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做的翻译嘿嘿嘿…… |
|
继《寻找小糖人》《寻找薇薇安》之后又一部让人惊艳的人物传记片。且是最好的探戈电影之一。采访、资料、证言方式以外,还再现了两位传奇人物的过去。而过去的扮演者=分身与真身的对话,也同样充满耐人寻味意义。其中没有一处剧情交代,全都是以舞斗舞动的肢体表达。文德斯指导监制。 |
|
大哭不止。All my love and hate, shame and desire, blame and forgiveness transform to the pure glory and its solitude. |
|
500颗星星 今年最大惊喜之一!!!做人物纪录片时,导演是否需要充满爱心地了解人体谅人润色人?不,完全不需要。片子最动人的是饰演玛利亚的两位女演员,她们尽自己所能共情进入人物血肉,让这样的“纪录片”不仅表露于形式。 |
|
“如果让我选择,我仍然会选择这一切,除了爱上胡安。” |
|
两个人精过日子,容易顶牛过不长,无论看上去多么般配,敌不过残酷现实,婚姻需要妥协,所以男的宁愿往下找,女的孑然一身,工作上相互成就,生活中放手成全,保持距离,追求共同利益,这已经是成年人世界的最优解,不见得永远在一起是美好结局。 |
|
【卢米埃阿根廷影展】可能这么说有点作者论式马后炮,把纪录片当虚构创作来完成确实很文德斯。但最后的落足点“我喜欢的是自己”是个很平庸的结论,未能承接起此前一切虚实。 |
|
她说她的梦想是结婚生子,不是做个艺术家,结果却大相径庭。大家为她鼓掌的时候,她甚至以为别人是可怜她,看到这里好心痛,是痛苦凝结成的那样饱满浓烈的艺术。电影很多动人的地方,电影和舞蹈编排都很好。Tango和爱情都是两个人的舞蹈,太危险。所以独舞很美。1、Tango太美了,我也想拍一个。2、想看女神Alejandra Gutty的片子,教学的也行啊 |
|
两人之间的引诱、渴望、征服、占有、爱欲、妒火、怨恨、对抗、痛苦、分离、重逢、永诀…都是构成探戈的火花,百样人跳出百样舞。所有双人舞的困境:共舞诱发爱情,爱情短过共舞,只好另寻舞伴或共舞变味…传统探戈男领女随,女舞者多,好的男舞者却少,大环境确实sexist,鼓励大家跳酷儿探戈…女主视角太催泪 |
|
那时候我们跳着探戈,抬头看见月亮和繁星; 虽然我知道我老了,但是在舞台上我依旧是lioness. |
|
盛夏藝術祭目前最愛的一部紀錄片。裙角揚起的風情,昏黃路燈下二人浪漫的最初,中年時帶著恨意的對峙,曲終人散後各自平靜前行的二人……配上像絲絨一樣華麗的音樂,遺憾的故事也令人沉醉。藝術使人生變得詩意,而原來紀錄片也可以這麼美。 |
|
离开他后,将爱的痛苦化为精进舞技的力量,终于,在浪潮般的掌声中意识到,原来自己是那么有价值。'I'd do everything the same, except for being with Juan.' 可在这一生里,她就这么紧攥着爱,每分每秒,独自吞咽它引发的痛苦,直至彻底老去,直至无法起舞。 |
|
@小西天。真人访谈与年轻探戈舞者对往事的再现来回穿插的手法类似《阮玲玉》。据说没有任何双人舞两个人的距离比探戈更近,据说探戈的神奇之处在于只需拥抱,就会知道这位舞伴是否适合你。之于舞蹈和人生,“适合”有不同的含义,拥抱也因而有不同的温度。玛利亚第一次抱胡安,抱到的是爱情,而胡安却只是在挑选适合他舞步的人。中间说起被胡安背叛的往事,玛利亚唯一一次叫了胡安的姓氏科佩斯,“咬牙切齿又面露微笑”。总觉得女性的舞步比男性的更难,也更华丽多彩。就像人生一样。 |
|
质感蛮BBC纪录片的,前半年轻舞者的再演绎蛮有灵气,令人想到《阮玲玉》的演绎者和原型之间的对话穿插也还不错,但欠缺在原型人物的挖掘上,停留在情爱故事真的有点不够,明明有那么多性别上的文章可以说,但好像后半的态度就完全变成了:“他们这个时候已经貌合神离了耶”的镜周刊式八卦小报感,结果还没纯八卦那么有趣……顺便CGV完全贴错啦!《巴黎最后的探戈》和这部完全不是同一部啦!!!!! |
