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呐喊 Il grido (1957)

    最近更新: 2024-08-09 大声疾呼
    • 主演:史蒂夫·柯臣 / 阿莉达·瓦利 / 多里安·格雷 / 林恩·肖 / 加布里埃拉·帕洛塔 / 皮娜·博尔德里尼 / GuerrinoCampanilli / 米尔娜·吉拉尔迪 / 莉莉亚·兰迪 / 加埃塔诺·马泰乌奇 / 贝琪·布莱尔 / 圭里诺·坎帕尼利
    •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编剧: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埃利奥·巴托尼$$$Elio Bartolini,恩尼奥·德·孔奇尼$$$Ennio De Concini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1957
    • 更新:08.09
    • TAG:意大利,1957,爱情,黑白,剧情,新现实主义,欧洲,美国,公路,文艺
    • 别名:哭泣,大声疾呼,呼喊,喊叫,流浪者,The Cry
    • 片长/单集:116分钟
    • 豆瓣评分 8.1 (1319票)
    • IMDB评分 7.6 (5,370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69%
    • TMDB评分 7.50 (热度:7.42)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呐喊》的免费在线观看,《呐喊》是对白语言为其它,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1分,有1319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Irma(阿莉达·瓦莉 Alida Valli 饰)的在悉尼工作的丈夫去世了,而她也决定和她的情人Aldo(史蒂夫·柯臣 Steve Cochran 饰)分开。Aldo苦苦挽留Irma无果,便带着年纪还小的女儿Rosina离开了小镇。Aldo先是去找了一个一直钟情于他的女子Elvia,Aldo却发现自己无法爱上她,又离开了。漂泊的路上,Aldo到处寻找工作。先是在一个加油站,加油站的寡妇Virginia给了他一份工作,两人之间也产生了感情。但不久后Aldo又离开了,找到了一份短暂的工作,认识了Andreina,一个妓......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The.Cry.1957.ITALIAN.1080p.WEBRip.x265-VXT 详情
      The.Cry.1957.ITALIAN.1080p.WEBRip.x265-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Cry.1957.ITALIAN.1080p.WEBRip.x264-VXT 详情
      The.Cry.1957.ITALIAN.1080p.WEBRip.x264-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Cry.1957.ITALIAN.1080p.WEBRip.AAC2.0.x264-KUCHU 详情
      The.Cry.1957.ITALIAN.1080p.WEBRip.AAC2.0.x264-KUCHU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Cry.1957.ITALIAN.PROPER.1080p.WEBRip.x265-VXT[1.79GB ] 详情
      The.Cry.1957.ITALIAN.PROPER.1080p.WEBRip.x265-VXT[1.79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Cry.1957.ITALIAN.PROPER.1080p.WEBRip.x264-VXT[2.19GB ] 详情
      The.Cry.1957.ITALIAN.PROPER.1080p.WEBRip.x264-VXT[2.19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Cry.1957.ITALIAN.1080p.AMZN.WEBRip.DDP2.0.x264-THR[8.08GB ] 详情
      The.Cry.1957.ITALIAN.1080p.AMZN.WEBRip.DDP2.0.x264-THR[8.08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呐喊[中文字幕].Il.Grido.1957.1080p.KKTV.WEB-DL.AAC.H264-ParkHD 详情
      呐喊[中文字幕].Il.Grido.1957.1080p.KKTV.WEB-DL.AAC.H264-Park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The.Cry.1957.ITALIAN.WEBRip.x264-VXT 详情
      The.Cry.1957.ITALIAN.WEBRip.x264-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he.Cry.1957.ITALIAN.PROPER.WEBRip.x264-VXT[1.09 G] 详情
      The.Cry.1957.ITALIAN.PROPER.WEBRip.x264-VXT[1.09 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Irma(阿莉达·瓦莉 Alida Valli 饰)的在悉尼工作的丈夫去世了,而她也决定和她的情人Aldo(史蒂夫·柯臣 Steve Cochran 饰)分开。Aldo苦苦挽留Irma无果,便带着年纪还小的女儿Rosina离开了小镇。Aldo先是去找了一个一直钟情于他的女子Elvia,Aldo却发现自己无法爱上她,又离开了。漂泊的路上,Aldo到处寻找工作。先是在一个加油站,加油站的寡妇Virginia给了他一份工作,两人之间也产生了感情。但不久后Aldo又离开了,找到了一份短暂的工作,认识了Andreina,一个妓女。警察经过,Aldo只能离开,经过加油站的时候,Virginia告诉他,Irma给他寄了封明信片。Aldo又踏上了回去寻找Irma的路......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8 IMDB 7.5 正片
      Sommarlek
      1951
      爱情片
      瑞典

