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似乎是由一场脱口秀引发的谋杀,角度蛮有趣的。4.金融大佬互喷,律师团队互喷,屡试不爽的瓜材。5.普通案件强行附会政治含义屡见不鲜,只是在众多反对受害者的言论中竟然有不少女性声音,令人震惊。6.恋爱让人无脑,或许这就是饭圈乱象的原因,舆论不分对错,只看你是不是招人喜欢。 |
|
与其说是媒体审判,不如说是舆论狂欢。之前我以为会是大量媒体报道去引导舆论导致案件结果出现与预期不同的案例,实际上不止如此。也有探讨媒体对案件的追踪边界,探讨被告操纵媒体,以及媒体成为被告这些不同类型的故事。里面有几个案件结果还满出乎意料的。整体讨论得深度有限,但是我觉得还算有趣,偶尔流露出一点娱乐至死的意味。 |
|
全片核心在于讨论媒体、舆论及司法体系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并通过真实案例试图探索媒体介入的程度和民粹与精英主义的界限。E1: 通过残酷剥削参与者情感换取收视率的无底线脱口秀节目催化抑郁症患者选择谋杀以证性取向;E2: 曾遭遇抢劫犯群殴的核科学家防卫过当射伤四名有犯罪前科的黑人男孩,前者是否正当防卫以及后者当时是否有犯罪意图仍存争议;E3: 四名白人警察因怀疑西非移民掏枪而在家门口连射41枪将其杀害并成功逃脱罪责;E4: 白手起家魅力型企业家涉嫌税务造假,通过与黑人教会互相利用影响舆论导向;E5: 女子在葡萄牙裔社区酒馆内遭轮奸,公开起诉后反被同胞指责家丑外扬、抹黑族群形象;E6: 口碑完美、广受爱戴的亲民政治家因岳父举报卖官致使形象一落千丈,诉诸媒体力量又遭反噬,最终被DT特赦。 |
|
其实还挺好看的,尤其第一集,政客在电视上极尽全力的表演最后被陪审团一巴掌打进监狱的打脸感觉还有点爽,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入狱几年后来了个和他臭味相投的总统唐破床,这大概就是命运8。 |
|
看了第一集,就像辛普森杀妻案一样,一切都在向极端的娱乐化发展,人们开始将法庭视为电视节目或真人秀现场,这真的很可怕。
“我了解人性,我们就喜欢看别人出丑,忍不住要幸灾乐祸。” |
|
媒体作为控制舆论的工具,有人利用,就有人被利用,还有众多的乌合之众消费媒体负责产出利用者期待的舆论;审判的潜台词是权力,权力方不代表永远的正义,更不保证结果的公正。媒体审判,就是权力方利用舆论到达自己目的,而乌合之众就是被利用的对象还津津有味地消费着过程中带来的娱乐。 |
|
1、脱口秀谋杀 Talk Show Murder
2、地铁义警 Subway Vigilante
3、41枪 41 Shots
4、理查德国王 King Richard
5、大丹酒馆 Big Dan's
6、布拉戈 Blago |
|
3.5 |
|
appalling but thought-provoking |
|
每一集都震撼,这些过去到今天依然会重现。媒体也好,我们普通人也好,审判别人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事实和立场,先审判自己,再审判别人。 |
|
Richard Scrushy和Amedure家族的辩护律师道出了真谛,在法庭上,比证据更要重要的是故事……“如果你想在陪审团面前取得成功,你必须让这个故事引人入胜”,“证据会把陪审员逼疯的,我们必须做到,当我站起来做cross-examination的时候,他们在长椅上向前探着身子,做好准备听‘他会说什么?他会怎么做?’” |
|
第四集的诈骗辩护大戏比谋杀案还精彩,有本事的律师真能扭转乾坤。第五集看得最不舒服,强奸犯大摇大摆,女受害者却没有活路 |
|
美国真是大舞台 |
|
不得不说,社会责任论,培养理论的提出十分有必要。所谓的自由主义到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媒体是一个双刃剑。 |
|
又名:《如何利用英美法体系中的陪审团制度》 |
|
荒诞源于生活 |
|
尼采说没有事实,只有诠释。媒体的逻辑就是要好卖的故事,标签和立场是不得不有的,否则会像这部纪录片略显枯燥。媒体怎么做才是对的也许要分情况,但媒体发达的社会无疑鼓舞并迎合了人的歇斯底里性格。 |
|
真实的事件,媒体左右舆论的时代,21年看过的最佳纪录片 |
|
陪审员制度到底维护的是什么?不同的社群可以做出完全相反的判决。公平/公正 -- 最终掌握在资本的手里吗? |
|
通过media的方式了解到它作为利器伤害了多少人 |
|
No justice. No peace.
