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一部无聊又有趣的电影,他妈的整整花了我三个月时间看完 |
|
北野武的第二部片子,也是首次掌镜的柳岛克己跟北野武的首次合作。从这里看,北野武的成型比大多数导演要早,第二部作品基本已经固定他的凝镜、断裂感冷笑话和无来由的暴力风格。前半段是糟烂棒球队的教练与自己雅库扎时期的故人冲突,队员远赴冲绳购枪寻仇,在那里遇上了好像被某种神秘力量推动的不暴力就无法存在的北野武二人组,冲绳的后半段对冷笑话的使用因加入了暴力的痛感显得效果好很多,最后队员驾车复仇的戏份体现出的“义”似乎日后只在《大佬》里有所再现(有趣的是北野武屠杀对头的那场戏里,墙上有个大大的“义”字)。邓肯在这里演的卖力,海里洗屁股什么的已经不顾形象了。四方田犬彦说冲绳一段戏透露出某种地方性的性格,也许是这样吧。虽然后半段糅合暴力、笑话和情义的拍法在当年应有创新,但跟《那年夏天》一样糟糕的前半段太减分了 |
|
北野武处女作《凶暴的男人》里棒球棒也作为重要道具出场过(不知道今敏看没看过),这次则以三场棒球赛作为开场、转变、落幕。剧情充满了不可预见性的发展,应该可以列到北野武TOP10里的作品。 |
|
球场局外人,爆头烟灰缸,喊名不带酱,双击酒瓶拳,花束机关枪,油罐冲会所,公厕大轮回;每天挥棒一百次,日常艳遇日常丧命……有趣 |
|
暴力,荒诞,性,压抑,打斗,枪。乱七八糟,以便秘开头,以便秘结束。北野武式的滑稽我真是接受不来。 |
|
《暴力团对策法》出台前的黑帮挽歌。冲绳集法外之地、世外桃源和军火补给于一体,依然是作为异域提供种种复合想像。除了机场/边境几乎看不到什么别的人类或国家机器,北野武很早就开始把日本作为一个后现代废墟来看待。结果是,在平成方才起步就为野球无能的废宅们盖棺定论:试图意淫仁义江湖,却总归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
|
①北野武演了个大佬,还是基佬。②北野武的第二部电影,已经能从其中窥出今后不少作品的影子,突然的暴力、荒诞的剧情,风格基本定型。③虽然是脑洞少年的无聊意淫但是这结局简直是卧槽了。④剧情,甚至是片名我都没大明白。 |
|
北野武在戏的后半部,起了一个镜子作用。他的性格和主人公完全相反。是个变态的性虐待狂。用暴力开口的人。最后杀人被杀。某方面来说,他其实表演的是主人公的内心妄想,积蓄着主人公体内的暴力。因此主人公有着和他一样的下场。这种隐喻很高超。了无痕迹。可能是因为来自北野武的即兴,或者说是无意识 |
|
北野武风格确立之作,沉默成为常态,暴力成为唯一的沟通手段,安静木讷的男主一次又一次的卷入各种突如其来的暴力中,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内心的不安与愤怒不断积攒,最终化为一场大火,将沸点推至极限,让人不得不怀疑,结尾的自杀式冲击是不是象征着大便终于出炉?这片子挺特别的,全片无配乐,台词都很少,故事性也不强,多半都是以滑稽景观姿态呈现的一幕幕闹剧:两次骑车被揍的黄毛少年,两次抡酒瓶和两次被揍的同伙,要求同伴与妓女做爱后又将同伴强暴等,诸多哭笑不得的场面,由微弱叙事线串联,连剪辑点都不是正常的叙事节奏,整体效果比较散漫且刻意。彼时的北野大概刚刚想到暴力与荒诞相结合的点子,但把控力还不到家,所以过多的荒诞和幻想让主题失焦,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感觉和男主一样,好像要说点什么,但是又什么都没说,无序且无意义。 |
|
北野贡献了演艺生涯中最精神污染的角色。 |
|
现实如此残酷,也只能在便秘一个半小时,幻想出来一个故事。含沙射影,娱乐的大众对冲绳岛驻军莫关心,北野武表演的老大(民族主义者),无力打倒驻军,即使推到了美军支持的代理人后会被后继弑杀,揭示岛内政治轮回往复的局面。结合安倍晋三被杀事件,可以说这部电影的隐晦预言被证实。另外,被享乐主义洗脑的大众,看似阳光明媚,实则如同在厕所一样臭不可闻的黑暗环境中生存而不自知,同时没有了反抗精神,只能颓废。94年的影片预言日本整体此后近三十年的低迷。 |
|
一般黑帮片拍的都是残酷世界里的社会人,无非是不甘寂寞力争上游打打杀杀纵欲淫乐之事。只有北野武肯让一群搅屎棍和儿童当主角,动不动就要召集100个坏人毁灭恶势力的老巢,果然是童言无忌。北野武的童心未泯和他游戏人间的态度是对武士电影枯禅宗的改良,虽然最后总离不开日本传统的“死”字,但那也不过是任天堂红白机游戏结束时GAME OVER的字幕而已。 |
