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领新酷儿浪潮的里程碑电影。从先锋实验的“毒药”到娴静优雅的“卡罗尔”,托德·海因斯的电影就像拥有自己的年轮,见证了一个叛逆青年如何平和下来、步入中年中产的全过程。 |
|
监狱部分的戏非常棒非常!堪比雾港水手!简直可以列入同志片中的经典!!! 结尾太让人心碎了 |
|
作为新酷儿电影的扛鼎之作,托德 海因斯当年展现了一种新锐先锋的光芒。对于同性情欲的呈现,也实在美妙动人。这样一看,当下的queer cinema整体都是偏homo-friendly的,对于queerness的呈现倒是不如当年。 |
|
有机会一定要看一看《鲜花圣母》 |
|
表现主义-纪实-后现代,Each man kills the thing he loves,孤独到哪里都一样;个人感觉比《雾港水手》更具让·热内范儿; |
|
探讨了 同志相关的内容。91年的老电影了。其实看看影评就差不多了。 |
|
8.5 同性恋的所有元素都在这里了,敏感特质的童年,情欲撕裂的青年,以及对中毒后的中年,还有不存在的老年。三部短片同时做到风格分明和实验性,剪辑上将同性恋的不同时空进行了交叉,这些印记存在于每一个酷儿的时空和血液里 |
|
勉强两分。三个交错剪辑在一起的短片,一个是狱中男囚之间的隐秘性关系,用的是60年代保罗·莫里西那批人的地下同性电影的俗艳风格;一个是飞翔着失踪的别扭男孩,用的是埃罗尔·莫里斯那种采访式纪录片风格;一个是误饮了被提取的人类性欲液体的科学家变异并传染麻风,用的是《天外魔花》那批五十年代科幻片的手法。从技法上说,本片模仿的很逼真,但这三种被模仿的类型本来就不咋好看,譬如老科幻片里粗劣的化妆特效跟单薄的叙事,全片唯一亮点是狱中那段被囚犯们霸凌时飞扬的视觉呈现(这部分是改编自热内的《鲜花圣母》吧?)。这三个故事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点,大概都涉及了被压抑、污名化的欲望最后爆发。三个故事的文本都挺单薄,彼此间的关联也比较浅层,托德·海因斯作为一个视觉设计的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脑子的逻辑欠缺明显,干编导费劲 |
|
Hero-Horrow-Homo。三種風格都極喜,花園和監獄,賈曼和熱內。 |
|
零散的多线叙事看得太催眠,结尾的高潮cult到你的胃,实在够恶心的。监狱那段具有一种颓废肮脏的美感,压抑的欲望,昏黄的光线让人想到雾港水手,本片唯一出彩的部分 |
|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双目灿灿,郎艳独绝,
二手香烟,唇间流转,
鲜花唾沫,甘之如饴,
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创伤之处,艳若桃花 |
|
就监狱那段故事有点意思... |
|
4.5海因斯用“毒药”暗喻了人性的欲望,用新闻纪录片风格、50年代B级科幻电影风格和新时期酷儿电影的风格讲述了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故事,但三个故事的内在都是统一的,在电影开头其实还有一个偷穿女装被父母看到批评教育的情节,海因斯要告诉观众欲望本身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可耻的是以文明、权力去嘲笑、去规训欲望,遭受校园暴力的小孩为偷情被发现的母亲复仇、科学家被性欲控制腐烂后被追杀、监狱中充满虐恋的故事,曾经的侵犯让他们丧失了自由,海因斯为被伤害的人证明,让·热内的观点也在电影中处处显现,爱情本身就是危险的,因为在某些人看来,爱是需要被怀疑、被隐藏的,但文明本身是不是更值得怀疑呢?如果我们不能正视欲望,自由又是什么呢?死亡如果是因为爱,那么那也是美丽的吧 |
|
A man must dream a long time in order to act with grandeur, and dreaming is nursed in darkness 三个故事,三种手法,很诡异,很好看,但是看了影评发现,很多东西还要细看... |
|
很私心的五星。托德在这部电影里显示出的才气真的太大了。看完就像蹦哒了3个小时,从爵士到霹雳 所有会的舞蹈都跳了一遍。 |