      夏日插曲

      Sommarle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 镜头真的美。后半段三个人在化妆室的几个镜头一定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想知道三次元和二次元的结合,这是不是第一部?萌死了! 然后,深深地被前半段玛丽起床唱歌换衣服钓鱼的一系列动作迷住了。青春啊~~~ 唯一也是最致命的不足就是整个故事的安排了吧。心理变化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分析。
      • 舞台边接吻的脚部特写太美,“上一秒好像要哭出来了,竟然又不难过了…现在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总有那么些时刻突然难过得想要哭出来;有人死去、同时有人逛街玩闹,常能和生命中的荒诞相遇。“人生本就无意义”,一些像伯格曼这样为自己筑起一道墙却有所作为的人深知存在主义是异化者与世界相处的良方
      • 1.老伯此作引领了好莱坞整个60年代。2.身体是18岁,可脸却像45岁。3.船行段落同[莫妮卡]。4.纸上动画小剧场+1。5.化妆和卸妆的时候都很恐怖。6.海面平静,而我们也沉默不语。7.没有神,即使有,我也讨厌他们。8.自建一堵墙,与世界相隔。
      • 人被现实和过去切割为两幅完全不同的面孔,伯格曼后来的双生花模式在这部早期电影里是用在了同一个人身上。绝大部分篇幅展现的是外部空间,精神和身份错乱等内心内容只是初现,和伯格曼巅峰时拍的那种古怪而沉重的电影有明显不同,但拍摄技法在这时已经完整建立。回忆部分非常时尚,简直是精装偶像剧
    • 豆瓣 8.1 IMDB 6.9 正片
      Zabriskie Point
      1970
      考驾照
      美国

      扎布里斯基角

      Zabriskie Poin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北京电影节展映】安东尼奥尼在美国能拍出什么电影?学生运动、暴力警察、性解放。毛主席语录为资本主义水深火热的学生指点迷津。结尾反复的爆炸镜头想起《盗梦空间》的我居然不是一个人
      • 睡了醒醒了睡,唯独耐着性子看完的部分只有沙漠那段,人美景美jerry garcia的吉他美
      • 8.1/10 从膨胀着物欲、谎言与镇压的城市逃离到释放着原始本能的毁灭的荒漠,略微带有实验性与意识流的反乌托邦之影,沙漠中的性爱群交与爆炸中的资本主义,高潮之后立即化为虚影,视听上也许可称享受却稍嫌破坏了整体。
      • 安东尼奥尼脾气可真不小,瞧瞧最后这粗暴的解决方式,统统炸掉。😂不过还是有挺明显的外国人看美国(尤其加州)的感觉。在扎布里斯基角群P感觉一定很好吧😳竟有点像皮娜的现代舞...
    • 豆瓣 7.3 IMDB 7.1 正片
      Cronaca di un amore
      1950
      剧情片
      意大利

