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像一个自私的人进行的自我感动仪式 |
|
导演错误估计了自己的编导功力和女主演技的感染力。“你来道歉时,我很生气。感觉就像是道歉之后就不必负责了,所以我只好原谅你,对吧?如果我不原谅你,就是我的问题,就不再是你的问题了。仿佛你把所有的罪恶感全加诸在我身上,然后你就一走了之。” |
|
就当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很感动,还是很想被你保护我心里的惨痛。喜欢我一定很辛苦,其实我全都清楚,放心这世界很坏,但我记得你的叮嘱。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牵着我的手看最新展出的油画。无人的街道,空荡的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开狂欢的party。
目光投向旧物是沉浸的,投向故人则是躲闪的,如镜头同样在摸索与人物对视的方式,远探、侧颜、背影,直到睹物思人的“人”真实出现在眼前,才得以诚实地面对自我。几次对话都是以多人全景为始,待崩裂之时转为正反打,以空间的撕裂宣告孤单的终局。女主以“舍弃”为刃保护自己,却终被“舍弃”自伤,时间的回溯同样成为情感的回旋。 |
|
物件可以丢弃,记忆却无法删除;记忆可以篡改,心灵却无法说谎。最后一镜直直推到眼前,我们就是这样微笑着说谎,甜蜜地虚饰,总有办法为自己的怯懦和自私寻到一个磊落而具有自我说服力的理由。那些承载着往事、浸润着情感、寄托着心意的零零件件,在经过物理形式的断舍离之后,当真能离开我们的生命吗(做过这些蠢事的人表示绝对不会:撕碎的照片,淡去的字迹,卡带的音轨,陈年的明信片。);舍弃,归还,甚至是道歉,其实最终都是迎合自己的心意——“就像是道歉之后就不必负责了,所以我只好原谅你。”剖析得很是深入,为照见自己蠢笨丑陋的灵魂而汗颜,代入感过于强烈。切入点小而准,格局精微,手法处理轻盈;前景遮挡的对切构图,如半明半昧的现时与过往对比,空间内的横移如水漫过。 |
|
1.浏览照片仿佛搭乘时光机回到照片里的时光;2.扔掉东西意味着扔弃一份又一份情感和回忆;3.这或许就是我房间里总是乱糟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念旧的人。 |
|
整个电影的感觉有些许日本,淡淡的,慢慢的,小的情绪,包括断舍离这个主题。抛弃过去那些旧的物件,其实也是对曾有的回忆的重寻与放弃,最终告别过去,重新开始,都是小情绪与小伤感。 |
|
事实是,被伤害的人不会永远站在原地等你,连回忆和岁月都变得不堪重负 |
|
近年泰国电影的典型处理方式,用情感空间取代环境空间。用极简去除掉空间层次,又用垂直推轨作为主运动方式,极大地弱化掉透视关系。其实是一个如何彻底拥抱数字时代的故事,从原始的书籍/音乐/图像,转向数码初期的数字介质(CD/硬盘),最终去介质化成为云上的一串数字。无法处理的实体物件则将移到废纸篓,停顿,倾倒废纸篓。末尾两处更是明显,母亲多余的哭诉杂讯被降噪的反向声波抵消,烟火是电视图像,时间是手机数字。 |
|
6/10。相似故事日本拍了很多版,但都没有泰国这个独特的气质。演员选的好。真正该断舍离的是电影的时长,治愈和催眠混合在一起。看似漫不经心,其实设计感很强,尤其是收旧货老板的出现。前男友线过重,反而弱化了亲情和友情。 |
|
納瓦彭的正常發揮。情緒上面比較像是延續《死於明日》那種調子(但因為劇情片為主,節奏不會比《死》慢)。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該片的調子已經很不像之前《戀愛診療中》那種隨時會讓人心臟病發的情緒把控。而這轉變的確會讓人輕鬆不少。從丟棄舊物開始到聯繫到兩者之間的感情,主要是在徘徊著那種反覆錯過與後悔的滋味當中,但還好。很讚賞納瓦彭在處理愛情題材上還堅持著不拍親密鏡頭不拍床戲不譁眾取寵這點,值得讚賞。希望能保持下去。 |
|
