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默片的影像风格,黑白的还用了字幕卡,的确是个影痴导演。可是虽然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同时又那么超现实带魔幻色彩,感觉很神奇。盖马丁用影像还原了自己对家乡温尼伯的回忆和想象,很私人,想到哪讲到哪却不觉得乱,很美很美。温尼伯和温尼伯的人们都乘上了冬日的列车,回不去了 |
|
盖伊马丁成名作,朦胧的意识波动和梦呓式的乡愁。盖伊实在是一个疯狂的复辟者,不仅仅是黑白的色彩,连高强度的灯光和画面的复古感都可以再现,从头至尾的旁白就是一首情深的叙事诗,枯燥而又美丽。 |
|
听一个漫长的天气预报一样无关紧要 |
|
阳台上的男人。中产阶级小公主浑身发抖。罢工。姐姐撞鹿。降神。福克斯下的福克斯 mt center 河冻马头。黄金小子。梦游城市通灵城市。。这次盖马丁梦呓得过了 |
|
这个是他平静的斑驳腹语 |
|
8.2;稳重点儿多么好 |
|
唯一我不喜欢的就是旁白的声音。。。 |
|
重感冒的零下雾气夜里看这种片好合适啊:“乡愁是一首长诗TAT”。威胁妈妈做饭放鸟的回忆太可怕了,羽毛翅膀的拍打声真是梦魇。最后好催泪,sometimes i forget,i forget my brother is gone,还有a chunk of home. |
|
盖伊马丁的乡愁带你去漫天冰冻深不见底的温尼伯湖解马。 |
|
ENORME! |
|
前50%很喜欢,喜欢到差点要变top 1 也许是因为对家乡复杂的情感共鸣了,“想要逃离”。但是后半段,和冰球有关,导演就开始执着地自暴自弃,无休止的发泄自己的不满,当局和忠于的球队,还有依然没搞清楚的和妈妈之间的关系,然后跳过损坏区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要继续,只有repeat一遍了。 |
|
感情好满都要溢出来啦! |
|
真是如梦似幻 |
|
杰作啊杰作 |
|
帅导演在长途车上睡觉 |
|
在家千日好 |
|
相当好,简直有点超现实。只是有点太紧的感觉,节奏单一了吧。不过一诡魅起来就很可爱。 |
|
诗化的语言,梦幻色彩浓郁 |
|
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欺骗影迷的伪艺术作品,像《一条安达鲁狗》一样诡异,却又不及其迷人,无休止的重复让人尴尬。此片并非表现某个地方,也不是对过去的追悼,而是把自己的坏脾气强加在非个人所为的事情上。那不是微妙的敏感,那是导演隔空骂街,是他心理扭曲开出的霸王花。他是假李逵,真李鬼。 |
|
没有灵魂一个人该如何生存?没有了灵魂,一个城市会变成什么? |
|
《温尼伯湖》是一次80分钟的催眠,假借"离开",后者又假借一部镜头规范为古典好莱坞式的,而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电影走入回忆的晶体—影像,从平缓而哀愁走向不可思议的神秘或者是尖锐的控诉:一个消亡的"晶体"。视角当然主观如印象主义,甚至拒绝客观,字幕卡"话语"时常库里肖夫地闯入 |
|
梦。意识流。迷幻。 |
|
盖伊马丁标志性黑白超现实风格,赞。 |
|
But that is Your Winnipeg. How can you ever escape? |
|
前半小时观感还不错,挺感性挺有趣味,这之后我的意识开始涣散,精神逐渐崩溃,看到最后喋喋不休的旁白和无尽的影像拼贴直接变成了大银幕上的亡命咒符。盖伊马丁别拍长片了。 |
|
太意识流了。既然运用这样的技巧,那还干吗配解说呢。 |
|
这片剪辑的好复杂,甚至不怎么像纪录片 |
|
简直就是憨豆假期里的那部,电影。空白,空白,空白,空白,空白.... |
|
2008/07/06@台北電影節 |
|
7/10. 把成长、生活、记忆纪录成一首长诗,诗意在影像和念白间翻涌。逃不出的家乡,因其已融入骨头和血液。像以悲鸣状被冰冻的马,一种姿态和生活状态的写照。只是这纪录着实过于私人,wake up! |
|
#741。诗影像,诗旁白。我的温尼伯湖,我的家乡,我的母亲。对于私人回忆最好的展现 |
|
实验风格真真假假 |
|
My Winnipeg My Nostalgia |
|
比《禁忌房间》好太多了,散漫地逃离,小跑着越狱,边跑边发呆,神游至史前。
@资料馆 |
|
太个人化的意识流 |
|
看得头有点大....the forks, the lap and the fur.... 醒不过来的梦...比DV效果还差的拍摄...那只肥肥的被当做吉娃娃的狗...什么乱七八糟的呀,,这都能拍电影... |
|
导演自己的家乡 添加巨多的老电影表现主义元素 那絮絮叨叨的无聊旁白 可能是想表达自己的回忆感觉吧 因为当年情景早已不存 可是我真没感觉到有多少诗意在里面 这片子 算是导演在打手枪吧 有张专辑叫建议大家对比听听哈~ |
|
Nostalgia |
|
ZB-D5 |
|
突然忆起儿时住过的街道,母亲骑着自行车,载着儿时的我,与父亲一道,走过新铺的水泥路。
新路像被“扔”在老路上的豆腐块,直挺挺地。又像高出海面的浮冰。我盯着几近直角的新路边缘,盯着铺在路面,往外延伸的稻草。
抬头望向街边,除了杂货铺里的烛光,周遭漆黑一片……记忆中,那里总是停电……
梦中,我总能打开老宅的门,因为记忆便是我的钥匙。无论现在主人是谁,那儿永远是我的家,梦中的家。我还能透过记忆中卧室的窗,看着附近的河湾,以及河对岸大学的操场,仿佛还能听到对岸传来晨练的广播。
这条十分钟即可穿越的狭窄街道,却将我困在其中,似乎永远无法走出。虽然过去我一度为这里失掉纯朴,有过发自内心的鄙视和痛苦。
记忆和乡愁,像招魂,让我永伴逝去的时光、人和物……像牢笼,将我困住,像永睡不醒,不可逃离的梦。 |
|
寒冷在黑白色的冬季里就像是一种猩红色的瘟疫。盖伊马丁的神棍风格早有征兆,从那个时候他就在渴望着享受银盐飞舞、暖热无边的沐浴,从梦境穿越重重梦境,既向往又恐惧,恍惚如同一次漫长的高潮。非常舒适并且昏昏欲睡,带着对儿时美好回忆的惋惜。早期吸血鬼默片情怀贯穿始终。 |
|
一部充满了自我的乡愁曲 现实和呓语拼凑成梦境般的历史 |
|
guy Maddin甘樣拍片肯定會給人覺得很裝逼...情結很重疊...但依然很有意思... |
|
Dreamingly. @ 电影资料馆 |
|
想念风雪 |
|
what if? |
|
7.0。散文式地方誌。 |
|
CITY,城市电影。 |
|
WHAT IF? 非常私人化的电影,得有好心境才能看得下去;实验风格;马头湖、假纳粹;海报正 |
|
黑白纪录片,热爱Winnipeg的人才能看的进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