      某种爱的纪录

      Cronaca di un amo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长片导演处女作,获1951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个人感觉算比较好看的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黑色电影的一些影响,影片后面女主角和情人密谋杀死她丈夫,就容易让人想起《双重赔偿》,而那个侦探也是黑色电影中的惯用角色。安东尼奥尼电影中的女人也都还不错啊。
      • 4.5。50年的安东尼奥尼,着迷于线性交叉叙事,男女情状描摹已见雏形,室内空间的走动,转身,对视,相离……均是日后的他。夜晚在他镜头下太迷人。开头恍然《公民凯恩》,后又以为是希区柯克,知道出现深陷爱情困境的男女才恍然觉悟这就是安东尼奥尼。一出手就不凡。内心刻画。长镜与调度!!!露西亚
      • Michelangelo Antonioni,1950。处女作。好吧,一个还算讲的清楚和完整的叙事吧。但,缺乏那种联系,故事里的那种好似面粉粘性的把情节扣住的东西,有些碎。片子的主题十分清晰。一切都很正儿八经,不像安东尼奥尼。最后,爱不能以猜测的名义继续。
      • 爱情的某种纪录,这个名字倒是很好的。这个世界上的爱情,千奇百怪,说也说不尽,这也只是其中一种。但要相信,爱情中,根本没有颠扑不破。每个人在爱着对方的时候,可能更多地都是在爱着自己。
      • 光天化日爱情故事,特别喜欢意大利电影在户外明亮的日景下的谈情说爱,无须太多点缀,主角穿着好看的外套大衣,却像没有家的人那样,在旷野里与对方倾诉爱,或者就真的是无产者,在荒地也要抓住难得的纵情时刻。安公第一部长片,时光一去七十年。那时意大利还是没完全摆脱想要赶超好莱坞的大梦,好处是服装、置景、车辆道具全都是顶配,缺点是没什么自己性格,先搭好景,再想办法往里填充人和事,情节有模仿希区柯克和黑色电影之嫌,却没好莱坞那种强力的表现风格,只靠人物对话支撑全片,整体也缺乏起伏,看着很闷的。男女在一个广阔的、具体的、却又完全与己无关的空间里互相倾吐爱恨,后来演变成安东尼奥尼最经典的画面。在最早时就对硬直的线条情有独钟。和费里尼早期一样,女星耀眼男星一般。
      • 自私的女人和意外的剧情,所谓的过去和怀疑都只是诱因,这两人根本无法相爱。安东尼奥尼长片处女作,但是一股子法国味儿,特别是打光和中距离的取景。
      • 7。故事本身没什么意思,拍的挺漂亮,就是画质有点差。女主角好美,换来换去的衣服也很漂亮。
      • 七分半。某种孽缘的回魂。悬疑爱之嫉妒与狭隘阴暗面。安东尼奥尼处女作,上流社会、男女纠葛、丁字对白三元素已齐备。43-45,有点妙的过窗摇镜,53-58 室内+河岸,有大师苗头。“最糟糕的时刻来了。该穿衣服了。我宁愿一直不穿。”
      • 叙事流畅,情节设置也很巧妙。剧情并没有如常演进,而是留下意外结局的同时,引发观众对道德与因果的思考。影片有淡淡的希区柯克印记,首部电影雏形也为日后作品的风格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的是,露西亚实在够惊艳。
      • 多么忠贞的出轨却被他人叫作爱情事故。安东尼奥尼长片处女作,长镜调度之娴熟简直令人发指。
      • 没想到安东尼奥尼也是影评人出身干了十年38岁才拍出了这部处女作,茶花女的女主演,有些黑色犯罪电影的感觉,其实还是说的情感,但是在一大段密集的台词后我也睡过去了,后边几部也不打算看了。北影节资料馆。
      • 拉片,开放空间的探索
      • 还记得,大学课堂上看这部片,这般美好,岁月点滴珍贵。
      • 这个女人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恋爱脑贵妇,爱情、婚姻她全都不明白。
      • 她和他之间不是多出一个她就是多出一个他,她和他不能在一起。只有犯罪才能相连。从爱人变成同谋,当中间的障碍消除,想要在一起的愿望又泯灭了。影片最初画面的选择非常跳跃,而后被某种极为独创的事物所取代,影评人Dan Callahan认为那是对扶摇直上的现代生活的空虚的一种模糊的沉思。06/25/2015
      • 电影太老了。。我看的版本英语和意大利语交替,英语配的很差。是为了女主看的。。爱情不是这个样子的...
      • #资料馆留影#Antonioni的黑色系处女作,探讨爱的排它自私与残忍,丈夫怀疑妻子,妻子与情人勾搭杀丈夫,故事本身倒无甚新意,然而摄像构图别具一格,每一帧黑白镜头都闪闪发亮,女主的美也让人印象深刻(她名叫Lucia Bosé在2020年初因covid-19离世),BJIFF2017
      • 早期跟随费里尼拍摄的经历使这部处女作在一些方面得到非常纯熟的处理,摄像机的运动值得称道.
      • 比安东某些代表作好看多了。。。
      • 客观地表达主观,以此标记自己与新现实主义的不同(也与费里尼不同);按照德勒兹的说法,时间的重量压在角色的心里,然后再表达出来,所以要叫 “chronicle”;楼梯那场戏确实很厉害
    • 豆瓣 7.4 IMDB 7.2 正片
      La signora senza camelie
      1953
      剧情片
      意大利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