把房间和负罪感一同清空,将旧物和旧回忆一起扔掉。落灰的钢琴,只有母亲还在弹着回忆。撕碎的照片,酒店阿姨一把就扔进垃圾袋。黑洞一般的垃圾袋,并不会让物品消失。我的回忆在废品收购员那里值200泰铢,在古董商那里值15万泰铢,在我这里无价,在你那里多余。当我借助旧物登上时光机,祝你旧年快乐。 |
|
人生总是事与愿违,要放下的都是放不下的,要逃离的都是逃不开的,向别人道歉只是为了自己,最后活成了讨厌的你的样子。钢琴可卖,照片可撕,关注可取消,装修可极简,但时光记忆抹不去,心里的杂物丢不掉。|音乐真棒。 |
|
3.5 |
|
断舍离不是有一条说,不要试图扔别人的东西吗?妈妈哭天抢地,还是把爸爸留的钢琴扔了,还把一干朋友搅得鸡犬不宁,如果这也算断舍离,那爸爸抛妻弃子离家出走也是断舍离了。 |
|
断舍离为噱头,实际上还是在讲前任吧。第一次到前任家里,和前任及他的现任三人看似其乐融融地喝汤,我就觉得不对劲啊。能做得成朋友的前任,千万不要再联系啊。女主模特脸真耐看。 |
|
我们所经历过的,才是人生最难以舍弃的「沉没成本」。哥哥说,可是我拿着每个东西都感到心情激动。 |
|
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事湮灭。 |
|
极简主义是幌子,讲的还是时间、记忆和情感。 |
|
扔个东西作天作地 要么扔 要么不扔 不该打开的回忆就不要打开 不该去找的人就不要去找 哪里来这么多事呀! |
|
闪回是电影的颅内中枢错位,而这部只出现了一次闪回的电影,却创造出无数隐没的“闪回时刻”。这种拍法同理于片中贯彻的极简主义(少即是多),即简洁的外壳需要内在复杂的控制,所以本片也只是给到表层的推进,但在无数细节里又能不断调度观众的脑细胞去进行自主补白。讲记忆、抛弃这两个概念和附着其上的情感,都演化出了不断变化的层次,深度契合于当下数学时代碎片化的媒介特性,而好几个揭秘点也因为女主习惯麻木又突然迸发的表演予人痛击。道歉很多时候就是甩掉罪恶感,而人常做的事就是自欺欺人。 |
|
尾巴收得太啰嗦,还是觉得停在床上撕碎的照片更好。所谓的断舍离啊,那只是一句“告别过去”这么简单,也从来不是挥别回忆的先决条件。搬空屋子是忍痛面对友情、爱情、亲情的过程,明知无用却眷恋不舍的物品,都承载着过去真实存在的痕迹。“你说出抱歉时我很生气,感觉就像是不用负责了,我只能接受,如果不原谅你,那就是我的问题。所以就不要说吧,一辈子去承受罪恶感,别逃避啊,你办得到吗?” |
|
丑八怪女主,家人的东西舍得丢,自己和前男友的就不舍得,送你2个字,活该 |
|
瑞典留学回国之后,准备极简主义搞装修,从断舍离过渡到无法割舍的旧爱,电影进入故事的方式还挺高明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物品都有记忆,拿起一件物品,只要没有心动的感觉了,就可以丢入垃圾袋。如果扎起垃圾袋,你根本不会知道那里面是什么,那留着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道理好像是如此,但真要去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些东西总是难以被割舍,就像女主角断舍离过程中通过物品审视过去,审视自己的生活,虽然片名叫Happy Old Year,但却一点都不happy,跟自己和解的过程处理用这样的方式拍出来,值得学习。 |
|
纳瓦彭的片子总是这样,看起来充满了挠人的小心思小情绪,但是回味力却无穷。这部差不多是目前看过最喜欢的一部,它在所谓“断舍离”的主题基础上加入了一点新的解读,把那些自私的、拒绝释怀的、难以和解的东西剖开来给你看,但是在戳穿每个人后又不带批判的安慰你,没关系人之常情,继续往前走就好了。一部讲述回忆的电影,但是全片几乎没有出现一处闪回(只在一个关键地方出现了两个镜头),而是利用瞬时的照片还有空镜头来积攒能量,不耽溺于某种具体的情境,而是让想象力自由生发。对待时间的记忆的态度没有俯瞰也没有仰视,镜头就是这么平平的环绕着,仿佛在场的无形幽灵,审视着一切。包括结尾收拾房间的场景,瞬间穿越回死于明日,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系依旧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文本上有丰富的延展空间,情感上更是展现了丰富的多维层次,喜欢。 |
