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想看加冕那段,竟然用一堆小人给糊弄过去了,好省钱啊! |
|
导演都了两部拿破仑的故事但依然还是没能讲完他的半生 |
|
冈斯拿破仑系列之一:波拿巴最辉煌的执政一周年三皇之战。但是导演为了娱乐性许多重要事件似乎显得有些轻描淡写,然而整个节奏的把握相当沉稳,看下来倒是觉得有血有肉,就连很多出场不多的小人物,都各具特色。冈斯崇拜拿破仑,谁不会呢?然而他在崇拜他的同时,却也有自己冷静思索的一面,并不试图美化战争或是战争的各方。最后马赛曲响起的一刻,真是浑身鸡皮疙瘩,莫名的热泪盈眶!(看到最后才想起来,扮演发明家富尔顿的竟然是奥胖哈哈哈哈) |
|
当年放映时名为“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镜头很大胆的。 |
|
场面太小,情节话剧化。 |
|
比较适合拿破仑粉和上译粉,对非军史爱好者而言有点乏味。 |
|
【补標】看过,看过,看过:DVD收藏 |
|
老片子评分比较吃年代亏。我敢这么说:在伟人传记类型里,这是主人公刻画得最好的影片之一。多少年了,一说“拿破仑”,我想起的就是这部电影里那个狂妄而又精细、狡诈而又坦诚、高傲而又可爱、理智而又充满虚荣的家伙。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皇帝万岁! |
|
第三次反法同盟,俄奥联军司令部
"接下来的部署,我们将要"
"将军,我不懂俄语"
换成德语,"我们将要"
"抱歉,我不懂德语"
"我是法国人,德语和俄语都…"
"好吧,我想大家都懂法语?"
纷纷点头 |
|
幼时便看过的拿破仑战争巨片,前半部政治,后半部战争。喜欢拿破仑者的必看电影。 |
|
開篇岡斯在向拿破侖隔空復信就已明義。只有永未到達彼岸的背影才能被時間洇暈擴大。拿與老兵的對談丶庫圖佐夫的托孤等都被池田畫在她的《英雄交響曲》中,小瓷人排出的加冕大典是無可替代的核表相契,權術在死偶的戲院而人在戰場上是活的。德西卡微揚右眉:"喜劇演員,悲劇演員。" 《拿破侖在奧斯特維茲》 |
|
夸张的话剧腔,明显的舞台布景,然而奔放的剧情,打枪打炮的场景,绝对会让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民目瞪口呆。
1982年1月,我站在广州芳村文化馆的门口,想看这部片子。33年后看过了。 |
|
童年看過 |
|
高中看了10来遍 |
|
完全看不懂这仗势怎么打的。国语配音很强大,但是好像太美化拿破仑了。。难道那时候的中国人这么期望开明君主吗 |
|
实在是冗长而且无聊,就剩下导演对拿破仑的崇拜,唯一亮点是推销员奥逊威尔斯,那是相当的好。 |
|
阿贝尔·冈斯是有多么喜欢拿破仑,默片时期拍摄了杰作《拿破仑传》,只可惜那四个小时只完成了个序幕,后来貌似还有声片的版本,还有这就这部讲述法军与俄奥联军决战的影片。这个片子的国语配音版本比较好找,其中有维托里奥·德·西卡和奥逊·威尔斯两个大导演客串演出,稍有看点。 |
|
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彩蛋。当蒸汽船发明人美国人富尔顿拿着发明找拿破仑时,拿破仑把它交给了法兰西科学院鉴定,而非像很多中国人转得历史那样拒绝了富尔顿。 |
|
中国的电影传记作家们好好看看如何给伟人写传。
“将来你给我写传记的时候,别忘了把我的身高加5公分。。。。。。” |
|
其实本质是一部大军团粉丝向的喜剧片!好多小细节都超有趣,拉纳超可爱!想二刷!不过很讨厌前半部分的细枝末节啊(……) |
|
前面的铺垫太长导致战争戏只有接近半个小时。而战争戏调度稍乱交待不具体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不知道拿破仑怎么就赢了。不过多么希望在现在这个时代还能看到有类似题材的电影啊! |
|
这一版的拿破仑太易怒了吧 |
|
前半段拿破仑混在女人堆儿里活像个意大利小男人,战争戏一开始又完全变了个样子,人前人后2面都給演活了!最后战役结束,12月2日,奥斯特里兹红日,意境和《西楚霸王》结尾颇为相似,算算垓下之战差不多也是12月,夕阳残照,注定这2枭都不能长久,"何兴之暴也?"...... |
|
打卡奥逊 |
|
补登记一个。 |
|
听两个人的不如只听一个人的 |
|
六十多年前的片子,水准很高,人物性格展现让人印象深刻。看的上译的版本,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配音真是很有意思。 |
|
三刷。导演阿贝尔冈斯继1927年神作版本之后的又一杰作。这次重温尤感,细节、流程、各种可能性组合,这三方面的推演形成脑海中的“动画”,是决胜千里的关键。 |
|
学生时看的,很多年前了(补记) |
|
