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青春符号。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记录和喃喃自语。 |
|
信仰的崩塌、继承和复仇。隐喻丰富、意向丛生的一部杰作。 |
|
这电影看得挺让人伤感的。可能因为事先知道男主的扮演者朱洪茂(贾宏声是他的朋友)已经失踪多年,看完查资料才知道女主的扮演者朱洁97年就因为吸毒过量死掉了,而另一位女主的扮演者罗军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她的任何信息……2010年郑钧发过寻找朱洪茂的微博,小柯评论说:“在生命里走失了很多人,大多都是天才,最后剩下我们这些碌碌之辈。”我被这句话给击中了。也许真的只有一些低密度、低能量的人才能安然无恙地活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被注视的目光给宠坏了,从来都不会介意抛头露面这件事。 |
|
这大概就是上一代北京土著被埋葬在锅炉厂和地下俱乐部的所有青春吧……原来结局被改了,难怪觉得有些2,突然就社会主义主旋律了……主要演员后来都没演戏了,只可惜了那个还没来得及就香消玉殒的爱新觉罗后裔……我特么也烦土著,少得瑟 |
|
《长大成人》《北京杂种》《周末情人》这三部电影气质好类似啊。归结起来就是: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好。 |
|
“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我就想吐。/那些人都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失去了健康的精神。/你觉得像你这样活着,有意义吗?/我就是要你这滴眼泪。”钢铁还是废铁?每个人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成人。 |
|
感觉抓不住点才是片子最迷人的地方,走好,路导 |
|
那是,过去时的、古典的、垂垂死去的肉身父权;与,在八零年代末,年轻主人公自我重构的精神父权,两种父权落差出的青春历程。那是场不可逆转的英雄梦的白日梦,它辩证地告知了我们,主创如何技巧地规避政治不正确,又,让我们重新审视主人公留给我们的精神白日梦。 |
|
相当纯情、尖锐的一部电影。
讲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从一道伤痕滑向另一道伤痕的过程里,整整一代人精神世界的崩塌。
那是一个彻底晃范儿的年代,所有人都找不着北了,而自以为还能找到北的人,只是在一次次地撞向南墙。
理想主义者的结局,似乎都不太好。
影片中的周青没办法适应一个迅速堕落的世界,他只得不断寻找曾经的精神偶像,来支撑他迷茫的岁月。
正如现实中的朱洪茂,在一个他更无法理解的时代里,彻底遁形,甚至不再寻找了。
王菲看见关于朱洪茂的寻人启事,说道,“也许他的追求就是像野狗一样死去吧。” |
|
1.姜文、路学长这些人的青春回忆都是标准的直男视角,作为影片核心的少年的欲望如出一辙地由偷窥妖艳成熟的少女开始,用的都是好莱坞将女性客体化那一套语法,无条件地赞美自己的性冲动,咱们那时候的作者电影是对自己不加反思的作者电影,现在八成也是,太把自己的欲望当回事了 |
|
总感觉路学长这部片子是在骂第六代导演别再装B了,该长大成熟点了。 |
|
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中国的好电影 |
|
如果不是因为审查的阉割,就该是五星的片子,对标一下同年的《香港制造》,路学长可惜死得太早了 |
|
我很想知道没有做删减改动的原片的样子,当然必须向这部第六代导演的禁片致敬,我觉得所谓艺术家一辈子的功课就是锤炼自己的感情,嗑药或者异常行为并不是无法原谅的事情,那是他们深入挖掘感情的一种渠道和方法,导演更多并不是倾向于个体,而是整个社会当时的风气,保尔柯察金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
|
①.记得是曾经为了考北电自学电影知道这部《长大成人》的,然而时隔多年才终于突然观影了;②.文革末期蛮多情节断断续续、感觉缺乏来龙去脉,导致叙事有些跳跃,让我不太满意,倒是八十年代的戏份比较渐入佳境;③.绍英家的沙发上好像是「蓝色中龙猫」毯子?④.结尾的白日梦联想到《恐怖分子》;⑤.有时觉得自己睡觉睡久了没醒来看电影有点“荒废”,然而在精神状态不好甚至昏昏欲睡的情况下观影感觉还不如睡到有精神了再来看,也省得我还得再花时间重看。…… |
|