|
片名其實不但點題,還可以對結尾進行一定的解讀。片名的意思其實就是10月份裡3:4的那場棒球賽,也就是主角拉屎的這一場。對於結尾的解讀其實可以有三種,第一種:一切都是拉屎時候的幻想。第二種:只是簡單的首尾呼應。第三種:爆炸之後穿越了時空,又回到了一切失控的那一天。但其實怎麼解讀都無所謂,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情就是很隨性的,甚至可以說是比周星馳的電影還要無厘頭,這種莫名其妙更是在北野武的角色出場後達到了頂峰。他真的是給自己塑造了一個非常莫名其妙的角色,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瘋,不知道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不知道是認真還是在搞笑,就做著很多莫名其妙的事,莫名其妙的打自己的女人,莫名其妙的用自己女人的身體騙了小弟的手指,連最後死的都有點莫名其妙。但就在這些莫名其妙中,你可以看出他已經顯露出了自己的風格和才氣。 |
|
被北野武mind-fuck了……恨 |
|
t42709ce48 |
|
石田百合子太美了,她和男主的爱情应该就是一年以后《那年夏天,宁静的爱》的雏形了,很美好。二者节奏也很像,只不过有两场复仇的高潮。是废材的厕所蹲坑梦吗?我不希望是,虽然是臆想就不会有死亡,北野武说过,“会选那种几亿度的高温飞速燃烧的人生。”男主臆想虽不飞速燃烧,但也滚烫。 |
|
棒球规则里到底有没有发生全垒打后低垒位的球员不能先于高垒位队友跑回本垒的条款? |
|
北野武出场后才渐入佳境。全片主体上还是脱力系喜剧的表现手法,于无聊日常生活中穿插怪异的笑点(比如被撞两次的金毛骑手和大智若愚地将枪支带过安检)和无由的暴力(酒吧老板岸部一德因为客人说厕所臭就对其大打出手)。而对性与暴力都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的北野武则作为简单电影符号而存在。他出场后,整个故事从漫无目的而乏味的无厘头青春日常中倒升华出了几分凌厉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变奏。看他絮絮叨叨地劝小弟切手指(不惜一根筋地让姘头和小弟上床),面无表情地做爱,将机关枪藏在花中却笨拙地走火,几乎让人忘了棒球队小弟复仇的主线。摄影上延续《凶暴的男人》大量使用定格镜头,但这片里更多是一种冷笑话式的幽默了,大概是北野武在漫才生涯中培养出的一种幽默感吧。 |
|
北野武作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虽然这次退居配角,但是在影像风格的摸索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很多后期的经典手法都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一些端倪。不得不说,北野武在自己作品的结尾的处理上总是能找到非常不错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最后高潮的一幕配合影片的英文片名实在是让我震惊。以及本片在结构上也有巧思,北野武始终会找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形式来承载他的独特表达。只是在这部电影里,他所饰演的角色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尤其是对自己女朋友的一些所作所为,让我还是有点,不对,是非常不舒服。当然这个极端的做法也很有可能是为了隐喻主角内心的意淫,是对其现实木讷的反向表达。另外谁来给我科普一下电影的中文片名是啥意思?实在是太奇怪的一个名字了,看完全片也不理解是啥意思啊。 |
|
用一个青年的无聊白日梦来给全片的逻辑定性,果然就可以天马行空随意而行。对比电影演员和贯口演员的身份标签,大概从这部《3比4X10月》(又名《沸点》)就可以正式开始了。前半段是十分无聊无趣的青年生活,后面北野武饰演的黑帮出现,才有了不可预见的有趣和令人期待的喜剧效果。
年轻时的北野武一脸无所谓的就把喜剧表演到位,果然是个天才。 |
|
美版蓝光 三星半~
北野武第二部导演作品
依旧雅库扎题材,但风格略沙雕,里面北 对那个女的“暴力”有些过头了...
