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站在基督教的角度试图阐述异教,结果呈现出来的是个非常原始的玩意儿。科学家、无性繁殖、生殖崇拜、异教徒献祭……把这些与现代基督教冲突的因素杂糅在一起,形成的是一个在信仰体系上难以自洽的、毫无底蕴和吸引力的所谓异教。既没有对基督教的反思,也缺乏对异教的认识,只能当个惊悚片来看了。 |
|
基督教对抗邪教最后被吞噬的故事。很神奇的是,片中穿插的各种优美动听的歌曲和生机勃勃的青年人画面让人陷入某种判断:到底基督教是敌人,还是邪教是敌人? |
|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异教徒,他们活泼又聪明,调皮又灵敏,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狩猎了基督徒,他们唱歌跳舞欢乐又欢欣。 |
|
虽然结尾不难猜,但仍是一部经典。层层递进的气氛和节奏设计得非常出色。我觉得影片有一种反宗教的气息,宗教的荒谬性渗透着整部影片。警察的盛气凌人和自傲代表着基督教,而岛民的愚昧代表着自然宗教。除此之外,还有一亮点是配乐,十分悦耳,甚至有indi的意思,恐怖片中很少见。 |
|
漂亮的隐喻,烧毁的不只是一个柳条人而是一个信仰,用一个离经叛道却内涵逻辑的异教徒反而更讽刺了身为正统宗教的滑稽可笑,如果我们的信仰无法带来五谷丰登,你们的宗教亦无法解救被异教徒迫害的个人,那么所谓正统与异教又有何分别。 |
|
虔诚的基督徒来到隔绝的小岛,信仰不断被质疑瓦解,惊觉自己才是这里的“异教徒”,并葬于基督教处决异己者的火刑……与诸多描绘对于“闯入者”带来失衡之恐惧的影片相反,这部刻画“误入”与“被排斥”“被狩猎”的恐惧,作为恐怖片对基督背景国家的观众是渗入式的体验。而对异教的诸多描绘(颇具暗示的名称“Summer Isle”,鲜花,歌唱,性自由)更像是70年代保守右派回忆激进颠覆的60年代时内心深处的恐惧。补了这部才终于知道许多自己很欣赏的作品的reference:锈湖游戏系列(尤其是Hotel和Pardise两部),以及去年相当喜欢的恐怖片《Midsommar》的大量借鉴。堪称经典。 |
|
和驱魔人同年呢。很明显异教徒是对嬉皮士的恐惧,他们的音乐、肉欲、自然精神都将会通过那一代年轻人传到他们切身实践身体政治的hipster子女上。基督教(法律)的精神将被抹杀。 |
|
融合了恐怖片、歌舞片、情色片和原始宗教题材,细节非常出彩,探讨了基督教与异教、理性与信仰的冲突,对基督教历史上的猎巫运动和对“异端分子”的迫害有所影射。大颗粒纪实性的画面使露天群交和五月节仪式更有震撼力。带有性爱与宗教暗示的多首民谣十分动听。结尾反转和献祭场面触目惊心。(8.5/10) |
|
FR120 au Grand Action. (久违的影院!开映前主持人和嘉宾激情话唠半小时,可是封城给憋坏了)两种话语的冲突,不可调节的二元对立。//电影语言有一点比较可疑:整部电影充斥着直白的女性裸体(性诱惑、跳篝火祝祷生育,以及在警察暴力搜查时被暴露与凝视),而当一直身穿制服的男性警察沦为猎物与牺牲时,却只有象征着权力上位的制服被层层剥去,而镜头只“点到为止”地拍摄他赤裸的上半身,不由得引人发问,在这个太阳神崇拜、生殖与阴茎崇拜的“异教”岛屿上,是不是男性的下体仍比女性的裸体更为禁忌(从女学生上课的内容看来可能并非如此)?还是电影艺术与工业、男性导演与演员拒绝这种暴露(的同时认为女性身体的暴露理所当然)? |
|
8/10。接近片尾警探发出的愤怒控诉所营造出被魔鬼捕获的感觉缭绕心头,信仰之力强大得不会勾起教徒们对谋杀的恐惧。在这里[柳条人]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恐怖片,浪漫主义滋生于美妙光线下的裸体求丰收和黑暗中赤果果的野外群P,孩童身上系彩带连着树、动物面具等仪式的吊诡喜感,就像整个理性世界的崩溃。 @2016-04-26 21:02:44 |