高中时就想看的片子,终于在昨天和今天看完了~~打断我的是C的电话~~但是我觉得挺好,感情一点没有裂痕~~这样一个冷峻却温暖的故事,仿佛那个我从来没有经历但不知道为什么格外亲切的青春。 |
|
《长大成人》经历了数次删减,很遗憾我只找到了删减版,如同周青那本缺了下集的连环画. |
|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总在寻找一个样本,来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样本可能是各种新闻和文艺作品里的人,也可能是在生活中自己身边的某一位。而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多样性,有时会让年轻人感到困惑,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百分百的好人或者坏人,它也不一定会直接指向一种美好或残酷的人生。可能在不断的迷茫和拉扯中才慢慢意识到,自己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长大成人的过程。
而反观现在这个时代,猛然四周望去,“样本”本身的多样性仅体现在标签化的增加,而真正思想的宽广度则大大缩减。我们已经进入了一段平庸而失去浪漫的年代。 |
|
朱赫来这一角色的塑造让我对田导有了改观 我就知道 只要gdzj还存在 就拍不出绝对的残酷 这点 不怪路导 好片 但我敢打赌刚看的不是完整版 |
|
前半段以为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但路学长不玩姜文的渲染力,地震棚、断指、接骨等隐喻,保尔柯察金似的抒情,还有理想主义的精神至上,也有些第五代的味道。后半段的纪实和非职业演员冲淡了“演”的味道,第六代的调调出来了,但不知为何我反而觉得没有真实感,似乎一切都太轻易,克制的有些过 |
|
烂片的本质,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
|
又看一遍,音乐一响就回到了十三年前。和zy在一起时看的片子就这个最难忘了。那时我是小周青,现在是中年版。有人觉得这片压抑不安,可我觉得很温暖很温暖。给4星因为一定有个更好的未审改版。 |
|
四星半。大大好于预期。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不是最初的结尾。路学长可惜了,病得早,死得早。至于朱洁——唉。 |
|
比租期,卡拉都强点儿,但三观太正,整体没法浑圆,这就是路学长的悲剧吧。一面要应付审查,一面自我磨砺上又不见完全的完满,颇见灵光闪烁,却终归不能成为天才大作。后半段在成都看过,这次看完了,只能唏嘘不已。 |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代人的生活轨迹,应该是中国电影该有的样子。能够看到很明显的修改过的痕迹,尤其是结尾,但后半部分所展现出的野心和张力在现在看来都重击人心。片中女主角短暂的一生,好男主角陌生的脸庞都是电影之外更精彩的吸引力。 |
|
可惜了路学长的原始剧本,改到最后估计自己都不认识了 |
|
就像其它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一样,全片充斥着自恋、矫情和虚假,不光剧情东拼西凑,甚至连基本的情绪、感悟都是抄来自欺欺人的。 |
|
虽然体会不到熊哥当年包场连续重温的感动,但去掉强加的结尾还是很不错——这不错大半都要用想像补完,路导你在那边剪一个更长更完整的版本出来吧……演员都不错,以至于后来都魔铮了 |
|
在他遇见朱赫来的那一天,他就已经长大了,他重新选择了自己的精神之父。”每次都能站在浪潮头上“的纪文选了名利场,听着歌抽大麻的文青同伴们选了虚无,而他选了最老土也最吃力不讨好的一种——从自我约束,自我牺牲中生发出的英雄主义。非常喜欢路学长的真诚,推着煤车跑的那段仿佛能听到少年的心跳 |
|
这种叙事模式很考验剪辑的功力,导演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生活中,要把握住能体现出影片主题的每一个片段。一部与《阳光灿烂的日子》表现手法正好相反的同类型影片。 |
|
2011Feb16,吴中路117号,PPS 网络观看。 |
|
还好最后的那场暴力是他的白日梦,我私心里认为理想主义者还是在内心的宇宙中导演理想世界好了。明明朱洪茂演技不怎么样,但因为这部电影是以他为原型写的,他演出来偏偏是那样动人心。打动我的,是这个故事,他拼狠劲推小推车烧锅炉的样子,他有点流氓样又正经阳刚的样子。我无法抵抗他的魅力,致命的吸引力,像磁石,甚至不知道为何共鸣如此强烈。他不帅,我偏偏喜欢这个消失了的人,各种不堪的人。不要和我玩颓废,以他为鉴。 |
