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 主演:蒂姆·罗斯 / 加里·奥德曼 / 理查德·德莱弗斯
    • 导演:汤姆·斯托帕德
    • 编剧:汤姆·斯托帕德
    • 分类:喜剧片
    • 地区:美国/英国
    • 年份:1990
    • 更新:05.08
    • TAG:英国,喜剧,GaryOldman,TimRoth,英国电影,1990,荒诞,电影,UK,Tim_Roth
    • 别名: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顿之死,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已死
    • 片长/单集:117分钟
    • 豆瓣评分 8.5 (2212票)
    • IMDB评分 7.3 (24,196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60%
    • TMDB评分 6.91 (热度:4.03)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英国电影《君臣人子小命呜呼》的免费在线观看,《君臣人子小命呜呼》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喜剧,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5分,有2212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Rosencrantz(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饰)和Guildenstern(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是莎翁名剧《哈姆雷特》里面两个小角色,本片即从他们的行为出发来看待这出悲剧。俩人在回丹麦Elsinore的路上,发生了不少奇怪的事,比如Rosencrantz扔的硬币永远是一个面朝上,比如他们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剧团。他们来到皇宫,遇到了国王和王后,王后让他们去接近王子哈姆雷特,了解他闷闷不乐的原因。于是他们把剧团推荐给了王子。于是王子利用剧团上演了一出杀兄篡位娶嫂的故事,让国王......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我和我的专属显眼包//《君臣人子小命呜呼》TRGO 命运无常,不过是热爱科学的快乐小狗和沉溺哲学的烦躁小猫

    作者:Narcissus-cw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一只罗森小可爱

    作者:Nice兄dei阿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恭请宿命 揣测天命

    作者:无果不终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Bluray/蓝光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x265-RARBG[1.83 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x265-RARBG[1.83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domp4]君臣人子小命呜呼.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BD1080p.中文字幕.mp4[2.33GB] 详情
      [domp4]君臣人子小命呜呼.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BD1080p.中文字幕.mp4[2.33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H264.AAC-RARBG[2.24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H264.AAC-RARBG[2.24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H264.AAC-RARBG[2.24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H264.AAC-RARBG[2.24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X264-AMIABLE[12.02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X264-AMIABLE[12.02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H264.AAC-RARBG[2.25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H264.AAC-RARBG[2.25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X264-AMIABLE[12.02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X264-AMIABLE[12.02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X264-AMIABLE[rarbg][12.03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1080p.BluRay.X264-AMIABLE[rarbg][12.03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720p.BluRay.H264.AAC-RARBG[1.42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720p.BluRay.H264.AAC-RARBG[1.42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720p.BluRay.H264.AAC-RARBG[1.42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720p.BluRay.H264.AAC-RARBG[1.42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720p.BluRay.H264.AAC-RARBG[1.42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720p.BluRay.H264.AAC-RARBG[1.42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720p.BluRay.X264-AMIABLE[rarbg][7.65GB] 详情
      Rosencrantz.and.Guildenstern.Are.Dead.1990.720p.BluRay.X264-AMIABLE[rarbg][7.65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字幕1
      Remo Williams The Adventure Begins 1985 iNTERNAL 720p WEB x264-FaiLED[1.46GB ] 详情
      Remo Williams The Adventure Begins 1985 iNTERNAL 720p WEB x264-FaiLED[1.46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Rosencrantz(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饰)和Guildenstern(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是莎翁名剧《哈姆雷特》里面两个小角色,本片即从他们的行为出发来看待这出悲剧俩人在回丹麦Elsinore的路上,发生了不少奇怪的事,比如Rosencrantz扔的硬币永远是一个面朝上,比如他们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剧团。他们来到皇宫,遇到了国王和王后,王后让他们去接近王子哈姆雷特,了解他闷闷不乐的原因。于是他们把剧团推荐给了王子。于是王子利用剧团上演了一出杀兄篡位娶嫂的故事,让国王极为不快。国王于是命令Rosencrantz和Guildenstern两人秘密将王子带至英国处死,不料哈姆雷特无意中发现了两人的信件,得知自己即将被害的事.....   本片根据同名戏剧改编。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3 IMDB 7.5 高清
      The Meaning of Life
      1983
      喜剧片
      英国