|
1.反氛围电影,惊惧感来自于外来视角看到的另一种常态,这种常态通过行为、符号、社会形态构建而成。2.反英雄叙事,从摧毁阴谋到陷入阴谋,行动力认同突转为无力的被动。3.反宗教,且思路如此新奇,警员被献祭时唱起的圣歌(在另一个“主流”社会)终被众人的歌声所湮没,揭示宗教由权力维系的唯心本质(亦即去类型氛围的一层表意)。4.未尝不是一种时代现实的指涉。 |
|
片里伴着极具蛊惑力的靡靡之音的群交和裸舞场景无疑也是我看过的最好的erotica之一。当然宗教和反宗教还是理解无能,但其中那种诡异感会慢慢侵入神经末梢让你毛骨悚然 |
|
老片果然还是很不错的 诡谲感很赞 |
|
果然老版本要比新版本的好 |
|
野蛮的崇拜与粗暴的干预,这岛上的景象何尝不是一种宗教。基督教再美化自己也改变不了宗教本质。 |
|
影片始终处于欢乐祥和与阴森诡异两种气氛的奇妙交织状态中,此种强烈的反差与对比在片尾达到高潮,警察困于熊熊燃烧的柳条人内等待着死亡的来临,村民却围成一圈载歌载舞欢度祭祀庆典,可以想象对于那些基督徒观众来讲,这会在其内心中制造多么具有破坏力的恐怖效应。 |
|
剪刀手进入电影乐土,一言堂大家长闯入天真世界……各种类似的观感,像是秘而不宣地累积、呈递史上千古轮转又日新月异的荒谬。到底谁是异教徒,就成了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出乎意料地,是很美的一座海岛和一部电影,除却祭祀本身的原始残酷,几乎可以说是泛发灵性光芒的乐园,有歌,有舞,有再纯粹不过的天性,还挺喜欢那些动人的大胆情调,以及快乐的仪式,聪明的轮换。四星半。#北影节14#18,4K,2013年最终剪辑版(但似乎有删减),天幕 |
|
最好的是,自视正教者在一声声“oh god”"jesus"的呼喊中得不到神的救助而为异教之神献身,而“异教徒”们却喜笑颜开尽情高歌,两端都是极致虔诚,形成强烈的反差对照,这嘲笑太无情。镜头、氛围、音乐都好,就可惜太不恐怖了。7/10 |
|
异教徒载歌载舞春光明媚,基督徒死磕到底硬碰硬,前面是糙了点但五朔节高潮有命运有历史有碰撞,祭奠的情景把现代人都变回了中世纪。唯一把传统民谣当杀器的恐怖片。动物装扮和李大爷的黑长直醉人,有个狐狸头苏格兰裙小哥特别可爱。 |
|
后背发凉,本身美好的音乐与诡异的人物行为搭配所产生的cult感反倒不是最恐怖的地方,最恐怖的在于两个生活方式的对抗,以及人类最本质的对暴力的崇拜,并不断用新的时代语言进行解释。最后烧死人的仪式之所以恐怖,就在于让人看到更原始状态的社群中是如何解释压迫的,太吓人了。 |
|
太~七十年代了。裸体滥交长发飘飘的世外桃源岛民们将一位信教执法的好公民诱骗到夏岛上来作为祭神的供品,可是既不用强,也不明说,就是通过一些松散的谎言和小破坏,硬是把个老实人像甲壳虫一样拴着爬了一圈又一圈。一首接一首的吉他弹唱和歌舞,“爱的拜火教”信仰,将夏岛的乌托邦气质烘托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可以把“恐怖片”标签换成“歌舞片”。反讽的气质在最后“烧死异教徒”的狂欢中臻于顶点,这才注意到片名中的man是单数。 |
|
警探尽管对于Summerisle来说是个外来者,却高调傲慢,也许依仗的便是自己于信仰占据着主流同时对比小镇众人位高权重。然而Summerisle是一个现世主流的规则完全不适用的世界,对于岛上异教徒而言,单打独斗的外来闯入者要么归顺他们,要么成为祭品。甚至于,从一开始,警探便是这群自足,崇尚自然,诡异但岁月静好的岛民早早相中的猎物。异教徒们看似漫无目的,实则对这“祭祀品”了如指掌,步步设局,请君入瓮。警探自以为的调查和逐渐接近真相,实际是一步步迈入设计好的陷阱,主动走入笼中,成为牺牲品。结尾的海边,受困于燃烧的巨型柳条人中于惶恐中向上帝祷告的警探、尖叫的牲畜,与载歌载舞展望丰收季的岛上异教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一幕尽管是早已预见的,却依然令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毛骨悚然。4.5/5 |
