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IFF#不知道有没有观众跟我一样在等有人扇女主前夫耳光的。 |
|
#3rd PYIFF# 首映单元。7分片,对邓泽里的要求真的还是可以高一点,加上喜剧起评分的问题,7分大概还要给三星吧。邓泽里的创作经常是从自身经历出发,这次是“建筑师”“死活踹不掉的弱鸡渣男前男友”和“带娃”等等几个点。还是她酷爱的叙事旁白+默片小段+剧场(音乐剧)小段,以及女性主义议题。虽然拍得近乎闹剧,但这部片神一样地预言了巴黎圣母院重建方案的竞标……看到片中圣母院还没失火简直恍惚了!! |
|
PYIFF36,每年平遥都会选择一部轻松的法国商业片,去年放的是《自由了》,这类可以拿来乐一乐的片子在平遥是很稀有,看了几天文艺大闷片之后,可以换一换频道乐呵一下。我选择看这部纯粹是因为男主角是皮埃尔·德隆尚,看看脸和大长腿就行,这种法式爱情喜剧没什么可说的,始终get不到它的点,某种程度上这部大闷片还让人煎熬。 |
|
可爱又放飞的法式轻喜剧,是那种可以在某个下班后独自在家的夜晚看得很开心的片子。/ PYIFF @小城之春 10.17 |
|
【平遥电影节展映】典型带点小脑洞的法式喜剧,轻松而温情。感情生活一塌糊涂的单身妈妈跟前夫、前男友纠葛不清而又暧昧相依,角色关系非常法式。超级丁丁荤段子和奇幻浪漫元素并不算高明,律师等角色也过度蠢化。戏剧出身的导演还在影片中穿插了舞台间离观众的场景。但这些和影片整体那种“不搭调的荒诞”气氛还蛮搭调的。适合放松随便看看。或许是巴黎圣母院失火前最后的影像&屋顶重建方案竞标的一语成谶 |
|
有浪漫的瞬间,不幸的是法国喜剧很多都属于闹剧范畴。实在get不到那些扇耳光,还有孩子他爸在家龌龊裸体的蠢戏。 |
|
#PYIFF# 我想说,在法国电影里生活的女人真的都挺幸福的,即便是迷迷糊糊乱七八糟的乱活一气,还能有天大的好运。挺轻松的但我真的不喜欢。还是看《伦敦生活》比较有代入感。 |
|
法式喜剧➕剧情open,现场带着“ZFC加州基”的平遥父老乡亲加红领巾的小学生算开眼了。前半部分神烦糯米鸡女主和马脸男二,想立马上去框框两耳光。最后泪目,“我们一直生活在恐惧中,因为我们是人类。但这次,我们不会再携手度过难眠。回头路不算新旅程,而懦弱的人也总要生活。这次,我要开始新旅程了。”漂亮的女二当年在《麻将》里和四儿有过天台一段情,是什么样的岁月让她爱上了圣诞老人??? |
|
renard 狐狸,请不要停止散发魅力, |
|
还算有点趣 |
|
【平遥国际电影展】听到谢飞老师笑了,老师的笑点完美避开了大众的笑点。
7.6 |
|
平遥影展最轻松的一部,形式杂糅的有点多,剧情也不太讲逻辑,但冲着巴黎美景就想多打一星。 |
|
拍完就大火,不知多心酸 |
|
蔓延巴黎的粉色气体误解成毒气,翻新圣母院广场的建筑误解成生殖器,最可怕的是把优柔误解成爱情。走在街上会突遇陌生人扇耳光,回到家里会撞上一丝不挂的前夫,喜欢的前任见到就晕倒,设计的模型一夜就中标。失败就像青春期或脱发,总会挺过去。把生活过得这么糟糕,可我知道爱过你,可我们依然活着。 |
|
还是那个能量无限的邓泽里,更有一些诡异的预言时刻,本片需要的或许是在更完善地架构世界的前提下再打破一切的秩序。 |
|
好浮夸好智障(褒义) |
|
好久没看过这么清脆的喜剧了,很享受跟周围人一起噗嗤一笑的愉快。很成人,也很童话,伤痛与挫败被提炼出略带一点荒诞的喜感,所有角色都跟着俏皮起来,就觉得,某一种自由与适意,当真如此自然。“失败就像是青春期或脱发,熬过去就好了。”好的。反正,皮埃尔·德隆尚都有小肚腩了。@平遥 |