      人生七部曲

      The Meaning of Lif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荒诞诞的黑色、赤裸裸的揶揄,不失风趣,又恶心至极。而影片中的idea更是一绝,夸张、另类又独特的表现手法。
      • 1983的电影,其讽刺很颠覆意义是非凡的,将生命分成7个章节来诠释,一本正经的恶搞戏谑。"当你感觉到渺小和无助时,记住你的诞生实在没价值,并祈祷宇宙的深处有高级的智慧吧,因为地球上只有笨蛋."
      • 居然会被一堆无厘头没品笑话弄得热泪盈眶…生命的意义可以很复杂也能很简单。“当你觉得自己渺小无助的时候,请记得你的诞生是多么没意义。” “生命的真谛没什么特别的,当好人,少吃油,常读书,多散步,跟任何国籍、教义的人都友好相处就行。” “鱼在哪里”那段太妙,这才是真的“互动电影”!
      •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把玩!影片分七部分,感觉是cult片,天马行空。各种荒诞、无厘头、喋喋不休、恶趣味饱含着各种讥讽和批判。英式幽默不是每个人都懂,懂的人也不是都会喜欢。最欢乐的是那首“精子歌”,最雷人的是活生生的“性交课”,相当反胃的是“呕吐男”那一章,三星半。
    • 豆瓣 8.5 IMDB 7.8 正片
      Le fantôme de la liberté
      1974
      喜剧片
      法国