|
剪辑在电影里也是一种剧作的体现,这一点在这部电影里被详尽的表达,基于自编自导,托德海因斯十分了解自己创作出来的三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如何通过剪辑来结合在一起,到了电影的后段三个故事的交叉共同收住了本片。除此之外摄影也十分优秀,首先为每个故事风格使用了不同的镜头语言,其次在关键情节的表达上机位、镜头内部的设计都十分精妙,这部电影尽管纷杂,但是可以感觉到创作者背后十分纯粹的表达。 |
|
三段线穿插。最后的黑白画面和最初的少年披着婚纱的样子真的很美好 |
|
啥呀,没看懂,你赢了。。。 |
|
7.4分,你们发现了吗?《horror》(恐怖)《hero》(英雄)《homo》(同性),三个小短片的主题都是以H为首字母开头的。
三个故事本身拍得都好不到哪里去,采用非线性叙事也没看出有什么特殊意义,不过实验性质的作品在猎奇上还说得过去。比某些各方面都很平庸的分段式恐怖片还是有点意思的。 |
|
原来托德海因斯早就玩起《我不在场》的多类型解构了,只是这部早期的更锋芒。 |
|
没法欣赏…… 多一星给那个监狱里自说自话的哥们 |
|
@Film Society 总算看了这部诡异的处女作, 三个部分螺旋上升。1.用新闻记录片的拍法讲述消失的暴力男孩,家庭动力学下的暴力因子,幼年性经验对生活的折射;2.Film Noir笔触下的科学怪人悲剧类比艾滋,气化的情欲,纵欲过度下的肉体糜烂,疾病下的精神失措;3. 对热内的致敬,小偷的淫猥,肮脏而纯洁 |
|
一部电影三种享受,太好看了! |
|
要心梗了😭🥲这什么鬼……但结尾冲击泪目(stigma的各种展现好直接~(过半时候觉得这和以后的海因斯也太不像了,但到结尾就果然还是海因斯 |
|
三重人生平行叠合,有20年后《云图》叙事雏形。
狱情支线延升了Jean Genet及Derek Jarman的homoerotic体系。 |
|
玉山之上,有一个叫西王母的部落,他们的首领蓬头乱发戴着不死树制成的木簪,长有人的面孔,身后却是豹子的尾巴。
有男子从西方来,半祍斜襟,碧眼金发,前来求取一件东西。
问他是否求取不死药?男子微笑摇头,伸手指向首领身旁的木匣。首领怔然大笑,露出满口虎齿,说:“你可知道,这里面,乃是我司掌的天之厉及五刑?”
男子颔首,伸手接过木匣,转身即要离去,身后传来首领被朔风吹来的警告,说:“普罗米修斯,你可要当心,盒子里面,装的可是名为爱情的瘟疫,称作性的病疾,还有化身暴力的冷兵器。”
男子回头冲玉山轻语:“我想叫它作——潘多拉。”
★★★☆ |
|
Todd Haynes的处女作,从故事(多个短故事组成、争议性话题)到制作(限制场地、手持)到执导(伪纪录片、黑白、复古等多种视觉风格)都看得出是一个新人导演用尽全力在各方面弥补制作经费不足来突出表现自己,有些刻意但闪光点还是有,结尾还不错,适合独立电影人做参考。90年代的圣丹斯培养出不少人才。 |
|
对于热内小说的改编,特别是玫瑰奇迹。 |
|
#观影手记# 1575 三个各自独立的故事为什么交叉剪辑,不懂,好累。 |
|
2007年6月3日 燕园421 hero horror homo 三个故事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讲述,取材自jean genet的小说,开启了1990年代的新酷儿风潮 |
|
粗糙但浓烈生猛,感觉其中的一些审美现在仍然不时出现,毫不过时。 |
|
媒介对弑父之真相的扭曲,创伤满身、被视为怪物的科学家却也能看见天使,还有田园诗般光明的花园与阴暗湿冷的监狱。三个故事中最喜欢监狱的故事,让人回想起法斯宾德的《雾港水手》。 |
|
酷儿新浪潮代表作,但除了同性这条线之外,另外两条支线故事也相当精彩,或者说精彩的不只是故事,还有托德·海因斯展尽了才华的呈现手法——新闻记录片、B级科幻片的影像风格真是被信手拈来的运用,流畅而大胆的剪辑更是给三个完全不相干的故事带来了惊人的融合度,作为托德·海因斯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只能说除了它代表的时代意义、它惊人的尺度和作为地下电影典范的地位之外,它更是导演本人灵光闪现的一则铁证。 |
|
Teddy Haynes... |
|
