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费了,单薄空洞 |
|
地图上的匈牙利在放大缩小,记忆里的母亲在搬来挪去。整整跨越一个世纪的家族史,背后却是一个弹丸之地的苦难兴亡录。穷到去借鸡蛋,父亲还能玩个杂耍。小家庭如何在大时代下求生,贫寒却不失乐趣。执意要搬家的母亲和不愿离开的父亲,构成了每个民族的两类人。众人的艳羡中,和父亲滑旱冰的午后真美。 |
|
这样的日子,谁会给我寄来一双溜冰鞋? |
|
第1次看匈牙利电影。我们对匈牙利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可能我们只知道陈佩斯老师的名字取自它的首都布达佩斯,还有它现在的总统欧尔班,大家都叫他大公。92岁的母亲已经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对眼前的人和事都已混淆,只对早年的回忆记忆犹新,老态龙钟的母亲曾经也是个一脸不高兴表情的贵族少女,但她成长伴随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动荡的年代,包括后来两次世界大战,而匈牙利在其中被反复撕扯,百姓流离失所,即便出生优渥的母亲也不能避免。对大一统的国家来说很难理解中东欧这种碎片化的状态,一会儿是一个国家,一会儿又分裂,换国籍跟换袜子一样。尽管母亲是用着幽默欢快的语调讲述了她的往事,但所谓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母亲和匈牙利实在命运多舛。 |
|
刚搬完家+妇女节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恰合时宜。色调,节奏,音乐都很舒服。 |
|
鉴于开幕“水”的传统,本来是打算应个卯就离场补觉的,没想到还可以,摄影画面非常美,缺点在于叙事让人觉得故事很单薄无力 |
|
9分。“Lajos, you keep away from history!” 滑稽可笑的故事,讲述了在20世纪一个家族四代疯子的故事。如今92岁的母亲辗转一生,已是第27次搬家。她要求死后也要搬一次坟墓。搬家给她带来刺激,搬家也是她对付困难、危险或冲突的唯一方法。故事轻松诙谐、苦中作乐、无聊中发现有趣并且暖心。11/08/16 |
|
一个女人的迁徙史诗,拍得宛如匈牙利20世纪画卷。盼望着离历史远一点,但谁又能逃过历史的车轮?前半部极好,细数家族成员时应该是用了抽帧,一顿一顿地像定格动画。后半部略为泄气。 |
|
m2409: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在战争下能活下来本身就是奇迹。只不过,那位款款而来的人确是那么难以相遇…… |
|
颠沛流离的一生,但是拍得不沉重不教条,举重若轻。 |
|
在一定程度上 “搬家”意味着生活的变化 而长期的多次的搬家也在显示这一段生活经历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搬家同时意味着对此刻生活的不满 可能不满于居住环境可能不满于舆论文化可能不满于人际关系 一定有什么东西的存在类似鞋子里的沙砾和石块 让人非常不舒服 直至难以忍受必须割舍或切换每日安眠的位置//从个人看向时代 外因和内因同步作用 催生出如同“疯子”一样的母亲 “疯子”只能用为形容尤其与众不同的形容词而非作为病理性名词来使用 毕竟“歇斯底里”也能算作某种污名化的指控 |
|
一战前到二战后东欧动荡的年代下一个普通家庭的一生,女主的老公真是绝世好男人啊!(还是更喜欢匈牙利狂想曲的译名) |
|
终于开分了!!不容易啊!这么好看的电影希望看的人能更多!对匈牙利的电影接触比较少,但是我很喜欢这部跟布达佩斯风格相像的电影,里面的服化道,场景的切换,画面的色彩搭配,人物的刻画,欢快的配乐都很喜欢。现实和记忆的交错,电影画面和历史纪录片的交错都能让我们更好地代入那一段历史,感受当时人们的想法。略带欢快的配乐,还有明亮艳丽的色彩都让那一段残酷的动荡历史少了点悲伤多了点温情,女主的扮演者真的很厉害,跨越不同年龄段的演技毫无违和感!看了这部电影想要去了解匈牙利这个国家以及其历史 |