      自由的幻影

      Le fantôme de la liberté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人类文明所开创的疆域里,种种约定俗成的塑形僵化彻底折断了飞翔的翅膀,梦想中的自由早已被维系社会存在的框框异化。我们不过是低飞的公鸡和逃避的鸵鸟,充其量能冒出一两句抱怨:我真的受不了对称了!【9↑】
      • 每个角色都在前一故事落幕时以配角出现又作为下个故事的临时主角,独特的无中心叙事串联成超现实故事集。晚年的布努埃尔已然将超现实主义呈现在现实当中,依旧是对中产阶级社会绝妙的隐喻与讽刺,将公开与隐秘的事实颠倒制造荒诞效果。尤其以寻找眼前的失踪女孩和在餐厅如厕并在厕所就餐两段最为精彩。
      • 结构酷似《儒林外史》,讽刺有过之无不及。布努埃尔堪称吴敬梓的异国晚辈知己。
      • 布努埃尔倒数第二作,不如[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那般自由灵动,但讽刺力度足够。1.逆转常识、制度与习俗,将颠倒逻辑推演到了极致,一如石像打人,尸身不腐,风光名胜照片被看作淫秽图像,混乱梦境呈现为定时醒来所见的现实场景,集体坐便聚会vs单人厕所用餐,健康=癌症,孩子至终在场却被追查探问失踪案,无差别射杀者得到无罪释放的死刑判决,还有对动物的镇·压行动(坦克搜猎狐狸,动物园枪炮与鸵鸟)。2.旅店乱性&隐秘欲望与裸女妹妹弹琴+墓地探访同质于[白日美人],不断被打断、永远完不成的上课与读信似[泯灭天使][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变奏。3.由每段末尾登场或偶入的次要人物转换视角,引出下一故事,串联接力,结构精妙。4.多次以擦鞋作为转场,既有老布标签式的“恋足”风味,又扣合“肮脏-洁净”的二项对立式。(8.5/10)
      •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 每次看布努埃尔都会在兴奋和怨恨之间摇摆。兴奋是因为,他怎么能这么脑洞无边无际,幽默感顶天立地,把所有的人群都讽刺到无话可说呢?怨恨是因为,每次看他的电影都会觉得自己好笨😔(豆瓣的短评可以写350字了,2018.07.14特此留念,这条就不写满了...)
      • “打倒自由”的呼声在影片的结尾再次响起,当然布努艾尔反对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匪夷所思的,以自由为名的社会条条框框即另一重自觉的,无意识的专制。仍是大量的荒诞象征展现了世界的扭曲、畸形。而一系列相对独立的人物、情节、动机被完美的通过空间上进行过渡、转场,这手法原本属于希区柯克
      • 事实证明看布努埃尔的片子之前读一遍剧情简介是很有帮助的…不然你根本不知道你在看什么。几个小段子依然是布努埃尔式结构叙事,依然黑的高端大气。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说不重要的事、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大费周章、在极端自由上的现象上面做啼笑皆非的怪癖幽默。
      • 9。布努埃尔最后的3部作品,评论讲的全是废话。此类片,不解释啊。
      • 当你试图解读每个荒诞场景深层意义的时候,布努艾尔正在棺材里偷笑