|
如同近年大陆冒出来的梦想改造无数条视频,在旧屋旧物之下,到底埋葬了多少东西,似乎很少人真的会停下来思考。毕竟,这是一个记忆不会超过 70 年的国家。纳瓦彭在线索上,沿用了 36 和死于明日的照片与记忆元素,作为同龄人,无论恋情还是家庭部分,许多人应该很容易被触动。原来相信断舍离扔扔扔教的女主,却产生了极大的难以割舍。让别人夸张泪流、侥幸没被格式化删除的照片,也会产生另外一种结局。 |
|
雷。导演的片子依旧保持水准,很喜欢这种风格。适合一个人细细品尝,反复思考,看了后能够体会领悟,认真对待人生的一部电影。但是,不满意的一点,导演这次把女主写坏了。不喜欢自私的人设,只为了可以放下,释怀,不再内疚,只为了自己,可以不理别人的感受。就连后来被点出了缺点之后,本来以为她会认真反省,思考自己对妈妈是否也有错。没想到,“大反转”竟是,不顾一切,继续自私,更加自利。看来她真的是个冷血无情,没认真好好爱过的人。断舍离,不代表真的当起和尚,好好归纳整理,不代表真的放弃七情六欲。 |
|
拍得很好,從簡單的斷捨離扔東西切入,小格局卻能做到有格調有份量,攝影美術表演等等也都完成的很不錯。想起昨天剛好看了隔壁的宮本,兩部電影都和愛情有關又都和愛情無關,或者說跟愛情裡的自欺欺人有關。隔壁的男主想借愛建立自尊,這裡的女主則借「愛過」試圖擺脫道德負罪和原生家庭陰影,都與愛的對象無關,都是「自以為」,都在完成自我救贖。大概這樣的愛情面貌,自我面貌,才是真正現代愛情普遍的模樣。 |
|
趕在政府因疫症關閉電影院前一天進場看,全場算我在內只有四個人。Jean開始執拾時說向哥哥宣佈:「這是我們的時代。」我輩再也不是掙扎生存,而是掙扎生活。 |
|
1.5 / 老了,无法欣赏这种《奇葩说》大电影了。假如说前作还能用短片拼接的形式坦承其血肉稀薄,这部改为单线叙事后就几乎是在千方百计遮掩内部堆砌的无能。哪怕演员的表现仍能在局部形成有密度的情绪流,但整体结构的贫瘠肌理依然主导着种种表意需求。因而观影过程无法让观众进入差异化的人物,而必须依赖观众自身调用大量的个人记忆来接合。不论对于观者还是对于其自身试图探讨的意识形态,最终的效果都既空洞又谄媚。 |
|
不够具体不够私人 |
|
我欣赏极简主义,但要我丢那么多承载了感情的物品我做不到,我还是偏爱收藏的那种人吧,我宁愿屋里摆满了我的收藏 |
|
别道歉,背负你的罪恶感一辈子走下去吧,被你伤害的人也不会永远在原地等你 |
|
细腻清新的泰国电影,适合睡前观赏。许多地方都有所共情。今天完成了实习工作上的一个大任务,如释重负,如果明天不忙的话,写一段短短的碎碎的影评吧,记录观看过程中被这部电影给牵引出来的一些记忆碎片。 |
|
感覺就是設計師拍出來的廣告作品。 |
|
这部电影,恰逢其时。
解封后第二天醒来,没有征兆,没有预想,我就开始大规模地“断舍离”过去的种种物品。
即便搬了三次家,“过去”还是在不知道哪一个角落隐藏,这就像一场对回忆的冒险。于是,儿时干脆面的卡片,初中周杰伦的磁带,高中的电影光盘,包括各种玩具手办全冒了出来。
每一件物品上的灰尘,刮擦与泛黄都是时光无情的痕迹。
特别是我翻到了一本又一本记录时光的笔记,看着潦草扭曲的字体镌刻着彼时的心迹。
哭笑不得中又哭又笑。
好多衣服捐了,好多玩具送给了小区的孩子,好多不用的物品也是该扔扔该送送,连硬盘里的电子书,电影,照片都整合了几遍。
我本不刻意去断舍离,却又在无形中处处断舍离。
或许,只是那天,我又听到了那句略带揶揄的话:没想到我哼哼哥也如此长情。
或许吧,我是长情。可我也应该向前走了。 |
|
还真是漫不经心地将断舍离这一主题贯彻到底,不过东西能丢掉,回忆却丢不掉。非常私人化的一部作品。 |
|
天秤boi推荐的 戳心的一句台词 “我不想知道接下来会如何 所以删除了你” 另一句是 “你觉得道歉了就没事了 原谅则变成了我的责任” |
|