|
这里有大历史碾过的痕迹,这里有温良恭俭的人民 |
|
原来是这样的匈牙利 |
|
@电影博物馆【匈牙利国际影展】 |
|
母亲对于婚姻的态度和妹妹完全不同,她与丈夫两人相爱生活多年后看彼此的眼神还是如同初见。父亲包容母亲,除了搬离自己的国家。母亲死后还要搬家,性格决定了她的一生。部分场景让人想到了《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电影画质很好,过去与现在相结合一点也不违和。 |
|
能活过差不多整个二十世纪的人本身就是一本历史书,充满生活气息 |
|
很有看头的欧洲电影,即使有伤感苦难或离析,也都被温情一一化解。一个女性一生的故事 从她的家族到她90多岁老年痴呆的中期,将近一个世纪。母亲/女性是是一个家庭的脖子,说转向哪里就转向哪里。首艺联中国电影博物馆匈牙利影展最后一场(好像也是开幕场?)1号厅 居然售罄了!难道都是因为接下来卷毛IMAX GT厅《信条》包场二连而来?但没坐满,空位起码二十多个包括25%的不开放。影片特别模糊!怀疑优酷直接弄下来的片源。以后几个所谓欧洲影展看优酷就行了吧! |
|
一个活了九十二岁匈牙利女人的一生,她的人生又与匈牙利悲惨多变历史纠缠在一起。她充满活力,一生搬了二十七次家。临死前,还让女儿将她的坟墓再迁移。当然,这源于她出生于边界多种族混杂地区,这块土地不时归属不同国家;家族宗教也非传统天主教,而是新教。因此这个家族有些特立独行,也多疯子。不过她最大痛苦却是身处动荡历史中,也承受沉重历史加诸普通人身上的苦难命运。她对丈夫大叫:你要离历史远点!这是她的心声,不过普通人只能被历史裹挟。 |
|
原片名《母亲与疯子们》,六公主译名《母亲的二十七次搬家》,个人认为六公主的译名更生动活泼,通过母亲的不断搬家,折射出匈牙利风雨飘摇的20世纪。而那些看起来固执、刻板、滑稽、不可理喻的疯子们,其实只是大时代背景下塑造的普通人而已,他们并不疯。 |
|
优酷叫匈牙利狂想曲 |
|
20.10.22 博物馆 三星半 |
|
母亲看似这群疯子里最疯的那个,追求自由的恋爱和独立的事业,不愿意被战争所吞噬和偏见所诋毁搬家,觉得无法融入生活也在搬家,到老了还想从一个墓地搬到另一个墓地。这是她选择的对抗生活的不公和波澜的武器,和美食一样代表着内心熊熊燃烧的对崭新的祥和的生活的希望。
片子拍得很漂亮,但是花哨的东西偏多,故事的叙述不够到位。 |
|
11170347不了解匈牙利历史,看不太懂。
老母亲和女儿的相处勾起我与姥姥的回忆,又幻视了我与母亲的未来。 |
|
女人的经历,家庭的变迁。从奥匈帝国到一战后,从二战后到新世纪。女主从小到大的各种经历。电影中的几个细节有趣,一个是和对象们散步的场景,一个是匈牙利地图的缩小和扩大,还一个是贝多芬第八交响曲。 森林,湖边的家庭郊游,很温馨。电影很好的反映了匈牙利的人文和风光。 |
|
史诗电影很容易拍成流水账。整体太平淡,但一些细节却扣人心扉:捡到钱包归还相对而泣、众人羡慕中溜旱冰、看热闹举高高……拍摄手法非常有意思:在插入大量史料老照片、黑白电影/纪录片、老彩色电影的同时,拍摄手法也模仿黑白电影、老彩色电影,第一次看见这种模式。 |
|
也许我无法安定下来,但是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那个与我共舞的人。故事很有意义,战争永远让人唏嘘 |
|
挺简单的,又有点甜 |
|
沉闷 |
|
一部匈牙利史。用历史串起国土、宗教、家庭与人民的颠沛流离,却又没有放弃对彩色的运用,几十年前的日子同样是夏天鲜明,裙帽艳丽,老太太尤其可爱。只是人物太繁杂了,几处都看得迷迷糊糊。 |
|
这么爱搬家的母亲 在死后也要求“我”把坟墓移一下 如疯子一般笑着接纳生活里来的各种苦难 在每一次父亲与母亲相拥相视的眼神里都如 第一次相遇 难再多 困再深 一家人也要在一起 想起《父亲与伊藤先生》里边 父亲讲:“晚饭就该一家人一起吃啊” |
|
《母亲与疯子们》另类匈牙利国家史家族史,地图上的匈牙利在放大缩小,记忆里的母亲在搬来挪去。执意要搬家的母亲和不愿离开的父亲,构成了每个民族的两类人。(大量的旁白,母女对话,叠加黑白记录) |