      • 去中心化,链条式推进的叙事,各种超现实的情节和意象即荒诞又意指丰富,历史、宗教、政治、阶层、两性无所不包,文本性极强。布努埃尔的电影里你甚至很难听到一句粗口,可他的愤世嫉俗却令人惊叹。
      • 荒诞主义的集大成者,未知的进程,串联的小故事,奇妙荒诞,无人知晓。各种超现实,毁了原本对一个故事、一部电影的理解。莫名其妙的照片、突兀行走的鸟类、受虐狂、畸恋、赌博的神父、马桶上的闲聊、失踪的女儿、被释放和尊敬的无理由杀人狂、死去妹妹的来电、被取代的局长位置...各种赞!!!
      • 开头和结尾的衔接也是画圆并圈住了世界。
      • 评论说了一堆废话,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布努艾尔的荒诞剧很好玩
      • 世界是这样终结的——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艾略特《空心人》
      • 8.0/10。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布努艾尔做不到;幻想空间里一切事物都颠倒是非的意象化(如把黄片化作风景照、警车化作坦克、厕所与餐厅对换等等。);对资产阶级的行径荒诞到不能再捧腹,所以说这其实是一部非常高端的恶搞喜剧。
      • 我称之为伦理幻电影,用禁忌挑战被社会规范化的伦理,但不是来自故事,而是倒错的设定,私癖/公演,吃饭/排泄,失踪/视而不见,死刑(名)/释放(实),死/记忆,诸如此类,而荒诞之处,是让两端直接对立,然后产生倒错者对“童言无忌”的规训(你看这就是福柯的魔力),一切都有关真相/谎言,布努埃尔拍的中产生活已经掏空了伦理的道德内涵(比如同情),徒留虚伪而程式化的礼仪,这让他的电影已经成为某种行为艺术(which我不喜欢),甚至让他自己成为戈雅画中的行刑者,仿佛代替西班牙向法国夺回对自由的命名。
      • 虔诚的天主教徒摇身一变成赌徒,烟酒色通通不禁;热情好客的帽商瞬间上演SM戏码;端庄老妇与侄子深夜乱伦;课上频频被打断的教授回忆一场赴宴,大家在马桶上优雅地社交,在厕所般的单间里粗鄙地进食;一个晚期癌症病患的女儿被告知失踪,可她分明就在身边,大家却四处寻找;一名抢手在高楼随意射杀路人,被判死刑后却被释放,大家向其索要签名;警察局长接到死去妹妹电话,前往墓地查看被抓,发现自己位置已被替代。布努埃尔的社会寓言,精准辛辣,有多荒诞,就有多现实。
      • 布努埃尔用一贯讽刺喜剧式的白日梦构想剧情,营造了一出对中产阶级、宗教、掌权者、权力机构等的戏讽意味,让被缚的现实蒙上一层骚乱的反动气息。布努埃尔在戏谑资本、权力、性与暴力的同时,也指出了这就是一种所谓“官方自由”的说法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骗局,它剔除了主体群众的参与,他们是被欺骗、被强杀的无辜者。当群众的愤怒之火逐渐燃起,布努埃尔用这样的“炮火”结尾呼应1968年的“五月风暴”,预示着自由之火的燎原时刻。
      • 关于这种无主角,无主题,随人物移动而变化故事的拍摄手法,首先我在Gus Van Sant那里看到觉得精彩无限,然后发现Richard Linklater在这之前就用过了,赞叹一番后,我现在发现布努埃尔居然在几十年前就用过。这到底是不是这种拍摄手法的原创啊?我要疯了。 另外,尤其喜欢找寻小女孩和马桶上吃饭的那两个故事,非常有寓意。
    • 豆瓣 7.9 IMDB 7.2 正片
      Meantime
      1983
      喜剧片
      英国