奥斯特里兹部分略少,前半谜之喜剧感,而且感觉片方很贫穷,模型加冕仪式那里简直笑死。到尾声终于有那么点感觉了。电影对传主的形象呈现还是很好地把握分寸的,有所拔高但也没写成什么高大全伟人,演员从外形到表演都很合适(笑)。 |
|
3.5 前面皇宫和加冕的贫穷都是为了最后奥斯特里茨冰湖的10分钟哇,法国人自己拍拿破仑还是有点儿意思,骂他悲喜剧演员称帝篡夺革命成果,但是肯定了他的军事才能。 |
|
杀伐果断,用兵如神 |
|
让马莱客串的卡诺特别帅 |
|
如何在人群中找到拿破仑——鸡立鹤群那个就是 |
|
冈斯是这样一种拿粉,他爱慕拿只因拿的野心永远不可能于此岸实现。 |
|
前面政治情节比后面战斗情节精彩多了。战争场面略显寒酸。 |
|
拍得不尽如人意:超过两个半小时,奥斯特利兹只有一小时,前面大段文戏从亚眠条约演起,处理方式很戏说,拿皇暴躁神经质像个丑角,还花费许多时间演约瑟芬和拿皇妹妹的姑嫂冲突,像喜剧片。经费似乎捉急,加冕大典看模型,战场人不多,感觉是同一批骑马演员换了不同军服跑好几遍凑数。如同前人短评所云“有邵氏感”。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有趣。 |
|
人前人后各占一半,既有踮着脚尖量身高,让随从帮他撑大帽子的小男人一面;又有运筹帷幄,高瞻远瞩,善于鼓舞士兵的战争奇才一面(不过战争戏的棚内感也太重了点吧)。奥胖客串了发明蒸汽船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身材高大的他站在拿破仑身边简直是吊打,怪不得拿破仑并不太爱理他。 |
|
这男主可比华金演得好啊,华金的形象也酷似他,最后冰湖之轰炸貌似也是老雷致敬的冈斯。。这版就是小时候电视上常看的拿破仑,形象深入脑海,嬉笑怒骂,用兵如神。冈斯宝刀未老,只是的确技法有些老了,他1919年的《我控诉》都比这部来得震撼。 |
|
作为传记电影仅三星,看在那些令人可敬的老兵们➕一星。T AT |
|
有点邵氏摄影棚的感觉 |
|
奥斯特里兹的太阳 |
|
可能是拍的年代太早,镜头语言还有技术条件实在不敢恭维。第一幕中最重要的雾月政变和称帝大典被几语草草带过,反倒是妹妹和约瑟芬的勾心斗角给足了笔墨。战斗场面拍的跟两个村子械斗似的,不了解这场战役的话对普拉岑高地的争夺一定会看的云里雾里。好在主人公的形象拍的还是挺不错的。许多年来都未曾看译制片了,突然有点不习惯。 |
|
#阿贝尔冈斯
法国人说英语太出戏了
奥胖客串挺惊喜的
一个帝王将相的故事总是不如身边人来的实在。 |
|
7/10。在拿破仑加冕的小人模型上,镜头下降并后退,通过省略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抢过冠冕的仪式,表现拿破仑操纵宫廷事务的傀儡景观。上升时期的拿破仑不仅要面对英国内阁毁约、波旁王朝的复辟阴谋和约瑟芬皇后的异心,还有联合舰队覆灭造成的巴黎震动,其性格也呈现出双重性:他武断专行,向侍从为买了四顶帽子的价钱和情人的账单斤斤计较;他注重调查,熟悉地形胜过自己的地图专家,但又断然拒绝了美国发明家的蒸汽船研究,大骂指挥海战的将领是饭桶,暗示其独裁的末路;他和侍从情同手足,在开头垫起脚开自己身高的玩笑,当他深夜涉足战场的泥潭、视察回营时,看到侍从睡了他的床,就搬个凳子坐着打盹;与老兵相遇时,被取绰号毫不动怒,还亲昵地揪他耳朵,最后老兵的孤耳在冲锋中被打掉。人物细节很生动,但除了炮打冰湖一幕之外棚拍的战争戏气氛不足。 |
|
阿贝尔冈斯真爱拿破仑,二十年代拍了一部庞大默片,六十年代又拍了这部。电影努力试图呈现一个多面的拿破仑,情场浪子、孝顺的儿子、可靠的丈夫、深谋的政治家、爱护士兵的将军、雄略的君主、自由的旗帜,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全都集于一身。不知是经费不足还是意不在此,两幕重头戏,称帝加冕礼和三皇决战都巧妙绕过了大场面,前者以蜡人和场外解说方式转述,后者以大量的局部行动呈现,效果不能说不好,但到底不够过瘾。就任终身执政官前夕和卡尔洛、战场上和老兵阿尔布瓦兹两场对话写得很有意思,最后以《马赛曲》作结气概壮烈。奥逊威尔斯在片中扮演了一个推销蒸汽机和新式潜艇的美国商人,也算是影史佳话了。 |
|
3星半,阿贝尔·冈斯是真爱拿破仑,拍了两部关于他的作品。前半段影片偏重于政治谋略,后半段讲述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只是有些布景明显舞台化,略些遗憾,奥逊·威尔斯客串了一个小角色。 |
|
B站,译制片。 |
|
很棒的老片子。 |
|
三星半。剧情略显平,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并不丰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