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像不應該上來就看這部 |
|
老塔的电影观:我不是反对流行,我只是讨厌商业电影。 |
|
高中那会儿根本就不知道塔可夫斯基是谁,没听说过【乡愁】,也没读过那本《雕刻时光》,只是在一本杂志上偶然读到这个名字,印象中有种朦胧的美感。其实在看过这两人的作品之后,才会更能了解这部纪录片里随意的对话,思想真妙,可以随意驰骋,只可惜生命对于时间总是太短。★★★★ |
|
研究老塔的必看之作。老塔和托尼去选外景。最终那地方是托斯卡纳的维尼奥温泉~可惜所谓的完美3DVD套装版中,字幕较差。 |
|
牛仔衣,牛仔裤,
塔可夫就像司机。
长镜头,小时光,
背心短裤吃西瓜。 |
|
塔还会说意大利语。 |
|
直面大师 |
|
买《牺牲》时赠的这张碟,跟书对照着看。很不错 |
|
雕刻的不仅仅是时光也是影像 |
|
我看这部的原因之囧。我本来是想看《成事在人 Invictus》,结果阴差阳错的下了这一部。。看到一半多是觉得不太对,重新在豆瓣上查了下才发现下错了。Orz |
|
有点像家庭录影,非常私人化的感觉,和朋友聊天,读诗,一个用意大利语,一个用俄语,没有障碍地交流(这是故意做的)。老塔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兜兜转转,讨厌景点和游客,吃闭门羹。镜头的安排和蒙太奇显然是老塔指导的,秉承了他最核心的理念,做一部电影,必须真诚地把自己放进去。美丽的女翻译、温泉池、一个幽闭的房间,后来这些都用进了《乡愁》。老塔和赤膊当地人、女翻译吃西瓜一场最妙,镜头追着一个玩气球的小女孩。 |
|
很有味道~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GXRaiAtwwU |
|
没有旁白的长空镜大部分都应该跳过:没有承载的长镜头没有意义。要注意的是老塔的自白,关于他欣赏的导演,他喜欢的情景之类的。内容不多,花30分钟看够了。 |
|
没想到托尼诺格拉也有出镜,这大概是他作为演员参与的唯一一部电影。在他逝世一天之后看这部纪录片就当是缅怀吧。 |
|
收录于乡愁的DVD花絮中 |
|
本片是渗入塔式电影的一个契机…… |
|
非常珍贵的史料,更何况是两位国宝级大师全程包揽编导演。安德烈谈论了拍电影的目的,这份职业于己于社会的价值。一身牛仔服的老塔果然就是一副文青模样,加上托尼诺诗歌在侧轻轻吟唱,那个年代怎不令人神往。 |
|
客居他乡的老塔,身在曹营心在汉啊。导演学着塔可夫斯基的镜头拍出了极强的间离感,让这个为老塔拍摄的纪录片多了几分做作的感觉。 |
|
意大利国宝级编剧托尼诺·乔艾拉在与塔可夫斯基合作完成《乡愁》之后,共同拍摄了这部反映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历程与观念的记录片,与其著作同名并互为补充。这部纪录片中乔艾拉与塔可夫斯基关于电影的对话比较有价值,老塔比较反对商业片,可天天看文艺片谁受得了啊。影片镜头很美,其余可以忽略了。 |
|
老塔说话比看他电影靠谱 |
|
越看越糊涂的纪录片 来自塔可夫斯基。。。 |
|
温和如烟霭的笑容后,竟是殚精竭虑的层层思绪,投射到影像,意象化的空镜比比皆是,他营造出的时光的确是精雕细琢。 |
|
听塔可夫斯基和编剧一直在絮絮叨叨,聊法国新浪潮的导演,聊当下的导演,聊商业电影,聊他一生都无法拍出的电影,电影到一半,错愕的发现,他们探外景的小镇竟然就是《乡愁》的拍摄地,雾朦朦的温泉,墙壁上表情有异的女壁画,最后老塔说起他的祖国,镜头定格在一副俄罗斯茫茫雪原的照片上。 |
|
许多《乡愁》里面的场景,里面那个陪同的女的长得很像《乡愁》里面的女翻译,是同一个人? |
|