捨不掉的何止只是深愛著的人,也有被影響而留在生命中的習慣、犯過的錯和那些無法消抹的遺憾。唱著《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母親最打動我。 |
|
@IFFR 我们在吹捧断舍离的时候究竟在逃避什么? 心碎的分手、破裂的婚姻还是拖赘着我们止步不前的复杂情感?时光机是开头轻松愉悦,结局渐入悲伤惆怅的清新小品,它让人想起时间和回忆的温度早已被雕刻在伴随着我们成长的物件上,即使遗弃了物品,删除了照片,也并不意味着将历史从脑海中抹除。 |
|
承认自己的自私,继续去过你自己的生活,这大概是听过的最戳心的实话。我想有血有肉的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断舍离。 |
|
其实不太行,女主演技是很好吗?为什么疯狂怼脸俩小时,就那几个表情看得很出戏,最后还看镜头,我真的尴尬到别过脸。剧情也没感觉出来啥实诚的情感。 |
|
本片之于《36》就像《地球最后的夜晚》之于《路边野餐》,都属于对导演前作的通俗化翻版。物品(照片)作为时间的残留重新刻写记忆的线条而丝毫没有沾染俗气的闪回,轻巧而温柔地褪下了实用主义影响下人们日渐麻木的躯壳,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影像的灵气,但这个以段落拼贴见长导演终究无法操控好一个“完整的故事”。 |
|
索然无味的故事和生无可恋的女主。 |
|
表面上说的是整理房间,其实讲的是一个国家的代际断裂。 |
|
性冷淡风啊啊啊 |
|
4.5 The guidebook to throw away everything in six steps OR how to break a broken heart and try to piece it together all over again to no avail. |
|
[死于明日]导演新作,关于记忆与遗忘的动人小品。1.以搬家清理旧物作引子,再用断舍离六步走(每个小标题都似反讽)的极简主义教程串场,实质上还是落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上:我能断舍离,对方却不舍;我至终挂念他者,殊不知早已被遗忘。2.照片成为牵系起过往回忆的关键,恍若时间的幽灵。3.对道歉行为中双方心理的洞析(宽恕、不原谅或遗忘),令人想及鲁迅[风筝],个体的自私与罪疚感相互交织。4.情感表达并未堕入滥情俗套,沉静克制中力道千钧,往事只存在于对话之中,无闪回,依靠观者的想象与共情来重构记忆。5.哀而不伤的点滴配乐一如前作,多以浅景深的近景或特写镜头呈现人物,稍带虚焦肩背的对切镜头则缔造出一种若即若离、略为飘渺的氛围。6.几次平移的匹配转场;在缓缓的移镜头中,往事并不如烟。(8.8/10) |
|
短信可以删,感情不可以。物件可以丢,记忆丢不掉。遗忘不是一节我们可以选修的课。只不过,有时也真需要狠心,漠视其价值,是卖给收藏家还是变成垃圾回收?不重要。当事人不是为了告别,只觉得不顺眼,费事触景伤情。可是,如果我们真觉得只需这样做就能扔掉麻烦事,就能重新做人,那也未免太傻了一点。又讲“不需要”和“重要”。1.这不需要,扔了吧。但是此时不需要,后来很需要,怎么办?(普通的照片变成无价之宝)2.重要的,想留下。不过他日它们的意义可能也要归零(珍重的照片又变成了风中纸屑)这样的矛盾不赖我们分辨不了,既是时过境迁产生的作用,试问又有谁可以躲的过。而我的立场呢,则是“至少还有你”的储存派!回溯时,是愉悦也好,是难过也罢,发现它们都是我曾落力栽种过的花,闲时赏赏,无伤大雅嘛! |
|
4.5,私心很喜欢,感情这东西能断舍离吗,不好说。物品是记忆的圣殿,能把照片无情绞碎的人,也必须面对空无一物的白床单。 |
|
電影外的我,原以為會是一場斷捨離之後的自我和解,電影中的琴,原以為只要一場斷捨離之後便可安心遺忘,電影內外的我倆都求而不得,回憶是猛獸,我們都被回憶撕得粉碎,鮮血淋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