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讲话跟个传销首领一样 |
|
内容还挺老生常谈的,而且说这么多AI和火星移民是不是有点跑题。。最后和Ayoade的Q&A要有趣很多 |
|
看完之后很少有人不会爱上有花臂纹身的女天文学家吧。 |
|
历史上网络传播的第一个词:Lo;意识传递,人工智能,断网末世,连线恶念……十来个互联网相关琐碎的散文诗,最有趣的莫过于电波过敏体质(心理疾病)的移居乐园:屏蔽掉地球噪音的太空信号观测站 |
|
中规中矩,比“沙漠女王”那种剧情片耐看。 |
|
全片不如电影海报好看= = |
|
Does the internet dream of itself? |
|
十个小故事大概进行到第六个,我就觉得我的文科生脑袋塞不下了,所以忍痛提前离场。等有字幕的时候再把整体看完吧。切入的角度挺有意思,不仅仅是单纯的有关科技的利弊讨论,还融入了很多哲学和伦理的东西在里面,这个片长讲10个明显是有点不够用了。 |
|
3.15 太阳耀斑这段好像不太知道。前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中国的无线电静默区也有很多,尤其贵州省平塘县“中国天眼” FAST 静默区。 |
|
David Byrne ... musician: guitar |
|
材料很少,也没啥新料,做的纪录片也是各种访谈而已。但做纪录片的赫尔佐格的各方面探索精神还是很值得敬佩。 |
|
采访时,导演的介入感太强了... 引导甚至替受访者回答问题,烦人得很。3.5星,半星是因为我个人偏心多加的。 |
|
Does the Internet dream of itself? |
|
汇集了许多思想火花,杂而不浮,满怀惊喜,心存忧患。p.s. 原来美国也有网瘾戒断所,不晓得何种运作法?碟片花絮里和Ayoade及伦敦观众的映后问答可看性高,听赫尔佐格说话总是很好玩 |
|
不是看专家讨论英特网,而是看 Werner Herzog 来对它哲学地展开。真的面面俱到就不好玩了。 |
|
其实第一章可以谈得再深入一点,有关窗口和链接,这在如今已显得很平常的概念是如何被囊括在新人类的意识之中的,新生儿在对屏幕的感知以及绝大多数老年人对此的迟钝是否可以说明大脑的进化等等问题。 |
|
网络世界的悲喜交接,人类社会的穷途末路?我们正处于“数码中世纪”中?比较宏的多题目,难于深入。。 |
|
Werner Herzog's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connected world. |
|
get 到了绿色银行的 Jay Locman 说那个漏斗钱币漩涡黑洞模型 从1969 年的第一次链接开始 人是不是往复于沉溺自己问题以及打开欲念闸门的 bad circle 中 而且后续采访里 荷索谈到的 Clausewitz 问题的置换思考不错 |
|
访谈者都是些很有意思的人,角度相映成趣,细处的电影语言见导演的态度,自然比一般的科技纪录片有内涵。以后应该给Herzog颁个什么超越电影的特殊贡献奖。 |
|
另一部飞机上看的影片 |
|
知识萎缩,记录萎缩,人际关系萎缩,试想一下因为互联网灭亡而造成的世界末日,合理性的确不亚于气候暖化核泄漏一类… |
|
可能是因为我不太懂网络技术,觉得并没有赫尔佐格早些的作品迷人 |
|
连herzog排的纪录片都拖沓无聊了 真是... |
|
凯文·米特尼克的偶像是哈利·胡迪尼。 |
|
赫尔佐格的纪录片。 他早期拍叙事片 后来逐渐只拍纪录片 也许因为更方便快捷 有他一贯的对人类社会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 相应分成章节 如果互联网会做梦 他问那几个也许是世界上最聪明最了解互联网的人 他们笑笑 不敢给出预测和答案 视觉极其中规中矩 大银幕上看甚至有些无聊 |
|
2.5。走马观花。一些想法还是很有意(搞)思(笑)的,题材本身理论上也应该很有意思,可是怎么有种赫尔佐格在74岁的时候才突然发现了互联网的存在一样。 |
|
已经有点厌恶赫挫格了 如果说很多当代电影散文力求将散文文体的模糊深刻进行发展的话赫这个就是相反的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所有的采访一如既往的非常具有操纵性 甚至不惜曲解被采访段落来为自己的论证服务 赫的问题很恶心完全不在乎可说与不可说的语言存在面相 一种非常言说中心的浪漫主义逻辑 |
|
荷素還是有點逼格的,角度比想像中好。 |
|
影片分为了十个章节,这十个章节如果纷纷展开都可以成为单独的纪录片,但赫尔佐格无意于此。拍摄纪录片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科学原理,而是表述一种观点和一个侧面。火箭升空,前面走过一群羊,自然和科技交汇的现代世界,我们难以评判这世界的好坏,只能悲伤。 |
|
网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网络相关的各方面访谈。电影海报很有意思。GPT和X时代回来看七年前的纪录片,当时的大饼已经熟了一些。 |
|
赫尔佐格的小论文 |
|
真是啥都拍 |
|
尽管分成十章,但显然视角仍然大多局限在伦理学层面,以赫佐的年纪大概也无法更好触及网络世界的多元性,况且跑到AI的题目也不该是本片该有的路线,“做梦”的概念在赫佐片子里出现太多。。。 |
|
a peek and scratch the surface of the internet and raise some questions. |
|
复习了很多network的知识 |
|
赫尔佐格入错行了 |
|
大段大段的访谈采访,兜兜转转又绕回一个圈,干货极少,甚至不如一篇高质量论文来得有用,这个命题明明用作学生作业更合适,赫尔佐格越拍越倒退 |
|
看乐了 |
|
开头部分和最后部分好看。中间无聊。互联网会梦到互联网吗? |
|
關於網絡前麈與未來的科普作品。荷索與很多大師不同,年月為他帶來的不是自傲,而是愈益謙卑的求知之心。這也是為何他拍的紀錄片,總是充滿資訊與知識,可以為觀眾開了一扇又一扇的門。 |
|
舒服 |
|
5/10 |
|
a peek into digital dark age |
|
末世情结爱好者如鱼得水 |
|
十个章节,互联网诞生,网瘾、黑客、太阳耀斑带来的毁灭、躲避电子产品的隐居病人、殖民火星、人工智能等,听起来很科普。但在赫尔佐格的镜头下,所有的被采访在镜头下都是那么优雅,心直口快间闪耀着发人深省的见地,在辅佐上圣灵般的音乐,这样的题材还是被老爷子赋予了耐人寻味的特质。就爱老爷子。 |
|
7刀買的…不值呀! |
|
传达了维纳式的控制论焦虑,人本主义价值观。“网络会梦见自己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etc,ta们会是自己人吗?ta们会压制个体的自我吗?我们(人类)能够拥有并控制ta们吗?不超越道德观,即使放眼到宇宙整体来判断,还是政治问题 |
|
泰德尼尔森 |
|
内容跑题也太多啦 theology needs a revolu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