|
其实是并不特别喜欢这部电影,年轻的妈妈没有年老的固执有趣,虽然是由她在讲述她的家族史,它自己的经历,搬家的迫不得已等等,但是,年老的她,反而看起来更真实,闹起脾气来也给人一种,就是这样,没错的感觉。年轻的时候,不如说是被动,被历史和政治压力推动,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只能将就着前进。不断地闪回,不断地插入黑白战争影像,营造一种真实感,也带动观众的情绪,灵动的配乐,使沉闷的剧情不那么叫人昏昏欲睡,可以说,是蛮有诚意的作品,不那么喜欢它,只是我个人情绪及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吧。 |
|
老雷说中国人开车像猴子,今天被猴子们害得迟到了10分钟 || 很平淡的作品,路上我还补了匈牙利的历史,发现编剧导演也是现补的水平;几个细节很动人,母女之间的戏尤其好,捡钱包那里处理得也很棒;如果看之前知道是这个片名就好了…… |
|
一个家庭的颠沛流离反映匈牙利的百年历史,叙事太碎,配乐好听。记住了两句台词:“你给我离历史远一点”、“但是我们美丽又芬芳” |
|
人在旅途,最后还是和亲人在一起,叫妈妈……家庭,就是在一起的回忆。不要把手插在裤子口袋里,那样很不体面;不要因为爱以外的因素嫁给别人,那样不值;不要去make history,离history远一点 ... |
|
央视6直接就译作《母亲的二十七次搬家》,感觉过于直白,央6有关方能不能多动动脑?| 不知为何,看匈牙利美女就感觉很亲切。 |
|
3
故事还不错,听音乐。 |
|
2022-10-30
水榭花都
匈牙利狂想曲
|
|
第一次看匈牙利的片子,每个镜头都好美 |
|
匈牙利狂想曲,想法很好。活好自己的日子。 |
|
这类以个人家庭视角叙述国家民族历史片子很多,当然匈牙利是个小国家,可能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它的近现代史了解有限。 |
|
不了解匈牙利历史,但从女主一生的颠沛中似乎看到了共同的相似的时代~~以一个阿兹海默老妇人的一生串联历史,现实回忆交织,小喜大悲,真是太了不起了~~ |
|
母亲在我去商店的五分钟里去世的 大家死得都不一样 ...看这种贯穿一生的电影,回头再来看日常都觉得很珍贵。 |
|
挺美的。但是我启动了三次也看不完 太困了 |
|
20世纪匈牙利狂想曲,根本不够看。 |
|
在缺失中欧文化历史背景的情况下,还是保持着耐性看完了。这可是跨越二十世纪的家族故事,讲述风格轻松温情又有趣。记录下:拿起纸和笔,和长辈们聊聊我们的家族是怎样的走到现在的;他们经历的社会又是怎样的;他们记忆中有趣的故事又有哪些。太好奇了,我一定要记录下来。 |
|
我:"如果是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现在的工作没法干了,我可能就想去当个小厨娘……"然后女主说想去美国开个小餐馆。
我:"如果要在影评里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w:"我其实一直想知道,她从小到大往白色土豆泥里放的调料到底是什么,这可是她想要成为纽约小厨娘的底气啊……"笑死我了
我:"觉不觉得开头的鸡蛋特别像这一家人的命运,被外力突然高高抛起,旁边看的人心惊胆战,居然还能安安稳稳地落地,相聚到老。"
w:"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这真的是鸡蛋吗?我们还特地倒回去看了一遍,能不能帮我问问……"
时代的浪滚滚向前,个人的小世界裹挟其中,却能举重若轻不失情趣,是很有味道甚至有些隽永意味的片子。
开篇被高高抛起的小鸡蛋,国家百货里捏着拾金不昧钱包两眼相对流的泪,都是特别戏剧性而富感染力的场面。
|
|
导演用镜头演绎家人动荡年代的故事,很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