      La signora senza cameli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虚构出一代名伶无法自主的悲惨遭遇,或许是想一吐深受制片人、影星与商业化制约的怨气。安东尼奥尼早期的一部好莱坞类型电影,直叫我昏昏欲睡。
      • 女主角可美丽了
      • 7。安东尼奥尼还没找到他的缪斯,虽然波塞更美些
      • 两个感想。第一是露西亚波色的身材真美妙,第二是不知道戈达尔的《轻蔑》有没有受到这部电影情节的影响,我觉得是有那么一些影子的。
    • 豆瓣 8.8 IMDB 8 正片
      La notte
      1961
      剧情片
      法国/意大利

      La not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特别喜欢结尾部分,昔日的爱语只能复述,不能重来。
      • 多年后只记得那场突如其来的夜雨,广场上跳舞的人像饺子一样纷纷扎入夏天的游泳池,亮闪闪黑油油的雨夜,他在停电的大厅穿过人群找她芳香的背影;她在他的车里穿过黑暗的路灯愉快交谈,这么大的雨,全然是稠密的帘子,隔开了他们漂移目光。在这个雨夜,他没有想她的去向,她也不在意他的离开。
      • 在影片结尾,爱情枯竭后肉身的挣扎,只可能更加凸显欲望本身的贫乏性与无能性。在传统社会(男权)这其实就是男性的无能,而在现代社会,这其实是一种欲望最大化后的性无能。
      • 那一刻我发现我有天经过你的身边找不到你的视线。
      • 爱情退去后只有倦怠,生活像夜一样沉重而冗长。当绝望地说出我不爱你了一如我死去,原来感情的消亡是可预见的,早前的文章唤起濒死的残喘,那是夜的尽头。
      • 安东尼奥尼爱情三部曲之二,获柏林金熊奖。1.以24小时内的琐碎生活展现中产阶级的疏离孤独和爱情的幻灭。2.高楼升降机视角俯瞰城市起首,公园重温昔日情书结尾,至为动人。3.深焦镜,倾斜与不平衡构图,多用俯视角,对话少用正反打。4.雨夜驱车的光影流动,玻璃透视及反射的维蒂掷盒子场景+1。(9.0/10)
      • 竟然是评分最高的一部,看来确实豆瓣友邻千千万,伤感文青占一半。安东尼奥尼模式,是持续地通过情感关系刻画来表述个人批判性话语,其批判话语从本质而言并不深奥,较之费里尼、伯格曼、基耶等人,简直可以说是小清新。能够标记其地位的,可能更多是叙述过程中那股慵懒颓废的恍惚,充满形而上的优雅。
      • “我对他的爱如此厌烦,却让你心满意足。” 夜太美,令人憔悴。“今晚你们两个让我累极了”莫名笑场。
      • 天渐渐亮了起来,吉奥瓦尼和丽迪亚在草地上穿行,丽迪亚告诉吉奥瓦尼她已不再爱他了,吉奥瓦尼不相信,丽迪亚拿出一张信纸,向吉奥瓦尼念了起来,信念完后,吉奥瓦尼问丽迪亚是谁写的,丽迪亚告诉他是他多年前写给她的情书,在赤裸裸的事实面前,吉奥瓦尼粗鲁的抱着妻子,不愿放开。丽迪亚闭上眼睛,任他抚爱,这是过去有过的,但已不会再有的那一切追忆。
      • 爱情如深夜的混浊不清,他与她在黑夜里走失,没有谁可以找到谁,背向而行。爱情在两个人的相处中淡化消失。两个人,需要有一个人鼓起勇气来面对和戳穿事实。爱情的真相就是没有永恒。