時光可以雕刻 人心可以____ |
|
三星半//老塔谈到其他导演的表情以及他的描述 非常迷影 我现在能够想象他在写作《雕刻时光》时的状态了 |
|
用意象化的镜头雕刻时光 |
|
《乡愁》堪景筹备的行程,塔可夫斯基和编剧聊聊教堂、谈谈电影,提及推崇的电影导演:布列松、让·维果、安东尼奥尼、费里尼,谢尔盖·帕拉杰诺夫、伯格曼。
信息量实际不多,主要就是能看到塔可夫斯基本人的样子。
原片名直译是”时间之旅“或”旅行时光“,中文译名不知是谁创造的,真显文艺。 |
|
一无是处的纪录片 |
|
最记得几个人一起吃虾蛄,啃西瓜,我个吃货= = |
|
欧洲编剧界巨匠托尼诺格拉对话塔可夫斯基,两人在意大利探外景时的旅行札记。老塔彻底打开了话匣子,谈杜辅仁科、布列松、安东尼奥尼,聊费里尼、让维果,伯格曼,还有老乡帕拉杰诺夫。《乡愁》岂是无根之花,静待时间加以雕琢。 |
|
摆拍好明显,好刻意。塔氏营销👍,我是他的颜粉! |
|
虽然但是,确实是个老直男(所以才会喜欢托尔斯泰)。 |
|
可能雕刻时光这四个字太有名了,期待过高。本片内容太薄了。 |
|
听大师们的对谈,他们的相处方式也很好。 |
|
“我想给那些初学电影的人一个建议,不要把电影当工作,不要把电影和生活分开,因为电影就是生活里来的。” get |
|
老塔像个牛仔 |
|
塔二演技原来这么好 |
|
看见你的脸就想快进 |
|
不就是部纪录片嘛 |
|
读诗,闲谈,发呆,他们在看似的虚无中创作,在悄无声息中旅行。最终他们来到了托斯卡纳的温泉,那个寄托乡愁的地方。水雾在金色的夕阳里蒸腾成熊熊火焰的样子,梦幻而迷人。
老塔穿着一身牛仔服,看上去和一个中老年打工仔没什么区别,然而他脑袋里在想的竟是《乡愁》应该怎么拍。他说他不喜欢商业电影,他说《飞向太空》并没有很成功,他想拍的是纯纯的科幻片,后来在《潜行者》中才做到了这点。
#BJIFF2025 Act2三里屯英皇 |
|
意大利的虾耙子看起来很不错啊,老塔的脸像石雕 |
|
西瓜看着糠了。风景,房子,院子。直接看书吧。乡愁取景。风景,河,美。构图 |
|
“电影的本质是节奏。节奏才是电影的构成因素,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剪接。节奏并不是由剪接所决定的,一部影片即使重新被剪接过,其画面的内在时间是不变的,因此也改变不了其内在的节奏;而节奏,并不是各片断间韵律的顺序,它的诞生是由于画面中的时间推力。这样,时间成了一部电影中的关键因素,画面的内在时间决定了这部电影的存在面貌。而制作电影的工作,也就是对电影画面内在时间的操纵、掌握和表现。在这里,塔尔可夫斯基提出了他最著名的口号——雕刻时光!” |
|
这是塔可夫斯基游历意大利南部一小镇一段实录,原来他和安东尼奥尼,伯格曼的关系不一般,这座小镇最后成为了<乡愁>的拍摄地点,希望<雕刻时光>这本书和这部纪录片没什么关系,它几乎没带来多少有用的讯息.
有人向老塔提问,对电影这么投入或者是在逃避现实.老塔说了一大堆,我好象跑了神.(我来说说我的想法)有许多人发出这样的嘲讽,人们总是习惯性的考虑可以立刻解决的问题,其他的问题就像死火山,那么,究竟什么是现实?你怎么判断你正处在现实中而不是在幻觉里?这种问题真够无知和无理.
|
|
我不算老塔人粉(买的书都没看过),但是这旅游片也是能看出一丝苦涩……导演加一分 |
|
托尼诺·格拉对话塔可夫斯基,两人在意大利探外景时的旅行札记。老塔彻底打开了话匣子,谈杜辅仁科、布列松、安东尼奥尼,聊费里尼、让维果,伯格曼,还有老乡帕拉杰诺夫。我觉得电影是艺术的最高形式。 |
|
第一次看到意大利人吃西瓜,感觉太宋庄了。 |
|
出发去斯特罗加诺夫宫看老塔展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