|
近几年恐怖片普遍沉迷形式,有噱头却没诚意,前几年大火的《仲夏夜惊魂》在设定上基本照抄了这一部,只是做得更形式感、更血腥了。《异教徒》有70年代电影的稳重,故事徐徐展开,渲染的氛围真实可信,但其主题超前、深刻,展现手法也相当奔放。恐惧感来源于未知,主角眼中的世俗常规被不断颠覆,仿佛他才是那个异教徒。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家看惯了各种奇葩重口味消息,接受能力变强了。但在50年前,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白男,曾以为眼前便是世界,孤独地处于颠倒且疯狂的小社会,其不安可以想象。暴力机关的代表,迈出文明社会便成为待宰羔羊,也是一种讽刺的风水轮流转。 |
|
苏格兰西部的隔绝小岛,构筑起一套背离基督教法则的异教生活方式。警察找寻失踪的小女孩,以破案为契机进入小岛逐渐揭露秘密。各种挑衅常规的异教邪典仪式,独特的生死观、开放式裸舞、化装五月节,以及献祭活人换取果实丰收,至于祭品的人选是未曾预料到的。
原片名直译为“柳条人”,用于火祭仪式的巨型柳条人牢笼,FGO里术阶库丘林的宝具“灼烧殆尽的炎笼”正是如此。
片中频繁插入悦耳的歌谣,大部分都是小黄歌,大部分中文字幕里都有错漏,实际很多是契合故事走向的提示。 |
|
伟大的异教徒电影杰作 音乐中的异教迷谣!原始的狂野之力萌动的生殖崇拜表征反基督与反现代性的矛盾 最后还有最伟大电影原声 |
|
神片儿!悬疑不恐怖,是诡异!“仲夏夜”之感,音乐歌曲悦耳却魅惑,人的行为都似鬼怪灵异之动物。片名直译“柳条人”吧。放映本身也诡异——快要到时雷阵雨又下起,散场刚要迈出影院又突降大雨似要浇灭片中“异教徒”的火焰。此刻被困在影院门口很多人,空气倒十分清润凉快!看完直接无语。若非几天前看了下《环球银幕》介绍北影节提到这部是影史经典,可能根本注意不到。若说昨天《驱魔人》可看懂关乎人性与信仰,那这部似乎更接近伯格曼对宗教的一种解读。在夏岛人看来最适合祭祀的虔诚基督徒警察豪伊何尝不也是“异教徒”?世界地球日观影,午夜场单元。不似预期恐怖,不爽,自私同事拖后腿令我没看上这之前资料馆带映后的1905冬!14th北影节D5-11. 外置字幕95分钟。说是4K画质色彩亮度很一般。天幕新彩云巨幕厅约9成满。 |
|
欧罗巴大陆上的宗教战争持续数百年,血流成河,基督教踏着无数异教徒的尸体终于取得正统地位。但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正教与异教的位置轻易颠倒,警察这个追捕犯人的角色变成了被狩猎的对象。岛上居民唱着动听的民谣实施最残忍的血祭,纯真又邪恶;虔诚的基督徒被献祭时高唱圣歌,悲壮又可怜。叙事节奏很稳,观众能轻易代入到警察的视角,体会被围猎的恐惧,以及信仰崩塌的绝望。 |
|
7/10。真大白天闹鬼。十足的邪典,动物头有惊悚感。反转太好预料了,反倒显得最后一段有点冗长。音乐不错,舞蹈鬼畜。(可入围影史百佳恐怖片) |
|
#重看#@资料馆;3.5;以明亮色彩、活泼歌舞来凸显环境的诡异气氛,邪教电影经典之作,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异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对峙,重温觉得不宜两极分化判断,火焰中基督徒绝望而仍充满坚定的祈祷,其虔诚丝毫不亚于他眼中大不敬的异教徒,因而双方又有何区别,猎巫、献祭的事件层出不穷。 |