鲜花圣母已经是我心中酷儿小说的顶峰了,雾港水手更是酷儿电影中情欲与男性符号融合得最为成功的电影了,而让热内的编剧配上海因斯那仿佛法斯宾德附身般的摄影处理,监狱那段戏完全就是男性同性情色电影的精品之作了。鲜花圣母中那些下流的淫秽的言语在这里已无过多体现,鲜花绽放情欲溢满,同伴的性羞辱配上飘落的花瓣,情种躲在那儿偷看,情愫的诞生又美又脏,令人浮想联翩。小孩那段处理得我不是很喜欢,所以就…… |
|
A man must dream a long time in order to act with grandeur, and dreaming is nursed in darkness. --Jean Genet. |
|
A man must dream a long time in order to act with grandeur,
and dreaming is nursed in darkness. |
|
爱是一种愉悦剂,在陷入黑暗的时候可以成为精神寄托。与此同时,也会成为无可救药的毒药。三个或虚幻、或实际、或惊恐的故事,穿插交错在一起,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体验黑暗里的热烈的爱,因为绝望而扭曲,因为至深而铭心。监狱的平头小哥,帅到让我流口水 |
|
原来是天鹅绒金矿的导演啊!很有那味儿了。
片名应该叫hhh 为什么叫Poison呢 难道因为像老巫婆熬制的冒着泡的绿汤一样各种诡异重口大乱炖吗
最喜欢第三段Homo, juvenile facility那段回忆拍的太美了 头戴婚纱的少年(可以载入影史的美少年/同志银幕形象)和缭绕的音乐 伊甸园里嬉闹 记忆是彩色的 现实却像梦一样昏暗 |
|
事实证明,两个小受私奔是没有好下场的。 |
|
酷儿电影史里面点名的作品,著名导演托德·海因斯执导,由三个主题分别为home/horror/hero的故事,用儿童成长纪录片/科幻恐怖片/古典酷儿戏剧的形式交叉剪辑而成,画面上通过DV画质/黑白/彩色进行区分,穿插诗意的字幕卡,讲述三段不同的跟性有关的人生经历,形式感很先锋,但影片主题分散模糊,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可能诗歌改编的效果就是这样,充满想象的空间。PS:看了一眼发现制片人是李安的好搭档詹姆斯·夏姆斯! |
|
# GFFF 7th
【C+】不是很喜欢这部里三线的平行剪辑,短篇故事集即便内核再一致也缺乏放在一起的凝聚力,这样交错的剪法依然没有改变它是短篇集的本质,还以牺牲连贯性的代价来表达最后的高潮相叠。但是三个故事不同镜头语言的表达还是精准的,同性那条线好像「雾港水手」的海报啊,中年又是暗指AIDS,也许是海因斯最酷儿的一部电影。 |
|
托德海因斯要不要那么屌啊,阴郁邪恶剑走偏锋,看起来像柯南伯格的徒弟,看简介果然第二个故事是向the fly致敬的 |
|
托德·海因斯一鸣惊人之作。 |
|
“得不到的爱”。对鲜花圣母以及监狱的戏印象格外深刻。没看过热内的原著,但总感觉那故事不是发生在人间。 |
|
是拍来analyze用得片纸吧......流淌的伤疤太受不了了|||||| |
|
剑走偏锋,效果神奇。 |
|
可以拆解为三个从体裁与风格迥异的故事,纪录片形式的Hero,颇有希区柯克风味的惊悚故事Horror和最直白讲述了同性恋情的Homo(简介中的中译实在不堪入目)可以看出共同的主题是异质的情与欲,尽管Horror是异性恋故事,综合三条叙事线也不难看出对性少数困境的影射:这种由体液传染的、外显为皮肤感染溃烂的情欲病毒指代的对象再明显不过了。三个故事都以某种形式的逃离作为结尾,传达的message也不难领悟。挺有cult味,cinematography也算是十分精巧了,很惊讶海因斯早期的风格是如此前卫的,喜欢这部电影远多于商业上更讨巧的卡罗尔 |
|
好喜欢,三个故事的改编与融合实在太精妙了。弑父、情欲、虐待、异类等各种酷儿元素完美地杂糅在一起,氛围感极好。 |
|
托德·海因斯的长片处女作,能看出其受到实验影像,地下电影的巨大影响。迷幻,cult和粗糙的纪录质感刚好代表了《Homo》《Horror》《Hero》三者的影像风格。其中《Hero》中的伪纪录访谈形式更是萌发了导演之后创作《天鹅绒金矿》的灵感。三部短片穿插讲述,几乎看不出其共同的主题,对于一般观众来说这种碎片化的形式还是过于晦涩和前卫,难以融入和产生共鸣,三星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