      与此同时

      Meantim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Gary的秃头很销魂,Tim最后也剃了一个,里面那个女孩超级像Man Who Sold the World时期的Bowie
      • 1. 英国底层人民永远单曲循环的一种丧到了家的生活。2. 这个片子能看到跟《猜火车》一脉相承的血统,浓浓的英伦味道。看太多了英国贵族、精英们的生活,来看看底层的。3.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底层也大抵如此吧,只是性格比较温顺,而且我们家家都还有美食,所以生活的基调大概就不一样了。4. 演员们太出色
      • 真实的八十年代英国生活写照,近似于纪录片的拍法。TR和GO在近三十年之前的演技已经到了如此地步,着实令人惊叹。
      • “……对于迈克李的角色而言,幽默感和能够分享笑话的能力总是一种复原和想象力的标志。在本片中,它巩固了俩兄弟之间的关系纽带,以及他们可能共有的独立精神。”
      • 我想有的人生活即是如此,没有希望,也不对任何事情抱有期待,只是每天活下去,这不存在对错
      • 結尾收得真好,那種恰當的適可而止。
      • 傻里傻气的蒂姆有一个爱他却隐藏在心的哥哥,底层家庭的生活琐碎,也算是记录那个时期的英国吧,最后蒂姆把头剃了是在宣誓从头来过。Ps,蒂姆把二愣子演活了,奥德曼也把英国光头党痞子演得活灵活现,那时候俩人都太嫩了。
      • “撒切尔主义”统领下的英国,社会阶层的分裂和不平等加剧,从中产阶级到失业工人,从家庭主妇到光头党青年,迈克李用一个简单的故事铺陈出一副生动的时代画卷,“白痴”弟弟与“痞子”哥哥,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游手好闲,无法摆脱的无力感,逃离真的是唯一办法?争吵、误解的悲剧在这个国家同时上演着
      • 看迈克李的戏总是让我跨越了地域国家的界限,任何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都能被缩小到最低点,感觉每个人物都是自家亲戚。迈克李的早期作品显露了年轻人的锋芒,不像后来随心所欲和又一年那样平和的心态,充满令人压抑的交流障碍。无望的生活,看不出何时才能出头,但总有理由让人坚持下去。
      • 1. 聒噪的电影配乐与家庭里每个成员被生活折磨得绝望不安的情绪,对应得让人烦躁(与此同时)。 嫌弃与怜爱(于此同时),绝望与希望(与此同时),富裕与匮乏(与此同时),一一对应,迈克李完全点题了。 2. 迈克李暗讽了撒切尔时代统治下的80年代,二周没收入但又必须找工作才能领取的失业补助金与后期肯洛奇的《我是布莱克》完全对齐,三十多年了,扯淡的所谓“救助”系统依然狠狠地折磨着底层平民。 迈克李,肯洛奇,英国有这样始终关注平民生活的导演,佩服佩服!
      • 第一次看迈克·李的长片,看得真是揪心。加里·奥德曼虽然是Skinhead造型,但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倒是主演蒂姆·罗斯一直没敢认,虽然越看越觉得像他,但没看演员表之前真的没敢确认是他,毕竟这个时候他还图样。
      • 因为Blur两只童年情结而机缘巧合邂逅粉嫩roth和狗爷的片子--大家都如此神经质...马丁靴·玩滚筒·左耳耳环·小眼镜什么的各种穿越...
      • 看到典型的英国穷人,想到Mike Leigh, 看到所谓losers,想到Mike Leigh,那些郁结于心,隐而不发的情绪,想到Mike Leigh. 多一星给Tim Roth, 这部里的演技堪比海上钢琴师,比Lie to Me好了不知多少
      • 类比导演后作厚望(1988),不被外界“金钱”的影响下,即使是亲情关系间如此的兄弟,也摆脱不了因生活窘境带来的戒心,“与此同时”所设计的不同对立成为社会的缩影,“贫困的英国人”是真实的另一面
      • 愣头青蒂姆·罗斯和加里·奥德曼大亮。依然喜欢配乐,结尾收得很好,整体过于琐碎和絮叨。马丁靴从80年代红到现在。
      • 开场的屋内群戏调度和后来《秘密与谎言》中的聚餐很像,但最大的问题也是老问题,配乐太糟糕,真希望迈克·李在新片里能重点考虑下配乐问题。此外,中文字幕也烂得影响观感。
      • 大城市周围贫困区无工作靠彩票为生家庭之间的种种矛盾一览无余 如此生活 如此破罐子破摔 感谢刻在床头板上的“colin”这些细节 感谢著名及非著名演员带来的真实视觉感受 感谢修窗户工人告诉我的 不要指着一颗放在沙子里的种子说:瞧,这棵树。
      • 论犯傻没人比过英国人,狗爹和蒂姆俩人二得不分伯仲,后者造型好像伍迪·艾伦,迈克·李写英国百姓日常太厉害,从一场姐妹间的拜访就交代了很多隔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表现经济萎靡以及底层现状,洗衣机坏了那场戏只有低角度取景很妙。
      • 找到了加里·奥德曼导演《切勿吞食》的一个源头,但相比奥德曼在松散生活中依旧不散的家庭叙事与略显单一的情感主张,迈克·李却在明确家庭框架内打造了松散生活和多义的人物关系。为何不去工作疑问的不告知拒绝了对主题的单纯定义,导向了80年代家庭状态的展现。争吵不仅没有走向标准的结局性场景,还以此为契机看到各个角色的内心,将其设置为日常性的发生,并不值得深究的事件,从而消泯了一般意义上的所谓结尾总结,而是走向了更大层面上的生活依旧继续,人物仍然困顿的记录。结尾光头形象的亮相带入了当时社会风潮下右翼势力,但家庭早餐以生活小转折后的再继续显现家庭的同舟感,还表明了迈克·李对撒切尔时期的保守政策以及低垂经济社会危机的走出信心。所以阴郁表象下还是迈克·尔一贯的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聚焦以及明朗未来的渴望。
      • 电视电影。交流困境和中产阶级崩塌,迈克李的知识分子主题。狗爹处女作+蒂姆·罗斯,两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借助智障者作为剧作的“锚”这种手法有点太机械了,尽管确实有用。配乐非常戏剧化,英式口音造型功能突出。
    • 豆瓣 9.3 IMDB 8.4 正片
      National Theatre Live: The Habit of Art
      2010
      剧情片
      英国