|
被不能算剧透的剧透给剧透了,有点影响观感。
好吧,我的意思是就算不说具体剧情,只说“最后的反转”五个字,有观影经验和聪明的人也会猜到剧情,所以某种程度上,我的短评也在剧透了。 |
|
高卢的德洛伊祭司把活人放在大柳木雕像中烧死---伏尔泰<风俗论> |
|
也可以说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讽刺片,外来者各种标签鲜明,而他又傲慢、愚蠢、狐假虎威、不堪一击…… |
|
#14thBJIFF#是一部可以说奠定了类型片基础的cult片,虽然在现在这个年代看早就被泄底了,没有那么强烈的悬疑感,但整体营造出来的惊悚氛围还是很让人着迷的。特别是最后警长对爵士的质问,如果献祭了他也无解,那么明年该怎么办?这可能就是欺骗民众者的末路吧。
顺,如果前一天晚上警长没有经受住旅店老板女儿的诱惑,真的干了的话,是不是他就不会死了? |
|
品出一丝丝克味儿,故事解构很像克拉夫特笔下的主角误入与世隔绝诡异异教崇拜小镇,这样一部70年代的作品,竟有如此大胆的异教构想,还得说是欧洲电影,在美国估计都不敢想,全片色彩明亮,音乐风格也很明朗,表现的却是一个异常扭曲的异教社区,男主形象传统,又自负正统信仰,被异教徒围攻想用基督教感化他人的情景,举止也显得荒唐起来,可以算是古早神片。 |
|
“异”是相对的,信仰基督教和信仰太阳神果园神一样,只是前者具有普世性,在夏岛上人们也忠于自己的信仰,对岛民而言,警察才是异教徒 |
|
94分钟。诶,宗教电影真的很烦人。基督教徒踏入小岛对抗异教徒。基督徒自以为是主流占有着绝对的世界运行解释权,强行干预小岛的宗教习俗,可惜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的人根本不吃这套,人多势众反而使单独一人的男主处处碰壁。可以这么说,双方都认为对方才是异教徒,最终就是看谁能狩猎胜利,显而易见的是男主被众教徒们拿去当祭品了。从这些冲突能看出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所展现出的荒谬割裂感,我也不太明白为何被分类为恐怖片,一点都不觉得恐怖,倒是挺cult的。或许对基督教受众来说,电影里一切都在反基督地运行着,这种诡异的秩序很恐怖吧。但对我而言,小岛里那种自成体系的社会形态,反而挺迷人的,音乐也十分好听,不知可不可以称之为宗教民谣。异教徒们,别呆在小岛里求神赏赐食物了,赶紧出海开巡回演唱会,保证让你们这些教徒吃香喝辣! |
|
画质略渣,到底是用dvd还是vcd压的 [异教徒].The.Wicker.Man.1973.DVDRip.DivX-SEVcD.avi 512*272 693MB 798K + 128k MPA1L3 |
|
唱唱歌,做做爱,避世小岛风光好;跳跳舞,敲敲鼓,异乡民谣有邪魅;天下几多异教徒,请君入瓮祭神教 |
|
和大部分后世电影里描绘的邪教所不同的是,本片里的邪教并没有通过暴力手段或者恐惧来控制信徒,它和“正教”并无二致,同样依靠传说,经典,艺术等形式,从对幼儿的教育开始一步步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个性,最终形成固定的思维和生存方式。警长绝不是一个单纯正面的人物,从最初登场就对偏僻小岛上的人民带有一种傲慢,虽然思想保守坚持信仰的纯洁性,也没有完全抵挡住情欲的诱惑,而最终被献祭的时刻歇斯底里的背诵经文,甚至显得有些无能。有趣的是,岛上居民信奉的才是当地的原始宗教,而基督教作为入侵者,掌控权力之后却把旧教贬为异端。那么,异端到底是谁?也许正如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般,只是说话的人不同罢了。 |