|
速食小品,可以吃,味道也还凑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3rdPYIFF# 浪漫的法国人!剧场式的演出,一边嘲讽一边温柔,影院那段对话看得人内心无比动容。我不能和你做爱了,我也不能摸你的屁股蛋了,但是我们会一起抚养共同的子女,我们不会再见面,但是孩子的身上有你的影子,我知道我爱过你。 |
|
还是能找到新的点,几处画作到建筑、模型到组件,以及房间到舞台所呈现的平面与空间关系。可惜又回到了此前那些声画关系的重复,乃至露怯地用字幕卡直接将默片属性泄底了。 |
|
挺有趣儿的故事,拍的也轻松自在,看的也没心没肺,然后过去了。男主盛世美颜恐成唯一看点。 |
|
2019PYIFF:一部法式喜剧小品。《喜宴》里说“封建是中国人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本片以当代新女性视角对固化而伪劣的包装文化进行了一场有趣而轻快地激烈讨论。当性解放成为议题,建筑成为景观,情节便显得格外生动而富有新意了,像是一次新古典主义反刍。幻想自己变成女主和G神皮埃尔接吻。 |
|
怎么会有人不爱邓泽里呢?虽然她这次增加了各种政治、艺术、性别议题的讨论和直白的说教,但一切都仍然出发于她自身的情感体验,作品依旧维持着她一贯的天真纯粹。结尾的告别与新出发都潇洒至极,埃尔卡伊姆似乎也终于走出了她的生活(看完片尾字幕后确认推婴儿车的男人不是他客串!),这可能会是她之后作品将要出现重大转变的一个标志? |
|
巴黎市长不错啊,总穿着皮毛的披肩,很有个性。拍的巴黎好美,好轻快让人一秒沦陷。首尾呼应,有点东西的商业片,有歌舞片段,旧坞歌舞片的感觉 |
|
看了一半去“从山西出发”单元,纯粹乐呵一下挺好玩 |
|
各种舞台形式的段落穿插是亮点,有小部分又略显突兀。皮埃尔·德隆尚真是不管面对的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魅力无穷啊。 |
|
精力无限的邓泽里,轻松诙谐的法式爱情,当然也夹杂着一些严肃社会议题。[B] |
|
C+ / 几乎每场戏都玲珑紧凑,像是噼里啪啦一口气喝下一瓶夏日冰汽水。没有那种老套法式喜剧里cest la vie式的空洞感叹,而是有层出不穷的奇想与对偶然性的忠实(美妙的光-舞台转换!)。又或者,这种偶然性早已将自身揭示为一种创作者纯粹选择的意志,从而又一次让想象成为一种宣言式的存在。不然,突如其来的耳光如何既是一种对边界的冒犯,又是一种对边界的重新创造呢? |
|
【3.5】关于圣母院的预言,在不变的语气下做着类型置换的游戏,极可爱的。 |
|
【3.0】荒诞又好笑,奇幻又随性。即使生活过得一地鸡毛一塌糊涂却处处可以生出烂漫的花朵,在遗失的爱里兜转回味却拖泥带水受尽折磨。各种别出心裁的小点子轻盈的跳跃,是一出骇人的预言也是辛辣的讽刺,看着很轻松惬意心情愉悦,但越到后面越感觉泄气,不疼不痒的审视也化作笨重的自我愚弄,女性议题倒是大放光彩,德隆尚还是依旧那么的帅…… |
|
第一部邓泽里~ |
|
75/100,关于圣母院的预言,在不变的语气下做着类型置换的游戏,极可爱的。 |
|