      文艺趣向

      National Theatre Live: The Habit of Ar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有了条目,感人。说真的,已经看到吐了,很多台词已经背过了,到昨天还发现字幕中一个听译错误,需要改,可是已经不想改了。。。
      • 饰演奥登的Richard Griffiths两年后死于心脏病,一种和他扮演的诗人同样的死因。戏中戏的最后一幕,这位演员坚持以诗人在《悼念叶芝》中的末行诗句结束——“在他的岁月的监狱里,教给自由人如何赞誉”。艺术存在,艺术生生不息,而这只是某种艺术的习惯。
      • 同样是戏中戏,国内的某知名话剧只能玩形式和煽情,而人家玩的是思想和层次。人是有局限性的,但是偶然会有超出人类局限的东西出现,这部剧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 “跟去吧诗人,跟在后面,直至黑夜之深渊。”关于艺术生命和戏剧生命的双线探讨,热爱和淡泊从来都只是假象,艺术家和演员们无时无刻不惧怕着观众视线的游移,害怕被剥掠声名的短暂占有。同时那种高傲的枯槁挣扎和对更完善形式的踟蹰索求也被AB写出了魂,生动可感。对美的永恒追求既是羽翼也是牢笼。
      • 戏中戏并不稀奇,讲真并没想到是用喜剧来处理这么文艺的题材。没想到看下来最喜欢的居然是Frances de la Tour 的部分,出戏入戏游刃有余,经意不经意毫无痕迹。
      • 录像等于在舞台上的排练场外又套空间,几度忘了在看“排练”,台上“清场”自动鼓掌,鸡皮疙瘩掉满地。“Plays plump, plays paltry, plays preposterous, plays purgatorial, plays radiant, plays rotten - but plays persistent. Plays, plays, plays.”
      • AB的剧就是给人一种风格鲜明且很牛逼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夸才好的感觉【我在说啥= =】
      • 文学,音乐与戏剧,一场关于艺术的漫谈。我最喜欢的是关于《魂断威尼斯》恋童主题的讨论,Britten 的 "constraint" 与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前言里提到的 “To reveal art and conceal the artist is art's aim” 有几分呼应。似懂非懂的地方还有很多。
      • 重刷……这剧本真是太骚气了……我要如何安利你们这么棒的剧啊……rehearsal排练+Auden&Britten&Writer的设定其实是个三重空间 不仅探讨演员和剧本、叙述者和剧本之间的调和 对音乐文学形式的讨论 以及Auden和Britten作为人的关系展现 因为前面太牛逼 结尾三股线由演员以演员身份收到一起觉得弱了……
      • 1. 这样比较起来,戏剧差不多就是《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纽约客》,而大部分电影差不多就是默多克的《太阳报》。2. 现在做事儿的门槛是越来越低了,可以预测的未来,woody allen会是后无来者了。
      • 从Alan Bennett的粉变为Alan Bennett脑残粉的分界点
      • 实在是wit到不行。Plays plump, plays paltry, plays preposterous, plays purgatorial, plays radiant, plays rotten - but plays persistent. Plays, plays,plays.
      • 觉得NT演得最好的 果然都还是他们自己的剧作家写的本子 深奥但不沉闷 机灵但不轻浮 半夜在宿舍看得我为了憋住笑简直想锤床 I have the habit of art.不能再爱这句话了
      • Alan Bennett创作的时代新剧,巧妙的剧中剧安排。一个LGBT种群的、在英美文学界具有伟大地位的老诗人,在牛津看似邋遢的生活,通过他和故友、记者、应召男的有趣并且粗俗的对话反映了和他对艺术的趣味和习惯。男主角是哈利波特的坏姨丈,他已经在2013年去世。2017年8月观影NT Live版本。
      • Alan Bennett的历史系男生已经熟到台词都能背出来,这部也会成为反复刷的舞台剧。谈文学谈历史谈艺术,旁征博引而丝毫不显得空泛掉书袋,这样subtle的讽刺和幽默感好像又是英国人的专属,很多地方停下来体味一下就越想越好笑。另外谢幕的曲子就是Benjamin Britten创作的给年轻人的交响乐指南(韦斯安德森用到月升王国里的那首)。
      • 「 托马斯·曼 当时迷恋的那个男孩,实际上只有十一岁;在他的作品里,这男孩变成了十四岁;到了你的作品里,又成了十六岁。 照这个速度,这孩子很快就可以领养老金了。 」 「 - I just met Professor Tolkien, who is writing a new book. - Oh...no more fucking elves ! 」
      • 剧中剧。多重的身份。有些角色非常细腻。还是有文化隔阂的。有些段子不太懂。
      • 最爱的是Kay 她理桌子的瞬间 没绷住 哭出了声
      • 感谢字幕,不然我一定全程懵逼。这部剧赞到最后谢幕意识到自己在看盗版而羞愧。
      • 看的影像版,电脑屏幕中的戏中戏形式感太独特。演员、台词精妙非常,出戏入戏瞬息之间,剧场里的畏惧和光芒之处,“I have the habit of art”
    • 豆瓣 8.0 IMDB 8.0 万世魔星x720版正片
      Life of Brian
      1979
      喜剧片
      英国