|
年轻时候的扮演者与本人对话,吸取了解之后再回到角色中演绎。两个人用四十年爱恨情仇共同舞出的传奇,在历史影像外完全没有再次照面接触的新拍摄材料的条件下就完成了精彩又富有意味的重现。资料、访谈、再现的组织,剪辑出了探戈本身从音乐到肢体动作都不断转换方向又无比连贯顺畅的独特节奏感,也传递出了探戈性感/优雅、羁绊/洒脱、迅疾/从容各自张扬又融为一体的韵味,其中悲欢令人怅叹。因此虽然没有等到两人再一次共舞,但从相向摆好起舞的姿势开场,到最后背对彼此走出舞台落幕,这部电影就是「最后探戈」。|雨中曲之后的即兴舞步;仅仅是看探戈就已足够享受;再次勾起想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冲动。 |
|
近年来最好的探戈纪录片,两人之间的情感张力正如探戈本身一样,爱走到尽头变成了恨,一如曲终时的苦涩。“如果再选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这一切,除了爱上他” 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诗。 |
|
探戈的美妙、情感沟通、势均力敌,真是残酷得真实的两性关系最好的诠释。#SIFF大光明# |
|
@2022阿根廷电影展[成都站]
解構很巧妙啊,開頭二人從舞台左右兩側走到中央,開始做好探戈的姿勢,然後正片開始。但正片部分的二人卻似乎並沒有見面,只在陳舊的影像和虛構的劇情——過去中才能看到一起跳舞的他們。這一過程看似有兩方各自的闡述,但我想還是側重於女性的,女性在新家庭和藝術間選擇藝術,男性在新家庭和藝術間卻選擇前者,結局確實兩者都成為了藝術家,女性付出的代價是如此多,到老了才感慨女性要“利用男性,然後甩了他們”。這一正片就是兩人一起合作出的一段長達幾十年的探戈,從愛到恨再到釋懷。結尾直接承接開始的舞台,當然他們沒有再一次合作。
那段呼應雨中曲的街頭探戈是全片最好的一段,同樣也是兩人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吧。
[五排六座那位大哥tm的怎麼一直在拿手機拍照😡] |
|
探戈课男主岁数大了怎么像爱伦坡?身体明显没有年轻时轻盈了。对探戈本身不太有感,喜欢皮亚佐拉的音乐🎶 |
|
重演他们年轻时候有点作,其他都很好。在一起跳了一辈子,爱恨交织,最后我就是我自己。 |
|
看着有阮玲玉的架构,当下(采访)+重现(演绎)+演员自己的自述,很清晰地让观众知道这是个重现。 |
|
作为纪录片元素丰富 有搬演有历史影像有采访者入境甚至有扮演者与传主对话 扮演者观看搬演片段 但内容 情感道德天平大幅度偏向女舞者 而对于她的职业生涯又没有足够重量的东西摆出来 男舞者至少有创新把探戈从舞厅带到大舞台上 他们的高评价居然就围绕着作为他的舞伴她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男女关系的看法 二位都很旧时代... “sexist” 公私分明 她总是说作为专业舞者能做到 而当年做不到的她伤得不轻 似乎现在也还攥着点什么 遗憾?怒气?以为最后的最后他们还会纪录片里跳上几步 人长大了 打完天下了 总是要分离的 “当时年纪小 对探戈没那么感兴趣 感兴趣的是那个人” |
|
“正因为这些苦难,我才能成长,因此我不得不感谢。”探戈都已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为之生,为之死。“她能为我生孩子,可是玛利亚只会跟我吵架”,“我的愿望是相夫教子”“但是我要证明给他看,我可以”。“我怎么就83岁了?好气。”