|
耶稣因传教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为神;Neil Howie因其基督教信仰被Summerisle居民祭献给太阳神,死后亦为圣人......如此,电影本质上是以异教为中心,赤裸裸的将人们的宗教信仰贬低的一文不值。 |
|
94分钟版。看睡着了。基督徒苏格兰警察,奔赴农业小岛调查少女失踪案,见证居民们异教徒表现,然而搭救作为活人祭品的失踪少女时,却发现自己才是瓮中之鳖。风格近似同时期的博罗夫奇克,不过导演能力比较次,比如旅馆老板父女迷晕警察那场戏,接连给了警察三个同样的面部特写,整部电影流淌着拖泥带水的怪异风格。大量配乐用的是有苏格兰特色的民谣、小清新,电影堆积了不少所谓异教徒的表现,大多以乱性为主,不知电影是否有对嬉皮士文化保持戒备的意味,电影给人感觉更多是保守主义表达,而不是制造渐渐步入地狱的惊悚感,更不要提配乐让人出戏。最著名的场面是石阵中的群裸仪式,但女人们都贴了肉色遮羞布没露第三点。最后焚烧柳条巨人的环节也一样,限于技术拍的很老实很怂(很可能真把里面的牲畜烧死了)。裸戏总量不少,旅馆女儿发骚那段最佳 |
|
可谓《仲夏夜惊魂》的起源和先声,对于凯尔特教信仰如同风景画一般的前导刻画也影响了如今流行的「氛围式恐怖片」。当时的文化语境时对于「邪教」的恐惧——或者亦有当时科技与亚文化冲击传统带来的「宗教式惊厥」,不过在异教徒看来,如此虔诚的信徒亦是最佳的「祭品」,似乎也延续了前宗教(祭祀时代)人类的一贯心理诉求。 |
|
一部影片见豆瓣用户对恐怖片的偏见,如果说1973年的《驱魔人》成为往后驱魔电影的范本的话,那么同年的《异教徒》就奠定了之后邪教电影的基础,《桃花源记》在这里从不足为外人道变成了必须为外人道。而“异教徒”在这里是这样一个互文,当基督徒只身误入一个封闭的异教环境时,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异教徒”,宗教的正统性质在这里呈现了一种天然的等级压迫,从而揭示出,当尼禄残害基督徒,而教会又展开猎巫行动的时候,本质上都是对“异教徒”的迫害。然而这件事我认为是清楚的:如果没点真的恐惧,没有真的抗拒领会,迫害是不一定会发生的。因为现代人如果回到古希腊,他们也会同样带着惊异:这些雅典人竟然裸体举办运动会。 |
|
4k修复导剪版,因为有些片段并非原始35毫米胶片扫描所以部分片段画质不佳。国外这部评价很高。民俗cult片鼻祖,民风淳朴桃花源岛,一言不合唱黄歌,反转和结尾都不错,仲夏夜惊魂应该从这里取材很多 |
|
到底谁是异教徒。。。 |
|
8分,慢节奏惊悚片的典范,那些自以为拍出了慢节奏惊悚片的导演都应该看一看,流畅的慢和不流畅的慢是不一样的 |
|
全新苏格兰边陲异教民谣专辑,内含绝美珍贵异教徒舞蹈、节庆、仪式等记录影像,附赠趣味横生侦探小故事,cult迷必看,经典收藏,现已全平台发售。(看起来对仲夏夜惊魂和双峰影响都很大。) /with 挂 |
|
8.5/10。①基督教徒警官男主来到全是异教徒的岛搜寻失踪小女孩却陷入困境并最终被活人祭祀。②一种平静祥和中透着诡异的氛围的营造:朴素的画面+不安的演员与情节搭配上各种虫鸣鸟叫声+(相对来说)美而鲜艳的摄影+平和美好的歌曲;诡异悚人的仪式+平和美好的歌曲(最喜欢最后男主被祭祀那段)。③影像力量还有提升空间;叙事太拖。 |
|
到底是年代遥远了,而且剧情也因为尼古拉斯凯奇那部都了解了,只能打三星~ |
|
映欧嘉纳 4K修复 最终剪辑版,还有个导演剪辑版(主要是多了警察登岛前的一些剧情和岛上的零碎删减),看最终剪辑版足矣~
活人献祭、猎奇宗教民俗惊悚片 片中的一些面具等象征符号元素 神秘有趣,最终火烧柳条人的那个场景非常棒
bgm配得不错 都是欢快类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