      万世魔星

      Life of Bri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这就是这首歌的出处 英国的贱货幽默理解不能啊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xMzc2OTY=.html
      • 吉列姆就是那个无神论者,而对于我们来说,他就是那神,那笑死人噎死人的大神,那钉在十字架上的大神!
      • 三星半。1.笑点不够浑然天成,不如[巨蟒与圣杯]好看。2.生孩子是男人的权利。3.一旦进入下水道,时间就是生命。4.流氓总是幸运的。5.无意识最浪费生命,而死亡是一场笑话。
    • IMDB 6.6 HD中字
      Il giudizio universale
      1961
      喜剧片
      其他

      最后的审判

      Il giudizio universal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群像喜剧,走马观花,过目便往。只有那句“最后的审判,今晚六点开始”萦绕耳边。
      • 「大审判」下的众生相,世界末日来临前的虚伪忏悔,真是看得人又好气又好笑。
      • 德西卡居然也有这样的作品、虽然粗糙,但是创意十足,幽默讽刺,简练深刻。Anouk Aimée简直美哭了。
      • 发生在一天内的故事,倒置悬疑,上帝视角,充满讽谑的讽刺力道,非典型的狂欢式德西卡;末日审判,洪荒雨水未见诺亚方舟,人人惶恐自曝,贪婪私欲大白天下;然而人类一思考,上帝果真发笑,虚伪忏悔过后,世界依旧大同,歌舞依旧升平。
      • 想法挺好的,有一些精彩的细节,然而作为61年的电影,感觉全方位地过时和力不从心。另外,业余演员虽好,但是给你豪华阵容你也要用啊!cast里一半以上大明星的存在有任何意义吗?我仿佛看见德劳伦蒂斯的心在滴血(。
      • 个人看过的最机智的电影之一 面对人类的无知与冷漠 上帝也无可奈何
      • 差点认不出是德西卡。群像足够有趣。
      • 在滑稽的编排里埋入无比尖锐的讽刺,麦格芬式的神的宣告与“审判”实则是信仰的无力和反省的虚伪。从天空传来的震慑的声音,读取着地面沉沦的群像,迟钝、滞后的反应出于人的恐惧,而不是内生的自省。交叉蒙太奇与畸变的现实异常契合,场景切换间现实进一步崩塌。拷问如期而至,人们的“应急”调整不过又是一次愚弄,骇人的雨结束以后,之前的一切便还像往常一样运行着。
      • 各种大咖,德西卡稳的一批,但故事又走了大咖扎堆片的老路,乱
      • 審判結束后,依然是上帝的歸上帝,人間的歸人間,本性又有什麽改變呢。場面調度一流的諷刺劇,上帝創世紀的文本在狄西嘉手裡有新的變奏,喜歡年輕男女那對故事
      • 米兰奇迹姊妹篇,就是力度不太够,如果不是德西卡的浪漫掌控了全局。
      • 我认出了阿努克艾梅……
      • 世间众人(偷情者、鳏夫、道貌岸然者、政客、罪犯、人贩子、青年恋人)面对人生最后的审批或滑稽或可笑的面目,审判结束故态萌发才是人真的本性。结尾天上的声音出现人们的表情,揭穿这一切。
      • 不好收啊
      • 最后画面由黑白转向彩色很妙啊。。。。
      • 看过留痕
      • 20/5/6
      • 人物众多嘈杂。
      • 荒诞的末世喜剧,借上帝审判讽刺时下人类,富人乞求散尽财富保身,穷人害怕审判自己的良知。德西卡铺下一张巨大的网,把各色人物都纳入其中,故事丝毫不凌乱,在最后的审判时刻降临,每个角色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审判之后形成的反差也让我们意识到,如何才能改变人类?如何才能心存敬畏?历史是不断的重演,审判终将来临。其剧情把控能力实在是强大,大场面之多创德西卡生涯之最,调度也是强大。德西卡在意的向来是人民群众,上层阶级的奢华就是对底层民众的羞辱,由此可见最后的舞会是德西卡攒足了怒气。 黑白转化彩色的结尾部分尤为惊艳,舞会突然想起的声音也是出乎意料。非常欢乐的一部电影。
      • 审判从第64分钟开始。面临上帝的审判,人类的劣根性一览无余。宗教、种族、阶层、政治、爱情,极尽讽刺之能。最服那个卖幸运小喇叭的小贩,在上帝面前做生意,也是没谁了。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