空镜的色调太好看了。年轻舞者的“雨中曲”很好地还原了当时他俩意气风发、热恋甜蜜的状态和心境。老资料影像更最大限度还原当时他们的状态,很动人,很令人感到遗憾、伤感甚至难过。那是绝代探戈艺术家真实的一生,痛苦,孤独,充满荣耀与价值。非常棒的纪录片。#资料馆 |
|
2023西安卢米埃。所有故事和情绪都太深刻太复杂。纪录片能拍到这个程度,真是,太好太好了。教科书式的纪录片解构方式,不仅仅是常见的访谈穿插+演员演绎,两位年轻女演员真是意外之喜,他们所有的评价,所有的感触,令人感慨的共情能力,都使这个故事更加惊艳。最后一段在剧院里分别,刚好这个厅就是仿剧院的,真是感慨万分。意料之外的惊喜之作。维姆门德斯制片…不愧是你 |
|
一圈又一圈,跳跃的脚尖,旋转再旋转,逝去的还原 |
|
@小西天。青春的玛利亚、中年的玛利亚和布满皱纹的玛利亚,舞动着旋转着,先后走进灯火闪烁的街道。对探戈有了全新的认识。男女舞者紧紧相拥,在肢体和目光间对抗、搏斗、缠绕又分离,像极了玛利亚和胡安的情感。“我们在相连的舞步中相爱”,或许只有“我”。她在初见时就爱上了英俊的他,而他认为她身高合适,舞步轻盈。两人在若干次讲述同一段过往时都流露出差异巨大的情绪和视角,又总是在对探戈的热爱和沉醉中合二为一。这无法由独自一人诠释美丽的艺术,对玛利亚来说,残酷也眷顾。 |
|
千人千面的交流方式必定能碰撞出不同的情感样式。玛丽亚和胡安在探戈中引诱,碰撞,攻击,和解,他们的默契感也铸就了短暂的爱情。而爱情破灭后还能继续舞蹈应该是大多数舞者没法做到的,这种交流渐渐走向了超脱出情绪的艺术交流。像极了玛丽亚与黑衣人的探戈舞,像是一种不可见但是又一定存在的潜在关系。 |
|
访谈、纪录影像和舞台化重现三种手段结合,展现一对探戈舞者半个多世纪的传奇。以舞台化重现的部分最具观赏性,两人的初识、相恋和争吵都化成了动人的舞姿,年轻玛利亚的扮演者太美了,大桥下的“雨中曲”,三人共舞精彩绝伦。“探戈最重要的是舞伴之间的交流,那无论是爱还是恨”。 |
|
“我记得所有的苦,也记得所有的幸福和宽恕”。刚查了发现Juan 在2021年1月因为covid-19逝世。 |
|
他们是互为彼此的最佳partner |
|
爱舞的人 |
|
阿根廷探戈的美妙在于舞者自己的体验,而不在于观赏性。其共舞的形式,重心的交付与旋律变化、贴近与离合、连接与始末……是我理解的恋爱关系的典型象征。
搁下六年多啦,等待新舞伴的出现。 |
|
每每談起Juan,她都是眉飛色舞,看到讓人沉重的愛慕與崇拜。Juan說,She thinks I belong to her,but I don't belong to her. She belongs to me. 如此,他們只有tango,帶著愛,帶著恨。最初的一幕是個希望,最後的一幕卻沒有期待的共舞。可這就是他們的一生,50年的陪伴,戛然而止,然後孤獨。 |
|
#12.18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 对探戈的无限热爱,激荡起探戈生涯的激情与波折。舞蹈建立起舞者间的亲密情感,可以是爱,亦可以是恨。纪录片中的两位舞者在探戈界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但在舞蹈之外却终不能像跳舞时那样完美如愿。数十年的光阴献给了探戈,却也因为探戈给自己留下了遗憾,如果有来生,还会选择探戈,但不会再和他相遇了。 |
|
🥲 想说的很多,不知道从何说起。两位青年演员真是一对璧人,样貌真登对。单论编舞而言,反而最喜欢玛利亚和新情人那段,真的缱绻温柔,看哭了。 |
|
真是太美惹! |
|
因为利益关系而不分手的夫妻应该有很多,曾经是艺术拍档然后分手却不拆伙的情侣也不少(乐队圈和电影圈两只手数不完),但没有那种形式能够像tango把这种爱恨关系的复杂和张力表现得恰如其分…(对立面则是一篇把人简单为渣男渣女的10万+公号文)。话说阿根廷的纪录片我只看过两部…另一部是15年的梅西…两部片在手法上有些少见之处颇为相似,难不成恰好是一个大师班出来的? |