|
灰不溜秋的,有点乱,那股气能触动人。家里也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下次回去翻一翻。对保尔偷枪那一段比较有印象,还有那个嫁给资产阶级的冬妮娅,和保尔一起钓鱼时多美丽。 |
|
路学长被长期忽视的导演。
体制下的牺牲品。 |
|
真理帝荐。同样是压抑到剧变时代的青春片,我喜欢这部多过《阳光灿烂的日子》。被禁十年,后半很赞。很重的时代和文学气息。散漫迷茫的个体,也有思考和蜕变。人物塑造不错,有些台词很挑。(我要的就是你这滴眼泪 etc) 选的一些歌还是蛮恰到好处的: 军港之夜, Jingle Bells, 容易受伤的女人, Hey you |
|
开篇就是一个父亲的视角,调皮儿子逃出家门,但结尾弑掉的不是父,而是精神之父的敌人。此间的青春期是父权的交替、巨大的价值中空、一个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白日梦,也是整个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过程。沉痛。情节主要靠巧合推动。几位主演很出色,可惜都没有下文,朱洁、路学长,命途多艰。 |
|
在2011年看这部1997 年的电影,真觉得有点滑稽。一切都无一例外的稚嫩,以及装。我喜欢的一个女孩子特别喜欢甩刘海,虽然那没有任何表演的成分,而是一种必要,但我到最后仍然忍不住说:甩,接着甩。
我对这片子感觉也是如此,能利落时不利落,那就接着装吧。 |
|
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挺写实,男主非常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最后学会忍耐卑微的活着,这是长大。。 |
|
让人感慨的电影,让人唏嘘的演职人员命运。。。 |
|
做次跟风狗。结构过于散乱,像自传体电影,很多情节都不明何意。好像只是因为路学长、朱洪茂、朱洁这几个名字而被拔高。但其实片中除了找不到任何资料的女二号(其实这个的人出现也毫无意义),没有任何值得单拎出来讲讲的地方。 |
|
不管敘事達意與否、被改的結局,路學長的原意應該是「長大卻難以成人」吧。 |
|
导演用一个男孩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成长勾勒出了青春的样子,当然这里还掺杂了对音乐的追求,以及对偶像的崇拜,最后那场白日梦就如同主人公的一次英雄蜕变,原来钢铁都是这样炼成的。 |
|
两星半。我个人不太喜欢的是,它确实就是那一个时代的东西,而我不感冒,但那个时代的东西又在特殊的潮流中成为了一个可学习的榜样,影响了后来很多中国的同类电影,大多数创作者并没有这种真正的浑浑噩噩的随波逐流,他们目的明确,做出了一部又一部的迷茫作品,导致了一个方式态度上的“恶性”循环,又因这种片子的类型风格,可以对其它的层面都不管不顾,因为这是“我”的故事。 |
|
看的是有电影文号的版本。最烦北京人。别跟我玩颓废,看见你就想吐。
行为艺术懂吗? |
|
躲躲闪闪,玩擦边球,其实什么都没说 |
|
电影着重表现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成长,而男主角主要以相对清醒的旁观者的身份存在,因此观众少了一些感同身受。1997年女主角因吸毒过量而死亡,唏嘘不已。 |
|
删减和修改不应成作品不完整的借口,这样一个题材居然让我的观影感觉如此费解,唯一值得我感慨的是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导演还能拍摄胶片电影,不知那些赞不绝口的人是什么想法,那个年代就是这样,我不喜欢路学长的这部片子,但愿他安息! |
|
路学长处女作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想长大成人太难了,社会不是想象的样子,它也迷失了,变得颓废,变得虚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觉得这部片子有理想主义的光辉。田壮壮路学长。 |
|
我们会慢慢长大
我们终究也不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纪文这种人,真是奸雄
周青这种人,也真是迷茫
配乐很好听 |
|
人生就是这样,总归要走下去,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