自编自导自演,太能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巴黎圣母院就是个幌子,两个男人也很无聊,尤其是前夫这个角色,太没意思了,所谓喜剧笑果就是硬凑出来的。两个孩子感觉也很多余,没什么戏。设计的建筑像那玩意儿,这种梗不是臭大街了么? |
|
#2019PYIFF#除了突然的抽耳光,但抽多几次后,也没有那么好笑了,其他的法式幽默也都不在自己的笑点范围内,于是就变成了翻白眼的尴尬。电影有想要好好讲故事,女性选择,爱情,权利及面对恐惧的处理,可是在略微杂乱已经幽默的推进中,就都变成若有若无了。 |
|
哈哈哈哈,在繁忙又疲惫的电影节期间还有什么比一部神经质的法国喜剧片适时的出现更纾压解乏的呢~笑得心情都舒畅了。影片加入了歌舞的类型元素,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颇具巧思的“默片”段落。说起来不知道这片子是不是在圣母院失火前拍的,真是正好和现实产生了奇妙的呼应…德隆尚和演孩子爹的西梅卡好可爱,拉朵嫣还是那么美~ |
|
纠缠不清的爱情选择题和永远放在那里的终身风景,有够可爱的法式爱情游戏。即使对圣母院相关的任何建筑学讨论毫无兴趣,也可以被穿插其中的幽默巧思会心一击。 |
|
没想到是音乐喜剧,很欢乐 女主真好看,穿的好看,包好看,口红颜色也好看 |
|
3.5 |
|
无厘头的桥段 法式的幽默 适合放松心情 也就只适合放松心情了 |
|
薇 拉 莉· 邓 泽 里。 |
|
很好玩的典型法国喜剧片 前半部分做的很不错 后面感觉导演有点hold不住自己脱缰的想象力了 渐渐崩坏 镜头混乱 故事也讲不清楚了 但也有一种拼贴画似的美感 |
|
第一年的《最后的旗帜》,第二年的《自由了》,终于等到了这届的“犯规喜剧”。如同街面上随意给的巴掌,结合圣母院起火和气候抗议,是一部能让人们从现世崩溃下松口气的无脑喜剧。带有奇幻性的想象和女儿问妈妈“为什么所有事情都是女的来做”,又点睛了女性在职场生活的抉择与平衡,“阳具”的设计笑喷了! |
|
挺可爱的 |
|
抵抗不住皮埃尔·德隆尚的魅力,太性感了,我全程花痴了,剧情什么的谁在乎 |
|
三四星间吧。喜欢其中穿插的舞台剧。看的过程中完全想不到片子要往哪走,甚至看到中途还以为一切都是女主的幻想。一本正经瞎胡闹的成分比较大,没有隆起的孕肚、奇葩前夫、街上乱扇耳光的民众、对设计发出的不同声音等等,在接近尴尬的时候又翻转回一丝讽刺意味。 |
|
精准剪切与超现实情境呈现了两种维度的圣母院:伟大的建筑与伟大的幻想。但与此同时,邓泽里又通过轻佻却迷人的方式——建构伟大与孕育生命的并置——让虚空中的「伟大」温柔地坍解、渗透在现实之中。 |
|
邓泽里几乎是天才型的喜剧导演,她的喜剧手法不真正作用于破坏性的讽刺,而是作用于建构性的“笑果”。从家到政府大楼别人靠地铁,邓泽里靠雷雨和飞行。可爱是一种辩护姿态。 |
|
太好笑了。很轻松的风格,虽然最后的演讲太刻意,但将影片串起来了(也就是比不串好一丢丢)。分分钟想扇女主和她老公。 |
|
PYIFF 很喜欢,本次平遥看的最轻松的片,天马行空的想象并不突兀,反而构造了别样的法式幽默。自由而开放,包容而多元,我觉得这才是导演要传递的,渣男、性解放、女权那些解读,歇歇吧,你根本一无所知。 |
|
相当荒诞不经,一切都起源于一阵奇幻的风,但是表现的内容却相当现实。巴洛克的配乐,色彩明丽的画面,实景和戏剧舞台的交织构成这部文艺小清新爱情喜剧的底色。值得一提的是拍摄过程中的圣母院还是在大火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