|
他有两个女人,一个和他跳探戈,一个给他生孩子 |
|
虽说是五星可还是被喂了一肚子毒鸡汤xxx |
|
今天,在诚品7周年。
好惊艳的“雨中曲”,幸好啊是纪录片,多好啊是纪录片,真实的记录了两个生命的燃烧,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和喜欢的人一起,还能赚大钱,幸运也降临在我身上吧~
女主真的好美好美好美,但梦想是结婚生子是不幸的开始(世界上的渣男都一个调性。 |
|
探戈是最能表现男女情爱的舞蹈,双方的缠绵、对抗、挣扎、挽留。决绝都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能看出导演也深爱着探戈,他的拍摄深入动作的深处——眼神、侧颜、腰肢、大腿、脚与舞鞋。第一曲结束,我能感到我的心砰砰地跳个不停。另一方面,上一代的爱情观念也牢牢禁锢着人,因而使爱情和艺术终不能共存。她在黑暗中抱着虚空跳舞,最终推开了他,从此她的身边有无数人,可她永远只是一个人了。开篇是阿根廷的夜色,终章也是同一条的夜街,再美好的人啊,融入夜色,终都不见了。 |
|
2021.10.27 资料馆。拍摄手法很似《阮玲玉》,几段借舞隐喻的片段也很有意思。好的工作拍档未必最后能成为伴侣,所以不必为cp意难平。玛丽亚·尼夫斯的一生让我不住想到梅艳芳,都在自己的艺术领域有达到顶峰的造就,然而她们一生所求,却始终未得到。荣耀背后,总是刻着一道孤独。何其有幸,世间多了两位艺术家。 |
|
到最后她终于成了她自己 不再怨恨 不再自怨自艾 她完成了这场人生的修行。以下是吐槽观众时间:sz华强北卢米埃前排屏摄了大概50次的观众,我希望你成功拍到了能发朋友圈的照片。放假来看个影展都能遇到这样的傻逼 真是晦气 |
|
【阿根廷】攫取探戈背后的重重意味,有过燃烧、在雨中在工厂都可起舞的炽热触碰,也有过将伤心与不甘都放于脚下的无言倾诉。它不再只是一种只是关于性意味的符号,而是生命,是印记。 |
|
与其说是献给探戈的赞歌,不如说是一部舞者/艺术家/女人的成长史,有血有肉有泪。Maria的人格魅力太强大了!她与前夫兼舞伴爱恨交缠的关系让人揪心,也因此成就了探戈艺术的最高境界,最后孑然一身仍然无悔。探戈舞者的美颜和大长腿啊,全程盯着流口水…… |
|
在日本的那段Tango教科书般的好看了 整个电影整体比较业余 基本全靠Tango撑场面 有几个场景太神了 比如跟黑衣人跳舞 还有一个舞台上给五对人打光每一对跳的都不一样的那段 7/10 |
|
從前是以愛,然後以憎惡,將舞蹈變得更臻完美。(濟州島的bus一坐好久,每天都可以補片欸。有點後悔沒有學tango,以後可以再回去或找人學啦。0731제주버스( Vuelvo al Sur的歌詞居然是solanas寫的⋯⋯ |
|
拋開了情感女人往往確實能夠達到更高的頂峰 但就像瑪麗亞所說的如果沒有遇到juan她會選擇結婚生子 而就是這樣的一對情侶\合作夥伴 最終也沒能走到一起 男主負了女主娶了別人為妻生了兩個女兒 而女主最終也沒有孩子而將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tango⋯ ps青年瑪麗亞的扮演者真的好美啊 好喜歡~ |
|
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销魂
不光是舞蹈,还有音乐,还有年轻舞者的合作演绎,他们的表情
那一段太完美了,尤其彩排和正式演出交相剪辑,酥骨销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
|
4.5 披着记录片外衣的情感片,很有《皮娜》的影子,更多了感情的线路,让人倍觉真实,音乐美舞蹈美感情动人,顺便吐槽一下导演是恋足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