和精力抱怨和造反? |
|
问题说得还挺详细。 |
|
给中国的教育制度一些启迪 |
|
立意不错,就是讲的太混乱,杂乱无章,也不知道到底要表达什么 |
|
关于应该如何教育的纪录片,引人深思。 |
|
可能是纪录片的通病,说得比较零散。但确实还是让人对高等教育的费用病有了一个大致了解。Education is never free. The question is who is paying for that. 在没学习教育学之前,我是无比迷信在线教育的,然而我现在还是更相信面对面的教授和交流。教育学有一个观点,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交流方式,需要互动,在线教育在这方面还是差点,毕竟一对多,教授们顾不过来。然而中国传统的工厂式教学,就更谈不上是一种交流方式,只是纯粹的灌输。 |
|
中国的问题则是除了一类大学其他学校都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学校越来越商业化。20171029 |
|
大学扩张,高等教育商业化未来(现在)的中国也会(正在)发生,shady version |
|
美国的象牙塔在大学,但国内的象牙塔在高中,对于大部分中国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个浪费生命的好地方,是工作前玩乐的好借口,而大部分人也只有到工作后才理解自己曾经在教育上缺失了什么 |
|
占领校长办公室的CooperUnion的同学并没有给出学生方面能做出的改变的相关方案,把免费教育视为理所当然的态度让我反感...学生对社交生活的需求与趋之若鹜何尝不是大学开展军备竞赛的一个因素,只不过,少数人奢侈品的投资需要所有人来买单。 |
|
深泉学院培养学生自治很棒;美国教育贷款好贵,未来我们很可能也这样 |
|
Revolution is too early fo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
|
critical thinking |
|
触及很多重要现实问题,但是稍显凌乱,有点拼凑,而且B-Roll都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镜头,时间久了真是有点乏味。让“专家”来讲解问题也确实不错,但是诸多数据的呈现有点像新闻,而不是纪录片。不过确实引人深思,看完一把辛酸泪,让我反思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
|
反映了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严重问题,并以极端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好的、最坏的、最大的、最小的,以及最不清醒的 |
|
对做产品有启发 |
|
The liberals claim education to be 'free', however it is becoming unprecedentedly more and more expensive. |
|
资本主义对学生的“强奸” |
|
中美高等教育经济不同,中国的私立大学弱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的公立大学有着巨额的稳定的政府投入 低廉的学费跟生活费 更像一种福利机构 而不是盈利机构 中国的大学生与其说是投资 不如说是寄养。信息技术是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不过对于高等教育,在线教育不可能替代面授,因为大学给学生的远不止技能的培训 更多的是氛围和理念。 |
|
其实教育是多种多样的。教育的本质是探讨如何生活,探讨个人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而社会上的教育系统,是大多数人无法自由选择的。有一天人们可以去选择时,将会明白与得到真正的教育,那一天将比现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
|
谁敢拍一个中国题材的呢?:P |
|
批判性是美国的基石,这样的片子就是批判的体现,美国有这样的讨论可见其包容性。另外大学是不是等同于教育,这应该是问题的核心,如果你把大学做为对谋生的投资,而后获得更丰厚的报酬,那么你应该为此支付学费,但是如果大学是作为教化作用的布道者,传承一代代人类留下来的智慧,那么这是人权。 |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过中国的基础教育费用的确算得上是廉价,特别的大学教育。感谢国内的助学贷款,大学班上一大半同学都是借助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完成学业,这些从广东最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同学凭着教育彻底扭转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相较格外拼命的他们,我已经是个loser了。 |
|
国国都有本难念的经#教育 |
|
这几年在中国大学掀起的网上课程热潮,超星尔雅(例如学习通)、来自国外的MOOC(慕课)的诞生竟然是源于一场教育自救的国际性运动……
很多人认为教育问题,仅仅只有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但谁又知道,作为教育最发达的美国,大学助学贷款已经在四年前就飙升到一万亿,仅次于美国房奴的债务压力…… |
|
cnn film果然拍出来跟新闻的感觉差不多…… 还不如新闻紧凑 |
|
非常好 |
|
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What For” |
|
信息量還是比較大,呈現的面向也挺多,撕下了美國大學優績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綁架的神話,暴露出結構性問題和變化的可能性,大學體現社會的精神水平,大學的模式又會向下輻射影響基礎教育。美國問題雖多但能感受到在求變的內在能量和動力,Cooper Union的學生發言和深泉那個實驗確實讓人看到希望,歐洲一些大學相比就古板呆滯得多,以及某些國家學一些美國高等教育的虛妄糟粕(排名,重商重工,也很本搞不起liberal art的教育),內部阻力太大還難以產生變化,就比較bullshit。“我不關心你那裏畢業的,我關心你學了什麼,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想象,如何組織語言,如何行動,具有何種精神的強度和如何介入社會。” |
|
教育真的是太复杂了 不可能光靠“屏幕”改变命运…… 连大学生上MOOC的效果都不一定好 不过最重要的是 要给人以“希望” 这可能才是冰点周刊传达出来的意思 |
|
五年前的片子了,应该早点看。 |
|
教育是政治问题!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人——至少不是某个人——而是族群适应。
文明教化,就是在人的社会里,如何更好的生存。
至于创新什么的,是教育的副产品。
东西方教育对比,只有强弱,没有优劣!
|
|
2014/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