      • 普通平常的一天,只言片语的交谈,仿佛什么都没说,却又感觉什么都说尽了。
      • 四星半。当他终于忘了曾经写过的信,说过的话,才明白一切真的结束了。让娜·莫罗的话真是字字血泪。
      • 在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有一份隔阂横亘在人与人之间,要么沉默着,要么追寻却心意不通。沟通不是爱的开始或推动,而是爱的结束。
      • 重看。喜欢签书会上莉迪亚挤入一个二女一男的构图中,她短暂逗留后离去,原本在那个位置的男人迅速移回了原位,不给画面留一丝空隙,就仿佛莉迪亚从来没有入画过一样。觉得这个镜头体现了莉迪亚一角的某种本质:她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也可以从任何地方消失,她是自由的。当她走后一切都会如常,仿佛她从没来过一样。因此,结尾乔瓦尼不记得他写给莉迪亚的信,不见得是因为他忘记了,也可能是莉迪亚从他的记忆中溜走了。莉迪亚无法被任何的「场」所禁锢或留住,不论是在一个人的怀里还是记忆。另外喜欢:1、酒吧杂技表演那场中莉迪亚的特写,她的手漫不经心地舞蹈着,随即去抚摸乔瓦尼的手,顺势将他拉入自己孤独的景框之中;2、临近结尾的三人对峙时自如流动的人物走位,总有一个人当观众,两个人当演员,或者反之;3、黑白的雨景。
      • 不戴茶花茶花女,心之全蚀。旷地一带伤心碧,雨涨泳池
      • 知识分子就是以丧为标志的,活得痛苦,纠结,没什么勇气、力量、资源,就算是你的思想被权力、被商业接纳,需要漫长的等待,而你不过是始作俑者,过程中权利、商业的投入,跟你关系也不大。这还不算,知识分子还要跃入另一个混沌场中,爱情,也搞得疲惫不堪。女人裙装、发型、鞋子所有种类基本都在这。
      • #电影资料馆#让娜莫罗很棒,演出了风流文人的平凡妻子境遇,朴素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总被误解为没有思想。相比聪明漂亮女孩灵魂中不断消磨着面孔的精致空虚,她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更真挚动人。习惯受伤、哀悼、原谅,以后就不会痛苦吗?他依然会什么都忘记。
      • @中间影院:片前讲解员说,安东尼奥尼在2007年去世,今年刚好是他逝世十周年,北影节因而举办纪念影展。而后,他提到2007年有个逝世导演(我以为他要说杨德昌→想看最近香港电影节弄了杨德昌纪念影展,朋友率先说出是伯格曼)伯格曼评价安东尼奥尼两部「无聊但又有意思?」的作品就是《放大》和《夜》。
      •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你。感情是那么强烈,让我热泪盈眶。”一封过期的情书,一桩失效的婚姻,一颗死去的心灵,我们之间土崩瓦解。
      • 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猫,呆站在草地上看那个雕像看了一整天。
    • 豆瓣 7.4 IMDB 6.7 正片
      Fängelse
      1949
      动作片
      瑞典