石田百合子好可爱 |
|
北野武deadpan喜剧 帮派里的局外人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如果见不到北野武 乐趣就少一半 北野武将吴宇森电影复杂的男人情感全部简化了 精简到只用冰棍 |
|
北野武的第二部长片。比上一部的暴力更多了点荒诞的、反讽的东西。确立风格之作。 |
|
7.野武真的太能耍了!第二部作品就发展出了足够多的,其作品序列最显著也是最受评论界喜爱的作者风格。善恶皆行的青少年行为、浪漫与暴力同行的日本社会、大量不表意的日常生活行径、以音效来丰满观众对画外空间的想象。如果说凶暴男还是在自己喜欢的电影类型中做着个人趣味性的尝试,棒下不留情则将电影叙事做个彻底的个人化改良。|我觉得片尾梦回片头的结构象征着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发生的社会现象。当然他个人的阶段性总结《双面北野武》也这么玩了。柳岛克己水平还是挺高的,一两个镜头就能看出摄影的叙事功力来。 |
|
和上一部一个路子嘛其实,喜剧成分更多,故事和演员都更倾向于这个调子。 |
|
三星半。虽是面瘫黑煞星的第二部作品,但所有的元素都包括了。 |
|
出恭与入恭!简直是狂赞,那些细小缺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再次对北野武的萌点感到深不可测啊!本人已是多年的脑残粉了,不解释,力荐~ |
|
依然是没看懂一头雾水,但是这个导演还是我喜欢的啊! |
|
将长枪包裹在一丛花里,前去复仇,也就是北野武能想到,也许是取材于枪炮与玫瑰的灵感。强奸既是他反复运用的剧情场景,也是他想表达的一个重要意象,发人深省。当然,也许他用这个意象,并没有想得那么深,就是逗观众玩,谁知道呢? |
|
这部电影比较一般。我是说,在北野武自导自演的电影里面。 |
|
北野武风格初成,能看到后来电影的不少影子。北野武再次挂掉,第一次看到没有久石让配乐(根本没有配乐)的北野武。如果有石田百合子那样的妹子看着我踢球,我的各项属性值也一定能加双倍提成! |
|
7/10.这是北野武自编自导的头三部电影。
在前两部电影中可以看出作为作者电影,北野武可以为所欲为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是第一部中粗鲁任性的警察,还是第二部中与黑社会分子混在了一起的业余棒球投手,都是反社会反秩序的代表,那种突如其来的暴力代表了冷漠的拒绝,但那种玩耍和胡闹感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这两部电影都有着相似的节奏问题,剪辑的不精准带来了理解上的混乱,或者可以说是剧本表达的问题。但其实其中也有不错的段落,比如《凶暴的男人》中那段追逐犯罪嫌疑人的长跑段落,《3比4X10月》中开始与结束的微妙变化,暗示着整部电影可能只是男主的便中迷思。这说明第二部电影比第一部有了进步,同时,北野武也在一步步的后退,在第一部中是主角,第二部就变成配角了。 |
|
有意思,相当有意思。不阴郁,不造作。夸张但能及时刹住,踢开严肃和漫画,反又拉回来安慰。个人符号颇多,不令人生厌。 |
|
牛逼吹得有点过了。。 |
|
北野武早期的电影,虽稍显混乱但个人风格已经养成,达到沸点的结局不过是少年的茅坑梦,生活还得继续。 |
|
我操笑屎我了。可能是我看过的北野武最好笑的一部电影了吧。 |
|
终于get到了一次北野武的冷幽默,不容易,此片值得一看。北野武骨子里实际是低级趣味的,早期作品还没有那么放飞自我,毕露无疑后真的让人生理不适。他的套路:毫不介意使用暴力的“大佬”十分有型,偶尔行为古怪,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幼稚的小孩子,看似傻乎乎的其实大智若愚,最终却让观众发现其人并非大智若愚,而是真的比较蠢,不是被自己的愚蠢作死就是以一种被赋予滑稽可笑色彩的武士道精神做出自我了结。片中角色笑得实在猥琐,令人生厌。看北野武拜访黑泽明时询问电影剪辑如何不显得呆板就能知道,他的个人风格完全是技术水平粗拙的表现。他用法斯宾德式的人物静态pose和帕索里尼式的打破第四堵墙来掩饰自己基本职业能力的匮乏。他像是东方的科恩兄弟,但是各个方面都次了不少。 |
|
影评里有句话说北野武的电影是滑稽不是幽默。真是一点不错!凌厉木呐暴力的滑稽片 |
|
脱力又脱线,精分欢乐多. |
|
果然很北野武😂人设和情节都很荒诞甚至“无聊”,不讲表面逻辑,但又令人特别想知道后续。暴力血腥暴露却不低俗,而且幽默,有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推进,结尾有点神,是便秘时的幻想还是?令,那片种满天堂鸟的地真美!不愧是北野武。 |
|
人真是神奇的动物,就这么待在一块,玩玩棒球、吃吃冰棍、做做游戏(《奏鸣曲》)、打打篮球(《大佬》)、玩玩冲浪(《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就成了生死之交。 |
|
北野武很擅长表现小人物不拘言笑的辛酸。不过,片名是什么意思呢? |
|
北野武早期的电影真有意思 缓慢的节奏却一点都不沉闷 滑稽式的讽刺 充斥着整部影片 尤其是将喜剧跟犯罪这两个我最喜欢的片种融合在一起 再加入一些性与暴力等元素 构筑出了一部完美的荒诞讽刺犯罪片 |
|
花丛中的大炮,哦也!!!再牛逼的肖邦也撸不出北野武的嚣张呀!!!好一出色彩斑斓的黑帮即兴幻想曲!!! |
|
北野武很早就在电影埋下了那种突然爆发的火种 |
|
不懂棒球術語,跑去戲院售票口買票,跟票務人員說,我要一張三之四乘十月。票務人員一臉狐疑反問,是3比4吧?真尷尬⋯⋯ |
|
北野武導演的第二部長片。開篇你以為是一部青春棒球電影呢。那時人狠話不多的北野武演技也還有點“稚嫩”,但他的“狠”和黑色幽默卻一以貫之哈哈哈哈 |
|
北野武就是牛叉! |
|
北野武。哈。 |
|
看到是有关棒球的我就觉得没意思=不过里面的妹纸很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