原来不公平、不公正,在全世界都一样,而媒体原来也不仅仅只会构建虚假美好的世界,偶尔也可以让我们直面这个世界糟糕的一面有多令人绝望。 |
|
3.5,第一第二集很好,中间疲软,然后倒数第二集又变好了 |
|
律师列传 |
|
娱乐至死,现实永远比电影更魔幻 |
|
two side of story |
|
最喜欢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前者探讨娱乐至死的当代媒体环境中真正的界限到底在哪,最后一集非常荒诞地看到了大统领在故事中作为救命稻草解救了Brago,故事荒诞可笑又可悲。 |
|
娱乐至死
在媒体左右大众舆论的时代,有人利用,有人被利用。
媒体审判与法律,公平,正义背道而驰。法律是媒介,法庭是演播室,律师宣扬一个个故事以求扬名立万。这一切都让人震撼,无休无止的作秀。
媒体的真正底线到底何在? |
|
主题不明,一般。 |
|
媒体以前是很强大,但是internet is our new god! |
|
媒体和社会活动家(甚至包括辩护律师)才不真正关心被害或被告,不过都是想从他们身上分一块肉罢了。案件的选取和编排很有逻辑:e1 是电视媒体引发的谋杀案,e2e3 是媒体关注的谋杀案(e2 被告从媒体宠儿到被媒体出卖),e4 是被告在法庭外利用媒体造势,律师把法庭变成了秀场,e5 则直接摄像机进入法庭,把强奸案审判变成了肥皂剧,e6 是媒体动物利用媒体反而砸了脚。印象最深的是e4,连坐在屏幕前的我都只想听辩护律师讲故事,才不关心被告是否有罪。 |
|
只看了第一集,有美国民主和法庭的展示,律师为了打难缠官司、高曝光率的官司以求成名,媒体通过直播法庭来吸人眼球。
后面几集只看了片头,感觉没第一集劲爆,果真,我这种观众被现在更无下限的新闻给调教坏了。 |
|
CHAOS |
|
Talk Show Murder & Big Dan's |
|
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大开眼界 |
|
美国这个国家真的很有意思,规则很好玩。 |
|
1983大丹酒吧强奸案 无论defense attorney还是归属的葡萄牙移民社区都by god given common sense 强奸犯蹲牢释放 受害人社区驱逐流亡到死 神授政权 国旗遮羞 /http://tingshen.court.gov.cn/?dt_dapp=1 |
|
个人如何与系统对抗?没有发声的渠道如何对抗? |
|
有几位律师让人惊艳 |
|
剧评。 |
|
1.2.4.5 |
|
首播五月,第三集不就说的眼下美国吗 |
|
生活真得太精彩了 |
|
Ridiculous circus |
|
【27-32/200】第一集和第四集超棒,虽然很多篇幅都是围绕大陪审团制度,但还是很有启发,乔治克鲁尼真的是厚积薄发 |
|
3.5 纪录片制作本身一般 感觉可以做成一集 但每集都是美国当代历史上很重要的case 应该知道的 媒体的力量真是双刃剑 |
|
最后一集真是讽刺的令人发笑。 |
|
当一场场trial只是一个个story..... 法律真正能起什么作用啊。有些精英律师们唇枪舌剑只为了赢某个case或使自己扬名立万,而不是出于自己的良知。法庭成了斗兽场,一场场在媒体上演出的荒唐闹剧不禁让观众困惑,到底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正义。我喜欢这种直接使用当事人或当时的律师的采访片段的呈现方式,案子已结,孰是孰非交由看客。 |
|
又是乔治克鲁尼监制的纪录片,每个故事里都至少有 2 组天平。 |
|
脱口秀杀人案有点可怕……有心无意的玩笑真的会激发人的底线 |
|
可能看了太多其他更详尽的庭审类纪录片,对比起来感觉就是蜻蜓点水讲每个事件,也有些跑题,名为”Trial by media”事实上只是”trial reported by media”. 除了第4集脱口秀的故事比较贴近标题,其他的大多是被媒体全程曝光的案件,或者说是因媒体报道引发舆论摇摆的案件,但真正关键的陪审团意见和媒体之间的联系,至少纪录片里没有展现。倒是每个故事里辩护律师的表现让我想找有没有针对他们庭审部分更详细的纪录片了解一下。 |