      监狱

      Fängels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真高端的电影。结构复杂,片中片戏中戏,剧本创作与影片呈现,电影和现实的关系,以及极为牛逼的梦境(我怎么觉着费里尼的梦境从这儿来的……)。可惜挖得不够深(另一方面坑爹字幕也影响情绪)。伯格曼后来没再在这条路上深入真是太可惜了。另外本片片头字幕是用旁白代替的,特别逗。
      • 作为第一部真正由伯格曼负责剧本、亲自创作的电影,《监狱》展现了他对剧本出色的驾驭能力,电影集中了大量构建个人空间的主题。伯格曼运用戏中戏的方式,将现代人划地为牢、不自觉地自设种种人性枷锁来限制自由的无知,通过这个较有戏剧矛盾的故事表达出来,已经看出他的初步风格。
      • 1.戏中戏。2.画地为牢同寺山实验性手笔。3.默片放映段落的致敬意味。4.无可区辨的屋外风景与戏中构想。5.他人尚且如地狱,自己又何尝不是监牢?6.黑色气息同[黑暗中的音乐],室内蜡像同[祭典]。7.梦境:烟雾、人塑、黑纱女、光花。
      • 人间地狱,问号结尾。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 承先啟後。先:表現主義及當時世界各地電影。後:他自己的風格。 這次沒有一個角色可以太讓我投入,兩群人隨機交織的方式稍欠說服力,邊看邊想這劇情會走到哪裡。可能因金錢因素流落街頭對我而言真的是一方面害怕自己晚年故如坐針氈一方面又不感興趣的主題。Birgitta內心轉折再多點就好了。
      • 4.5,伯格曼的“新浪潮”时刻:当摄影机以类纪录片的方式行走在街道之时,画外音取代了字幕卡,“我们的电影.....”片名,以及演职员表。随后,摄影机“发现“了她,在影片中,要想找到虚构/真实或曰多重世界的入口仅仅需要将摄影机向前推。 在伯格曼的早期影片之中,街道幽灵般地意味着主体的流变,摄影机“认出”了这种encounter包含的潜在叙事,但人物之间没能认出对方。 伯格曼通过一种嵌套的方式暗示着其日后生涯中不断被映射却从来并没有完成过的启示寓言——被魔鬼击败的上帝与荒原末日将不断地作为人类创伤的提喻而不断回归,真正的监狱叙事发生在大特写下的monologue中。 但《监狱》依旧是欢快的。魔灯的梦境,狂欢节的救赎以及精灵化的女性“拯救”终将会在影片之中到来。
      • 3.5 一个看似简单的剧情片,也可以赋予“想太多”的框架和意义。映画放映机摇出可笑的无聊剧情,Birgitta 和Thomas 接吻好美,死去的小鸟被踢进海,Thomas 还是回到Sofi 身边。“生活只不过是一道连接摇篮到坟墓的残忍世俗的弓” ,“对谁造成了关于生活的疑问? ”
      • 大量淡化镜头,夹杂着浓重戏剧色彩及宗教意味。生活就似受困于牢笼,对未来无知无望且无助。我们甚至分不清虚幻与现实,难辨真伪。伯格曼以此来批判不公,劝慰世人。难得的还有一个缅怀默片的喜剧桥段,只可惜整体架构颇为零散无序。
      • 1.开头和结尾的电影拍摄现场相对照,主干故事仿佛印证了数学老师提出的影片创意“魔鬼宣布人间为地狱”。 2.以旁白念出影片职员表这个小把戏伯格曼早就用过了,疙瘩的《蔑视》不是首创。3.托马斯的电影放映机,伯格曼的魔灯。小房间里播放的滑稽默片,《假面》开头也用了其中一部分。
      • 「戏中戏」+「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混乱,有一种存在主义观点的隔阂与生不如死,其中关于「心理分析」与「梦境表述」的电影语言与现实意义也初现一种宗师的态度。《路边野餐》中独白演职员表一定受到本片的影响。
      • 开始实验了。对于孩子的遗弃,婚姻生活中的相互折磨,对信仰和死亡的思考。。。东西多了点,主线拎出来就是后来的《傀儡生涯》了。
      • 伯格曼四十年代的作品中最好看的一部。戏中戏的结构玩得不着痕迹。
      • 怎么说来着,生活不过是切断摇篮和坟墓的一张弓.
      • 8.5;竟有點極簡主義的取向?
      • 結構和場景都愈發考究,然而也只是新瓶裝舊酒。人物關係複雜化後,人物都隨意來去且動機不明,反而不如《愛慾之港》那麼純粹。
      • 7。这部40年代的作品挺不错的
      • 戏中戏的结构,梦境拍得极妙,伯格曼开始展现大神功力。
      • 看的75分钟版,中间还是看了N次进度条,看博格曼的电影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事......较早的戏中戏结构,演职员表没有字幕直接旁白读出来,有两个有趣的细节:慢动作默片;梦境——人在雕塑一样的人群中走过,可能为以后 野草莓 做练习。PS:黑白片更加强调光影
      • 柏格曼第一部自己原創劇本的電影。結構做的挺複雜,戲中戲、夢境隱喻等。但個人不喜歡這部。有種散漫混亂的跳躍感。還有,感受到柏格曼濃濃的創作焦慮,由作家夫妻角色散發出來…
      • 无字幕,多亏有约瑟夫·马蒂的那本书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